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曹国魂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作物

[复制链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20:4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秋之风 于 2010-1-24 15:15 发表
写的真好,收藏了,问好曹老师~~


谢谢朋友的批阅和鼓励!
17#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20:4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10-1-24 15:54 发表
作物,是农人们的希望,是大地的希望,是田野的希望。岁月的荣枯,就像是一粒种子,作物的生长、成熟与收获是既定的规则,而人生岁月的荣枯不止是一个又一个轮回,也昭示着轮回里的意义。文章里作者饱蘸情愫,蕴含人 ...


感动杜版的细致批阅和鼓励!
18#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20:4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房子 于 2010-1-24 16:22 发表
对作物的诗意深刻触摸,就是对人灵魂和思想的触摸。
国魂诗意的笔法,融事件人物细节,充满隐喻、象征、比对、暗示等手法,相互交融,呈现出厚实而深刻的文本。


问好房子兄弟,谢谢每次真心的点评!
19#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20:4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于文华 于 2010-1-24 16:42 发表
收割作物,亲人故去,有机融合,活形活现。拜读学习河西老乡的最新力作,问好朋友!


问好甘肃老乡,谢谢批阅!
20#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20:4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薄暮 于 2010-1-24 19:15 发表
学习并欣赏美文!写得真好!


谢谢薄暮朋友的批阅!
何田 该用户已被删除
21#
发表于 2010-1-25 20:4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2#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20:4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郭玉琴 于 2010-1-24 19:21 发表
按乡俗,死在外面的人不能进门,尤其像母亲这样46岁就过世的年轻女人。家族极力反对入门入坟
这种习俗我没听说过,您母亲是有丈夫有子女有名分的人,凭什么不准入祖坟?未免有点过份了吧.难道自家死人葬在哪还要经过外 ...


一方地方养一方人,家乡的习俗是这样的!
23#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20:4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10-1-24 19:32 发表
也感觉到了此篇文笔的变化。支持精华!


谢谢高老师的批阅!
24#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20:5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川媚 于 2010-1-24 20:38 发表
郑敏有一首诗《金黄的稻束》。
其中将之比作母亲的伟大的疲倦。


谢谢川媚的点评!
25#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20:5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刘满园 于 2010-1-24 22:22 发表
欣赏精华作品。


谢谢满园!
26#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20:5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季大相 于 2010-1-25 08:52 发表
充满感情,诗意文章。学习


问好大相,谢谢!:handshake
27#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20:5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10-1-25 09:00 发表
文笔清新,氛围质朴,不错的文笔,欣赏并支持精华!


问好敬老师,谢谢批阅鼓励!
28#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20:5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娴情逸致 于 2010-1-25 10:16 发表
以作物为意像,以意识流的行文,展开和抒发自己对故乡、亲人和生命的情结。欣赏、学习,问好曹版!


谢谢娴情斑斑!:handshake
29#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20:5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何田 于 2010-1-25 20:45 发表
作物。喜欢你开始的比喻。它设定的一种视角,是平视的。
因而才看得见那些贴紧身心的细节:辛劳的,疲惫的,坚忍的,令人追怀的感念的,整体的悲怆感在读完文字后,萦绕心怀。
面对乡村,如果缺少琐细生动深情这些 ...


谢谢何田朋友的批阅,受益匪浅!
30#
发表于 2010-1-26 09:29 | 只看该作者
最后那点睛之笔,读来震憾心扉,让人泫泫欲泣.拜读,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2 07:23 , Processed in 0.082838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