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被标上了“科幻”、“惊险”、“灾难”的标签,讲述了一个有各式人物的故事,且这些人物的选择和命运都是普通的、看似真实的,但在光影世界无比变幻的格局中,它更是一种哲理的、隐喻的。这就是艾默里奇这部狂野的、阴郁的大片《后天》。
一
《后天》讲述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地球区域一天之内突然急剧降温而进入冰川期的故事。故事中,杰克在观察史前气候研究后指出,温室效应带来的全球暖化将会引发地球空前的灾难。美国副总统以发展经济和工业为第一目标,在会上他质问杰克灾难会在什么时候来到,杰克无法给出具体的结论,只能回答,“也许是半年,也许过了明天就会发生”。时间的概念,在这里呈现出模糊的隐喻的状态,看似漫长,实则短暂。这也是影片最为有趣的现象之一。
作为一个故事的类型,科幻影片是讽喻式探险文学的一个变异。它通常以一次艰险或神秘的旅程出现。在这样的旅程中,注定会有一个本性善良、纯真的男主角为叙述者,他不屈从于某一个来自权威或命定的威胁,他只尊重自然,尊重科学。气象学家杰克就是这样一个合适的人选。
杰克的旅程是艰难的,也是史无前例的。他和他的史前气候气候研究所被推到了民众焦点的前台。警报不时传来。灾难在人们还没有作出反应的时候已经出现了征兆。地域性气候灾难不断发生。杰克十分悲伤的和老科学家告别后,那个地方的暴风雪就升级了。研究所缺油断电,前往救援的直升飞机被“急冻”,老科学家和他的两个助手喝着珍藏多年的最后一瓶威士忌,安详地等待死亡。
面对灾难,这是一种乐观的态度。但杰克苦涩悲惨的“旅程”,却刚刚开始。
二
作为哲理的影片,《后天》表现的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明显。
杰克在劳碌和辛勤之后,将灾难的结局推向了绝望。副总统恳求他拯救民众。杰克说,40度以北的民众只能尽量保暖,等待救援,别的再没有办法了,因为时间上已经不允许他们撤离。有人怒斥杰克这是不负责任的建议。面对无法遏制的现实,副总统决定立刻按照杰克的建议展开撤离计划,并且他保证自己是白宫最后一个撤离的人。
在这里,不论焦虑,焦躁,还是亲民,爱民,总统的形象被赋予了更多的思考意义与象征意义。在拯救和被拯救的选择上,影片呈现出了既是对人类艰难旅程的叙述,也是关于心灵苦难的报告。
由此,《后天》具有了反电影的意味。那就是作为叙事者的杰克,将不得不在重返现实、拯救国家的使命下开始的无望的挣扎。无助,孤独。这不是悠久的神话学,也不是对神话的滑稽模仿。其实,正如斯特林堡所言,“时间和空间并不存在”。漫长的冰川期,让个人的旅程变得更加艰难,寂寥和渺小。就像我们所处的环境一样。
当冷气流冲过的那一刹那,一切都变成静止,冰冻的世界冷硬而又凝重。但是,信仰并没有消亡。在图书馆中,人们不得不燃烧图书来产生热量,防止被冻僵。即便如此,《圣经》却是不可以烧掉的——那是美国人的信仰。无可替代的信仰。
三
《后天》有一种怪异的冷静。坚韧而快畅。艾默里奇几乎调动了所有灾难片的元素。《天地大冲撞》中的洪水,在这里变成了冰川溶化后的滔天巨浪;《龙卷风》中的飓风,此次变得更加强大,甚至把整个洛杉矶撕裂殆尽。象征人类文明的自由女神、艾非尔铁塔、伦敦大本钟都被冻成了冰柱。
在色彩的运用上,影片主要有蓝、白、灰黑三种。灾难的前夜,地球被笼罩在一种混沌的深蓝色之中,加之象征着恐怖的黑色,映入眼帘的几乎是一片昏暗。当全世界都被冰冻,我们只看见了被冰雪覆盖的自由女神像,此时的纽约只有两种色彩,天蓝和雪白。无疑,这样的色彩具有警示意义,并饱含了对环境关注的希望。但暖色调色彩则使用很少,只大多集中在一个东西上,那便是火。在无休尽的旅程中,火象征着生命,象征着希望,也象征着人们之间的关爱,更象征着我们人类的坚强。
在音乐的使用上,影片也是独具匠心,与剧情丝丝入扣。灾难降临后,人类才意识到自己的渺小!这时一个女声出现,小音程的变化表现出人类的忧伤与无助,尤其是低音区的不和谐旋律更是营造出一种抑郁,一种烦躁不安的情绪。随着灾难的逐渐加重,音乐也变的异常紧张。即便是旋律也是无调性的,每组乐器都在演奏着自己的旋律。在影片最后,当美国难民涌入墨西哥开始新生活时,背景音乐在干净的和弦铺陈中往前推进,然后是一个主题的反复演变。这是一个异常鲜明的主题旋律,它炫耀着一种英雄的气魄,温暖且散发出芳香。所有聚集的忧闷、焦虑的情绪都将得到彻底的宣泄与平复。这种史诗般的音乐似乎是一种暗喻,它不但表现出人们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脆弱感,同时也颂扬了人类的坚韧和宝贵的自省能力。
四
和《2012》相比,艾默里奇的《后天》是一部更加卓越的灾难片,杰克和他的同伴所进行的拯救,是一次并没有完结的旅程。面对空荡荡的银屏,茫然之外,更感到一丝不安,挑衅。或许,在人类文明的旅程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重返家园,获得拯救的。
[ 本帖最后由 何也 于 2010-1-17 16:54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