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零落如雨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三月的雪事

[复制链接]
16#
发表于 2010-3-7 16:3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零落如雨 于 2010-3-6 21:32 发表


没有认真阅读,粗率。


先说一句向你道谦的话。因为没有更详细的解读诗歌。
这首诗歌一开始我是一句一句读完的。

我看到你后来补充的篇尾的说明。或者只有这样让大家对诗歌表达的指向性更明确一些。因为在我读之前,没有这个说明。

         正好现在有空。我说说我读这诗歌的感觉。读完之后,我觉得纯粹是一首语言的意象,由于整体的自然风景意象,表达的是特殊时令的风景,至于你基于什么样的内心具体指向读者是无法知道的。尤其结尾,“引渡给灾荒的饥民/烧水,做饭,养一群孩儿/修葺别人的家园”,说实话,我没读明白“饥荒的灾民修茸别人的家园”是什么意思。如果说修茸自己的家园好理解,为什么是别人的呢?

        通观诗歌的整体,第一段是通过自然现象的形象描写,表达的是“巴掌大的菜园/结满一树梨花的思念”,我相信大家读出来的是一种几近“思念”的情感,第二段,隐藏在画面背后的人,多看到的景象,比如,“过路人走了很远/没有走出春天……”根据经验理解,承前一段的感觉,依然是个人在春天没有到来时寥落的心理感觉。读完第三段,尤其读到“卖杏花的姑娘哭了/煮一壶老茶/深巷明朝倒卖去年今日的春梦”,一直延续过来的感觉,就是个人的情感凸现。我们看看延续诗歌逻辑的几个词语,“梨花的思念”——过路人没有带来春天——直到卖杏花的姑娘哭了,还有写到“倒卖去年今日的春梦”。整个前三段的感觉,模糊觉得好象都是写“情感”的。到了四段好象就变了,出现了震灾,尤其不能明了的是“灾荒的饥民
修葺别人的家园。”

          当时我读完的感觉就是,诗歌的内在指向模糊出现的歧义分散,构不成阅读感觉到的“主题指向”。我觉得 不管诗歌手法如何,语言背后的具体所指如何隐藏,但语言感觉传达的阅读经验一定要指向同一个主题性。当诗歌不能明确,必要的注释一定要有。但是当时你也没加入这个。所以我只说了“春天到来而冰雪尚未消融的情景与感念。”我觉得这句话是准确的。

        说几句题外话,写诗歌还应该站在读者的角度来进行表达上完善,自我当然不能少。诗歌表达是一个兼顾的问题。过于倾向哪一方都不好。这是我的理解,也是一家之言。希望接受你和大家的批评。
17#
发表于 2010-3-7 16:38 | 只看该作者

问好朋友

意象鲜明,徐徐有声,道出了心里的感受
18#
 楼主| 发表于 2010-3-7 18:28 | 只看该作者
  回房版以及所有阅读本诗的朋友:
  
  其实,阅读诗歌第一个应该关注的是标题。比如朱熹的《观书有感》,这首诗歌,如果不读标题,先读内容,肯定陷入阅读的误区。“三月的雪事”,标题应该有明显的写作主体暗示。
  
  阅读诗歌还要注意诗歌的分节与过度。第一节,“冬天的水色”“雪说来就来了”等前四个句子的铺垫,其实说的是,本是春暖花开之时,却突降一场大雪。这样,“一树梨花”就不会是春景了。首先会想到的是雪落梨树的情景。有“四月梨花开”的谚语,所以,更不可能理解为梨花盛开。“思念”的指向就明确了,是菜园对梨花盛开的一种呼唤。
  
  第一节定位准确,那么下面就不难理解。第二节,过路人也想春天,所以他在寻觅,他在期待。但走了很久,还是没有走出他渴望的春天,因为这一场雪。“冰封山河”应该为更明显的物候。下面的“不见”句也更明显。虽然雪事,但有大个子撑着。只有大个子撑着啊。
  
  第三节应该是从杏花的角度来写,是想有一个诗意的提升。读过陆游的七律《临安春雨初霁》,不难理解陆游身处逆境时对沦陷的家国那种深沉的忧患意识。诗歌中也有这方面的暗示。特别是最后一句。杏芽儿僵死了,卖杏花的姑娘即使等到五月也不可能等到杏花开放,她又怎能不哭呢?
  
  这样下来第四节也就顺理成章了。有忧患意识,也就会关注时事,不难想到三月所发生的一系列大地震,给灾区的人们带来多大的损失。那么,诗歌的最后四句应该是美好的愿望。写诗的人希望自己能把眼前的自然之雪化为春水,引渡给受灾的人们。和灾民一起烧水做饭,养一群孩儿(无家可归的),不仅修建自己的家园,还要修葺别人的家园。如果仅仅写成修葺自己的家园,对人互相救助的善性光辉有所降低。读到最后一节,应该想到这首诗歌中的“雪”是有很明显的象征意味。不仅写自然之雪,更写人类三月所承受的自然灾难。
  
  这是我当时写这首诗歌的本意。因为写诗的水平有限,也许没有表达到位,但我不赞成应付差事的点评。要么评,要么不评。认真是最关键的。房版的解释提醒了我。但是面对权威,也要给我解释的权利。
  
  我想,这首诗歌,大家能理解偏差,不是注解有无的问题,而是一种阅读心理和阅读习惯的问题。

[ 本帖最后由 零落如雨 于 2010-3-7 18:36 编辑 ]
19#
 楼主| 发表于 2010-3-7 18:3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万禹 于 2010-3-7 16:38 发表
意象鲜明,徐徐有声,道出了心里的感受


谢谢朋友鼓励。问好!
20#
发表于 2010-3-7 19:1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零落如雨 于 2010-3-7 18:28 发表
  回房版以及所有阅读本诗的朋友:
  
  其实,阅读诗歌第一个应该关注的是标题。比如朱熹的《观书有感》,这首诗歌,如果不读标题,先读内容,肯定陷入阅读的误区。“三月的雪事”,标题应该有明显的写作主 ...



读了你的回复。

       想说几点。
       一、大家都是写作者,在我眼里,没有权威之说。
       二、任何词语的出现,基本都有一个语境的问题,明确地说就是语言环境。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出现,其意义会截然不同。比如“别人的家园”,在本首诗歌中的出现,是一个相对狭义的概念。如果你是在表现的一个大主题,为什么不用“我们的家园”呢,如果是这样才是真正的忧患意识。可否认真体会一下?
      三、你在诗歌中地震的出现,是在相对狭义的语言环境里出现的,如果按象征意味理解也很能说得通。按具像所指,如果没有相应的背景体现,我想大家也很难通过你的诗歌本身体会到,你指的当前国际国内的灾情。比如说,即使写“5.12”汶川这个聚焦全世界目光的地震,那么诗歌中也必须有明确的语言表述,而在你的诗歌,就是现在环境中,这个指向是很模糊的。而且你的主题是“三月的雪事”在三月血事里,如果说地震,那就是中国地域之外的,国内的这个地震没有什么太大影响,姑且不说这个。这首诗歌的语言背景也很难让人产生这样的联想。
       四、就现在中财诗歌评论,不可能都要详细解读,大家都是业余的,时间和精力都不允许。而且评论文字无论多少,只要是没有偏离作者诗歌,不能算“应付差事”。一句话,只要说的准确,就可以的。也许我的理解和你的初衷不同。但是也要允许作为一个读者的不同理解。

    五、在以上的大家跟贴,你能说出来,谁真正理解你的初衷了吗,从跟贴的文字中看,都没有涉及你文字具体内容表达的。你看看,想一想,是不是这样呢?
21#
 楼主| 发表于 2010-3-7 20:3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房子 于 2010-3-7 19:16 发表



读了你的回复。

       想说几点。
       一、大家都是写作者,在我眼里,没有权威之说。
       二、任何词语的出现,基本都有一个语境的问题,明确地说就是语言环境。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出 ...


多谢房版指教!

[ 本帖最后由 零落如雨 于 2010-3-7 20:57 编辑 ]
22#
发表于 2010-3-9 20:45 | 只看该作者
读出了一种深刻的人文关怀。乍暖还冷,春寒料峭,愿天下苍生平安,快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6 13:40 , Processed in 0.049396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