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16|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哲学笔记 十一、十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0-1 10: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李灿 于 2017-10-6 15:16 编辑

  十一、不能把礼看得比仁还重要

  我们前面讲了孔子和孟子的区别,有人说孔子对人一直都讲礼,孟子对礼则不怎么强调,我们对此也进行了纠正。说孔子一直都讲礼当然是不准确的,然而有一点却是真的。那就是,孔子讲礼的时候多,孟子讲仁的时候多。不是说孔子不讲仁,仁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孔子当然也讲仁。然而,孔子主张恢复周礼,认为只要恢复礼仪,就能慢慢地实现社会和谐、天下大同,这当然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孟子就把礼淡化了,专门强调仁。我想说,孟子的思想是进步的,从礼到仁本身就是了不起的进步。可惜,后人却颠倒了两者的关系,过分强调礼,甚至把礼看得比仁还重要,这就不对了。

  我前面还说过,礼仪过头了就成了虚伪。我们评价一个人,主要不是看他的言行是否符合礼仪规范,而是要看他是否有仁爱之心。从哲学上讲,看实物要看本质,不能光看表面。我们日常生活中,恰恰是礼讲得多,仁讲得少,这不是好的现象。

  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中年妇女,和他接触的人一般都说这个人知书达理,待人接物上做得好。可是,这个人真的就是好人吗?有一次,她在街上遇到了一个小伙子。她认识这个小伙子,可是小伙子不认识她。事后,她就找小伙子的父亲告状:“你的儿子没礼貌,见了我竟然不打招呼,他把我还叫表婶啊!”小伙子的父亲脾气也不好,就把儿子狠狠地批评了一番。当你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了,你还能说她是好人吗?你认识别人,不代表别人一定认识你啊!你没调查清楚事实,就去讲别人的坏话,这本身就是不道德的。更何况,就算是别人认识你,没有称呼你,你也不该去告状啊!连这样的小事都不能容忍,何来的仁爱呢?

  我们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事例。比方,一个男子,他对自己的岳父、妻子不小心说了一些不合礼仪的话,某些行为也不太合乎规范。与此同时,他的妻子背地里和其他的男人有不正当的来往,岳父还去袒护自己的女儿。令我们感到奇怪的是,有些人评论这些事情的时候,批评男子的多,批评岳父、妻子的反而很少。为什么呢?就是我们说的,这些人只看到了外在的礼,忽视了内在的仁。他们只看到这个男的说话、做事不合礼仪规范,于是认定这个人不是好人。对于妻子,他们不仅不会谴责,反而还替她辩护。你对我和我的父亲不礼貌,我凭什么还要喜欢你?我就是和你离婚,和另外一个男的结婚,你又能怎么样?可是,这些人忘了,妻子有配偶还和其他人发生不正当关系,这已经触犯了道德和法律,是更严重的问题啊!老人袒护自己的女儿,这就更不对了。有的人说话、做事是不合礼仪,可是他们内心深处没有害人的意思,我们往往对他们太苛刻了。对于真正的坏人,我们反而显得太宽容。

  可见,礼一旦高于仁,整个社会就没有了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

  十二、不能夸大知觉、实践的重要性

  我们读《西方哲学史》,会发现近代有一批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他们认为人只能认识自己感觉到的世界,知觉之外没有东西。例如,贝克莱就说,存在就是被知觉。我能认识到这里有一张桌子,因为我能接触到它。休谟也说,知识起源于知觉。我们能形成某种观念,就是因为我们有知觉。例如,瞎子没有颜色的观念,聋子没有声音的观念。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的观念有其合理性。人类认识世界最初就是从自己的感官出发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才慢慢地有了理性的思考。可是,这些哲学家夸大了知觉的意义,这就过头了。休谟还强调,实践是医治一切怀疑思想的良药。很多人看到实践这个词,可能会说,那不是唯物主义吗?错,能通过实践感知就肯定它存在,不能通过实践去感知的就一定不存在吗?这么一分析,就明白了。

  我读大学的时候,有个老师说:“作家写通奸,是不是自己也要去通奸?作家写偷盗,是不是自己也要去偷盗?作家写杀人,是不是自己也要去杀人?很显然,有些东西是不可能亲身实践的,只能依靠合理的想象。”这些话虽然偏激,但是说得很有道理。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靠实践去认识的。

  人类的知觉总是有局限性的,很多事物是我们无法直接感知的。我们不能总说,要相信知觉,相信实践。知觉和实践是必不可少的,然而也不是万能的。

2#
发表于 2017-10-1 18:24 | 只看该作者
先坐沙发,稍后再读文。顺祝双节快乐!
3#
发表于 2017-10-2 17:43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学习佳作~问好李老师~
4#
发表于 2017-10-3 15:50 | 只看该作者
背地里来往一句,感觉应该再多描写一些,因为如果男子不知道,就认为是背地里,而来往,其含义是交际往来。现代女子,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不可能不与男子不来往。
欣赏李灿的读书的认真,与勤于思考。问好!
5#
发表于 2017-10-4 11: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阳光笑靥 于 2017-10-4 11:24 编辑

小李老师总是这么孜孜不倦地学习和研究,实在不容易,值得我们学习
6#
发表于 2017-10-4 11:22 | 只看该作者
小李老师分析得很有道理。只注重礼,而忽略仁,不仅偏颇,而且还会造成不好的社会风气,仁义道德无论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作者对于实践和真知之间关系的阐述也很有独到之处。欣赏。祝节日快乐。
7#
 楼主| 发表于 2017-10-5 18:34 | 只看该作者
雨夜昙花 发表于 2017-10-3 15:50
背地里来往一句,感觉应该再多描写一些,因为如果男子不知道,就认为是背地里,而来往,其含义是交际往来。 ...

姐姐说得很对,这类事情在我们身边普遍存在。很多人已经没有准确的的是非评价标准,他们只讲礼,不讲仁。
8#
 楼主| 发表于 2017-10-5 18:35 | 只看该作者
阳光笑靥 发表于 2017-10-4 11:21
小李老师总是这么孜孜不倦地学习和研究,实在不容易,值得我们学习

愧不敢当,光阴似箭,再不努力就没时间了,人只会越来越老,我们总要给这个社会,尤其是子孙后代留一点正能量的东西。
9#
 楼主| 发表于 2017-10-5 18:37 | 只看该作者
阳光笑靥 发表于 2017-10-4 11:22
小李老师分析得很有道理。只注重礼,而忽略仁,不仅偏颇,而且还会造成不好的社会风气,仁义道德无论任何时 ...

的确是这样。我们身边有个现象很普遍,例如一个人困难的时候,你帮助他一百次,他不会感你的恩;但是,他办喜事,你忘了去送礼或者礼送少了,他会记你一辈子的仇。你一句话、一个动作不合礼仪规范,他就上纲上线。
10#
 楼主| 发表于 2017-10-5 18:38 | 只看该作者
童心是 发表于 2017-10-2 17:44
祝你中秋国庆快乐,永远快乐。

也祝阁下永远快乐,文脉相连!
11#
 楼主| 发表于 2017-10-5 18:40 | 只看该作者
阳光笑靥 发表于 2017-10-4 11:22
小李老师分析得很有道理。只注重礼,而忽略仁,不仅偏颇,而且还会造成不好的社会风气,仁义道德无论任何时 ...

一定要亲自实践才认定是真的,那就过头了。有的人你和他说那个地方危险,他不听,一定要碰壁后才相信,这样的人你还能表扬他吗?没有感知到的东西就不承认,那也有问题。你说你做了好事,我没看到;你说你说了那句话,我没听到。我就认为你不是好人。我们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就是这样的逻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 20:33 , Processed in 0.299261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