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048|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读刘华明的诗《寒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29 07: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附原诗:

寒冷

北风、大雪
一排脚印写出歪歪扭扭的故事
没人来纠正冬天的颜色和炉火的温度
没人告诉我梅花是前朝哪个美女的后裔
江山多娇,我忠于民间固定的冰雪格式
常常在词语的集体上访中扮演拖后的角色
而寒冷依旧横刀立马
不让你走出苍白的国界
你要在黑夜中学会划亮火柴
在想象中看到春天的来临

    讨论::(曾在中国现代诗人论坛提出)
   
    朋友的这首诗歌是做为《飞的冲动》的“外一首”首发在中财论坛上的。我解读了《飞的冲动》之后,本想继续解读这首《寒冷》,考虑到读者们对这首诗一定存在在理解上的巨大分歧,很难取得认知上的一致就莫说共鸣了,所以搁置至今,又不忍不读,于今索性交付【评诗论理】,希望大家就诗歌的意蕴手法及意义等各抒己见。
   
    爱月朋友说:“我忠于民间固定的冰雪格式”  “这是诗意中的打动人句子,具有人格魅力的诗核”。
   
    全诗总计十行,未分节。第五句写道:“江山多娇,我忠于民间固定的冰雪格式”。那“江山多娇”,就是这行诗的后半句的“我忠于”的“民间固定的”那个“冰雪格式”。那么可不可以把“江山多娇”看作是和毛泽东《沁园春---雪》的互文呢?
   
    毛泽东关于冰雪天地山川风光的认知在《沁园春-雪》里边是“江山多娇”的美,在《念奴娇•昆仑》(一九三五年十月)里边是“寒冷”。
   
    词中写道:“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澈”,和“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沁园春-雪》是“江山多娇”的美,引出一代英雄独领风骚的豪情;《念奴娇•昆仑》则怒目“搅得周天寒澈”的“昆仑”,欲“评说”历史的“千秋功罪”,抒发了要创造一个“环球同此凉热”的春色满人间的“太平世界”的壮志!
   
    刘华明诗歌的第六句写道:“常常在词语的集体上访中扮演拖后的角色”。这里“词语的集体上访”是不是指的就是这样的诗词对“寒冷”的指控和“裁为三截”的斩却呢?如果是这样,“扮演拖后的角色”就比较容易理解了。毛泽东晚年接见某名记者,记者夸奖赞扬毛泽东对中国对世界影响改造的伟大时,毛泽东谦虚地但也是很诚恳的摆手说:。。。。。。我只改变了北京的几个郊区!
   
    世界是寒冷的。历史的脚步并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想通过人的能动作用一下子彻底从根本上铲除世界的“寒冷”是办不到的,甚至已被历史证明就是妄想!这样“常常在词语的集体上访中扮演拖后的角色”也就不足为怪了。
   
    回到诗歌的开头:

          北风、大雪
          一排脚印写出歪歪扭扭的故事
          没人来纠正冬天的颜色和炉火的温度
          没人告诉我梅花是前朝哪个美女的后裔
   
    这后一句是否是和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互文呢?
         
          卜算子•咏梅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
   
    《寒冷》的第三句:“没人来纠正冬天的颜色和炉火的温度 ”,是因为实在是无法消除“寒冷”。春天在哪里?下面是诗歌《寒冷》的后边尾四句:

          而寒冷依旧横刀立马
          不让你走出苍白的国界
          你要在黑夜中学会划亮火柴
          在想象中看到春天的来临

    (不计酬)
2#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9 07:43 | 只看该作者
沙发还是自己坐。
3#
发表于 2009-12-29 10:01 | 只看该作者
点评旁征博引,欣赏!!
4#
发表于 2009-12-29 12:45 | 只看该作者
欣赏作者对于诗歌的深入贴近和随想。把词句和段落看作其它文句的互文,可做一家之言,从这个角度上说,应该是阅读中完全自然的联想和理会。

[ 本帖最后由 万里山水 于 2009-12-29 16:37 编辑 ]
5#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9 15:19 | 只看该作者
[quote]原帖由 立青 于 2009-12-29 10:01 发表
点评旁征博引,欣赏!! [/quote】
:handshake 谢谢李清朋友的支持!
6#
发表于 2009-12-29 17:22 | 只看该作者
点评很别致。但个人认为这样的点评只是读诗后很随性的一些想法。
7#
发表于 2009-12-29 19:42 | 只看该作者
有个性随感方式,关于诗歌依然理解的通透。
觉得形式有些散淡。
8#
发表于 2009-12-29 20:34 | 只看该作者
透彻深入的理解,欣赏学习!问好!
9#
发表于 2009-12-29 21:3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问好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0 07:2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郭玉琴朋友来读贴!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0 07:2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雨丝儿 于 2009-12-29 20:34 发表
透彻深入的理解,欣赏学习!问好!

谢谢雨丝儿朋友!
这首诗翻来覆去的看,不这样切入去理解,就怎么也不能疏通所有词语字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0 07:2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万里山水 于 2009-12-29 12:45 发表
欣赏作者对于诗歌的深入贴近和随想。把词句和段落看作其它文句的互文,可做一家之言,从这个角度上说,应该是阅读中完全自然的联想和理会。

多谢万版!!!
“阅读中完全自然的联想和理会”——说的好!这或许就是进入诗歌,特别是进入华明这样的诗歌所需要的。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0 07:3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山流水 于 2009-12-29 17:22 发表
点评很别致。但个人认为这样的点评只是读诗后很随性的一些想法。

谢谢高山版版!!!
如果“随性的一些想法”,能进入比较不好能懂得的诗歌,那读者就很幸运。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0 07:4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房子 于 2009-12-29 19:42 发表
有个性随感方式,关于诗歌依然理解的通透。
觉得形式有些散淡。

谢谢房子版主!
    “关于诗歌依然理解的通透”——真的这样我很高兴!弄懂华明的诗歌,也包括您的一些诗歌,是需要煞费苦心的,因为技术含量过高,得试着从各种角度去切入去把握明晰其意境里所凝集的思想和艺术的景点。
    感觉属于诗歌中敏感感性讨论,不可随意定夺,试探着进入还要启发另外的读者就顾不得文字整体的凝练了。谢谢指导!
15#
发表于 2009-12-30 08:01 | 只看该作者
好诗歌。
最后一句失了形象,似乎可以再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8 06:42 , Processed in 0.21569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