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注册
帖子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高迎春

[原创] 芦苇摇曳涌绿云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田一丁 于 2010-2-1 07:36 发表
诗意的名字吸引了我,温暖了我,感到格外的亲切,我也很喜欢摇曳多姿的芦苇,也常常折些芦缨穗插在花瓶中欣赏它独特的美;也曾学过大寨,修过梯田……
“真想乘一叶扁舟,去故乡的水湾深处,听芦苇飒飒低语,我定会 ...
谢谢喜欢。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 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10-2-1 07:43 发表
先记号。后欣赏。问好!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峻毅 于 2010-2-1 08:07 发表
一整个文本以芦苇为线铺写,文理与情节丰满,尤其是把地域文化与历史记忆融会贯通,使文章具有了张力,令读者有了想象的空间。一直以来,我就是喜欢芦苇,但大多时候是没有什么理由的,喜欢就是喜欢。读过高版对芦苇 ...
谢谢你的留言和贴图。这好像是芦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峻毅 于 2010-2-1 08:07 发表
一整个文本以芦苇为线铺写,文理与情节丰满,尤其是把地域文化与历史记忆融会贯通,使文章具有了张力,令读者有了想象的空间。一直以来,我就是喜欢芦苇,但大多时候是没有什么理由的,喜欢就是喜欢。读过高版对芦苇 ...
错字我改过来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10-2-1 08:08 发表
读了你的文章方知芦苇浑身都是宝呢。从芦花到芦管,还有苇叶和芦茎,都是生活所需的。文章的开篇就吸引了我:“回望故乡,省略不去的内容,总有那一湾萧萧袅袅的芦苇。”显然,这样的开场语言也牵动着我的情思。说实 ...
谢谢永生鼓励.握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 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顽主 于 2010-2-1 08:47 发表
好贴,以前的农村,用芦苇和泥建草房的,现在没有了
楼房结构的不用芦苇了,砖木结构的依然在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 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季大相 于 2010-2-1 09:01 发表
浓浓的情,儿时的乐趣.文中的场景,我也曾经历过,读来亲切自然,质朴之中融知识性\文学性为一体.芦苇叶包粽子,是千家万户都有的一件事,质感之中让人感受生活的本真.读高版的文字,长了见识.学习美文
谢谢大相.:handshak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 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10-2-1 09:05 发表
作者在继续保持原有风格的基础上,注重了抒情和感性的笔触处理,使文章更多了灵性的韵致,读来惬意,继续欣赏并支持精华!
谢谢敬版看的细致,小的变化也难逃你的眼睛.谢谢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 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不觉寒 于 2010-2-1 10:44 发表
静物无言,静物有言,全凭心灵与之沟通,意得神会。


学习并问候
谢谢老乡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飞月无痕 于 2010-2-1 10:59 发表
在平常的事物描绘中,使独特的感悟得到了更高的升华!

欣赏!
握手致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 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茌山石 于 2010-2-1 12:20 发表
高兄的大作秉承了一贯的朴实和扎实,不做作,少矫情,对生活的悟性给人启示非浅,欣赏您内涵深刻不表面化的佳作。
熟悉的题材,惟恐难有新意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刘满园 于 2010-2-1 13:32 发表
有情有味,美不胜收。
谢谢鼓励.你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夏日荷风 于 2010-2-1 14:01 发表
高版情景交融的散文是自成风格的,还清晰地记着您附在我的回帖里的那篇关于雪的散文呢。读到此文,又想起那曼妙的雪花散文带给我的惬意、舒缓的感觉了。问候高版。
呵呵,还记着那篇文章啊.迎春也喜欢你的好文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笨小暖 于 2010-2-1 17:38 发表
才看到老师更新的这篇,上午错过了。
没事,我们忙的时候,也顾不得看会员的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笨小暖 于 2010-2-1 17:54 发表

  一篇融景与情为一炉的叙述,几乎是一气呵成地落地定格,展开了这样一幅一幅浓淡相宜的画面,素朴,醇厚,有着书香和笔墨之香,饱印着心弦的颤动和潜存于平静中的热切,读来深情委婉,生动、神韵、构思饱满,寄景 ...
谢谢你看的认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4042767|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 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4-13 15:59 , Processed in 0.030349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