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720|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积淀丰厚 明星闪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5 08: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积淀丰厚 明星闪亮
——第九届全国小提琴比赛决赛综述
  由文化部主办,青岛市政府承办的第九届全国小提琴比赛于2009年10月30日正式闭幕。在9天的时间里,来自全国各大音乐院校的45名青少年选手参加了比赛,比赛进行得紧张激烈,而选手们表现出的水平则令人惊讶。最终,来自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的李泽宇、张金茹、石小玄获得了少年组的前三名,来自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张安迪、中央音乐学院的何畅,来自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的张妤箐获得了青年组的前三名,另外,还有来自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上海音乐学院附中、西安音乐学院附中、四川音乐学院附中、武汉音乐学院附中、星海音乐学院附中的数位选手获得了名次奖和演奏奖。我此次作为特邀嘉宾赴青岛,观看了复赛阶段的部分比赛和决赛阶段的全部比赛,心中很有感触,现将决赛阶段的比赛情况作一个总结式的阐述与评价。
少年组刮起“上海旋风”
     参加少年组决赛的共有10名选手,最终来自上海的三名选手将金、银、铜牌席卷而去,显示出极其突出的才华和能力。年仅13岁的金牌得主李泽宇,是我近年来见到的最有个性的天才少年,他这次以绝对优势夺魁,毫无争议的雄居榜首,真的令人颇为感叹。李泽宇是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方蕾教授的学生,他的演奏感染了所有的观众,也征服了现场众多的评委。决赛中他演奏的是萨拉萨蒂的《卡门主题幻想曲》和维厄当《第四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这个孩子的技巧完全可用挥洒自如来形容,其娴熟流畅的程度已达到成年一流小提琴家的水平,而他在音乐上的成熟则更令人惊讶,人们在听他的演奏时,完全忘记了他的实际年龄以及他本身儿童般的稚嫩。我在现场感觉到,李泽宇拥有良好的音乐气质和心理素质,比赛中,他的状态完全像在音乐会中演奏,没有丝毫的怯场和紧张,全神贯注的音乐投入和痛快淋漓的技巧发挥,给人们带来了一个才华横溢的成熟小提琴家形象。萨拉萨蒂的《卡门》他演奏得一气呵成,流畅华丽的技巧显得精确自如,音色和音乐的变化亦很丰富,维厄当“第四”第一乐章则拉得规范清澈,音乐与技巧的结合难挑纰漏。总之,李泽宇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冠军得主。

  少年组第二名获得者张金茹是郑石生教授的学生,她的特点是精炼中带有厚重,沉稳中富有内涵。这个胖胖的,戴着一副眼镜的小姑娘亦有着一种独特的气质,她不像李泽宇那样光芒四射、演奏中充满着锐利感,而是扎扎实实地将自己的内在音乐付诸于琴声之中,她也是一位技巧与音乐都十分全面的人才,更突出的是,她的演奏十分大气,维尼亚夫斯基的《D大调波兰舞曲》拉得大刀阔斧,除各种技巧发挥得淋漓尽至外,歌唱性的旋律亦奏得有声有色,尤其是G弦上的声音饱满有力,很有吸引人的特点。维尼亚夫斯基《D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她拉得韵味十足,开始的抒情旋律诗意盎然,后面的技巧段落干净利索,整个乐章自然紧凑,没有稚气的体现和做作的痕迹。

  少年组第三名获得者石小玄也是方蕾教授的学生,她的特点是技巧扎实、音乐细腻、表现规范。决赛中她拉的是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和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二、三乐章。萨拉萨蒂的“流浪者”拉得无可挑剔,技巧、音乐和味道均令人满足,门德尔松协奏曲的第二乐章则规矩自如,若再加些牧歌般的轻松感就更好了。第三乐章我稍感不满,虽然拉得清晰稳健,但速度有些偏慢,使得音乐在整体上缺乏轻盈感和流畅性,有些拖拽的感觉。比起李泽宇和张金茹,石小玄在音乐风格和音乐处理的成熟上显得稍逊一筹。

青年组依然“中央”坐镇
     青年组的比赛同样精彩纷呈,其竞争的程度更是令人紧张。获得冠军的是上届比赛少年组第三名,来自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张安迪,她是谢楠教授的学生。张安迪此次参赛之初就有着很高的夺标呼声,我一到青岛,就听人说她的实力超强,技巧精湛,音色很美,决赛时听她的演奏,果然名不虚传。这个身体健壮的女孩子拉琴绝对让人着迷,她的演奏气质和艺术韵味与众不同,同是萨拉萨蒂的《卡门主题幻想曲》,与李泽宇的“飘逸帅气”相比,她的演奏则显得声音极扎实,像是用大提琴演奏的一般。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她的演奏更具深厚的功力,激情的技术发挥、细腻的抒情歌唱,豪放的“即兴”表现,使得整首乐曲的音乐光辉灿烂,色彩缤纷。张安迪拉的西贝柳斯协奏曲使我想起了小提琴大师文格洛夫,虽不能直接相比,但却有着源之于他的某种气质。

  青年组第二名获得者何畅是一位年满22岁的姑娘,在全部参赛选手中是年龄较大的,她是童卫东教授的学生。就是这位长得清秀漂亮的姑娘,在决赛中似一匹“黑马”杀出,她以极佳的现场发挥和扎实的功力,与张安迪形成了激烈的竞争(她先于张安迪出场),以致人们难以评判和猜测她们之间的伯仲之分。说实话,何畅在复赛阶段的演奏并未令我震惊,当时只觉得她演奏规范、技术精细,但仍有些“温”,没想到决赛时的何畅竟然将竞技状态调整到超水平,她演奏的德沃夏克《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二、三乐章,无论从声音、技巧还是音乐上看,都做得非常到位和精湛,更可贵的是,她演奏的维尼亚夫斯基《原主题与变奏》似万花筒般丰富,其技术的精确和抒情的完美都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最后,她如愿以偿地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青年组第三名获得者张妤箐来自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她是魏韵和郑石生教授的学生。张妤箐的特点是规范和严整,演奏中难觅扣分的地方,应该算是一个中规中矩的演奏者,这样的选手在比赛中多以稳健取胜。张妤箐在决赛中演奏的是柴科夫斯基《谐谑圆舞曲》和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她给我的感觉是相当温和,技巧上富余,音乐上正常,但却缺乏凌驾于众人之上的才气,与张安迪拉的“西贝”相比,她的演奏太过平淡,还有不少的学生气存在,而与何畅、李泽宇、张金茹等人相比,她的演奏也缺乏明星般的闪光亮点。依我个人的印象和感受,同为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的选手,获得青年组第四名的倪惠丰和获得青年组第五名的唐韵,都应是第三名的合适人选。而张妤箐的名次倒是应该排列第五。不过我的观点纯属个人之见,不代表评委的看法。

金银铜外的激烈之争

     本次比赛与其说是众星捧月,倒不如说是群雄并起。参加第三轮决赛的青少年组各10名选手,每一位都有着相当的实力,大家努力拼搏,均发挥出了自己的真实水平。

  少年组第四名汤杰明来自中央音乐学院附小,他是一位12岁的小男孩,师从于老教授赵薇。决赛时他演奏的是圣-桑《引子与回旋随想曲》和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二、三乐章。汤杰明站在台上完全是个儿童,但拉起琴来却十分老到,他的特点是基本功扎实,演奏规范顺畅,无论是抒情段落还是技巧段落,他都能平静、自如、松弛地应对,很有大气的成熟气质。

  少年组第五名张李峻伊来自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他的老师是王泓教授,这个孩子拉琴很有气势,圣-桑《B小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和维尼亚夫斯基《D大调波兰舞曲》都演奏得娴熟流畅,只是感觉声音有些发“紧”,音乐上人工雕琢过多,缺乏自然的流露和平和的处理。

  少年组第六名王温迪是一个11岁的小女孩,比汤杰明更像未成年的儿童。这个小女孩由于有事先行决赛,故我没能看到她的演奏,所以无从发表意见。

  青年组第四名是来自上海音乐学院的倪惠丰,她受教于黄晨星教授。这位瘦小的姑娘已经20周岁,是参赛选手中年龄较大的,因此她的演奏在技巧与音乐上都有着与其年龄相仿的成熟感。倪惠丰决赛中演奏的是普罗科菲耶夫《D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和萨拉萨蒂《卡门主题幻想曲》。她的演奏干净利索,艺术规格很高,只是比起张安迪与何畅,缺乏独具一格且令人瞠目的特点。

  青年组第五名是来自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的唐韵,她是俞丽拿教授的学生。唐韵第七届比赛获得少年组第五名,第八届比赛获得少年组第四名,本届参加青年组比赛,已是一位“三朝元老”的选手。决赛中她演奏的是恩斯特《奥赛罗幻想曲》和埃尔加《B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唐韵的演奏功力很强,音色和技巧的控制及表现力也不错,然演奏上过“温”,音乐上过“涩”是她的弱点,恩斯特的作品技巧性强但音乐上平淡,埃尔加协奏曲音乐上繁复而略显古怪,这样的曲目选择也多少对她的发挥带来了不利。

  青年组第六名是来自中央音乐学院的李芙蓉,她是张提教授的学生。李芙蓉上届比赛即获得青年组第六名,今年亦获得了相同的名次,这位19岁的姑娘决赛时演奏的是瓦克斯曼《卡门主题幻想曲》和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她的演奏有着一气呵成的贯通感,亦有着对比细腻的音乐层次,然音色的尖刺和技巧的粗糙给人们带来了不悦之感。另外,曲目选择上的过难过重,则令她的演奏有着“不堪重负”之感。

  除了名次奖获得者外,余下的演奏奖获得者亦有一些令人惊喜的例子,这里面,地方院校的个别选手发挥出了上佳的能力,他们在证实自己实力的同时,也表现出了奋力追赶中央和上海两大院校水平的信心和实际行动。例如少年组的党华莉、任瑞琪、郭子凌,青年组的莫婷婷、冯继霆,他们的表现都有着可圈可点之处。

  然而,尽管这些选手都有着令人倍加欣赏的优点,但比起金银铜奖的获得者,他们在演奏技艺、艺术素养、临场经验上都还有着明显的差距。例如:四川音乐学院附中的冯继霆,上届比赛即作为少年组的选手获得了优秀演奏奖,此次参加青年组比赛,技巧和音乐上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决赛时却由于艺术修养和临场经验上的问题给人以“蛇头虎尾”之感,先拉的柴科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音乐风格不对,过“猛”过“野”,失去了乐曲中抒情风格的甜美感和整体上的均衡性,接下来拉的维尼亚夫斯基《浮士德幻想曲》却很出色,技巧和音乐都很吸引人。星海音乐学院附中的党华莉有着很好的音乐感和均衡的技巧能力,但亦不能给人以始终如一的良好印象,此外,她持琴过低,视觉上不佳不算,还影响了声音的质量。武汉音乐学院附中任瑞琪的演奏很有亲切感,先天条件十分出色,但技巧与音乐上都有过“拘”之感,缺乏应有的幅度变化和大气风格。西安音乐学院附中的郭子凌虽有一定实力和才能,但比赛中感觉她的能力已尽,实难有超水平的驾驭奇迹出现。此外,莫婷婷、田博阳、张可涵、沈可依等,都有着各自的演奏优势和演奏缺陷,在此并不一一列举。

决赛之后的深刻体会
  本届全国小提琴比赛是一次水平颇高的比赛,参赛的各地选手在整体上显示出了突出的进步,一些顶尖级选手已完全具备了世界一流的实力。以我的观察来看,我国专业小提琴演奏的后备力量十分雄厚,青少年演奏人才的能力与过去相比已不能同日而语,尽管目前还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但可以说,整个小提琴演奏体系的艺术积淀已相当丰厚,随着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假以时日,定会在此方面产生出翻天覆地的根本改变。通过本届比赛的决赛,我有以下几点深刻的体会。

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教学体系是成才的关键

  在本届小提琴比赛中,优秀的尖子选手都得益于名师的教诲,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青年组第一、二名都曾是林耀基教授的高徒,从她们身上能够看得出这位小提琴教育大师所留下的深深印迹。尽管林教授的早逝给中国小提琴教育和演奏事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但他几十年辛勤奋斗的结果却形成了一个完整、科学的小提琴教学体系,而这个体系又是以世界领先的教学理念作指导的。因此,林耀基教授所留下的巨大影响力,必将在中国小提琴教育领域中得到继续的发扬光大,如今,他的学生谢楠教授和童卫东教授已接过了班,而张安迪、何畅所取得的突出成绩也极好地证实了这一点。我们真正期待着中央音乐学院的“林氏弟子”们,能够沿着林教授所开创的科学教学体系继续前进,并在此基础上大胆开拓、发展和创新。就此而言,薛伟、柴亮、谢楠、童卫东等人都将挑起沉重的担子。

  本届比赛少年组前三名的表现非常抢眼,为此,上海音乐学院的教学成就更加受人重视起来。第一名李泽宇和第三名石小玄都是年轻教授方蕾的学生,身为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校长的方蕾教授,上届比赛就给人们带来了她的一位天才学生高天阳,这次又将李泽宇和石小玄“隆重推出”。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她的学生成材率如此之高?为什么她的学生能够那样挥洒自如和富有个性?我的观点是,方蕾本人一定拥有一套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实践经验,她的方法是最有价值和吸引力的,这一点值得全体同行们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上海音乐学院老教授郑石生,多年来始终坚持在小提琴演奏和教学的阵地上,是一位永葆青春式的人物,。此次他的学生张金茹荣获少年组第二名,充分证明了郑教授出色而又高明的教学方法,此外,俞丽拿、魏韵、黄晨星等一批老中青教授,亦是使上海音乐学院能够造就出杰出人才的功勋人物,他们教学上的成功,都是依附于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教学体系的。

二.培养有个性的艺术家人才是今后小提琴教学的发展方向

  本届比赛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金银铜获奖选手的独立艺术个性较为突出,这与以往比赛获奖选手技巧上突出,音乐上雷同的现象有了很大区别。这方面最明显的例子是李泽宇、张安迪、何畅,他们每个人的演奏都有着不同于其他人的特征,其中包括技术上的音色特点、揉弦风格、运弓效果以及音乐上的气质变化、张力幅度、抒情感觉等。然而纵观大多数选手的演奏,声音、技术和音乐上的“千人一面”现象还很普遍,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实际问题。本届比赛评委会主任,著名作曲家吴祖强先生说:“艺术家是必须要有个性的,如果没有了个性,艺术也就不存在了。”这是一句真正切中要害的话,我想,我国的小提琴教学和演奏事业经历了几十年艰苦奋斗,到了今天这样的先进程度,今后首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出富有个性的艺术家人才,而绝不仅仅是像“小提琴演奏者制造工厂”一样地埋头生产,制造出一批批千篇一律的演奏机器。可喜的是,从本届比赛中人们终于看到了向正确方向发展的苗头,且已经有了显著的成果。我衷心地希望,我们的小提琴教育工作者,能够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努力研究每一个学生的实际特点和发展方向,为他们扫平前进道路上的羁绊,扶植他们顺畅地走上自己的艺术风格之路,而不是用武断的方法,强制他们走上与其个性相悖的道路。

三.缩小地方院校与两大主力院校水平差距是当务之急

  在本次全国小提琴比赛上,人们高兴地看到地方院校小提琴教学事业的迅速进步,在获奖名单中,来自地方院校的选手所占的比例也较以前有了提高。像冯继霆、任瑞琪、党华莉、莫婷婷、郭子凌,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特长和优点。然而,若以更大的范围和更广的角度去看,就会发现地方院校与中央、上海两大主力院校之间的差距仍很明显,反映在技术层面与音乐层面上的问题还有很多。在比赛中,我看到一些地方院校选手的演奏,感觉他们对小提琴这件乐器从掌握到理解上还都处于较模糊的状态中,有的人两只手的技术问题尚未全部解决,因此更难看到他们在表现音乐时所能发挥出的余地。说实在的,一些地方院校选手的水平与两大院校选手的水平相差已不止一个档次,这是一个摆在人们面前的现实。

  因此,如何改变这样的现实并最终解决问题,需要全国小提琴界的广大同行们一起研究和想办法。对此,吴祖强先生和盛中国先生都认为,国家的主管部门首先要对此予以重视,应该对地方院校在各方面给予倾斜政策,关心他们在资金、师资、选材、教学上的实际困难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我的看法是,除国家重视外,全国各院校一定要加强互动,扩大学术和艺术交流。作为中央、上海两大主力院校的著名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奔赴各地方院校协助教学和调研,甚至具体帮带个别有才华的学生。再有,利用一切机会开办临时大师班,对地方院校的年轻教师进行有的放矢的针对性培训,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经验传授和灌输给他们,使他们加快赶上先进潮流的步伐。还有一点更为重要,地方院校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一定要勤于学习,勇于实践。要摆正心态,正视现实,大胆吸收和融化先进的方法,还要不怕失败,再接再厉,这样才能在大风大浪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积淀丰厚,明星闪亮,这就是本届全国小提琴比赛的显著特色,但愿到三年之后的第十届全国小提琴比赛时,今天的积淀能够变成更为耀眼的大爆发,从而产生出更多、更加令人激动的闪亮之星。
2#
 楼主| 发表于 2010-3-5 08:51 | 只看该作者
著名作曲家吴祖强先生说:“艺术家是必须要有个性的,如果没有了个性,艺术也就不存在了。”这是一句真正切中要害的话,我想,我国的小提琴教学和演奏事业经历了几十年艰苦奋斗,到了今天这样的先进程度,今后首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出富有个性的艺术家人才,而绝不仅仅是像“小提琴演奏者制造工厂”一样地埋头生产,制造出一批批千篇一律的演奏机器。
3#
发表于 2010-3-5 09:10 | 只看该作者
感受比赛现场气氛,体味专业评析,是一次难得的贴近赛事人才,考察演奏水准的机会。演奏机器一说,非常新颖和尖锐,显露出对于演奏者学养和个性的高层次的要求和期待。这些专业性比较强的文字,对其中的参赛者无疑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而对于专业之外的人们,也有着开阔视野,领略音乐教学和水准的多种意义。值得好好体会。欣赏,问好:)
4#
发表于 2010-3-5 09:20 | 只看该作者
很切实和深刻的解析,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它永不属于浮华。欣赏和学习如此专业的贴子。
5#
发表于 2010-3-5 10:13 | 只看该作者
读过,感觉是万人在过独木桥啊
6#
 楼主| 发表于 2010-3-5 10:19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朋友们的欣赏!
7#
发表于 2010-3-5 15:22 | 只看该作者
读来颇为受益的帖子。欣赏。
8#
发表于 2010-3-10 08:54 | 只看该作者
再来欣赏上,楼上地东东是什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7 03:55 , Processed in 0.04779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