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720|回复: 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钝词乡村:想起陶 篱笆青青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30 20: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想起陶
  
  想起陶,就想起了乡村,想起来那些朴拙的面孔,温厚,柔软,粗糙却有着细密的纹理,自心间轻轻流淌。陶是怎样走来的,或者,哪一个祖先为了将易逝的光阴,想找到一个盛放的器皿;或者,为了把食物的温暖,及时送给在田埂上劳作的亲人。在远古的暮色下,苦思冥想,把脚边的泥土抟了又抟,然后狠狠地摔在地上——架炉,生火,祈祷火神,终于在一个烟青色的黄昏,含泪将陶捧出。
  
  陶,承载了多少岁月沧桑,见证过几许悲喜哀乐。在生命的版图上,你找不到一个没有陶的村庄,暗红,或深褐色的质地,一点也不精美,一点也不华丽,甚至看上去和一个庄稼人那般笨拙,却安放着乡村的海与河。简单的乡村,质朴的炊烟,没有了陶怎么会有那么多的烟火日月?父亲在老场上碾麦,父亲在老河滩上赶着他忠诚的老牛耕耘土地,母亲把食物装进陶里,就装下了一生的温暖,还有她全部的青春年华。夕阳下,田埂上,父亲一边剔着牙,一边笑看母亲的脸——这一望咋就过了那么多年?一只崭新的陶罐老了,它钟爱一生的女人老了;甚至那头老牛,也眼神浑浊,哞声悠远而苍凉。
  
  装在陶里的日子也那样短暂,泥土经过了燃烧,土陶经过了日月的浸润,这乡下的日子还是一晃一天。日升了,月落了,村前小河里的水几涨几落,一个人的一生就躲进了陶里。被封存,被储藏,会不会也在某天,复而化为了泥土,再次融进一片乡土的灵魂。
  
  我是从陶里走来的,那陶片上简单的图案,一尾三文鱼或一株三叶草,曾经是我鲜活生动的祖先。土地那么大,又那么小,春下秋冬,只一蜷,就缩回了陶里。乡下的母亲善于腌渍,把清灵灵的菜,把白生生的鸡蛋鸭蛋,在某个晴天的午后,虔诚地封存,撒一把生命的盐,这日子就有了延续的热能。我在旁边看,看一大堆青青的菜蔬一闪身就躲进了陶里,陶土的骨骼也觉得那样温暖;看着那些白生生的鸡蛋鸭蛋,过了没几天被母亲煮熟了,剖开,金灿灿的蛋黄流光溢彩,恰似漫天的云霞;很多次放学后,我踮着脚尖,用脏兮兮的小手,探进放在高处的陶罐,一声脆响,破碎的陶片、仅有的些许砂糖洒落一地——母亲还笑吟吟地站在一旁,看着泪光盈盈少不经事的我......
  
  陶走得很累,从漫长的时光星河走来,温暖着简单的乡村,战火与硝烟,困苦与劫难,易碎,却依旧从容。少年时,常听得一声声锔锅补碗的吆喝声,踏着乡村的暮色而来,肯定是老锔匠背着一张弓弦走进了村里。锔。补。分崩离析的岁月也一样可以缝补。你看他小心翼翼地带上花镜,把脚放平,把腿放稳,把破碎的陶的器皿夹在腿间,哧啦,哧啦,拉着古朴的琴声。以至于到了后来,当我一不小心打碎了家什,就会自告奋勇地站在母亲面前:拿来,我去补。在乡下,母亲是宽容的,就像对待她的庄稼,就像对待她亲手侍弄的那些活物。陶,你发现没有——圆圆的口径,厚厚的底儿,中间一直圆圆鼓鼓。我想那是母亲才有的胸怀吧,把苦难和风雨咽在肚子里,把亲切与宽容慈祥地呈现,让每一个乡村的儿女都在土陶一样质朴的温暖里成长。而她,在漫长岁月的某天,悄然破碎,甚至找不到一点可供回忆的残片。
  
  陶,不争辩,在辉煌的宫殿里你看不见陶的影子,青铜的,镏金的,千年温玉的高贵与典雅在宫闱里穿梭。陶只属于民间,属于乡村,属于手捧陶罐一个匆匆赶往河边的女子,她脚步匆匆,是去浣洗衣衫,还是去盛一灌清粼粼的河水,然后洗涤那如黛的青丝。或者只是为了在河边看一看自己俏丽的容颜罢,怕明月送归的人发现些许的憔悴。女人的村庄,母亲的村庄,一生辛劳的母亲怎么可以离开与陶相伴的光阴?
  
  轻柔的月光下,母亲燃起一盏灯,小小的陶盏里有一条棉质的灯芯。手中的纺车嘤嘤转起来了,手中的梭子卡嗒卡嗒在织布机上穿梭;或者左手鞋底,右手针线,母亲把针尖在鬓发间轻轻一抹,飞针走线着乡村的光阴。那次回家,我又看见那只小小的陶盏,在角落里,落满了尘埃,青色的釉,小小的口,心头却流溢出一种别样的温暖。我不知道,到底有多少母亲在这样的陶盏下熬白了头发,熬老了岁月,当她们蹒跚走过朴质的乡村小路,会不会还能遥望到一处远方的灯火。甚至,还有一个人美丽的青春。
  
  金木水火土,陶是乡间的土著。每一个陶都有自己的来路,是河滩,是沟渠,还是来自于一掊远古的泥土,那上面还残留着祖先的味道。手是生在乡间的手,也只有土生土长的手掌,才能把陶的岁月抟转的那样流畅。孤单了吧,贫穷了吧,或者太过简朴,都不说,把易散的光阴凝聚在一起,放进一座时间的熔炉,土就坚硬了,釉就润滑了,即使通体透着原始与单纯,也预示着将要包容下乡村的冷暖之河。我相信,每一个烧陶人都是虔诚的,只有把血液与灵魂在烈焰中烧灼,才能修得完整的身心,不贪图什么,只求平安、团圆和一些小小的幸福之果。
  
  不是我又想起了陶,当陶突然于某夜走失,我看见母亲眼中的落寞。陶走了,她的青春,被陶封存的青春会不会一样会消弭。往后,她装在陶里的那些冷冷暖暖的日子,小河边浣洗的那些衣衫,她曾经如花的容颜,将寄身何处?或者,陶根本就不懂。一个人从远古的岁月孤单上路,见惯了太多的风雨沧桑,世事轮转,该来的来,该走的走,当某天的清晨被隆隆作响的机器从深埋着的地下,挖掘出来,然后在灼热的阳光下被人抚摸,称赞。

——这时候,会不会有人想起陶?

         篱笆青青 
  
  篱笆青青,来自乡村的深处,青绿着,蜿蜒着,逶迤着,像一条绿色的丝带,拴住乡村的暖,拴住庄户人家的脚步,拴住千里万里之外游子的心房。你见过山的险峻,见过海的宽广,不一定就见过一围小小的篱笆,纤细,温柔,一如母亲慈爱的眼神。等你走得近了,等你放下手中的行囊,你禁不住要停下来,在这小小的篱笆旁,借着篱笆青青的思绪,想起了远方的亲人。
  
  一丛篱笆,可能是一段小小的竹林。青青的叶子,细细的竹节,繁密或稀疏的枝条,透过去,能看见鸡的逡巡,鸭的悠闲;或者还有一条狗戒备的眼神。忽而,篱笆深处闪过一位朴实的面孔,和蔼的女主人会用浓浓的方言问你:渴了?还是累了,要歇歇脚?庄户人家的日子散乱,不过水是甜甜的。没错,甜津津,凉丝丝,你不要介意隔着竹篱递过来的青瓷大碗,井拔的凉水混着竹的清新沁人心脾。
  
  竹篱内外,陌生也变得如此温馨。
  
  一丛篱笆可能是一棵棵紧密相连的花椒树。尖尖的针刺均匀分布在相互交错的枝桠间,不挡风,不挡雨,却可以忠实守护好自家的小院。院子里的枣树挂满了果儿,红的青的真好看,谗煞了几个调皮的乡下小子,商商量量围着花椒树篱笆转了好几圈儿,就是没找到一个可以下手的地方。这些,树篱都看见了,只是不想说,但等八月十五的当口,卸枣果儿,主人自会提了满满一篮子,东家西家,左邻右舍,哪个乡下的捣蛋鬼都能咀嚼上甜丝丝脆生生的大红枣。
  
  花椒树上已然挂满了一嘟噜一嘟噜的小花椒,红红的,在秋风里飘着麻酥酥的香味儿。
  
  一丛篱笆可能是一串长长的豆角丝瓜架。父亲随便插了一圈小木棍,母亲在春天点上了种子。单等着春风吹,单等着夏雨下,长长的木篱笆上开满了花。有吊瓜花,有丝瓜花,有紫红如梅朵的梅豆花。要不人说乡下的母亲辛苦呢——见缝插针地打扮了一下,就给小小的农家小院牵来一篱笆美丽的花。蜜蜂嗡嗡飞,蝴蝶对对舞,偶尔有一只小虫子躲在花篱的深处,弹奏起柔柔的丝弦。
  
  繁花锦簇的木篱笆是母性乡村优雅的蕾丝花边,掩映间,羞怯不语。
  
  红红的朝阳升起来了,一声鸡啼啄破了黎明,一刹时乡村沐浴着七彩云霞,鸟儿们在篱笆上唱起了情歌,歌声婉转,流淌着多情的音符。我自散发着谷物香醇的梦里醒来,绕着青青的篱笆看了又看,像读一首诗,像在欣赏一幅画,像听到一曲古典的乡情乡韵。每一片叶子都是清新的,每一个花朵都飘散着清香;就连晶莹的露珠,一旦亲近上青青的篱笆,也会很久不舍得离去。自高处滑落,落在低处的叶面上,又跌落在篱笆下青青的草丛里。或许被几只早起的蚂蚁匆匆抢了去,分享着自然母亲赐予的芳醇。
  
  花墙,当我想起这词来,青青的篱笆把我包围在幸福的记忆中央。我知道,乡村是贫穷的,但乡村又是那样的质朴,每一个村庄有每一个村庄的气息,每一个村庄都会有几条青青柔柔的篱笆墙。在春天,推开料峭的春寒,跟墙角的爬山虎较着劲儿,和田野里的庄稼打个赌——一定要把乡村打扮成如花的儿女。在秋天,你怎能拒绝篱笆上面青青红红的果实,长长的丝瓜,爬一路结一路,点缀其间;紫红的梅豆,站在最高处,像一枚枚飘扬在风中的旗帜。母亲呢,正忙着招呼路过篱笆门前的大娘婶子:“多摘点,多摘点,你看这篱笆要压塌了呢!”
  
  平原的乡下,不见山不见水,惟独随处可见青青的篱笆。土墙呢,嫌太厚,嫌太重,让人感觉不到一丝轻松;砖墙呢,嫌太高,嫌太冷,有点不近人情。只有篱笆墙的影子,青青细细柔柔长长,像过也过不完的青葱岁月。我从乡下走来,深深懂得篱笆墙的弱德之美:不与人争辩,也不自惭形秽,只要心中永驻春天,生命的青绿会一直蔓延。
  
  轻轻的,当我的眼神再次抚摸青青的篱笆,刚好暮色渐浓。一弯新月升起在村庄的上空,皎洁的月光洒在屋檐上,流泻在安静的庭院中,穿过岁月那围篱笆青青,投影在我安静的思绪里。这一生,是不是我也会拥有自己的篱墙,一丛青青的竹,或一排密密的小树,抑或一条开满春天的花墙,清与浊,真与假,善与恶,都不会轻易逾越。
  
  只与一面清寂的篱笆,与乡村,相守到老。



2#
发表于 2010-1-30 20:44 | 只看该作者
宋老师的新开系列,让我们从乡村里司空见惯的现象里,感受到了更多的诗意与美好,那些朴实而简单的乡村物象里,蕴涵着常人难以观察到的哲理,贮存着历史岁月里的简单或者充实。大智若愚,大朴若拙,确实如此,宋老师让我们由此感受到了一些文章之外的非凡意蕴。
3#
发表于 2010-1-30 21:01 | 只看该作者
陶与篱笆,是乡村必不可少的元素。小时候,家中盛放米面的陶罐,如小水缸粗细,我们管它叫“毛罐”,现在很少见到了。篱笆,是乡村菜园用来阻挡鸡鸭猪狗的,有了它才园中的果蔬才得以安然。这文笔,有目共睹的好!精华支持。
4#
发表于 2010-1-30 22:40 | 只看该作者
提上去。一会欣赏。问好!
5#
 楼主| 发表于 2010-1-30 22:5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范廷伟 于 2010-1-30 20:44 发表
宋老师的新开系列,让我们从乡村里司空见惯的现象里,感受到了更多的诗意与美好,那些朴实而简单的乡村物象里,蕴涵着常人难以观察到的哲理,贮存着历史岁月里的简单或者充实。大智若愚,大朴若拙,确实如此,宋老师 ...

问好范兄,感谢一直以来的关注,于字,因为喜欢,所以书写.能得到些须书写的快乐与朋友的认知,也便知足了
6#
 楼主| 发表于 2010-1-30 22:5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高迎春 于 2010-1-30 21:01 发表
陶与篱笆,是乡村必不可少的元素。小时候,家中盛放米面的陶罐,如小水缸粗细,我们管它叫“毛罐”,现在很少见到了。篱笆,是乡村菜园用来阻挡鸡鸭猪狗的,有了它才园中的果蔬才得以安然。这文笔,有目共睹的好!精 ...

问好高老师,晚上好
注意身体,多保重!
7#
 楼主| 发表于 2010-1-30 22:5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10-1-30 22:40 发表
提上去。一会欣赏。问好!

问好永生兄
8#
发表于 2010-1-31 00:30 | 只看该作者
         在乡村的背景里,陶和篱笆,作为一种作者关注的视点,承载了丰厚的人文内涵。作者诗意的笔触,蜿蜒伸展,将乡村的风景,乡村的日月,乡村的人物,以及对生命的深切感悟融入到这两种具体事物之中,将个人的感念、体会、思想,寄予有形的物体内外,形成了一种厚重的意蕴,呈现出一种生命的深刻体验。欣赏,支持精华,问好长征。
9#
发表于 2010-1-31 02:24 | 只看该作者
实在困了。再提上,白天来欣赏了。问好!
10#
发表于 2010-1-31 12:24 | 只看该作者
再顶,再学习!
11#
发表于 2010-1-31 12:43 | 只看该作者
如此的乡村,是诗意栖居的前提。诗意,是文化的。学习深情雅意的佳作
12#
发表于 2010-1-31 14:36 | 只看该作者
纯朴的陶,诗意的篱笆,都令我们更亲切地接近乡村,接近一种柔软的母性的温暖。问候长征!
13#
发表于 2010-1-31 16:18 | 只看该作者
不管是厚朴的土陶还是青青的篱笆,对于这些,作者都饱蘸着深情,以沉静而笃实的目光梳理着,并渐渐地精耕细作,铺陈为一条条清亮亮的心路。由景生情,又融情入景,文字如泉流归海,回环通首源流,有尽而不尽之意。支持精华!
14#
发表于 2010-1-31 16:43 | 只看该作者
问好长征,又一个刘亮程呀。博客我也看了,大家风范!
15#
发表于 2010-1-31 17:28 | 只看该作者
常写常新,真的很是佩服长征。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8 06:43 , Processed in 0.13638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