中庭月白树栖鸦
这是一幅“画”。
这不是一句“话”。
当你一打开卷轴,你就在画里。随后的一切都随你笔墨的起落发生改变……
鼎香炉的烟挣扎了一下,就冷将下去。悄无声息地被豢养成精神的鸟类。等不及笔尖的聚,就散开去。倘若允许,请让再我研墨、蘸笔画下这个冬夜。那里住着董桥、住着几段流水、住着几匹瘦马。它们,被收在了妙玉的鬼脸坛子,深埋在枯树旁的院庵,在那棵老梅树根下,落在往昔叫“雨”,生在今时叫“雪”。有经年暮云的况味、透着冷香,品“高”意“窄”。
我从不敢拿他人的残墨剩水来浇自家之味蕾。我笔下的董桥不是你们熟知的那个。他们,版本不同。脾性各异。你们的董桥在中药铺,被一格一格地分在各味药材中,它们是写法,它们是笔法,是命题一致,苦命相依,它是一味药。它专号“文字”的脉,治文字的病;我口中的董桥是一种况味:是寂寥的墨鸦,飞过几处断垣;是几段流水略过属于断句的故事。而句读只实现一种关联,把人、物、事一并往纸上添加,勉强拼凑成趣。
董桥是从皇城根下的那本老皇历中泛黄的日子走出。他带着一身旷世水墨的味与古董般陈旧的人世画意站在那桥边,看桥底光阴的流水。让人在宁静幽远微香处聍听夜的声音看到画般澹澹的墨趣。令人把脑中的幻像,构成一云裳倩影,绰约矶头,孤独少年,依依柳下。而水心月白,风露薄衣,疑是那白娘子在雷峰塔下,又似许仙杵于塔前,涕零满襟;笔锋一转达又似银汉双星,情意绵绵,两地相思,都在天末。怎能是几把旧折扇,几幅旧字画能了的人间佳境情趣。
这一切都能令你的笔从驻足的那一刻开始关注周遭的生活,关注这声色喧嚣的街市。关注这人事小显的微澜。
它允许你观察瑞雪与花瓣的争辩,允许你焦虑山腰杜鹃与瘦樱等春的心情。还有那生活的水潦是否允许你生命的焚烧。
于是生活开始躁起来,粗糙成你手中要做的陶土。把人累得疲了。你就会转烛于锱铢、或酒色、或考虑一条百年老河养不养得起一只螃蟹?于是,很多人开始放胆地让自己疲着,圆滑地在进行言语厮杀。于是,在这画里,请原谅我又添画了几笔,把令徐志摩笔下的“桥”,我口中的“桥”,将你们熟知的那个“桥”所收藏的娴熟的三行连韵与商簌体、还有念青室里冷寂的清官朝服、一品丝绣还有考究的墨宝统统都裁成放心事的暗袋、剪成合身的寻日布衣、变成这缝缝补补的百衲图。
笔意开始翻箱倒箧,它要把这一丝丝一缕缕墨迹再绕个手。
或者你对当下如何布局都已经计算好画法。当入夜的市井显得蠢蠢欲动时,人成为一只安静的软体动物,容易认错、善于仆役,不轻易扎别人的自尊。这时你的布局计算就能活跃于墨色的时空,以锐利的精神带着你游走。最后再学那年轻的比丘尼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己,还至本处时,最后再把这钵中最大最美的食物供养这座古典的“桥”。再不准他像现在这样软硬兼施趁人不备地把一片冰心掷入你的壶!
这白昼的市井是粗糙的织布机,人因贪恋那阳光的薄裳,便出水,甫一上岸,即被乾、坤架走。倘若生活是这部机织就的女绸,那分叉开它的是灵魂。它像利剪,剪碎了两仪四象之后,缝制的不是嫁衣,而是地衣。于是,人就成了市井之花,被缝在这块绸上。于是有了董桥,有了行程的残羹剩水,有了寒鸦的音色。仿佛摄取日出的力量,从睡眼沉静射入惊蛰的流动,有了奔驰的野性及欲望:
老旧的栈桥码头,有好吃懒做渴睡者躺在那儿,他宁愿日日百无聊赖地打叮在自己脸上的蚊蚋,口里喃喃有语,也不肯挪窝;夜的黑里有无赖者喝了店家的酒,不肯付帐,反而拳脚相加;有夜游的女子,把自己扮成花痴,四处游走;有清醒者,把这场景当成无人的旷野,巨构成生活的室家,让命运的马行走在冗长的通道。
他们都在这借来的时空里游魂般地被散落在街市中最凌乱的蓬壁,抽莫名其妙的烟,喝冷言热语的酒。
时光可怕到能够在悄无声息不动声色毫无知觉的情况下,令人遗忘,错过,甚至失去。而你眼睁睁看着,束手无策。无论如何不情愿,都要面对一秒一秒的苍老。看上去这很残忍,却又何其现实。然而当你看到站于这桥上的董桥,看到桥上的桥望桥下那几段时间流水,自会感叹:生者的理由并非只是一种随意性的栖居。在无尘无沙的地域,更严肃的行动是眷顾前尘之后又回到红尘的中心成就所谓对人世的不忍。那是另一种德行上的成就。它是一种孤单与清明,它是人生百味药的药引子,是跳脱出你们眼中熟知的董桥及他笔下的文字的一种“会者,定离”:若桥边红药,应知桥下流水,若高山流水,定知琴声,即便曲高和寡。但,它却已能从这生活的画卷上突将出来,从说文解字中蝉蜕出旷世的水墨:氤氲的水面,有从鸟凡声;有舟者的桡桨,有涟漪淡出的水意。终于破茧出一个“凤”。诗意地栖居意味着重新做个匍匐者,成了你们耳熟能详的遗民、成了古董味十足的老者,在亲见那堆叶旋散后,仍喷出一刹那的清明,入定如僧。收藏这经世的,似“窄”实“宽”的人间况味:半醉半醒观芥子,半真半假赏菊花。于是,笔会不假思索就着这一纸墨色提下“中庭月白树栖鸦”。噫!这是何等的清雅。
纸上的月色,城上的三更。收笔。清玩。口齿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