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风、花、雪、月”也沉重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09-12-10 15:3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谁在水底招摇 于 2009-12-10 14:06 发表
请清浅居姐姐看我给你的回贴。。

妹妹,天涯之外,多了一份牵挂,这无疑是一种温暖。
年底了,姐姐有些忙,但我想挂记不止是彼岸的,我想与你交流与沟通不论从文字再到心灵上,都会有收获的。
至于姐姐写的字也是闲来无事,一是爱好,二是一种历练吧,但我不会放弃的。一起遥祝彼此吧,近来有些寒冷,自己多保重哦!
32#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0 15:5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清浅居 于 10-12-2009 15:33 发表

妹妹,天涯之外,多了一份牵挂,这无疑是一种温暖。
年底了,姐姐有些忙,但我想挂记不止是彼岸的,我想与你交流与沟通不论从文字再到心灵上,都会有收获的。
至于姐姐写的字也是闲来无事,一是爱好,二是一种历 ...


我会一直记着你的签名“境由心生”:)不知道为什么想起《人间词话》来了。。
33#
发表于 2009-12-10 16:31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在春雨看到作者的文章。
房老师的散文已有多人都试探着解读和评析,对于我们了解他生涩的文字无疑是有帮助的,能让我们尽可能地窥见文字表层所没有表达完尽的东西。但此篇的不同之处则在于,作者从另一个几乎被人忽视的“内在质地”来谈房老师的文章,这不仅独有而且立意和走向也与众不同,她的深层的被挖掘和被调动,出乎我的意料,想必也同样出乎房老师的意料。文字的可贵在于不偏执,不盲从,如同这篇,导向的不是对于文集字面的理解,而是一种研读后抵达精神层面的认真概括与归纳,其笔锋所向已触及另外的端面。有时文章不在于宽而在于厚,不在于长而在于精。此文就是。
支持精华并问好作者。
34#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0 17:1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摇曳风铃 于 10-12-2009 16:31 发表
第一次在春雨看到作者的文章。
房老师的散文已有多人都试探着解读和评析,对于我们了解他生涩的文字无疑是有帮助的,能让我们尽可能地窥见文字表层所没有表达完尽的东西。但此篇的不同之处则在于,作者从另一个几乎 ...


      亲爱滴姐姐。读者解析后窥见的那些他们认为没有表达完尽的东西,未必就是房版他真正要表达的。(包括我的这个也一样)其实我更多的时候想的是避开看读后感,而直接看原本。因为“评”多少带了读者自身的色彩,只有“原本”是原汁原味的。这就是我一直强调的“经典”的另一层意思。它还指“原本”。

       当然我不否认读后感有助于阅读,我强调的是不要被“读后感”左右。争取自己亲身验证。即便看不懂,说错了也没关系。因为写者既然写出来了,读者怎么评就不属于他们管的范畴了。。

      读不懂直接说没看懂。写者也不会怪你。圆滑的人会躲开,怕人笑话。但真正的学习者是不避讳这些的。殊不闻“不耻下问”毕竟大众是大多数,不是少数。是吧?

       重在态度。

[ 本帖最后由 谁在水底招摇 于 2009-12-10 17:22 编辑 ]
35#
发表于 2009-12-10 17:22 | 只看该作者
还是加个副标题比较好,你看呢?
36#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0 17:2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10-12-2009 17:22 发表
还是加个副标题比较好,你看呢?


嗯。好。我晚上想想。明天来加。你老人家终于冒泡了。。高兴哈。我看到财智也冒泡了。。不仅如此,他还把签名档给改了。比上一个更“大手笔”

[ 本帖最后由 谁在水底招摇 于 2009-12-10 17:25 编辑 ]
37#
发表于 2009-12-10 17:3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谁在水底招摇 于 2009-12-10 10:51 发表


高版久不见了,有空介绍好书给我读。前两日,我偷瞄了一下敬版的博客。他似乎正在看尼采,提到词与物。我觉得应该是不错的一种说法。。。
谢选骏的《荒漠 甘泉》不错,可以读读。
38#
发表于 2009-12-10 17:38 | 只看该作者
我用的是实名,从来没用过马甲。以诚相见,但愿能够换得真心。
39#
发表于 2009-12-11 04:36 | 只看该作者
人贵有自知之明。我虽爱舞文弄墨,但至今仍是“业余”水平。文笔、心胸、才分,都不及财智先生,把我与之并列,是“高抬”我了。 谢谢!
40#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1 09:4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10-12-2009 17:38 发表
我用的是实名,从来没用过马甲。以诚相见,但愿能够换得真心。


先应你昨天的约。再来说ID与名字的事。
41#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1 09:44 | 只看该作者

也可以这样起笔^-^ 。应高版的约

“风、花、雪、月”也沉重

                ——窥·由《境遇》的影像中派生几朵叫“子、丑、寅、卯”的花

        这是“黄”花。但它不开在“昨日”。却只在“今”被我提起,灌之以“三言两语”酿成了薄酒,就着这三二盏答谢这《境》的入与出(是路亦可),这一番邂逅。

         其实,都是赘言。是多余的话。意味着仅是某种即兴。不等待。故,我尽量地让叙述慢下来,再慢下来。好躲开情绪上的某种焦灼。某种迫不得已。某种快捷。以及些许“不假思索”和“斟酌”。是的。“不假思索”我发觉自己并不讨厌这个词。……

[ 本帖最后由 谁在水底招摇 于 2009-12-11 10:19 编辑 ]
42#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1 10:15 | 只看该作者

众生。佛。面相。招摇。

众生。佛。

招摇:你怎知我?
佛:不“看”就见。

       招摇。取意“沉潜。个性。自在”。是一种状态。藉此,内心不兵荒马乱。
悲伤的时候,喜欢热闹的面相。看热闹是属于你们的,静是属于我自己的。喜欢扮“小”。只因微末。故得长久。若佛掌心的一丝纹理。日日受她眷顾。可百无禁忌。任言语胡作非为。即便成人的世界。前有横杆,后有竖栏。读小龙女《状态》一首,感其隐忍的宽厚。念己之菲薄。惭愧,涕零于襟。想时间才是真正的“莎士比亚”。即便个性。也是众生平等。微末而已。

        面相既“生”。自各有其命名。若以往种种之ID:凤凰于飞、事散繁华、莫寞、再到如今之“招摇”,到最后的“素喜”。当然还有更多别的。都各有各的境。若你愿意思考,这里头也有生活的哲理。再说现在的姓名原初之长庚:陈斌。都不过是似水之月罢了。不叹流年。不持不放。念安妮宝贝的“心有猛虎(敬畏),细嗅蔷薇(静敛)”,还女子之静美。静看红尘,泅者泅,渡者渡。不若我:嘻笑怒骂,痴顽不冥。读,听一路,说写一路。不若此,何以遣此聊生?

         殊不知,文字是月下的欢宴。一日散去,片影不存。又何来恩怨江湖?!评与说。不过是一种理念上的不同,与私怨有何瓜葛。

         静看论坛。若课堂。妙趣横生胜过老成内敛。再看此贴:若杜同学不是版主,若此贴不是精华,诸君又当如何待之?言尽。即可。诸君可细玩味之。

   敬版的评价是玉,是瓷,有个人的交流,但是私己的语言;杜同学的评价是平实(他亦可妙言,不过他得为大众点明课文的中心思想)是正儿八经的忠于文本的“点”墨。高版书评的质朴。其实真正的书之介绍应若高版的那篇。很接近原本之初。这与我都是一种得。念及,甚喜。“微末”果然收效颇丰。

   我的评与不评,精或简自有我的道理:看到极致、有见地的文字。如获细瓷,玩味之余,不敢轻易动笔,怕坏了其韵味。譬如诗歌。那是一种极致的纯粹,非一二字可解构,然而一经解构,就破坏了极致。只细细走过,轻轻读过,稍留脚印,不敢多言。事后,细想,出文,出字。亦是交流,亦是一种评。

    精与简看人看物。有时确是略带一二字,能点睛就可。若昨日看标本,说题目有“问题”。若读杜同学的稀饭。烟火人生。

    课堂是中财。中财是课堂。然堂终是堂。若一口井。你进得去得学会出得来。都是中肯的话。听与不听,由不得写者。其实读与写都是自家的事,又何来如此多之赘言呢?

    故此,招摇静待房子的诗集子能再度出版。收集是一回事,崇拜是另一回事。又要招招摇去了。。:

[ 本帖最后由 谁在水底招摇 于 2009-12-12 13:05 编辑 ]
43#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1 10:2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10-12-2009 17:35 发表
谢选骏的《荒漠 甘泉》不错,可以读读。


好。先收入最近在读季羡林(他的书,可以多读)和一些儒道学问。 中国的文学要搞清楚才好去看外国滴。我不否认外国的文字很“希腊”。
44#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1 10:2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11-12-2009 04:36 发表
人贵有自知之明。我虽爱舞文弄墨,但至今仍是“业余”水平。文笔、心胸、才分,都不及财智先生,把我与之并列,是“高抬”我了。 谢谢!


无知者无所畏,方能进步。自知当然好,但是一种“限”。你看黄髫小儿,他们的目光是何等灵动啊。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的孩童。只是被社会、阅历的增长所限,故,它若猫之瞳孔,在社会这样的白日里缩小罢了。

当然内心的静敛是好的。这个与交流无关。其实看山夫子的敬畏,觉得有很多方面可写,可思。又怕被“上帝”(这里指自然环境。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面相无情。故恒久。人是无法与其抗衡的)笑。故,不思罢了。

[ 本帖最后由 谁在水底招摇 于 2009-12-11 10:29 编辑 ]
45#
发表于 2009-12-11 13:40 | 只看该作者
一直在读房子老师的《境遇》,想写一些东西,因为没有吃透,所以不敢加以妄言。
房子的书刚刚看到一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7 13:59 , Processed in 0.132349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