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与分享 ——写在罗光军《杏园漫步》出版之际
罗光军是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又是一位勤于笔耕的文学爱好者。数学与文学,好像互不搭界,但在一个具有强烈责任心、事业心的老师身上,却又和谐统一,富有魅力。读到罗光军先生的文稿,琢磨他辛苦耕耘的文字,蓦然想起一片风景。
夏天的时候,走进农家的菜园,远近高低,缤纷满目,碧绿的芹菜、青葱的韭菜、紫红的茄子、顶花的葫芦、绿中泛红的西红柿、顺着支架上爬的豆角┈┈当然还有杂草和野花,每一样菜蔬或花草,都在努力地展示各自的精彩。大千世界,万物皆有性灵,花有花的绚丽,草有草的朴素,谁也不会因为艳慕别人而泯灭天性。在感叹菜园的丰富多彩时,更感念农人的敬业,他们把一方田园经营得妖饶多姿,赏心悦目,劳作之余更是收获累累,快乐盈盈。
罗光军的写作何尝不是这样呢?他也是用心用力经营着自己的人生园地,收获着辛勤笔耕的快乐,每一篇作品,都像田园里生机盎然的菜蔬和野花,洋溢着个性思考的光芒。生活中,每个人都拥有各自的田园,这个田园不是单纯或狭窄的一种职业,只要是本着自觉,尽力耕耘的范围,都是独具个性的田园。耕耘好自己的人生园地,既是人生的最大乐趣,也是生命的价值体现。芸芸众生,总是对于虔诚的耕耘者投以敬佩的目光,因为他的田园已经姹紫嫣红,风光无限。
作为数学老师的罗光军,教书育人是一份园地,业余写作又是另一份园地。能把两者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相映成趣,则是一种境界。他的文稿中,教学札记和教育随笔占居很大份量,这些文字,凝聚着他的智慧和心血,是一位善于思考、善于学习、善于创新的老师的心路历程。在燠热的夏天,他跟学生一道拉土和煤,把自己搞得像个农民工;在数学课上,他精心创设情境,打开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在老师们关疼的“学困生”问题上,他循循善诱,爱心沟通,激励学生树立信心;对于经受挫折能力差的学生,他爱在细微中,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对于教学中误解了的学生,他勇于道歉,与学生真诚交流,给幼小的心灵以自尊┈┈教育教学中,每每因为一件小事的触动,引发他对教育缺陷、教学得失等方面的理性思考。在三尺讲台、在课堂内外,他不是刻板的“教书匠”,而是敏思、善研的“园丁”,他知道哪棵树长歪了需要扶正,哪株苗有病了需要施药,哪朵花营养不足需要补济,这是一个优秀教育者难得的素养。他那么敬业,那么执着,把教书育人中的点滴收获、点滴思考一一记录,给自己定标,与同事分享。
一个善于思考的人,注定是生活中的有心人。隋性和惯性使然,许多人述而不作或不善于作,往往忽略了过往的许多美景。罗光军有一个良好的习惯,他除了用心经营好教书育的园地,更把目光投向生活的方方面面,能够从别人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真谛,能够在世人漠然置之的事态中看到细微,他能从苦难中品咂甜蜜、从平凡中看到崇高。关注生活,关注人生,是他笔下的又一亮点。《房子忧思录》《禽畜情殇》《儿时的幸福与苦难》《追忆母亲》《记忆中的三件文具》等篇章,都是写自身经历,品味生活的苦乐,抒写当下的忧思。不造作,不伪饰,乐观向上,传播正能量,这是一种阳光的心态,也是做人的品位。他的许多篇章都是从一件小事引发思考,叙事朴素,说理实在,思维缜密,微言大义。他是把写作当作修身、益智、精进的阶梯,坚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用文字触摸生命的高度,诠释生命的意义。
写作是一件劳心劳力的苦差事,爱好是一回事,成功又是另一回事。对于大多写作者而言,生活实录的意义要大于文学的意义,因为文学写作是需要天赋的,要有丰厚的阅读、丰富的想像力、语言的敏感性等,能达到这样修为者不过十之一二。生活实录则不同,哪怕是一则心情日志、一节心灵独白、一段游历旅程、一篇生活感悟,所记的都是当下状态,若干年后也许是最鲜活的第一手史料,可以印证人生前行的历程、印证社会发展的轨迹。这些文字带有作者生命的体温和思想的质感,就像一个敬业园丁,修理过的花草树木一直带着他的气质穿越时空,枝繁叶茂。
罗光军先生的文字忠实地记录着一个耕耘者的足迹,且行且珍惜,让走过的路和思想的火花变成字儿,留给人们一片可以品鉴的芬芳。愿这份热爱一直坚持下去,记录下更多的美好与情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