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短篇小说】大山的呼唤 [打印本页]

作者: 九月盛菊    时间: 2017-10-12 18:20
标题: 【短篇小说】大山的呼唤
本帖最后由 九月盛菊 于 2017-10-16 20:00 编辑

  【短篇小说】大山的呼唤  
        (一)

  一个老古板依然在一笔一画认真抄写着教案,即使一个数学符号也抄写得还是那么规范。这个有着近三十年教龄的老数学教师,依然保持着这种习惯。为啥说是抄教案,不是写教案。几年来的课本内容都是大同小异,没啥大变化,郑老师每个学期都要把旧教案重新誊写一遍,略作修改。据说,他的教案可够一个火车皮拉了,这话虽然有些夸张,可摞起来有他自己一人一举手高,也是事实。

  张老师走了过来,伸手将郑老师的教案本拿起,扔到一旁说,我说老郑啊,你满脑子的数学符号了,还抄这些干啥?闲的没事就到操场散步去!

  郑老师笑笑说,抄教案也能抄出新意来。这跟吃饭一样,同一种饭食,不断地咀嚼,味道却不一样。同样的教材,不同的学生,你总不能一个调唱到底吧?

  张老师不耐烦地说,你真是个老古板,啥年代了,脑子还是那么不灵活。

  大家对一向敬重的郑老师投之以怀疑、不屑甚或不可理解的目光,但除了张老师,很少有人愿意管这闲事。张老师的话也正中了大家的心怀。有的人或有意或无意或只是随便地瞭郑老师那么一眼,便各自坐在自己的格子里,该干什么的照常干什么。

  如一群没有放飞任务的信鸽,都被圈在各自的格子里,面对着电脑屏幕,很无聊地或者打打游戏,或者看看网页,或者聊聊qq,或者看看电影,看上去很专注,其实都心不在焉,各想各的事情。

  整个办公室的空气有些凝重。

  张老师拉了把椅子坐在了郑老师的旁边,压低声音,声音低的只有郑老师一个人能听得见。其实这本来就不是一个秘密,只是大家都心照不宣罢了,谁也不愿意把这种事拿出来当做本事炫耀。郑老师看着张老师神秘的样子,心里不觉好笑,只是淡淡的回答了一句。张老师很失望之余,便有些生气,声音稍微提高了一点,说,这是双盈利的买卖,对学生也好,多做点资料,多练习,有啥不好?

  郑老师瞅看了张老师一眼,冷笑着说,资料可以买,但得照本卖给学生,不能多收啊!挣那种钱不地道,我不干!

  大家的目光集中在郑老师身上,张老师也急了,说,啥地道不地道?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心甘情愿啊!你却在这里装清高,我看你傻到家了!张老师一张白净的脸,霎时红成了鸡冠,啥年份了,你还讲啥师德?现在有钱的是老爷,没钱的是孙子。老郑啊,别人早已日进斗金了,可你还抱着老黄历,真是不可理喻。

  这种无休止的争论已经不是一回两回了。

  但郑老师的榆木脑袋,还是劈不开。

  (二)

  沉闷的空气憋得人喘不过气来,卢校长一根接着一根地抽着烟,满屋子的蓝烟,呛得坐在沙发上的郑老师直咳嗽。卢校长顺手打开窗户,那烟雾就像越狱的犯人,不顾一切地从窗口逃出。

  沉默比吵嘴更可怕。

  郑老师低着头,眼睛注视着手里的茶杯。看着杯子里被泡软的茶叶慢慢下沉着,并在四壁上撞来撞去,飘忽不定。他忽然一阵沮丧,无奈地摇摇头,看着那没有被泡软的一叶,感到一阵凄凉。

  郑老师觉得自己就如同那茶叶,金钱就是那水。可他就是被那清澈的水泡不软,而且是漂浮在最上面的那一片,也是最可怜的那一片。

  卢校长很恭敬地将郑老师送出了门,望着的背影,大声吩咐说,想开点,其实没啥。

  没啥,本来就没啥,是你当家不正。郑老师头也没回,只是在心里嘟囔着说。他在校长的房间里一句反辩的话都没说,他觉得一切辩论都不能改变利益驱动的现状,更不能让一个镀金者改变现实。

  张老师推开了宿舍门进来,站在郑老师跟前,怒视了郑老师一会儿,然后在地上转了两个圈子,将半截烟头狠狠摔在地上,骂道,你妈取名郑浩银,我看你不是真好人,是真窝囊!

  郑老师和张老师共事多年,知道郑老师的窝囊。郑老师的窝囊让张老师冲着他经常发脾气。

  张老师骂他窝囊也是意料中的事,他知道张老师是出于对他的关心。可他也实在窝囊,别人贩卖资料,高价出售,他是照本;别人利用星期天、假期补课收补课费,他不补,还不让他班的学生补。他就是这样窝囊,大多数事情都是在窝窝囊囊中度过的。

  我也没必要和校长争辩。校长说,乱收费和补课是普遍现象。郑老师把脸埋下,闷声闷气地说。

  张老师的脸色非常难看,已经扭曲变形了,可又十分地无奈。他真想一拳将郑老师打个落花流水,以唤醒愚昧。可举起的拳头还是放下了,他不忍心打他。

  你呀,念了一肚子书白念了,连起码的水至清无鱼的道理都不懂。你知道大家反对你是为啥?不给你班代课是为啥?你自命清高,损人害己,谁跟着你这样的班主任算是倒了八辈子的霉了。你活该被撤班主任。张老师说完,把门“咣当”一摔,如一股风卷了出去。

  中午在餐厅吃饭的时候,周围的老师没有一个人和郑老师说话,他看着那些埋头吃饭的人,心里一阵凄凉,往日的谦和一下子全没了,只有冷冰冰的铁板面孔。他的食欲大减,甚至有些倒胃,胡乱吃了几口,就急匆匆地回了宿舍。

  (三)

  齐小伟推开郑老师办公室的门,将半个脑袋探进来,喊了一声报告。

  你不上课来这儿干啥?郑老师很不高兴地问。

  齐小伟是郑老师一手栽培起来的班长,也是郑老师当班主任时的得力助手。当年,他并没有考进这所高中,是他爹花高价买进来的议价生。他的学习成绩虽然是全班倒数第一,可他的组织能力很强,有着大将的帅才。

  齐小伟看着郑老师那严肃的面孔,心里没有像往日那样发慌,而是觉得郑老师有些可怜。霎时,泪水汹涌而出。他和郑老师有着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已经远远超过了师生情。他曾经说过,他从郑老师身上得到了超越父亲和母亲的爱,这种爱不是衣食的供给,而是精神食粮的补充。要是没有郑老师,他也许早流落社会了。

  齐小伟哽哽咽咽说出了郑老师不知道的事实真相,这令郑老师大为吃惊,而且义愤填膺,这个平日里比较温和的人,竟突然拍着桌子,暴怒起来,骂了一句,岂有此理!

  老师,你别生气了。这种事情已经一个学期了,各科老师都这样说,咱班学生不买高价资料,不补课,成绩就上不去。

  郑老师两手叉腰,蹬着眼睛,虎视着齐小伟,质问道,这还是老师吗?良心狗吃了,上课不讲,敷衍塞责,等星期天、假期补课讲,谁这样规定的,谁这样规定的?

  齐小伟吓得连连倒退,撞到了洗脸盘架上,脸盘打翻了,水洒了一地,人跌坐在水里,屁股湿了个透。

  郑老师看着坐在地上的齐小伟,方知自己刚才的失态。

  齐小伟站起来说,郑老师,您别担心了。咱班同学也开始补课了。只是……

  只是啥?

  王玉兰同学家里穷,她不补。现在也坐在最后一排了,成绩也一落千丈。我上次给她交了补课费,可她也没去补课,说她打算换学校。

  你补课吗?

  我不补,我爸妈逼我,我拿了补课费也不交,也不去补课班。齐小伟顿顿说,要是您补,我就去。

  你的钱干啥了?

  等着您补课,我会交别人两倍的补课费。

  郑老师摇摇头,脸部抽蓄了几下,泪水随之而下,说,傻孩子,比我还傻。

  (四)

  月亮还是那个月亮,窗前的那棵近百年的老榆树,照样蓬勃着枝叶,筛着斑驳的月影。

  郑老师失眠了,站在窗前,木呆呆地看着满院的清辉,寂静的夜几乎听不到任何声响。

  他的思绪完全紊乱了,就像那月光下树叶的影子,在夜风中摇曳不定。

  两次月考的连连失利,完全出乎他的意料。自己代的加强班,在同年级本来是遥遥领先,可就在这一学期,成绩突然下跌,名落孙山。他成了议论的中心人物,也成了众矢之的。家长的不满,老师的责怪,社会的舆论,冰雹雪片一般,打得他遍体鳞伤。

  卢校长的无奈再次让他感到失望,也感到恐惧,教育形象的扭曲变形,歪风邪气的张狂肆孽,吹乱了人心,裸露了本性。这对一个老教师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整个夜晚,他都在窗前站着,他忽然想起了村下的老母亲,想让她过来陪陪,他知道老母亲会安慰他,可老母亲已经风烛残年,再不能给她添麻烦了。他的思想在激烈地斗争,是顺从入流,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他想着想着,觉得很靠近这个答案了。他觉得张老师的做法很现实,而自己的愿望太遥远。他快要退休的人了,还有什么更大的希求呢?现实摆在面前,儿子要买房子,买车子,娶媳妇,在大城市里安家,这一笔开支足以让他和妻子几个月睡不了安稳觉。

  想起妻子,已经是半老徐娘了,花白的头发显示着岁月的沧桑,可还强支撑着身子,盘桓在饭店,替人家扫地,擦桌子、端盘子、洗刷锅碗,为每月的1500元没日没夜的干活。

  一个美丽的女人跟着他没穿过一件时髦的衣服,没下过高档饭店,没进过舞厅,没登过巍峨的泰山,没见过浩荡的大海。啥年代了,还保持着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承继着吃苦耐劳的家风。她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他的那几个死工资,还精打细算地计划着开销。她是出了名的贤妻良母,也是出了名的抠门。为此,他戒了烟,也几乎戒了酒。

  张老师的妻子跟着张老师可荣耀了,国内外的旅游,成了张老师妻子假期的必修课。

  妻子如兰穿着睡衣,从后面抱着他,一句话也不说,在小声抽泣。他转过身来,替她擦着脸上的泪水。朦胧中,他看到她新增添的白发和两眼角长长的鱼尾纹。一张俊俏的脸也消瘦了,蜡黄蜡黄的,好像缺着什么营养。他觉得对不起她,更觉得不配做她的丈夫。想到此处,他心如刀搅。

  我理解你。还是回乡下吧,四叔打过好几次电话了,让你回村里接他的班儿,把那些孩子们收留起来。那样也好,你教书,我种地。就咱那三十几亩地,一年下来也能收入三五万,多自由,准比给人家打工,看人家的脸色好!

  郑老师的泪水溢满了眼眶,哆嗦着嘴唇,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心疼这个女人。

  皎洁的月辉从窗口嘻嘻笑着进来,盖满了二人的面孔。

  (五)

  这天上午,郑老师从校长室出来,就像得了一场重感冒一样,浑身酸软,心胸憋闷,脑袋昏沉。脚下无力,踩了棉花一般,走路跌跌拌拌,东摇西晃。他几乎是扶着墙从六楼走到三楼办公室的。

  他跌坐在椅子上,低着头,两眼失神地望着桌面,感觉到自己有些杞人忧天。卢校长冠冕堂皇的说辞,其实是对他的敷衍,就像哄小孩子一样,并没有对张老师等人的行为作出一个什么决定。他觉得自己从校长室是灰溜溜的滚出来的,是一个败阵的逃兵。

  张老师进来了,一屁股坐在椅子上,点燃了一支烟,狠狠吸了两口,长长吐了一口气。看着脸色苍白的郑老师,摇摇头,说,我真是拿你没办法。何必呢?你自己不想发财就算了,咋挡别人的生路?

  郑老师仍然低着头,他觉得没必要和张老师再做无为的辩论。

  老郑啊,你知道吗?你这一反映将会是什么样的后果吗?卢校长跟着倒霉不说,连老师们都要带害呀!张老师的额头冒出了冷汗,身子打了个寒颤。

  郑老师抬起头,用深情的眼光望了张老师一会儿,忽然笑着说,老张啊!还记得不?为了上课的事,咱两在二十年前还吵过架呢。当时,你多凶,当着那么多学生的面,把我从讲台上拉下来,骂我抢占了你的时间。我至今还记得那节课本来是我的,你偏说是你的,我也扭不过你,只好红着脸出去。你想想那时咱们争上课是为啥,一分钱也不挣,就是为了多考几个学生。还记得你很能拖堂,有时候一拖就把我的一节课就占了。你知道我当时多生你的气!

  我也记得,星期天下午开学,你提早让学生早到,偷偷给学生补课,怕我进去,还把教室门从里边紧锁。你这家伙,看上去窝囊,其实是心里做事,一点儿也不光明正大。后来……

  后来,你就让学生在星期天上午到,你把整个上午都抢占了。哎,那时候,咱们图啥?咱们没收过一分钱的资料费、补课费。可是那种竞争,那种快活,现在已经找不到了!郑老师说到这里,长叹了一声,继续说道,现在你我都老了,都是快要退休的人了。啥事该做,啥事不该做,应该很清楚。

  可老郑啊!就你,即使加上我,想改变这种现象,还不是蚍蜉撼树?你看看校长的态度,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口头喊喊,不见行动。现状就是这样。

  所以,你也就乘风扬土,带头起哄?

  张老师低下头颅,躲避着郑老师那犀利的目光,喃喃地说,我也想多挣钱。你打算还要向上反映吗?

  其实上面早知道了,只是民不告官不管,都装聋作哑。郑老师有些愤怒。

  你知道不?这样做会惹一大批人的,你会被人戳脊梁骨的。

  我知道。包括你在内。

  短暂的交谈中,张老师从郑老师的眼里,看到了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他抬起头来,微微一笑,说,你是孤岛上的一条狗,就算人走光了,你还守着那个破家。

  郑老师微微一笑,拍拍张老师的肩膀,说,走,喝酒去!

  你可别像以前那样,到买单的时候就上厕所。

  怕了?怕就把你老婆的工资给我。

  张老师说,你做梦去吧!

  (六)

。  报告郑老师,我班应到52人,实到51人,李玉山同学因病请假。齐小伟报告。

  王玉兰同学到了没有?郑老师第一个关心的就是王玉兰。

  有几个学生在窃窃偷笑,王玉兰就坐在第一排的正中。齐小伟上次说过,王玉兰被调到了最后的座位,郑老师进了教室,眼睛就在后边搜寻着王玉兰,根本没注意到王玉兰就在他的眼皮底下。

  齐小伟说,我自作主张把王玉兰同学调到了前面。也没和新任班主任打招呼!

  你做得对!对弱者的关爱,是我们的良知,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同学们,从明天开始,我就要离开大家了。郑老师的话就像一颗炸弹,同学们都被炸懵了。

  我希望你们在我走后都要努力学习,不要辜负家长、老师对你们的期望。郑老师强控住感情说。

  老师,你要去哪里?不给我们代课了?齐小伟问。

  我要回老家了。大家别吵吵,听我说。我老家的孩子们,快要没有老师了,我的四叔也得了重病,不能再登讲台了。我的母亲也年岁已高,需要我照顾。我必须得回去,必须回去,我得回去,我适应不了这里,再这样下去,我会崩溃的,我会发疯的。他说这番话的时候,好像身边没有任何人,只是一个人在嘟囔。

  同学们被郑老师傻傻的样子,惊呆了,一个个含着泪,痴痴地望着。

  我们谁教?老师,你难道真的舍得离开我们吗?齐小伟泪水婆娑。

  郑老师回过神来,擦了把眼泪,哽咽着说,离开你们,说实话我不舍得。不过,不过,你们没事情的,你们会有更好的老师来教你们。村下的孩子享受不到,他们会没有老师的,你们不一样,就是不一样。你们家长有钱,能买高价资料、能补课。村里的孩子不一样,他们连老师都很难请到。他的话语很乱,自己也不知道在说些啥,像被什么勾去了魂魄一般。

  王玉兰的泪水淌满了脸盘,接着便是小声的抽泣。

  整个班里的哭声越来越大了。

  齐小伟再次站了起来,摸了一把眼泪说,老师,其实我今儿也是来和大家告别的。我明天就要离开你和同学们了。

  全班惊讶!

  郑老师眩晕了一下,两手托着桌子问,为啥,为啥?

  征兵任务下来了,我要去参军!这是我的梦想,我爸妈也同意。我明天就要去体检了。

  郑老师一屁股跌坐在凳子上,他在心底里暗暗呼喊:为什么会这样?

  泪,浑浊了他的双眼。

  (七)

  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下得非常厚实。覆盖了山峦,覆盖了村庄。郑老师沿着一条羊肠小路,爬上了山峦,来到一块平坦的斜坡地,将一束鲜花放在一个墓碑前,然后,深深鞠了三躬。

  雪霁后的太阳,纯洁得像一个青瓷盘,泛着微微的红润。漫山的树木裸露着身子,即使拖在地上的枝条,也还是那样的刚劲不屈。

  在他回来的那天晚上,四叔就离开了人世。他紧紧抱着四叔,看着四叔那张布满沧桑的脸和那双浑浊而满是渴求的眼睛,他点点头,四叔就在他点完头之后,然后愣怔了一下眼睛,离开的。

  这个在这里厮守了六十年的孤寡老人,终于熬不过病魔的折腾,在他的怀里安然闭上了眼睛。

  他领会四叔的意思。他的回来,也是四叔晚年的期盼。四叔什么都能丢下,唯一不能丢下的就是那所学校。

  他回头望着村西北那座高楼,红旗更鲜艳了,那重新刷了红漆的”“圪坨寨希望小学”几个大字,散射着道道光芒。

  这所新学校,是四叔当年的那些学生捐资盖的。

  微风习习,荡起一阵阵的雪屑,扑打在他的脸上,那凉爽的感受,让他陶醉,让他心旷神怡。

  他奋力轮回着两臂,做了几个踢腿、弯腰的动作,感觉浑身有着使不完的力量,精神大的足以爬上眼前这座大山。

  他接住了一个电话,急忙下了山,回到了学校。校门口停着两辆银灰色小车。他一眼就能认出老张的那一辆车。车门开处,张老师和教育局的小李分别从车里钻了出来。

  小李说,这鬼地方更冷!

  郑老师将他们领进了办公室,倒了茶水,给每人拔了一支烟,问,你们咋稀罕?

  想你了!张老师说,你这家伙,走了这么长时间也不给我打个电话,还以为你失联了。

  一样的,我也很想你,只是忙,一时间就忘了,不好意思。

  张老师说,我知道你这家伙有良心。

  三人又闲聊了一会儿,一杯茶进肚后。小李说,时间不早了,我得赶回去。

  就在这里吃饭吧,我请客,尝尝这里的山肴野蔌!郑老师急忙挽留。

  要不是为了老张,我才不在这冰天雪地里冒险呢,正好还有个文件。小李边说边从包里掏出了文件,放在桌子上。

  郑老师顺手拿起来,扫描了一眼“关于制止乱收费乱补课的通知”几个发黑的粗体字,然后扔在桌子上,问,管用吗?

  张老师说,哎哎哎,管用不管用也不是你我管的事情,赶快给我弄饭去,我饿了。

  小李驱车而去,郑老师看看张老师,问,你咋不走,还真的饭?

  哈哈,你说呢?郑浩银,真好人!张老师将一张盖着大红章的纸举过头顶,那纸像一面旗帜在风中招展!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九月盛菊    时间: 2017-10-12 18:25
本帖最后由 九月盛菊 于 2017-10-13 09:47 编辑

沙发自己坐,期待文友指正!
作者: 小野菜    时间: 2017-10-12 18:31
先抢沙发再慢品!
作者: 言默然    时间: 2017-10-12 18:40
粗读一遍,有意思
作者: 临沂风铃    时间: 2017-10-12 18:40
先给老师加分点赞,问好老师
作者: 武如    时间: 2017-10-12 18:43
一曲人民教师的颂歌,郑老师有着不屈的脊梁,正直,认真,负责,敬业。其实不是心眼死巴,而是有一颗良心,不愧为人民教师的称号。加分了。好文。
作者: zizhu    时间: 2017-10-12 18:57
先加分支持九月版主。
作者: 临沂风铃    时间: 2017-10-12 19:29
老师的这篇小说,厚重,朴实,读完心情沉重。现今补课之风愈演愈烈,郑老师是一位真正的人民教师,他遵从自己的良心,不对补课歪风推波助澜,却受到同事的排挤,领导的搪塞。失望至极的郑老师听到了远山的呼唤,回到山区的希望小学,为那里的孩子献上自己对教育工作的一片赤诚。
全文唱响一曲对老师的颂歌!
作者: 小白兔白又白    时间: 2017-10-12 19:54
先给老师加上分,有空再仔细欣赏,学习。
作者: 枫叶飘飘    时间: 2017-10-12 19:56
只有做教师的才有能力把教育行业的沉浮,教师的命运,写的如此真实缜密。
作者: 卫斯理    时间: 2017-10-12 20:02
老卫来欣赏老师作品。
作者: 徐得荣    时间: 2017-10-12 20:04
老乡版主真能写,好厚实的作品啊。
作者: 卫斯理    时间: 2017-10-12 20:22
看完文章既感动又无奈。老师文笔犀利,直指当今社会教育一些乱补课收费的诟病。讴歌了郑好银老师。这篇文正能量的小说。赞一个加分支持。
作者: 东方欲晓    时间: 2017-10-12 20:27
人们教师的系列颂歌,满满地正能量,点赞加分,再细读学习。
作者: 逐鹿江南    时间: 2017-10-12 20:29
先给工分,今夜酒醉,明天再读。
问候菊版!
作者: 郭子贝    时间: 2017-10-12 22:09
先加分支持再慢慢品读,问好九月老师。
作者: 河西村夫    时间: 2017-10-12 22:14
先给版主加分,再细品。
作者: 郭子贝    时间: 2017-10-12 22:25
 【郑老师】瞅看了【郑老师】一眼,冷笑着,说,资料可以买,但得照本卖给学生——两个都是郑老师
作者: 芒乡化十龙    时间: 2017-10-12 22:34
本帖最后由 芒乡化十龙 于 2017-10-12 23:13 编辑

充满正能量,老师笔下呈现一个伟大的老师形象。
真心想办事,要做事的人,往往都是“疯子”,不被人理解和排斥。
我所了解到,现在很多乡下的老师,都是早出晚归,有心以校为家的很少。
非常喜欢老师这样正能的作品!
作者: 郭子贝    时间: 2017-10-12 23:01
人贵有恒。故事里的郑老师几十年如一日保持自己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教学态度,几十年如一日保持自己热爱孩子,热爱本职的初心。但郑老师的传统美德受到了一种以获利为目的的,利用工作之便卖高价资料、课堂不认真教学,课外收费补课的不正之风的冲击。作品选材典型,思路缜密,针砭时弊,弘扬正能量。
作者: 九月盛菊    时间: 2017-10-13 07:00
小野菜 发表于 2017-10-12 18:31
先抢沙发再慢品!

感谢来访,敬茶,上座!
作者: 九月盛菊    时间: 2017-10-13 07:00
言默然 发表于 2017-10-12 18:40
粗读一遍,有意思

请提出宝贵建议,以便修改!谢谢!
作者: 九月盛菊    时间: 2017-10-13 07:02
临沂风铃 发表于 2017-10-12 18:40
先给老师加分点赞,问好老师

问好玲玲,感谢来访!谢谢!
作者: 九月盛菊    时间: 2017-10-13 07:03
武如 发表于 2017-10-12 18:43
一曲人民教师的颂歌,郑老师有着不屈的脊梁,正直,认真,负责,敬业。其实不是心眼死巴,而是有一颗良心, ...

希望教育之风走上正轨!现实中也确实存在这样的老师。谢谢!
作者: 九月盛菊    时间: 2017-10-13 07:03
zizhu 发表于 2017-10-12 18:57
先加分支持九月版主。

感谢zizhu版主来访!谢谢!
作者: 九月盛菊    时间: 2017-10-13 07:04
临沂风铃 发表于 2017-10-12 19:29
老师的这篇小说,厚重,朴实,读完心情沉重。现今补课之风愈演愈烈,郑老师是一位真正的人民教师,他遵从自 ...

点评很是到位,辛苦了!敬茶!
作者: 九月盛菊    时间: 2017-10-13 07:04
小白兔白又白 发表于 2017-10-12 19:54
先给老师加上分,有空再仔细欣赏,学习。

不忙,谢谢来访!感谢赏墨!
作者: 九月盛菊    时间: 2017-10-13 07:05
枫叶飘飘 发表于 2017-10-12 19:56
只有做教师的才有能力把教育行业的沉浮,教师的命运,写的如此真实缜密。

感谢叶子在百忙中赏墨!问好!祝福!
作者: 九月盛菊    时间: 2017-10-13 07:05
卫斯理 发表于 2017-10-12 20:02
老卫来欣赏老师作品。

欢迎欢迎!敬茶,上座!
作者: 九月盛菊    时间: 2017-10-13 07:06
徐得荣 发表于 2017-10-12 20:04
老乡版主真能写,好厚实的作品啊。

字数不多,也就7000字左右。
作者: 九月盛菊    时间: 2017-10-13 07:07
卫斯理 发表于 2017-10-12 20:22
看完文章既感动又无奈。老师文笔犀利,直指当今社会教育一些乱补课收费的诟病。讴歌了郑好银老师。这篇文正 ...

谢谢谬奖!现实中确实有这种现象,只是反映而已。
作者: 九月盛菊    时间: 2017-10-13 07:08
东方欲晓 发表于 2017-10-12 20:27
人们教师的系列颂歌,满满地正能量,点赞加分,再细读学习。

教师应该有教师的形象!希望如此!谢谢
作者: 九月盛菊    时间: 2017-10-13 07:08
逐鹿江南 发表于 2017-10-12 20:29
先给工分,今夜酒醉,明天再读。
问候菊版!

问声先生好!祝福你!
作者: 九月盛菊    时间: 2017-10-13 07:10
郭子贝 发表于 2017-10-12 22:09
先加分支持再慢慢品读,问好九月老师。

感谢特評!能留墨就很好了,又加分更是感动!
作者: 九月盛菊    时间: 2017-10-13 07:10
河西村夫 发表于 2017-10-12 22:14
先给版主加分,再细品。

谢谢你的分!再谢你的热情!问好!
作者: 九月盛菊    时间: 2017-10-13 07:11
郭子贝 发表于 2017-10-12 22:25
 【郑老师】瞅看了【郑老师】一眼,冷笑着,说,资料可以买,但得照本卖给学生——两个都是郑老师

马上去改,感谢捉虫子!
作者: 九月盛菊    时间: 2017-10-13 07:12
芒乡化十龙 发表于 2017-10-12 22:34
充满正能量,老师笔下呈现一个伟大的老师形象。
真心想办事,要做事的人,往往都是“疯子”,不被人理解和 ...

谢谢龙精彩点评!一句话就可以鼓舞人心,何况点评了这么多。感谢啊!
作者: 九月盛菊    时间: 2017-10-13 07:13
郭子贝 发表于 2017-10-12 23:01
人贵有恒。故事里的郑老师几十年如一日保持自己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教学态度,几十年如一日保持自己热爱孩 ...

感谢特評精彩点评!问好,辛苦了!
作者: 慕容彬    时间: 2017-10-13 07:22
老师的文字就是让人受益,读来琅琅上口,却又令人深省,甚至每句皆字斟句酌,一个好老师的形象在老师的笔下栩栩如生。学习问好!
作者: 言默然    时间: 2017-10-13 08:02
九月盛菊 发表于 2017-10-13 07:00
请提出宝贵建议,以便修改!谢谢!

哈哈,九版的短篇小说《大山的呼唤》,直切教育产业化的现状和弊端,很有现实意义。都是一切向前看惹的祸,且在漫延。补课,由来已久,我教书时就有,但那时不收费且十分的用心,社会不浮躁,教师也都安于清贫。现在不行了,不管白猫黑猫,逮住老鼠是好猫。
您对教书匠有所了解,描述绘声绘色,对教书匠之间的关系及教学秩序也算熟悉,这都反映在您的描述里。教师准备授课教案,是必须的程序,正规的学校要求很严。使用过的教案都有教务处加盖印章,加盖过印章的教案是不允许重复带进教室的,再授课必须再准备教案——在原有教案上修订是常态,但必须重新过一遍。
您的《大山的呼唤》,语言带着韵律,很有特点——文字不仅是看的,更是读的,朗朗上口,也就多了些韵味。如第一自段: 一个老古板依然在一笔一画认真抄写着教案,即使一个数学符号也抄写得还是那么规范。这个有着近三十年教龄的老数学教师,依然保持着这种习惯。为啥说是抄教案,不是写教案。几年来的课本内容都是大同小异,没啥大变化,郑老师每个学期都要把旧教案重新誊写一遍,略作修改。据说,他的教案可够一个火车皮拉了,这话虽然有些夸张,可摞起来有他自己一人一举手高,也是事实。
当然,文字打磨,永无止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跟您后边的文字一样,第一自然段的文字也有很多打磨提升的空间。如第一句,缺失主语吧?跟第二句合并如何:这个有着近三十年教龄的老数学教师,依然保持着一笔一画抄写教案的习惯,每个数学符号都抄写得那么规范。      管见俗见,谨供九版参考。


作者: 九月盛菊    时间: 2017-10-13 08:14
慕容彬 发表于 2017-10-13 07:22
老师的文字就是让人受益,读来琅琅上口,却又令人深省,甚至每句皆字斟句酌,一个好老师的形象在老师的笔下 ...

首先问好,问安。继之感谢赏墨!
作者: 九月盛菊    时间: 2017-10-13 08:19
言默然 发表于 2017-10-13 08:02
哈哈,九版的短篇小说《大山的呼唤》,直切教育产业化的现状和弊端,很有现实意义。都是一切向 ...

默然辛苦了,增鄙人这么长的文字,真是难得。优缺点都指出来了,实在欣慰。我曾经说过,虚伪的吹捧,不如真实的批评。先生做到了,为太虚有你而高兴。

至于先生提出的那些句子,鄙人还会考虑的!谢谢!问好!
作者: 河西村夫    时间: 2017-10-13 08:22
     版主的小说写出了一个社会问题,一些老师课堂上不讲重点,学生听不懂,考不出好成绩,不得不交费补课,这些老师补课时才讲重点。这些老师没有了师德,有愧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称呼。小说充满正能量,为净化教育风气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 九月盛菊    时间: 2017-10-13 08:25
河西村夫 发表于 2017-10-13 08:22
版主的小说写出了一个社会问题,一些老师课堂上不讲重点,学生听不懂,考不出好成绩,不得不交费补课 ...

河西啊,辛苦了,这么长的文字,占用了你不少时间吧!谢谢了!
作者: 逐鹿江南    时间: 2017-10-13 08:44
在物欲横流,校园已非净土的当下,郑老师的“死板”,彰显了一个教育工作者良好的师德。这是一股正气,是民族的希望。
正能量的作品,点赞!
“郑老师瞅看了郑老师一眼”——应是“郑老师瞅看了张老师一眼”。
问候菊版!
作者: 九月盛菊    时间: 2017-10-13 10:05
逐鹿江南 发表于 2017-10-13 08:44
在物欲横流,校园已非净土的当下,郑老师的“死板”,彰显了一个教育工作者良好的师德。这是一股正气,是民 ...

感谢逐鹿赏墨!已对个别地方做了修改,还望指正!
作者: 童心是    时间: 2017-10-13 16:28
大写家呀!!歌颂人民教师的好文章!欣赏学习佳作!
作者: 九月盛菊    时间: 2017-10-13 16:56
童心是 发表于 2017-10-13 16:28
大写家呀!!歌颂人民教师的好文章!欣赏学习佳作!

感谢来访并赏墨!问好!上茶!
作者: 文三少爷    时间: 2017-10-13 17:41
先加分,等下班后再学习老师作品
作者: 九月盛菊    时间: 2017-10-14 08:43
文三少爷 发表于 2017-10-13 17:41
先加分,等下班后再学习老师作品

谢谢文三加分!希望提出宝贵意见!
作者: 远远兔    时间: 2017-10-14 08:48
文章真好,读完之后老想起身边的辅导班什么的,让人思考好老师是什么样子的。
作者: 九月盛菊    时间: 2017-10-14 09:07
远远兔 发表于 2017-10-14 08:48
文章真好,读完之后老想起身边的辅导班什么的,让人思考好老师是什么样子的。

其实我们的老师真有好的。谢谢!
作者: 文三少爷    时间: 2017-10-14 14:48
老师这篇《大山的呼唤》是一篇关于教育者的故事,故事主角为郑浩银,是一个讲要退休的老教师。我个人阅读这篇小说是很有情感的,因为父母亲都是教师,父亲还有两年退休,所以就先确定郑浩银的年纪与我父亲相仿。五十八岁左右的郑老师,为人憨厚,一切视学生为主,在补课成风的趋势下,便显得与其他老师格格不入。而隐藏在这种差距之下的是,一笔笔可观的补课费。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郑老师最终没有被现实的利益所打倒,回到四叔所在的希望小学继续任教,而且收到了相关文件勒令禁止补习。九月盛菊老师将郑浩银的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快六十岁,家有老母(姑且当做我奶奶般),还有没成婚的儿子(姑且当做我自己,也未成婚),贤惠而又抠门的妻子(这个人物虽然着墨不多,但从侧面反应出了郑老师生活的不易与他坚持自己的决心),这些形象为读者们呈现了一个憨厚、朴实、坚持、认真、负责、还有些固执的郑老师。校长写的不多,出现了三次,三次都是短短的陈述,却充分展示了一个经典的喜欢金钱随大流喜欢敷衍的形象;张老师作为郑老师的知己,一方面希望郑老师能随大流赚钱,一方面又很理解郑老师,若不然最后也不会去往山区看望郑老师(在小李离开后还留下来蹭饭,实际上是为了跟他说关于禁止补习的文件);班长曾是个叛逆又多事的孩子,后来却做了班长,并且对郑老师敬佩爱戴,可见郑老师作为一个人民教师的能力与责任心;而另一个女学生只出现了两次,一次在班长与郑老师的谈话中(座位靠后,没钱补习,想要转校),第二次出现在郑老师决定离开学校的课堂上(坐到前排,潸然泪下),与班长的出现一样,反应出郑老师的人品与责任,与班长的出现也不同,因为班长的出现带来了班级也进入补习的事实。
而后还有一点,就是很多地方的小细节。比如开场郑老师抄写教案的事情,不禁体现了郑老师的认真负责,也算是为下文收取资料费等费用提前做了伏笔;再比如与张老师交谈时陷入过去短暂的回忆,两人都是为了孩子们教育而舍身取义;还有就是小李开车离开山区,等等诸如此类,都是为整篇小说增色不少,使故事更饱满,逻辑更通畅。【这些都是我所需要好好向九月老师学习的地方】
题外话:对于教师,我是很有情感的,因为父母亲的缘故,从小立志做一名教师,可惜养成了自由自在的习惯,学业未成。我们读高中的时候也是每个星期六都要补习,收取一定的补习费,但我们学校的补习费很低,主要在补习学习。但那时候我们班比较乱,学生们比较贪玩,大家一致决定罢课,结果一大半学生星期六不上学,后来我们班被取消补习了。好像在07年还是08年,教育局便规定不让补习了。
作者: 九月盛菊    时间: 2017-10-14 16:32
文三少爷 发表于 2017-10-14 14:48
老师这篇《大山的呼唤》是一篇关于教育者的故事,故事主角为郑浩银,是一个讲要退休的老教师。我个人阅读这 ...

这是我发表在中财以来诸多拙作中,点评文字最多的一篇了,深感荣幸,深表谢意!

文三对文字的分析且不说,单说这有了同感,引起了同人界后辈的共鸣,也就令我欣慰了!你说的那个时代,确实我和你父母一样,是有同等经历的,那时候的补课真是补课,老师都是无偿劳动,而且还很尽责尽心尽力,积极主动,还唯恐落后,争来抢去。那种精神真鼓舞人。

现在,形式变了,自然那种风向也就变了,这个就不多说了,全在小说里。但这种敏感的话题很少有人提及,也许我冒天下之大不韪了,管他呢,反正想说说,想痛痛快快地说说!再次谢谢文三赏墨!
作者: 文三少爷    时间: 2017-10-14 19:32
九月盛菊 发表于 2017-10-14 16:32
这是我发表在中财以来诸多拙作中,点评文字最多的一篇了,深感荣幸,深表谢意!

文三对文字的分析且不 ...

我估摸着老师应该就是一名教师,若不然一定是有一个做教师的知己好友,果不其然,老师的确应该称之为老师。
首先很感谢老师带来如此好看的作品,其次就是就算老师冒天下之大不韪写了这样的题材,那也是出于一个身为作者的社会责任感,作为一个作者,本来就是应该如此,将社会中那些问题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
值得学习的好作品,值得学习的九月老师。
作者: 九月盛菊    时间: 2017-10-14 19:40
文三少爷 发表于 2017-10-14 19:32
我估摸着老师应该就是一名教师,若不然一定是有一个做教师的知己好友,果不其然,老师的确应该称之为老师 ...

说的太对了!我在呼吁,扭转风气!
作者: 临沂风铃    时间: 2017-10-14 20:52
再读老师佳作美评,又学习一回
作者: 紫玉清凉    时间: 2017-10-15 04:04
潮流,是裹挟也是激励。
一个教师的逆水行舟,既是对师德的体现,也是对时下教育弊端的抨击。
九月的文,饱含对教育事业的忧患与思考,令人动容。
好文,问候九月!
作者: 九月盛菊    时间: 2017-10-15 17:41
紫玉清凉 发表于 2017-10-15 04:04
潮流,是裹挟也是激励。
一个教师的逆水行舟,既是对师德的体现,也是对时下教育弊端的抨击。
九月的文, ...

感谢紫玉点评!问好!祝福!
作者: 戏笑九宫    时间: 2017-10-15 17:42
粗读,很厚重的一篇小说,待我慢慢研读品味消化.....
问好!
作者: 戏笑九宫    时间: 2017-10-16 09:46
本帖最后由 戏笑九宫 于 2017-10-16 09:56 编辑

仔细研读了两遍,首先斗胆挑剔一下:
一、标点符号应用不很规范,有些说的话用了引号有些没用,有些该用句号用了逗号,感叹号应用过多等,以下举例不一一罗列。
大家的目光集中在郑老师身上,张老师也急了,说,——说后用冒号?
将半截烟头狠狠摔在地上,骂道,——骂道后面也是冒号?
齐小伟站起来,说,——冒号?
”“圪坨寨希望小学”——标点?

二、个别用词不很准确,举例说明依旧不再全部罗列。
张老师很失望之余——“之余”多余?
咋挡别人的生路?——生财之路?(不该简称吧?)
他觉得没必要和张老师再做无为的辩论。——无畏与无为?
连老师们都要带害呀!——带害与受牵连?
可是那种竞争,那种快活,——“快活”换成“欣慰”可好?


三、个别句子有主语缺失,主、谓、宾语不清之感。其实我的文字功底比较薄弱,就不敢关公面前耍大刀啦。望九月版主自行检查一下。


四、个别小自然段层次还有调整与继续打磨的空间余地。
以上乱弹纯属个见陋见,仅供九月版主参考斟酌。


说不上点评,下面仅仅说一下关于此作的一点感受:
这是一篇厚重的文章,主题立意直击教育体制现状和弊端,很有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作品艺术效果强烈,价值与艺术完美的衔接,完成了一篇文学作品的责任和使命。小说选材比较有代表性,结构严谨思路缜密,文笔语言干净利索犀利而颇具锋芒。作品主题立意关注当今社会教育针砭时弊诟病等教育体制顽疾,亦即一些乱补课收费焦点,寓意深刻警醒,值得当政者深思而后动。小说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以两位“冤家对头”郑老师与张老师的矛盾和友谊为索引,始终贯穿全文,真实再现了补课之歪风邪气愈演愈烈的现象,从而也鸣奏着一曲人民教师的颂歌。小说的人物不多但塑造非常成功,一位真正的人民教师,他遵从自己的良心,不对补课歪风推波助澜,却受到同事的挤兑和领导的敷衍了事。郑老师的“死板”,彰显了一个真正教育工作者的良知和责任,这是一种正气更是民族的希望。一些真心想办事做事的老师,却时时处处受到挤压排斥,成为唯利是图者眼中的“疯子”。小说寓意呼唤流失的师德,有力地抨击拷问着教师的良知,与郑老师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作品无情地揭露着一些老师上课不讲敷衍塞责,利用星期天节假日补课圈钱的不良风气。在这个物欲横流时代校园早已非净土,这既是针砭教育弊端又是一种发自人内心的呐喊。小说写到这里并没有收官,而是笔锋陡转,接下来的情节愈加有感染力。那就是失望至极的郑老师随从了来自心灵远山的呼唤,回到家乡山区小学接下来一位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四叔的接力棒,为那里的孩子献上自己对教育工作的一片赤诚和执著。郑老师这类人虽然属于非主流,但他们有着一个共性,那就是他们都有着不屈的脊梁,正直、认真、负责、敬业等民族美德,真正无愧人民教师的称号!小说文笔舒畅读来琅琅上口,看得出来几乎是字斟句酌很有感染力,读后心情非常沉重,足以引起读者乃至当政者的共鸣。小说题目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既是来自内心的呼唤,来自远山(家乡)的呼唤,也是一种唤醒师德和责任使命的呐喊,作品饱含对教育事业的忧患与思考,结尾留白又给读者以希望。整体感觉这篇小说朴实而厚重,对整体布局主题立意寓意等环节要素而言,一点字词句上的小瑕疵真的可以忽略不计,这是一篇难得的优秀小说!加分支持,必须的!





作者: 九月盛菊    时间: 2017-10-16 20:06
戏笑九宫 发表于 2017-10-16 09:46
仔细研读了两遍,首先斗胆挑剔一下:
一、标点符号应用不很规范,有些说的话用了引号有些没用,有些该用句 ...

首先问候九宫,辛苦了!写这么长的评确实不容易,一来读得认真,看得仔细,二来,理解透彻,感悟很深。

其次先生提出的缺点,我会认真对待,加以修改。感谢真诚指点!

最后还是一句话,深表感谢!
作者: 枫叶飘飘    时间: 2017-10-17 23:43
加精理由:正能量的折射,给作品增加了无限的厚重感。结构严谨,语句凝练,言之有物,有生活气息。
作者: 西湖哥    时间: 2017-10-21 09:18
拜读欣赏朋友佳作,为朋友执著写作精神点赞!
作者: 艾桃    时间: 2017-10-31 14:07
学习欣赏佳作,问好老师!
作者: 四无    时间: 2017-11-17 11:45
老师这是好作品,真正的好作品
作者: 九月盛菊    时间: 2017-11-17 18:47
枫叶飘飘 发表于 2017-10-17 23:43
加精理由:正能量的折射,给作品增加了无限的厚重感。结构严谨,语句凝练,言之有物,有生活气息。

感谢叶子,辛苦你了!
作者: 九月盛菊    时间: 2017-11-17 18:48
西湖哥 发表于 2017-10-21 09:18
拜读欣赏朋友佳作,为朋友执著写作精神点赞!

西湖好,谢谢赏墨!
作者: 九月盛菊    时间: 2017-11-17 18:48
艾桃 发表于 2017-10-31 14:07
学习欣赏佳作,问好老师!

近日因为忙,回复来迟,对不起!
作者: 九月盛菊    时间: 2017-11-17 18:49
四无 发表于 2017-11-17 11:45
老师这是好作品,真正的好作品

谢谢!不是你说的那么好,还差得很远!
作者: 艾桃    时间: 2017-11-17 19:02
九月盛菊 发表于 2017-11-17 18:48
近日因为忙,回复来迟,对不起!

不客气,我也没有天天来,呵呵。
作者: 青草青    时间: 2017-11-17 19:54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郑老师不愧此称号。但愿有无数个郑老师涌现。问安,祝好!
作者: 彼岸丛林    时间: 2018-3-22 16:41
已拜读,有收获!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