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00|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金秋】(散文)山城的秋(非首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0-17 13: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青青湖边草 于 2017-10-20 12:53 编辑

      1
  江南的山城,今秋姗姗来迟。尽管立秋过了许多日子,暑热依然肆虐,像要黏在山城。夏,仍在秋中。而我在黄河故道的家乡,四时分明,梧桐叶早已飘零了一地。好在以后的几场秋雨,湮灭了夏之余热,山城的四季秩序得以轮回。
  如果把北方的秋比作刚劲的男儿,山城的秋则是温柔的姑娘。她款款而行,顾盼有神。
  九月的山城,西风无力,草木凋谢得迟,城内城外葱葱郁郁,毫无肃杀之气,没有一丝悲凉。至于“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那是要等到初冬才能看到的景致。
  山城的天空,没有北方的蔚蓝,也没有北方的云白,“天高云淡”一词,似乎不适合用在这儿。山城的秋雨多,湿气重,空气润,即便是大晴天,远山也裏在雾霭里,只能隐隐看到轮廓。
  山城,不闻秋蝉的残声,只闻秋虫的欢鸣。
  山城的秋是静美的。

  2
  这个秋天,白鹭出现在了山城,出现在了我的视野里。一群群白鹭早出晚归,遵循着自然规律。白鹭飞翔的姿态极为优雅,飘逸而灵动。这是我见过的世间最美的鸟类之一。
  挨着小区有条潭口溪,溪很深,水却浅,长年流水潺潺。时有白鹭在溪底悠闲地觅食,或一两只,或三五只。溪里的小鱼、小虾和贝类,为白鹭提供了丰富的天然食物。
  清晨,我们习惯带着小孙子沿溪岸散步,不只是看风景,还要教小宝贝认知事物。每每走上桥头的时候,小孙子像要从奶奶的怀中挣脱出来,前倾着身子,向溪里张望。我们明白小家伙的心思,他是稀罕那些白鹭呢!我们驻足,陪小宝贝一起静静观赏。小宝贝忽闪着清纯的眼眸,好奇地打量着白鹭的一举一动。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所看到的一切事物都是美好的。
  夕阳晕红的时候,白鹭成群结队向东边投巢而去。它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就如南飞的大雁。落单的孤鹭,奋力振翅,与落霞齐飞。
  唐代张志和曾有词描摹白鹭:“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首词色彩鲜明,构思巧妙,意境优美,短短的几句,勾勒了一幅绝美的水乡春汛图,寄托了作者热爱生活、崇尚自然的情怀。
  初见白鹭时,搞不清楚它们是白鹤还是白鹭。因为在此之前从未见过。爱人自信地认为是白鹤。她的依据是,山城的别称鹤城,古时就有大量鹤群栖息此地。我没赞成,亦不反对。
  当白鹭在天空掠过的时候,妻子会指给小孙子:“看!白鹤。”一次,两次,三次,久而久之,一说到白鹤,小孙子会自然地抬头望向天空。
  那天在桥头,有行人向着溪底几只鸟儿,说出了白鹭的名字。我想,有可能是我们错了,不能再误导小孙子了。带着疑问,搜索度娘,一对比才如梦初醒,原来两者的区别还是很大的。如:白鹭飞行时缩起脖子,白鹤飞行时伸长脖子;白鹭体型较小,白鹤体型则较大;白鹭可以栖息在树上,白鹤从不上树。
  蕴含在生活中的知识,总是青睐于有心之人。

  3
  晚饭之后,我习惯斜躺在松软的沙发上,随意地读一两篇名家短小说。刚刚读冯骥才的《燕子李三》时,眼的余光感觉到似有一只昆虫在跳动。放下手机寻觅,靠枕边缘果然有一只小小的蟋蟀。小蟋蟀长长的触角,一双金翅,黑色的盔甲,圆圆的脑袋甚是可爱。我唯恐伤害到它,抬手轻轻去捂,小蟋蟀却麻溜地跳开了。我一而再地扑捉,小蟋蟀再而三地躲闪,但终被捉住,成了我的掌中之物。
  我不敢攥得太紧,虚空着手心。妻子带着小孙子走过来,想让小宝贝见识一下蟋蟀。我小心地张开手指,小蟋蟀似乎知道我并没有伤害它的意思,在手掌上活动了几下,毫不怯惧。小孙子看到小蟋蟀很兴奋,闪着一双新奇的眼睛。小宝贝在呀呀学语,嘴里“嗯、嗯”个不停。
  逗了蟋蟀一会,妻子亲了一下小孙子,说,小蟋蟀的妈妈还等它回家呢!我们送它回家好不好?小孙子似懂非懂,在他的注视下,我打开窗户,把小蟋蟀放归了大自然。
  窗外的月色如银,蟋蟀的叫声涌动着,天籁之音不绝于耳,秋夜显得愈加宁静、祥和。
  蟋蟀,不仅属于乡村,也属于城里。山城,桂子飘香添秋韵,蟋蟀弹唱吟流年。
  媒体近来爆料,河南延津县农民抓蟋蟀月收入过万,一只蟋蟀最高成交价一万六千元。卑微的蟋蟀鼓起了农人的钱袋子,比起《促织》中明朝子民的日子,真是天壤之别!
  但也有专家担忧,蟋蟀在生物链中也是重要的一环,如果过度捕捉,会破坏生物链,甚至引起鸟类减少,进而影响其它生物物种。
  农人捉蟋蟀,不知是喜?是忧?

  4
  周末,借着去城北买面粉之机,我和妻子来到城郊,为的是放松一下心情。起初,我们的出行不明确,漫无目的。直到看到路边大幅广告在宣传神鹤谷,才决定去那儿一探究竟。
  沿途,秋风送爽,桂香阵阵;山似驼峰,绵延不绝。公路和铁路在山间延伸开去,四通八达。气势雄伟的高架桥巍然耸立,震撼人心,不时可以看到呼啸而过的列车,让人惊叹于建筑者的匠心和智慧。
  循着指示标牌一路寻来,远远望见山门巍峨,状若牌坊。门额上镌刻五个镏金大字:“神鹤养生谷”。
  神鹤谷四面环山,只有一条新修的盘山公路与外界沟通。一潭碧水,映照着山影;几支垂纶,钓秋鱼正肥。
  蜿蜒的山路尽头,连着一处大院。步入院落,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竹影摇曳的佛肚竹。人们喜爱竹,不仅是因为它的虚心、有节,还有“翠竹黄花皆佛性,清池皓月照禅心”的佛理和禅机;最里边,老年公寓和神鹤欢乐堂两栋楼错落而立,依山而建,楼侧的游泳池清澈透明;院落里随处可见奇花异草,馥香宜人。
  山脚下,摆了长长的一溜盆景,一个接一个,足足有五六十米,分为直干、斜干、曲干、卧干、枯干、连根、附石等形式,皆是些树桩盆景。这些盆景,有的干老枝繁,有的苍古雄奇,还有的潇洒灵秀,多姿多彩,形态各异,浓缩了大自然的秀丽景色。难怪人们把盆景誉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
  我们对盆景兴致极高,仔细地欣赏,它们原本就是会呼吸的艺术品。那些看上去就要枯掉的树桩上,泛活着浓郁的生命色彩,传递着顽强的生存活力,令人惊讶。生生不息的生命,在盆景上完美地体现出来。感悟之余,在此流连了许久。
  神鹤谷环境优雅,负氧离子充足,开发者主要接纳来这儿颐养天年的老人。这些老人或谈笑长亭,或散步花丛,悠闲地打发着晚年时光。
  秋到山城,山城响起邓丽君的歌唱,嗓音甜美,温婉如玉。“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人生境界真善美这里已包括……”

评分

6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7 13:08 | 只看该作者
支持征文活动。。。。。。。
3#
发表于 2017-10-17 14:06 | 只看该作者
加分支持!
问候!
4#
发表于 2017-10-17 22:08 | 只看该作者
加分支持!问好文友!
5#
发表于 2017-10-18 06:53 | 只看该作者
欢迎赐稿参赛,望在题目前标注体裁,首发请加版权。
辛苦!
6#
发表于 2017-10-18 11:23 | 只看该作者
欣赏佳作,加分支持支持!
7#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8 11:24 | 只看该作者
刘晓斌 发表于 2017-10-17 22:08
加分支持!问好文友!

感谢老师支持,问好秋安。
8#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8 11:24 | 只看该作者
戏笑九宫 发表于 2017-10-18 06:53
欢迎赐稿参赛,望在题目前标注体裁,首发请加版权。
辛苦!

老师好,不是首发了。
9#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8 11:24 | 只看该作者
牛老伍 发表于 2017-10-18 11:23
欣赏佳作,加分支持支持!

感谢老师支持,问好秋安!
10#
发表于 2017-10-18 12:05 | 只看该作者
青青湖边草 发表于 2017-10-18 11:24
老师好,不是首发了。

我已接到管理超版明示,这次征文要求参赛作品必须为原创首发,谢谢参与,期待您的原创首发佳作。预祝您取得好成绩!
11#
发表于 2017-10-18 12:29 | 只看该作者
支持老师美美的散文……
12#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8 14:18 | 只看该作者
戏笑九宫 发表于 2017-10-18 12:05
我已接到管理超版明示,这次征文要求参赛作品必须为原创首发,谢谢参与,期待您的原创首发佳作。预祝您取 ...

好的,谢老师关注。。。。。。。。。
13#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8 14:19 | 只看该作者
姚玉凤 发表于 2017-10-18 12:29
支持老师美美的散文……

感谢玉凤老师的支持,秋安!
14#
发表于 2017-10-19 10:16 | 只看该作者
感受秋情,体悟人间忧患与生态格局。
文字流畅,行笔有序。很好。
问候青青!
15#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9 14:04 | 只看该作者
紫玉清凉 发表于 2017-10-19 10:16
感受秋情,体悟人间忧患与生态格局。
文字流畅,行笔有序。很好。
问候青青!

感谢老师关注,问好,秋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5 12:04 , Processed in 0.16013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