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590|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太平余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9-24 07: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康乔华 于 2017-9-24 21:02 编辑

太平余韵

康乔华


       “田园美色满怀收,山水风光画里求。一曲牧歌惊好梦,炊烟袅袅惹乡愁。”这首诗是谁写的?诗里描写的景象就是灵川潮田乡一个名叫太平的古村庄。它位于潮田乡和大境瑶乡之间的乡道旁,距离桂林市区32公里。不管写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一位,写于何年何月,只要你读了诗中的内容,就能走进诗的意境,走进淡淡的乡愁。

       太平的美确实是有个性的美。村子里不仅有田园山水,更有一条名叫潮田河的河流从村前流过,一个村庄,有了河流就有了诗意。潮田河边花草树木青翠欲滴,尤其是岸边那些垂柳,涣散着淡淡的诗意,四下里望去,山峦连绵起伏,山下成片成片绿油油的柑桔树环绕着整个村庄,在阳光下也展现出一种内在的光亮。走近了看,那些老屋新房揉杂在村子里,让太平这个现代化的古村有了更多的韵致。在这里,一些现代化新楼房主要集中在村边兴建,村子中央除了少许的现代化建筑外,老旧的木屋,泛黄的泥砖墙,幽深的窄巷,古井,古戏台,古朴的人家等等,许多古时的景象依然保留了下来。行走在村子里,你会感受到现代气息和古时风韵两种氛围的浓郁气息,这里仿佛陈列着两个不同年代的鲜明对照,让你触摸古朴与现代呈现出来的深刻蕴意。凡是与村庄相遇的人,都会变得精神抖擞起来。

       进太平村的时候,我是从现代化建筑比较集中的村边走进去的,那些粉刷的白墙组成三两条村巷子,沿着老屋旧房比较集中的村子中央延伸而去。在村巷子的这一端,一些崭新的白色与别致的新农村建筑风格,让村巷子透着繁荣与富足的新景象,而村巷子另一端,依然保存着老房子的景象,那些泛黄的泥砖墙与灰色瓦屋组成的窄巷子,纵纵横横地伸向村边,把幽深与悠闲带给村外边的世界。我总是认为现代文明是在古代文明基础上发生的,可以说,这些村巷子是现代与古时太平村的时间连接点,一端连着现代世界,另一端连着古时景象,在时光的流逝中,它们组成了太平村悠长的韵味。

       人穿插在古代和现代之间,享受的是思想的快乐 。村中有一条小河绕着村子流,这个时候是枯水季节,河里的水几近干枯,一些人家的老房子就建在这条小河上,这些老房子由这条村边小河串联起来,构成江南水乡的意味。我在这种意味里行走,身陷在现代建筑与老旧的古宅间,宛如从现代返回到古代,又从古代寻回到现时的世界。此时,我在现时的世界里,看太平村在现代化发展的潮流中,平地而起了这么多的现代化高楼,同时又保留了老祖宗的“遗产”,不由地为太平村感到幸庆,也为当地村民保护古民居的强烈意识点赞。如今,太平村新、老场景融合在一起,呈现出来的依然是一幅怡然自得、舒适惬意、与世无争的乡村美景。

       村庄在中午总是显得悠闲,不宽的村巷子里走动的人很少,阳光照射进来,让村巷子显得更加敞亮。偶尔有三两只小狗相互追逐嬉闹着,有的房门边高高的堆放着用来烧火用的木材。村边三两家楼房的门面开起了代销店,店前的棚子下,村民三三两两的坐在一块,闲聊着。千百年来,这种悠闲和自在一直都是村民的传统,也是他们生活富足的体现。可以看出,这里同以前的环境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村子紧挨的乡道非常繁忙,来往不断的车子带来了一阵阵声响。只有乡道边这个名叫太平的村庄在这些喧嚣之中依然令人感受到悠闲和自在感。它的悠闲宁静与乡道上的喧闹杂乱对峙着,它希望以自己的宁纯品性过滤掉这乡道边喧嚣杂乱的尘世。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神家园,我的精神家园一直在农村。在乡村散步,和河流并肩走路,不会再有尘世的压抑和沉重感,只有一种轻松的、敞亮舒适的感觉,一种沉迷和欣赏的感觉。也许,正是这种感觉,让我置身在老屋旧房比较集中的村子中央,感受这里的淳朴悠远,怡然宁静。老屋旧房间的村巷子是非常狭窄的,它们弯延连绵地把这些老屋旧房分排开来。沿着村巷子的方向,一间房屋紧拥着一间房屋,一个庭院紧抱着一幢小木楼,一条小巷子紧拉着一条小巷子。置身其中,村巷子里泛起一股股泥土气息,你会觉得那股气息是从历史深处扑面而来。此时,历史的片断便会在你的脑子里浮现。老屋旧房就是村庄的历史细节,一些小巷子夹在泛黄的泥砖墙之间,显得很窄小,仅容一人穿过。如果两人在巷子中相遇,须得互相侧身才可通过。不知当初在什么样的情形下这个古村会构成这样的村巷子,并且如此的曲折而幽深,直把一间一间的老宅连接起来。虽说这些村巷子窄小,但阳光却好光顾,把小巷子的一个个转角处,勾勒得忽明忽暗。村巷子里有拄杖的蹒跚老者,有以轻快脚步弹奏青春乐音的少年,可以说,村巷子里既有苍茫之感,又有时代的共鸣。

       在村中,有一株千年古樟,树围为十米左右,需十个成年人手拉手合围才能抱住它。据村民介绍,古樟树是先辈建村时就种植的,至今近千年的高寿了。站在她的根下,仰视这经历风霜的古树,古拙虬劲的枝条萌动着一簇簇新翠的叶尖,给人一份生命不息、生机勃勃的感动。树边矗立“情重姜肱”石刻,寓意太平村方圆十一个村落的人民兄弟同心、团结友好、互相支持和帮助,共同迈向和谐致富的康庄大道上。一座上下三层的古戏台还矗立在那里,好大的一处庭院,甚至两侧还有看戏的包厢,铿锵的锣鼓声嵌入了发暗的梁柱。

        面对太平古村,我一直在想,是什么让太平古村从热闹非凡的前台,悄悄地退到了幕后呢?我不断地问当地的朋友和乡干部,回来后翻阅大量的资料。我一时不好找到它确切的答案,也似乎找到什么可以应付自己的东西。它必定是经过了什么摧折,遇到了不可逆转的潮流。多少风雨沧桑,难以细说明白。我甚至感到了太平深处的寂寞,以及这种寂寞中的痛感。此时,走在悠悠古村巷子里,如同走在史册中,令人遐思万千。没有车喧、没有纷扰,这里一切都是如此和谐安宁,仿佛时空的穿越,“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那些村巷子、古井、古樟树、古戏台、老宅古居等等,它们是太平村幽幽长长的余韵。



2#
发表于 2017-9-24 08: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河西村夫 于 2017-9-24 19:36 编辑

城镇化的洪流淹没了贫穷,同时也淹没了乡村古老的建筑,仿佛乡村一夜间丢失了魂儿,乡村人似乎找不到自己的根在哪儿,作品里呈现的乡村,则恰到好处,那些古老的建筑,是乡村的余韵!欣赏问好!
3#
发表于 2017-9-24 15:00 | 只看该作者
农村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可惜现在有的地方做法过激了,老房子几乎都拆除了。
4#
发表于 2017-9-24 17:15 | 只看该作者
文章写了一个名为太平的古村,从古村的外围,一直写到古村的内里,再到自己对古村过往的探寻,文章步步深入,写得实在,同时又有个人的思考在字里行间闪现。欣赏!问好!
5#
发表于 2017-9-24 17: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欧阳梦儿 于 2017-9-24 17:37 编辑

全篇围绕一首古诗展开画卷,突出了”余韵”之美,以及新、旧共存的特殊性与必要性。
抓住一个特征去写,好过那些泛泛而谈。


6#
发表于 2017-9-25 00:22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文章我写不出来,欣赏!
问候先生秋安!
7#
发表于 2017-9-25 09:22 |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如果遇见了一个这样的处所自己能否写出如此韵致,回答一定是否定的。欣赏,问好。
8#
发表于 2017-9-25 16:53 | 只看该作者
在历史的长河里,太平古镇以她独有的魅力存活于世人眼里,那些记忆交替出现,是故事,也是见证,这些,那些,都是一场心灵的修行!
文字老道大气,很工整,也正是这份工整,在余韵上面少了一份灵气,个见!
问候:)
9#
发表于 2017-9-26 10:32 | 只看该作者
康老师的这份扎实让人钦佩,感怀、感思融物象于一体。
10#
发表于 2017-9-26 10:36 | 只看该作者
康老师这种行走的地域性散文写得非常稳健,最难得的是每一章有每一章的切入点,每一章有每一章的味道。每一章有每一章的章法,完全不同于一般的游记散文,千篇一律,流水记账。这些年一路读下来,非常受益。
11#
 楼主| 发表于 2017-9-27 14:47 | 只看该作者
河西村夫 发表于 2017-9-24 08:12
城镇化的洪流淹没了贫穷,同时也淹没了乡村古老的建筑,仿佛乡村一夜间丢失了魂儿,乡村人似乎找不到自己的 ...

谢谢赏读,问好朋友,祝秋安
12#
 楼主| 发表于 2017-9-27 14:48 | 只看该作者
李灿 发表于 2017-9-24 15:00
农村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可惜现在有的地方做法过激了,老房子几乎都拆除了。

是啊,有些地方确实是这样的
13#
 楼主| 发表于 2017-9-27 14:49 | 只看该作者
雨夜昙花 发表于 2017-9-24 17:15
文章写了一个名为太平的古村,从古村的外围,一直写到古村的内里,再到自己对古村过往的探寻,文章步步深入 ...

谢谢版主赏读,问好,祝秋安
14#
 楼主| 发表于 2017-9-27 14:50 | 只看该作者
欧阳梦儿 发表于 2017-9-24 17:34
全篇围绕一首古诗展开画卷,突出了”余韵”之美,以及新、旧共存的特殊性与必要性。
抓住一个特征去写,好 ...

谢谢梦儿版主赏读,问好,祝秋安
15#
 楼主| 发表于 2017-9-27 14:51 | 只看该作者
千年女妖 发表于 2017-9-25 00:22
这样的文章我写不出来,欣赏!
问候先生秋安!

谢谢朋友赏读,问好,祝秋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 20:28 , Processed in 0.43508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