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224|回复: 1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修鞋的老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4 07: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修鞋的老人

【文/杜永生】

  在西大街上,如果你不经意,是根本发现不了这个修鞋摊子的。说是摊子,只能算是在闹市里一道没有光泽的风景。摊子的主人是个行动不便、六十三岁的老人。我与老人的不期而遇,注定需要我把他写出来,也是需要更多的人去关注。

  老人原来家住农村,身边无子女,只有相依为命的老伴。可是,五年前,老伴突发脑溢血去世后,他又不幸患上了“右股骨头坏死症”,刚开始还到处求医问药,为了治病,倾箱倒箧,不仅变卖了安身的两间平房,而且还背负近二万多元的债务,就是这样,病情也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的好转或改变,许多的医院都明确地告诉他,这种病非手术不可,而且手术的时间越早越好。可那惊人咋舌的手术费还是让他放弃了治疗,平时就是靠熬一些廉价的草药来缓解疼痛。原先赖以生存的三亩多农田也交由亲戚耕种,每到秋收后亲戚会给予一定的粮食补偿。农活是再也不能干下去了,只得拖着一条病痛的腿在艰难地生活着。

  对于他的这种情况,村里也有适当的生活救济,理应是可以进养老院的,可是他却拒绝了。对于这样一位倔强的老人,一位身患重症的老人,大家都是唏嘘不已。他的亲戚不多,也都比较困难,惟一的一个外甥从学校毕业后去了上海打工,尽管每月的工资仅维持生活之需,但对他这个舅舅可谓尽心尽力。不仅时常寄些钱来,还利用探亲的机会带老人进城看看。前年底,他的这个外甥特意花费了近千元为老人购买了一辆残疾车,可是,车子却几乎没有使用过,老人说,我要是那一天坐在车子里那就意味着真的瘫痪了,趁着现在还能走动,我得想办法养活自己,这辆车子一直闲放着。

  起初的两年,他蜗居在同村的妹妹家给的一间破旧破漏的小房子里,靠勉力种植三分多地的蔬菜维系着生活,后来,还购买了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收过废旧品,难以想象,他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多大的忍耐和忍受,需要多大的精神支撑和顽强的毅力。那几年,由于一直不间断的劳作着,也一直在吃着草药,病情似乎有所减弱,但疼痛依旧。是他说的,白天忙起来可以去忘记疼痛,可是到了晚上,锥心蚀骨的疼痛就开始侵蚀身体。有好几次,就试图吃安眠药结束这种疼痛,可是,他永远都忘不了老伴发病前说的一句半真半假的话:我这一生最对不住你,没能给你生育儿女,要是那天我突然走了,你就孤单了但你一定答应我好好活着!不承想,这句话却成了老伴生命殒逝的谶语。正是这句话,让他一次次地打消了结束生命的念头,又一次次从低迷凄厉的心境中憬悟着,升腾起好好活下去的信念。

  至于怎么后来到县城里摆摊修鞋的,老人说,尽管种菜、收废旧品也是度日,但由于身体原因,总有些吃不消,不能再从事过重的劳作,所以,就在前年的开春,在县城一位亲戚的帮助下,他得到了一个免费的场地可以从事缝补修鞋的活计。我问老人以前修过鞋子吗?他说没有,都是现学的。当时有了这样的一个场地时,还没考虑到底做什么比较合适,后来还是想着适合于修鞋。在亲戚的引荐下,得到了城东的一位老鞋匠的悉心关照,很快就基本掌握了修鞋补鞋的动作要领,用着老鞋匠赠送的一台旧补鞋机子就开始干起了修鞋补鞋的活计,也从此基本上结束了居无定所、劳累颠沛的日子。

  这是一处怎么样的场所呢?我为什么要说是场地而不是门面呢?实际上,这样的场地逼仄的难以置信,是沿街的一栋旧楼的楼梯间下的空挡,最高不过一米五,长不到二米,宽不足一米,定多三平方米的面积。就是如此狭窄、进去都需要低头弓身的空间,老人就非常满意。朝里张望,显得黑黢黢的并弥散着浓烈地中草药味道,一张折叠床,一张折叠饭桌,一个煤炉,一些简单的厨具,还有堆积在入门一侧的十几块蜂窝煤和最里面的皮革材料。老人说,白天就将补鞋机子搬出来放在门口,只要转动着机子,过路的行人才知道这里还有一个修鞋摊子,也就有生意,但几乎没有人会关注这位老人是忍着疼痛,在挣钱过日子。老人说,每天基本上能有三十多元的收入,平时的主要支出还是购买一些草药。只有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才用一块三合板当“门”并打开折叠床,不然地方实在太小,转身都困难。

  我是因为皮鞋梆子出现了松紧带炸线才有机会结识这位老人。在为我补鞋和说话的过程中,老人的额头明显地有丝丝的汗水渗出,还有老人不时地咧嘴,不时地发出嘶嘶的细微的声音,这是因为疼痛所致,是他在咬牙坚持。问老人是不是尽快需要去做手术时,老人皱眉蹙额,迟缓地说,这两年修鞋也确实积攒了一些钱,但离手术的费用还相差甚远,先将就用草药对付着,尽管时常出现疼痛,但忍耐惯了。老人很快就缝扎好炸线的地方,我伸手递上五块钱,老人说,这是小活,不收费的。

  尽管我不清楚“股骨坏死症”到底是一种什么病,但我知道股骨是大腿中的长骨,是全身最长的骨,上端跟髋骨相连,下端跟胫骨相连。想着“坏死症”这个词就有些瘆懔甚至是可怕,就可以感受到那种剧烈地持久的疼痛。老人没有后人,也没给惟一的亲人带来负担,他靠自力更生的生活着。他的身体状况以及生活处境令人堪忧,毕竟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如果真的做了手术,他还能自食其力还能靠修补鞋子来度日吗?

  临走的时候,我顺手丢下了五十元。老人欲站起来,我已骑出老远。尽管这五十元微不足道,算是我表达对老人微薄的心意吧。(全文2072个字,于2010122日晚




[ 本帖最后由 杜永生 于 2010-3-4 07:27 编辑 ]
2#
发表于 2010-3-4 07:37 | 只看该作者
揭示了社会底层(修鞋老人)的生存的艰难情状,文字朴实,体现了作者人性的善良。学习问好!
3#
发表于 2010-3-4 08:00 | 只看该作者
先阅读和学习。
4#
发表于 2010-3-4 08:09 | 只看该作者
总能在杜老师的散文中读到许多白描的色彩,很舒服,亲和力极强。《修鞋的老人》,以极微弱的影象渐渐融入一场叙述之中,他的生存状态,他的生活和亲情,这一系列的场景勾勒出婉约和清寒的老人形象,读着心里有痛感,蜗居,以及修鞋的营生虽然微弱不堪,却足以带给老人自力更生的人生观,宁可不去手术,甚至脱累下去,也不肯因手术后带来的无可行动而为其他亲人带来劳累和负担,又怎么不令人心疼和感动。许多人,许多平凡的人,他们都是抱着这样的态度:不对任何别人抱以幻想和期望,但凡自己能做到的,就自已去做。杜老师是仁慈的,因为只有仁慈的心灵,才肯留意一个微弱的影子,关注他的心灵,并叙述成文字作品。是功德。一早来早读,受益深深!
5#
发表于 2010-3-4 08:50 | 只看该作者
采用散点透视的手法对人物进行具象勾勒,比那种传统的单纯以人物为舞台背景进行描述的方式更质感生动,从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典型的素描笔触,突出了真实的所有骨感元素,进而让人物的轮廓有了强烈的感性色彩和鲜明的呼吸景象,为文章意境的辐射做好了铺垫,以至我们的视觉一接触到文章,就等同于接触到了缜密入微的笔锋带来的质朴和草芥的气息。文章的容量宽阔,内涵丰满,意境深厚且富有悲悯的真挚情愫,既对生活进行了感性的考量,也对人性进行了高下的甄别,大向度的特征十分明晰,确实好文章,精华支持!
6#
发表于 2010-3-4 08:52 | 只看该作者
文字质朴,一件在常人眼里微不足道的事情,一个在常人眼里微不足道的人物,总是会在你的眼里有了新意,在你的心里萌发了激情,并用朴素质感的语言,展现出一个个细微感人的画面,读之,内心为之震动,并引发一系列的关于深重生活的深思。
有时候,恰恰是生活在那些最底层的人们,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实的生活,什么才是真实的人生。你的这篇散文让我想到了刚刚从一篇散文中读到的一些话,“人,是需要用陌生的东西来对照自己的。”还有这位大学教授的作者在给他女儿的一封信里写的语句“每年寒暑假,在杭州和大连之间,不要总是飞来飞去,要坐火车,要坐汽车,走不同的路线,城市要走,乡村偏远的地方也要走。在名胜古迹里是看不到生活的。”
读了你的散文,我更进一步地理解了那些语重心长的句子。问候杜版!
7#
发表于 2010-3-4 09:03 | 只看该作者
杜版的此篇新创散文,用一颗饱蘸悲悯和爱心的笔,描绘出一个老人的对生活的态度和倔强。显示了一种面对苦难的生活,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的理念。欣赏、学习,问好杜版!
8#
发表于 2010-3-4 09:14 | 只看该作者
采用散点透视的手法对人物进行具象勾勒,比那种传统的单纯以人物为舞台背景进行描述的方式更质感生动,从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典型的素描笔触,突出了真实的所有骨感元素,进而让人物的轮廓有了强烈的感性色彩和鲜明的呼吸景象,为文章意境的辐射做好了铺垫,以至我们的视觉一接触到文章,就等同于接触到了缜密入微的笔锋带来的质朴和草芥的气息。文章的容量宽阔,内涵丰满,意境深厚且富有悲悯的真挚情愫,既对生活进行了感性的考量,也对人性进行了高下的甄别,大向度的特征十分明晰
好评论,同感,提读
9#
发表于 2010-3-4 09:22 | 只看该作者
细腻的毞触下,展示出一位倔犟的老人对生活和生命的执着,为了老伴临终前的一句,执拗坚强地活下去,这是什么?这是对相濡以沫了几十年老伴的兂声的承诺和大爱。是这种一直支撑着他活下去的勇气,是这种爱给予他克服困难的力量!作者以悲天悯人之心,用大笔将其影像和精神定格在文字中,予更多人以感动,其德其功也大!拜读钦敬
10#
发表于 2010-3-4 09:47 | 只看该作者
文章真实感受人,拜读.顶!
11#
发表于 2010-3-4 09:55 | 只看该作者
一个普普通通的老人,一个身体有病的老人,不等政府的救济,不靠别人的援助,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力量,顽强地忍着病痛,艰辛地生存着——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让他依然而然地靠小小的补鞋摊来维持生活,是妻子临终的一句话,是不愿意拖累他人,细致真挚的笔触,刻画的精到而感人之深。
     草根阶层身上,具有一种常人无法体验的生活内涵与生存力量,需要我们弓下身躯好好打量好好对待——永生先生给我们生活在温室里吃喝不愁、旱涝饱受的人们提出了一个命题,时常去关注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去看看他们在干些什么作些什么想些什么,就会让我们倍加珍惜幸福,就不再怨天尤人,就会更加努力工作,就会挖掘并有了写作的动力和源泉……
      拜读新作,感悟颇深。问好朋友!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handshake :handshake
12#
发表于 2010-3-4 10:07 | 只看该作者
一个普通老人,一个补鞋人,草根命运,让人感叹.但老人又是坚强的,在与命运作斗争.杜版文字,自然而作,带给读者的本真生活的写照,也只有这样的文字,才鲜活,才富有活力.学习!握手!
13#
发表于 2010-3-4 10:30 | 只看该作者
永生版版习惯在日常中发现亮处,这篇文字写出了一个让我们尊敬的老人,真的好。
学习。
14#
发表于 2010-3-4 10:31 | 只看该作者
读到杜兄关注底层,关注民生的好文字.问好杜兄
15#
发表于 2010-3-4 10:41 | 只看该作者
喜欢杜老师这些来自民间的文字,有着浓浓的悲悯情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8 13:01 , Processed in 0.118134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