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68|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梦中的天堂叫香格里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8 09: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5:29 编辑 <br /><br />

  在神秘的滇西北青藏高原深处,隐藏着一块圣洁的土地。那里白云不染,蓝天纯净,阳光透彻;林丰草茂,天籁四起,香雾氤氲;昼夜歌舞,鸟鸣深树,人祥物和。抬头冰雪照耀,连绵不息,高山仰止,势不可攀;俯视溪水汤汤,百草繁盛,杂花遍开,羊肥牛壮;举目四野苍翠,离离绿原,杜鹃胜海,湖光可鉴。好一个世外桃源。

  “听说你很遥远
  在那失去的地平线
  天空是纯洁的雪山
  草原是花朵的天堂
  老阿爸皱纹里藏着世外桃源
  牧马人歌声里流淌着天籁之音
  啊……香格里拉,美丽的香格里拉
  你是圣灵照耀的乐园
  每一寸土地写满了深深的虔诚
  ……”
  是的,那就是香格里拉。那是我们多少个日夜向往过的地方,是我们心灵休憩的牧场,梦想中最美的天堂。走过香格里拉,经受各民族多元文化的洗礼,承受博大自然的宽怀拥抱,我已经把自己当作被风吹落雪山底下的一颗尘埃。回到都市游走的,只是一具躯壳,那颗崇尚真善美的心,和梦想一起,永远地留在了香格里拉。聆听兰朵央宗悠远纯净的《香格里拉》,无法不让自己回想起在香格里拉停留的日子,想起踩过的每一条曲折小道、抚过的每一株郁郁青草、闻过的每一朵飘逸花香、掬起的每一泓清澈湖水、交错的每一个真诚面孔,仿佛自己仍然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于是我的眼里,饱满了泪水。
  
                                      玛尼石

  初夏五月,麦子金黄,青稞留翠。在德钦山顶的飞来寺一宿醒来,不到七点,窗外早已人声零乱。拉开窗帘,推出窗户,一阵冷风进来,在几声鸟语里打个寒战,探头便看到了远处强烈阳光下那片等候了一夜的耀眼冰雪。
  那就是被叫做中国四大神山之一,海拔6740米、云南省境内最高,康巴藏族人心目中视为圣山的梅里雪山。
  此刻梅里雪山拦腰流动着厚重的白云,似乎不想轻易示人面目,而最高处卷起的云块像白纱拂动,或许更像牵扯开来的哈达,轻掩雪山额头,只在风动哈达的瞬间,若隐若现。早晨鲜亮的太阳,从白云后面斜射在上,就看到了那一坡倾泻而下遥不可及的圣洁冰雪。
  这样的色彩已经不能用简单的白可以形容。与之连绵的起伏群山,一样被四季冰雪覆盖,山呈黛青,冰雪点缀山巅,含蓄地白,在流云映衬之下,似乎缺些安分,往最高的主峰游动过去。清晨的阳光,就那样纯净而铺张地投在主峰河流一样丝滑下来的冰雪之上,反射回去照亮萦绕的祥云。
  这时的梅里雪山,在无数仰望的目光之上,与相连高山形成强烈反差,静静地岿然肃立,不动声色,那些阳光下的雪,白得炫目,白得震撼,使人不能正视。
  赶紧离开窗户,挎上相机,去屋外那块空旷粗地,让视线更宽地亲近静穆神山梅里。刚刚走到土坝子,就看到了正在香火炉子旁边细心雕琢玛尼石的扎西。
  其实是不是叫扎西,我不敢肯定。匆忙之间,也没想起问他的名字,更不想打扰他的虔诚。在我接触过有限的藏族同胞中,名字似乎都叫扎西,所以就叫他扎西了。
  扎西屈膝盘坐在土坝子边缘,看那专注神情,似乎比附近那堆烧得热闹的新鲜松柏树枝篝火来得更早。他背后远处的神山,紫气升腾,经幡飘荡;前面灰沙砖垒起的香炉,火星明灭,青烟缭绕,香炉里面香灰太厚,砖块已经堆到第四层了。左边遥远处,隔着深谷与梅里雪山相望,谷底沿山而上,黛色之中几块嫩绿,数间木屋,笼在光束之中。
  沉稳的扎西,朦胧在淡香的青烟之中,头戴米色毡帽,黑框宽边眼镜架在紫红的脸上,水红的夹克衫敞开拉丝,现出里面藏式的白色衬衣,隐现暗花的尖领像用米汤浆过,傲慢地斜伸出来,托住浑圆的下巴。厚的嘴唇微开,微笑着念念有词。
  扎西双手扑满白灰,左手握一根半尺光亮錾子,右手一把小钉锤,轻轻敲打,錾子在青石块上撞出白色细尘,洒落垫在底下的木头上。雕刻之时,他的眼睛靠近石块,眼镜差一点抵在上面,神情专注。猜想起来,那眼镜或许只是平光,用来保护眼睛罢了。刻完一块,扎西放下手中的工具,双手托起石块,用力吹去粘附的灰尘,拿起毛笔,把彩色颜料依次涂进那些图案和符号。
  扎西费力精雕细刻的,就是玛尼石。曾经看过资料,“玛尼”是佛经中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的略称,它是藏传佛教密宗莲花部的根本真言,概括了大乘佛法的全部价值观念和奋斗目标。看扎西雕刻的这些大小石块,有的只刻了不认识的字码,有的还刻上了图案。拿起一块较大的玛尼石,顶上左右两边刻着月亮太阳,下面一行小字符,再下面石块正中间,横着一行六个大字符,分别涂作白蓝黄绿红黑,底下再一行小字符。问埋头虔诚涂字的扎西,他说嘴里反复叨念的正是中间这六个大字符,用汉字写出来,就是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翻译过来大概就是阿弥陀佛的意思吧。
  不停雕刻的扎西,看上去二十五六岁样子。事实上这个高原汉子已经是三十多岁的人了,他说从十三岁起就在这里雕凿玛尼石。这样算来,从他那双同样紫红的双手里敲打出来的玛尼石,是可以堆成一座小山的了。不知道是不是内心的虔诚,才让显得年轻的扎西能够长久宁静地坚守。
  我选出那块刻有日月之神和六字真言的玛尼石带走。扎西双手托着递到我手里,教我读念六字真言。看起来简单的六个字,实在不算好念,扎西很耐心,一遍遍教我,直到我背熟。看那几个字,我一个都认不出来,但是知道了读音,在后面的行程中,我把这块玛尼石用哈达包好,背在随身的包里,时常想象那几个大字就在我的眼前,于是旁若无人大声地念:“唵嘛呢叭咪吽”。


                                      卓玛拉

  位于维西县的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据称尚存千余只高度濒危动物滇金丝猴。到达萨玛阁,弃车徒步,沿着散发了青稞和花草香气的小路,在林中穿行而上。
  白马雪山海拔较高,主峰扎拉雀尼峰海拔更是达到5429米。对于在不到千米的低海拔地区生活习惯的人,就算在远离主峰的山路上慢慢行走,空气湿润,气温宜人,也仍然感觉到了呼吸的艰难。经过近一个小时的爬行,终于喘着粗气到达了一片开阔的休息区。这是一块林中空地,宽到足以纵马驰骋,四面森林蓊郁,空地右边一条小河从山上下来,把森林跟草地分开,清澈溪水淙淙奔走,滋养出这大片草原。空地左边是一条干涸的河沟,沟底的石头多数已经发白,少量的长了苔藓,在苔藓的缝隙开出瘦小的紫色或白色野花。沟的左面,过十数米草地,缘山而上在林中空地长满了茂盛的蕨草,盖住林中空地,生机盎然。
  草原上早已有人准备了午餐候着。靠溪水一边的高处,柴火燃烧噼啪作响,火苗呼呼上窜,数位年轻男女用削尖的米长树棍,穿上大块猪羊肉,在火焰上方翻滚烧烤,油水滴在红通通的炭火上,滋滋冒出烟气。油水助长火势,风从森林中来,把柴棒烧出的炭火吹得更旺,火堆里摊着的大大小小高山洋芋,表皮烧出了金黄的锅巴。掏出一个来两手颠凉,咬一口脆脆地响。
  在沁凉的溪水中洗干净手,把竹筷穿上一大块刚从火堆上烤熟的肉块,寻一清静的边上去处,坐下野花,就着还未干净的油水,一口花卷一口烤肉,直叫痛快。这时就看到了草地远端人群中放肆笑语的卓玛。
  那是为体力不支游人牵马上山的一群各色服装的女人。时候中午,上山来寻访金丝猴的游人都胃口大开啃着烤肉,三五一群说着轻松趣事,或打听猴子下落,或缠着本地朋友吆喝民歌,唯独这群主人身份的女人却远远避开。她们没带干粮,也没从山下带饮用水上来,只放马归山,七八个一堆坐在野花的草地上,自在聊天。
  这是一群快乐的女人。随意戴在长发上的帽子,有草绿色的,有蓝色的,帽檐歪着,些微调皮;或蓝布衣服,或深色背心套住水红棉衫,或蓝白相间运动服,统一的深齿球鞋。服装说不上档次,却显出丰富和自由,穿在这群女人身上,虽不合体,却也宽松和谐。
  她们的肤色因为高强紫外线的长年照射,一式的紫铜,油亮的脸上多一些红晕,显得健康结实。常年与青山为伍,看得出来她们的心情是如此愉悦,微笑的时候,目光安详,平和知足;笑出声来,又毫不遮掩躲闪,随心所欲。她们有的正坐草地,掌心相握置于双膝;有的斜倚花丛,细捻小花;有的干脆盘腿而坐,打量着自家正在享受草地上美味的马匹。
  如此显出卓玛的与众不同来。卓玛坐在人群中,上身红色T恤,下穿牛仔裤,脚上一双拖鞋。老远看去,万绿丛中一点红。靠近卓玛旁边仔细打量,就会发现这是一个姿色动人的女子。又粗又黑的头发紧挽脑后,露出戴了银色耳环的精巧双耳,眉如天上的弯月,齿比高山的白雪,目光像三月春风,微笑更哪堪风雨。身材匀称结实,言语举止得体,开口说话,未语先闻浅笑。与之交谈,看她含羞之中又侃侃而述,如沐春雨。
  卓玛全名卓玛秀春,这是一个听起来就很美丽的名字,既有藏族姑娘的爽朗,又有江南烟雨的韵致。卓玛告诉我们她其实是傈僳族人,家里三姐妹,嫁给丈夫作“玛拿”后,生有两个儿子,大的九岁,小的也三岁了,一起住的还有母亲。这里的人主要是傈僳族,但是平时的服装和生活习俗,又是藏族。马队的马匹全是景区提供的,平时有游人上山,就为需要的游人牵马,没游人的时候,就在山下种小麦青稞等庄稼,粮食全部供自己的生活。想不到看起来不过二十五六岁的卓玛,竟然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且轻松笑对生活的态度,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她的内心一定是充盈着幸福的。
  在跟卓玛说话的时候,一边坐着那些快乐的女人们,嘻嘻哈哈插嘴,她们的内心跟卓玛一样,不问世事,没有烦恼,富足安逸,幸福地生活在自己的世外桃源。
  从山上看过滇金丝猴下来,又遇到了先行牵马送客下山的卓玛。卓玛牵马重新上山,去另外的草场放养。卓玛慢慢往山上走去,那件红色的T恤,在林间变成了越来越小的红点,慢慢隐于山野小路。同行的当地朋友兴奋地吼起了方言味道极重的民歌《卓玛》:
  “……
  草原上的姑娘卓玛拉
  你有一个花的名字
  美丽姑娘卓玛拉
  你有一个花的笑容
  美丽姑娘卓玛拉
  你像一只自由的小鸟
  歌唱在那草原上
  你像春天飞舞的彩蝶
  闪烁在那花丛中
  卓玛,草原上的格桑花
  ……”
  
                                    腊普河

  美丽的腊普河,是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的第一大河,被当地百姓视为母亲河,从高高的白马雪山蜿蜒下来,纵贯塔城镇全境,是维西境内流入金沙江的唯一大河。腊普河全长76公里,沿河两岸分布了众多的村落,藏族、傈僳族、纳西族、汉族和彝族同胞,被腊普河无私地滋养。
  五月坐车沿河边的公路行走,满眼翠绿的青稞,等待收割的小麦金黄醒目。正在田里收割小麦的人群,散乱站了三五男女,弯腰舞刀,齐整的麦子一茬一茬倒下。后面的人一边张望公路,向过往车辆行注目礼,一边把割倒在田里的麦子打成捆搬走。空旷的田里,有小型农机具卟卟地翻土,也有被两头并排黄牛拉着的铧犁,前面有女子紧抓牛鼻绳牵引,后面用劲掌犁的男人,嘴里不断嘘嘘吆喝。机具和黄牛走过之处,翻起几片新鲜泥土。这样的风光,这样的场景,如果不是看到远处阳光下闪耀着的雪山,一定会使人恍然疑心回到了江南。
  腊普河清澈奔涌,冲刷着岸边掉进水里的簇拥野花。在腊普河岸上行走,满身的香气,直以为野花把岸上岸下都染香了,捧起流水来,也会是香的。离开花香的岸边,是掩映在林中的村子,四周长满了粗大的核桃树,最小的也有碗口粗细,而最大的,则是需要几人合抱。日薄西山时候,往田坎上去,那些正在插秧和收麦的人,停下来歇息,男人们坐在田坎,一边用手掌搓着腿上的泥土,一边端起大碗喝酒,或者仰起啤酒瓶,敞开猛喝几口。女人则留在田里,围绕那一把鲜花继续插秧。那一大把在水田中央开着的鲜花,塔城人称它为“栽秧花”。按照当地风俗,农户们在栽秧的第一个早晨,全家人都要聚齐,在手捧鲜花的长者带领下,插在秧田的中间,大家一起祈求五谷丰登。
  夜晚的塔城,寂静中又显得喧嚣。太阳下山,天光从雪山顶上逐渐暗淡下去,镇上的居民回到家里晚餐,田野、路上、街边静了下来,鸡犬无声。然而晚饭时间一过,镇上那个古色古香的木楼酒店坝子里,突然之间就热闹起来。坝子中间是穿了漂亮服装的青年男女,击鼓起舞,四周围满了专注观看的男女老幼。这就是小镇的热巴舞表演了。
  据资料记载,热巴舞是由佛学家当巴桑杰传下来的,大约产生于公元十一世纪,广泛流传于云南迪庆境内,是一种有鼓钹(单钹)、锣伴奏的集体大型歌舞。塔城镇一带流行的属古典派热巴舞,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它由歌、舞、独白、器乐合奏等组成。一般在藏历新年、宗教节日和出现旱涝、瘟疫时举行。
  只见十数藏族、纳西族、傈僳族等民族的青年男女在场子中央围成一圈,男的手持铜铃,动作奔放激烈,女的轻执手鼓,含蓄内敛,绕圈走动,一边嘴里唱着,一边翩翩起舞。铃鼓声如雨点洒落,节奏鲜明,忽缓忽急,随着曲调和情感的变化或高或低。节奏缓慢时,仿佛风吹山外,雨打芭蕉;节奏急促时,钹鼓骤鸣,轰轰烈烈,如急流奔涌,马踏石起,高山雪崩。进入高潮时,只见坝中担当主角的藏服男子雄鹰一般单腿跨转,腾跃飞旋,女子则一手拿弓鼓槌,高举头顶,转翻身子欢舞,犹如孔雀开屏,赢得观众阵阵喝彩。
  曲终人散,这些跳舞和观看的人,经过一天的劳累,该回去各自的家了。夜又重新寂静下来,不息流淌的美丽腊普河,静静地往两岸散发着花香。





2#
 楼主| 发表于 2010-1-8 10: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5:30 编辑 <br /><br />好久不发贴了,请一兵把这个重复的删一下。谢谢

3#
发表于 2010-1-8 10: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5:30 编辑 <br /><br />帮你重新编辑了文章的版面。终于看见你的文章了,写得很不错,笔触质感,具象缜密,文章的画面感强烈。欣赏你扎实的文笔功底。希望经常在这里读到你的文章。欢迎光临散文版!

4#
发表于 2010-1-8 10: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5:30 编辑 <br /><br />好久不发贴了,请一兵把这个重复的删一下。谢谢 [/quote]我把图片提到这个帖子里来了

5#
发表于 2010-1-10 12: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5:30 编辑 <br /><br />问好程老师,新年快乐!

6#
发表于 2010-1-12 09: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5:30 编辑 <br /><br />再次提读。

张皙烃承 该用户已被删除
7#
发表于 2010-1-14 19:1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8 01:56 , Processed in 0.22519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