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385|回复: 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先秦诸子漫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0-16 12: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昨日时光 于 2017-10-16 14:01 编辑

先秦诸子漫谈

⊙ 昨日时光


    还是先从孟子说起吧。
    先秦诸子中,最讨厌的人恐怕应该是孟子了。
    孟子严毅耸拔、嫉恶如仇、刚正不阿、心直口快、个性张扬。一个老爱批评人,而且眼里揉不得沙子的老师,没有哪个学生会喜欢他。事实的确如此,孟子的学生不怎么亲近他们的老师,他们也不怎么出名,除了万章、公孙丑之外,历史上留下名姓的没有几个——严师未必出高徒。

    更要命的是,孟子有句口头禅“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他见谁都是这句话,俨然以励志大师自居,把自己不能实现的理想加于他人之身,梦想人人成为贤主圣君。一个人一旦有了口头禅,那是一件非常讨厌的事。一则说明他老了,老年痴呆了;二则说明他没话说了,理屈词穷了。有那给他面子的诸侯,如梁惠王者,会招呼他一句“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利于吾国乎?”大部分诸侯客客气气送走他,然后埋怨:“嘻,寡人不欲王矣,子又何说乎?”


    最受不了的是,孟子说话太啰嗦。一句话,一个意思,孟子反复地说,颠三倒四地说,生怕别人听不懂。他要么是在卖弄学问,显摆他会写几个排比句,要么就是严重低估封建时代老百姓的智商。请看下面这段话:“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这不叫说理透彻、气势磅礴,这叫小学生写作文凑字数。


    当然,孟子的文章拿来做励志的教材还是不错的。沉沦中的人,读孟子的文章会“如闻战鼓”般受到激励,用杜甫的话说,那是“一洗万古凡马空”。孟子是个革命家,是个不卑不亢的斗士。


    孟子著书立说,孔子述而不作。
    孔子为人低调,性情宽厚谦和,温文尔雅,是学生心目中老师的理想人格,真不愧为万世师表。他一生没有留下属于自己原创的哪怕一个字的著作,却传《尚书》、订《春秋》、编《礼记》、辑《诗经》,为万世继绝学,奠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这比一部《孟子》的影响大得多。孔子一生教育弟子三千,有贤者七十二人,就像我们绝大多数老师一样,一生没有著作,不怎么发表学术论文,只把全副精力用来化育桃李。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人生三乐具其一。


    《论语》中的孔子是一个彬彬有礼的长者,也是一个性情中人。他嬉笑怒骂,不掩其情。面对大白天睡觉的宰予,他在课堂上破口大骂:“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知错能改是做老师最可贵的品格之一。他讽刺子游在武城那么个小地方大兴礼乐,简直是“割鸡焉用牛刀”,在遭到子游的指正后,他马上道歉:“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私见荡妇南子后,孔子被子路堵在路上质问,情急之下,他指天发誓:“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这活脱脱就是一个孩子嘛!颜渊死后,孔子哭得哇哇的,弟子说他哀痛过度,他说:“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孔子是一个孤独的长者,他享年73岁。在他之前,弟子颜渊、子路,包括他的儿子孔鲤都先他而去。白发人送黑发人,谁能理解夫子心中的悲痛?


    最让人感动的,是孔子身上那种勇于担当的责任感,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理想主义情怀。孟子周游列国,诸侯们给他很高的礼遇,孔子周游列国的路上,厄于陈蔡,断粮七日,还遭到乱兵的围攻,陷入绝境,但孔子仍然没有放弃,还非常镇定地在林中弹瑟唱歌。有一天,孔子迷路了,派子路去打探渡口在哪里。面对长沮、桀溺这样的避世之徒的无情嘲讽,孔子先是哀叹“鸟兽不可与同群”,然后坦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孔子死后,他迅速成为其他学派攻击的对象,时人称其“迂阔”。其实,他对人对事的那份纯真,对理想信念的那种坚持,恰恰是后世以及今天的机会主义者们最缺乏的核心素养。


    孔孟之后是荀子,荀子世称“后圣”,是先秦时期最后一位儒学大师。令人遗憾的是,儒家思想发展到荀子这,已经成了帝王之术,比孟子的“然而不王者未之又也”更令人生厌。在历朝历代的祭孔典礼中,荀子是没资格享受陪祀这种待遇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他教出了两个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和李斯,他们都激烈地反对儒家思想,把儒家划入“六虱”、“五蠹”,誓要坚决驱除;二是他的“性恶论”,与孟子的“人之初,性本善”背道而驰。


    《史记》记载李斯“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荀子的“帝王之术”通过李斯后来的实践体现出来。北宋苏轼在《荀卿》中说:“荀卿明王道,述礼乐,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荀子认为人性中有恶的一面,这和孟子的“性善论”有很大的不同。他主张对人性作恶的可能性进行防范,靠强制手段,“化性起伪”,就像对待火一样。请注意,这是法家思想的雏形。荀子这个儒家怎么教出了两个法家学生韩非和李斯?根源还在于对人性的认识上。


    先秦诸子中,荀子还是最有科学头脑的,他不盲从、不迷信,主张“人定胜天”。他认为世上存在物可以分为四等:第一等是人,有气,有生,有知,有义;第二等是禽兽,有知而无义;第三等是草木,有生而无知;第四等是水火,有气而无生——这多少有点唯物论的意思了。


    儒家圣说完了,接下来要说道家。道家代表人物也有三位。
    第一位是老子。老子是和孔子同一时代的人,但他的身世扑朔迷离,附会了很多离奇的传说,《史记》中给了三种说法。最离奇的一个说法是,老子就是太上老君,他是彭祖的后裔,寄胎于玄妙王之女理氏腹中。这理氏有一天不小心吃了一颗黄李子,便怀孕了。理氏怀胎八十一年后,生下一个男孩。这男孩白眉白发,理氏跟他说:“娃耶,你好老啊!”老子一生下来就会说话,他指着院子里一棵李树说:“李就是我的姓。”——古时“老”“李”同音。相传老子晚年骑青牛西去,在函谷关写成五千言的《道德经》,俗称《老子》。
    《老子》冷冰冰的,一点感情也没有,里面充斥着朴素辩证思想、生存智慧,有难能可贵的逆向思维,当然也有权谋诡计——《老子》是兵家的发祥地。《老子》第十八章中有这样几句话:“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慈孝;国家昏乱,有忠臣。”你看他的逆向思维有多逆天。老子认为仁义是道德堕落的结果,越是没有什么,越是吆喝什么。在他看来,“仁、义、礼”是“下德”,是道德丢失以后找回来的东西,不如原来的好。他所谓的“上德”是不做也不想做,最高的道德是不需要道德。
    老子是个野心家,他的无为是假无为,其实功利心很重。老子讲人生智慧,庄子讲人生态度,如何做人不能学老子。老子有三大法宝,即“装、忍、让”。
    装:大巧若拙,大智若愚,大奸似忠。老子的无为是装出来的,目的是有大为,“无为而无不为”。
    忍:“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不做比做更需要勇气。
    让:让他三尺又何妨。老子认为凡事不要太要强,但问题在于,每个人都不敢为天下先,一事当前往后退缩,人人当孙子,装乌龟,这个社会还怎么往前走?


    道家的第二位代表人物是杨朱。杨朱是魏国人,是战国初期思想家,他弟弟杨布因为打狗一事出了名,比他名气大。与杨布有关的一个著名的成语是“一毛不拔”,但不要因此认定杨朱很自私,很吝啬。孟子批评他:“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这其实是断章取义,是对杨朱的妖魔化。杨朱一毛不拔的前提是所有人都一毛不拔,所有人都毫不利己,也毫不损人。他反对损害和侵占别人的财产及生命。“公天下之身,公天下之物”,既“一毛不拔”,又“天下为公”,这才是杨朱的真实表达。


    第三位是庄子。关于庄子,我们可以把他和老子对比着说。
    老子薄情,庄子善感。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祭礼用的花圈)。”庄子在他老婆死后箕踞而坐,鼓盆而歌,薄情背后有深情。
    老子讲逻辑,庄子重感情。如果说中国有逻辑学,那么老子堪称中国古代逻辑学之父。庄子的文章重感情,他有悲悯情怀,冷漠的外表下,掩藏着他对世界最炽热的爱。
    老子多权谋,庄子多灵慧。老子的无为是装出来的,他主张后发制人,以柔克刚。庄子却喜欢白日做梦,有一天竟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他还喜欢和惠施在一起斗嘴,机锋甚劲。
    老子关心政治,庄子是诗人和艺术家。老子的学说后来被人发展为法家学说,他也是兵家的始祖。而一部《庄子》独领先秦诸子的风骚,它的文学成就是最高的。《庄子》的风格是浪漫主义的,里面有大量的寓言故事,当然还有“卮言”和“重言”。
    老子的学说是政治哲学,庄子的哲学是生命哲学、个体哲学,他更关注个体,他的创作直指人心。
    老子假无为,庄子真无为,庄子以无为求无为。


    先秦诸子中,墨子是最为独特的一个。墨子出身平民,自称“北方之鄙人”。从外形上看,墨子身着布衣,肩背行囊,手植树杖,跨步向前,俨然是一位风尘仆仆的行者,根本不像是一位文质彬彬的学者。墨子被誉为“科圣”,他在科技方面颇有成就,据说曾制造出能在空中飞翔三天而不落地的木鸟,还制造了很多守城的机械设备,包括抛石机等,凭着这些设备,他成功阻止了楚国攻打宋国的图谋。
    墨子为什么要阻止楚国攻打宋国,是不是接到了宋国的求援信?答案是没有,墨子是不请自来,而且不要任何报酬的。他不但自己日夜兼程赶到楚国,和公输班在沙盘上推演,还派了自己的学生禽滑釐等率三百士兵帮助宋国守城。这全是义务劳动,不要钱——这就是墨子“兼爱、非攻”的思想在起作用。“兼爱”是有别于“仁”的无差别的,没有远近亲疏的爱。为了天下人的利益,他们无私奉献,毫不计较自己的得失。因为这一点,墨家很受世人尊崇,在当时属于“显学”。孟子虽然骂墨子“墨子兼爱,是为无父,是禽兽也”,但他却不得不承认墨子“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
    年轻的时候,墨子学习儒术,后来嫌儒家的“礼”过于烦琐、严苛,“仁”的范围又过于狭隘,于是从儒家出来,另立新说、聚徒讲学,形成了一个声势浩大的学派——墨家。墨子似乎是为反对儒家而生的,他和同时代的老乡孟子之间有过激烈的论辩。他的基本思想主张是兼爱、非攻、尚贤、节葬、非乐……似乎专门冲着儒家来的。为了推行自己的思想主张,孔孟周游列国,墨子亦苦行救世,“墨突不黔”,匆忙奔走于列国之间。墨子不仅是思想家,还是发明家和行动派。他不会“述而不作”,而是“述而并作”;他不会“空谈天下”,而是“言行合一”;他不但有拯救天下的理想,也为拯救天下而行动。


    令人遗憾的是,墨家在墨子去世后迅速出现断崖式衰落,后继乏人。究其原因,是墨子学说有四个致命伤:
    第一、违背常理。庄子说:“墨子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墨家的门徒成天劳动,不能娱乐,过的是苦行僧的日子,非常清苦,一般人根本受不了这个。不是要“节用、非乐”吗?墨子本人不可怕,他的主张才可怕。
    第二、没有依据。墨子的学说既无历史依据,也没有人性的依据。就拿“尚贤”来说,他要让最圣明的人做天子,这又历史依据吗?这在家天下封建时代行得通吗?
    第三、导致独裁。“尚同”导致集权统治、神权统治。
    第四、恐怖组织。墨家是准军事组织,最高领导人叫“巨子”。墨家弟子必须令行禁止、绝对服从,“赴汤蹈火,死不旋踵”。墨家内部可以动用私刑,甚至有人大义灭亲。


    先秦诸子中,唯一取得成功的就是法家。
    法家以研究国家治理方式为中心,提出了富国强兵、以法治国的思想,直至今日仍有其现代价值。
    先秦法家的代表人物先后有商鞅、申不害、韩非和李斯等。韩非出思想,他著有《韩非子》一书;李斯出行动,他辅佐秦王嬴政统一天下。韩非和李斯同以荀子为师,但儒家的老师却教出了两个法家的学生,真可谓鸡蛋孵化出了鸭子。韩非是韩国贵族,他天生口吃,但善于写作,发愤著成《孤愤》《五蠹》等文章十多万字。秦王嬴政十分欣赏韩非的理论,这令同朝为官的李斯大为嫉妒。李斯跟上卿姚贾合谋陷害韩非,说他“终为韩,不为秦”,竭力劝秦王杀掉他。秦王遂把韩非交给狱吏治罪,李斯趁机派人给韩非送去毒药,催他自杀。韩非盼望有机会向秦王表白,始终未能如愿。后来秦王后悔,派人前去赦免他,但他已经死在狱中。师出同门,自相残杀,这是先秦法家的不幸。


    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主张主要有进步的历史观、性本利、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改革与法制、朴素的辩证法等。韩非的法制三原则是: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三原则下有“三不怕”:不怕人民不服从,不怕君主没能力,不怕官员干坏事。


    如果把法家和儒家作个比较,它们各自的特点会更加鲜明。儒家追求的是人人成为好人——有道理,这是按圣贤的标准设计的。儒家主张以德治国,于是逼出一大堆伪君子,他们做不到,就势必要作假、作秀,很虚伪。法家的追求是人人不干坏事——更可行,这是按常人的标准制定的。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取法乎上,仅得其中,老百姓表面上遵纪守法,实际上心怀鬼胎。法家这些思想主张的基础是人性本恶,而先秦诸子中,只有韩非才是真正的性恶论者。
儒墨道法四家之外,先秦诸子比较有名的还有兵家、名家、农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小说家等。


    名家代表人物有惠施和公孙龙。庄子喜欢和惠施辩论,但他在惠施这根本占不到便宜。名家的思想主张有“和同异、离坚白”等,公孙龙“白马非马”的论断将这一主张发挥到极致。


    有一天,赵国的公孙龙骑着一匹白马去秦国,经过函谷关的时候被关吏拦下。关吏说:“你可以入关,但是你的马不能入关。”因为当时赵国发生瘟疫,为防止瘟疫传入秦国,函谷关前贴了告示不许赵国的马入关。面对这种情况,公孙龙说:“我骑的马不是马,怎么不可以过关呢?”关吏说:“白马是马。”公孙龙问:“我公孙龙是龙吗?”关吏愣住了。公孙龙说:“白是指颜色而言,马是指名称。名称和颜色不是一回事,所以说白马不是马。”关吏被公孙龙的高谈阔论搅得晕头转向,居然放他的马过关了。公孙龙的理论试图把物体的概念和物体本身分离开来,这是逻辑学方面的有益探索,只可惜被后人看作是狡辩。


    孔子和孟子之间,占领思想文化阵地的有墨子、杨朱和许行。这三个人是劳动者的思想代表,但仔细比对,又各有差异。墨子是小手工业者的思想代表,杨朱学派代表小土地私有者的利益,而以许行为代表的农家,则是下层农民的代言人。


    作为农家的代表人物,许行的弟子只有几十人,他们生活极为简朴,穿着普通的粗布衣服,靠打草鞋、编席子为生。他们没有土地,过着流浪的生活。他们从楚国来到滕国,不是追求高官厚禄,而是希望得到一块土地、一间房子,以便定居下来从事耕种。许行的主张在当时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以至使儒家的门徒陈相及其弟陈辛也抛弃儒家而拜许行为师。从孟子对许行的大肆攻击也可以看出,许行代表着当时一股相当大的社会势力,所以引起孟子的如此重视。


    许行是楚国人,他没有著作传世,我们只能从《孟子》中大致了解他的事迹和主张。


    阴阳家的代表人物是邹衍。


    邹衍是齐国人,是稷下学宫的学长。相传邹衍在辅佐燕昭王时的一个春季来到今天北京市的密云,见此地依然还是冬天,寒气太盛,草木不长,百姓生活很苦。于是他便在密云的一个山头上吹起了律管,演奏出春之曲,一连吹了三天三夜。邹衍吹律之后,暖风随即而来,阳光明媚,冰消雪花,农民赶紧耕地下种。这一年庄稼长得特别好,五谷丰登。邹衍又从全国找来了许多当地缺少的粮种,交给农民识别,教他们不同的耕作方法。从此,这里老百姓的日子渐渐好过起来。为了纪念邹衍,当地老百姓曾经修筑邹子祠。


    邹衍吹律的背后,其实是利用了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而邹衍就是一位主张阴阳五行,五德始终的学者。邹衍喜欢谈天事,创立了影响中国两千多的金、木、水、火、土五德相生相克的理论,后来被用为王朝更迭的理论依据,他还提出了惊世骇俗的“大九州说”。


    按照《汉书•艺文志》的说法,先秦诸子竟有十二家之多。我们不禁要问,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其实,主要原因就两点,一是心智成熟,二是社会剧变。公元前五百多年,是人类历史上的“轴心时代”,世界上同时出现了三大文明,即古希腊文明、印度文明和中国文明。这一时期,人类心智成熟,学术思想空前活跃——这是历史的大环境。此外,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迅速衰落,王朝无法限制思想自由的表达。法家很霸道,它是要限制人民思想自由的,所以秦始皇要焚书坑儒。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先秦诸子只有在比较中学习,才能了解各自的特点、优势和局限性。建议大家比较阅读,独立思考,融通古今,拨开历史迷雾,从而还原真实的诸子百家。


2#
发表于 2017-10-16 15: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河西村夫 于 2017-10-17 14:09 编辑

昨日时光先生的作品,给了我们学习先奏诸子的机会,文字论述深刻,独到,可见作者知识渊博,涉猎广泛。欣赏学习!
3#
发表于 2017-10-16 15:53 | 只看该作者
   洋洋洒洒,广征博引,引经据典,这样的文字的确厚实而详实,认真而周详,且做到了幽默风趣,将诸子百家一一列举,使人对其学术及观点有了一个基本认知与判断。可见此文下了一定的功夫与时间……
4#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6 17:06 | 只看该作者
河西村夫 发表于 2017-10-16 15:23
昨日时光先生的作品,给了我们学习先奏诸子的机会,文字论述深刻,独到,可见作者知识渊博,涉猎广范。欣赏 ...

谢谢朋友来访,请多指导,顺道秋安
5#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6 17:06 | 只看该作者
于文华 发表于 2017-10-16 15:53
洋洋洒洒,广征博引,引经据典,这样的文字的确厚实而详实,认真而周详,且做到了幽默风趣,将诸子百家 ...

谢谢于老师来访,敬请指导,顺道秋安
6#
发表于 2017-10-16 17:21 | 只看该作者
诸子百家时代是思想异彩纷呈的时代。
7#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6 22:16 | 只看该作者
李灿 发表于 2017-10-16 17:21
诸子百家时代是思想异彩纷呈的时代。

谢谢朋友来访,问好朋友,顺道秋安
8#
发表于 2017-10-17 09:29 | 只看该作者
此篇文章对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有对比有详论,有史据有今解,有认真严肃的态度,有幽默风趣的注脚,读过让人受益且欢愉。这是很多严肃文学所欠缺的,十分难得。
9#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7 11:05 | 只看该作者
欧阳梦儿 发表于 2017-10-17 09:29
此篇文章对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有对比有详论,有史据有今解,有认真严肃的态度,有幽默风趣的注脚,读过让人 ...

谢谢朋友的来访及鼓励,请多指导,顺道秋安!
10#
发表于 2017-10-17 16:26 | 只看该作者
这类文章不少,要写得与众不同,还得狠下工夫。从此文看出来,作者是下过一番硬工夫的,写得易读耐品,不容易。
欣赏!问好!
11#
发表于 2017-10-17 16:59 | 只看该作者
我教了一辈子的先秦文学,诸子文章是其重要部分,然而就对先秦诸子的思想理解而言,实在赶不上先生。你对诸子思想的剖析往往一针见血,一语中的,确乎有独到之处。不过,愚意认为你对孟子与老子似乎有点苛刻,其实孟子是个理想主义者,他的文章充满阳刚之气,很受后人推崇;老子作为道家的始祖,不仅是道家思想之源,还是中国固有哲学的来源,不可低估。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12#
发表于 2017-10-17 17:04 | 只看该作者
百家争鸣时代的诸子百家,每个人都从各自的角度提出了对时代的看法,各有不同,先生从自己的理解出发,深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学习了
13#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7 17:26 | 只看该作者
李立红 发表于 2017-10-17 17:04
百家争鸣时代的诸子百家,每个人都从各自的角度提出了对时代的看法,各有不同,先生从自己的理解出发,深入 ...

谢谢朋友来访,请多指点,顺道秋安、文亦安!
14#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7 20:00 | 只看该作者
雨夜昙花 发表于 2017-10-17 16:26
这类文章不少,要写得与众不同,还得狠下工夫。从此文看出来,作者是下过一番硬工夫的,写得易读耐品,不容 ...

谢谢朋友来访,言之有理,学习了,向您问好,顺道秋安!
15#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7 20:01 | 只看该作者
潇湘渔父 发表于 2017-10-17 16:59
我教了一辈子的先秦文学,诸子文章是其重要部分,然而就对先秦诸子的思想理解而言,实在赶不上先生。你对诸 ...

老师说的有道理,我是故意那样写的,还请老师多执教,顺道秋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6 01:03 , Processed in 0.05471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