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462|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如何欣赏一首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1-6 23: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何欣赏一首诗

                                                                 文/幽谷幽兰

  我们常常需要认真地欣赏一首诗。这首诗可能是自己写的诗,或是别人写的诗,即使是难于奢望“伟大”,至少期待着优秀起来。如何去寻找一首诗的优秀之处呢?肯定地说,一首诗,如果诗艺平平,没有创意,只不过重复自己或重复别人,就谈不上创作;这样的状况对于一位真正的诗人来说,是一件有耻辱感的事。

  每个人的悟性不同,一位诗人能够领会自己写的诗歌优点和缺点,或者可以叫做“自悟”;研究别人的诗歌,或者可以叫做“学习”,学习什么呢?首先要从诗艺方面学习,可以叫做“由表入里”,比如诗歌意象的运用、空灵与口语化、客观审美和主观审美、禅诗思路或者超现实主义等……凡是文学作品,都有自己内在的“眼睛”,一篇散文有“散文眼”,一首诗也有“诗歌眼”,眼睛就是核心,如何找出一首诗的核心,肯定是重要的。一首诗的核心,常常不是浮在表面,而是沉在水底,一如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冰山理论”,露出水面的只是一小部分,大量的精华是沉淀在水面下面的。

  对于诗人来说,诗歌的核心不是干巴巴的哲理,也不是刻意琢磨出的一句话,它与诗歌所有的句子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每个句子的后面都站着它的身影。对于一首诗来说,诗核是很难找的,因为同一首好诗,不同的人都能读出不同的味道,而且感悟也各有不同。一首好诗的诞生是需要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的,从诗的内在条件来看,轻浮的人、玩文字的人、缺乏怜悯感的人,只关心自己不关心别人的人,很难在诗歌当中站稳“诗核”。“诗核”是一首诗歌的心脏,具有气势磅礴的辐射力,这与写作者的人格建构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人格卑琐的写不出人格独立的篇章,至多是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文字堆砌,有的甚至是文字垃圾。

  欣赏一首诗,也是对一个人的文化素质、人文素养的考量,尤其那些被公认伟大的诗歌,一定有其优秀的地方,一定要静心阅读(最好有读书笔记)。如果对公认的伟大诗歌发出“不过如此”的叹气,就会成为个人的尴尬。比如读李白的《静夜思》,有的读者认为是顺口溜,认为太好懂了,好像一首诗写的越是艰涩难懂,才是好诗。岂不知艰涩和顺畅,只是风格不同,属于诗艺范畴,而诗歌里所蕴含的情感,不仅是诗仙李白本人的,也是属于人类的共同情感。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优点,一首好诗,一定有一首好诗的优点,一定要读出优点来。对于诗歌来说,“写什么”和“怎样写”永远是重要的,其中“怎样写”就涉及到一首诗的叙述视角问题,诗人在进行诗歌叙述时,要善于处理内视角和外视角之间的关系。写诗歌的时候,诗人不能什么都懂,用小心翼翼地谨慎用“全知全能”视角,其次要全力去感受一首诗的诗歌语言,诗歌语言不是科学论文的逻辑思维,是需要感受出来。语言是先于主体而存在,当一位诗人在语音上的捉襟见肘时,不是说明这位诗人语言不丰富,而是而是说明他的艺术感觉比较迟钝。

  一首诗可以在风格上多样化:可以运用口语,可以接地气,可以写生活中的琐事……但是诗歌的主体必须有想象力,也就是说,一首诗的成败与否,与一首诗的想象力息息相关。大凡优秀诗歌所表达的东西,都是平常人能够感觉到但是无法用语言表达出的东西。想象力是一位诗人的天赋,因为大多数人的想象力,都会被现实生活磨得迟钝。当然,激情是想象力之母,一位诗人如能对生活长期保持激情,在对客观物象进行审美时,就会出现奇妙的想象。其实,汉语中的许多修辞手法都不是刻意为之,而是随着一位诗人的激情波浪而有节奏地动起来,鲜活起来,李白当年写“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时,不会想到这是运用了夸张修辞,情到此处,顺理成章,罢了。

  欣赏一首诗,还要对一首诗的结构有所感知,因为在诗歌结构问题上,是许多诗人所不在意的。许多诗人认为写诗是自由的,不应被结构所束缚,高呼“要做结构的主人,不做结构的奴隶”。从诗歌写作的内在来说,诗歌写作确实是自由的,是不应该受任何羁绊的,但诗歌本身是一种文学体裁,既然是“体裁”,就存在结构,不仅长诗有结构,短诗也会有结构。结构就是感情的脉络,是审美的节奏,是成熟诗人以及成熟写作的内在诉求。一首诗写多长?写多少字?不是诗人能随意自我设计的,毕竟需要文本的长度,也就说,要有文字的数量。

  欣赏一首好诗,还要注意诗歌意象运用的独特性。诗歌意象含着比喻和象征,这两者之间又不能简单地划等号。意象是现代诗最基本的建筑材料,这些材料是有诗人的心灵温度,不能干巴巴地、僵硬地表达。意象应该是把诗人的诗句,浸入读者的心灵,给读者带来心灵震撼,而不是轻微震动。优秀诗歌带给读者内在震撼,即使是过了好多年,仍然会有一些诗句粘在读者的脑海里。

  最后,还是要说到阅读。一个人不读书,就不会提高素养;一个诗人如果不读优秀诗歌,就无以提升自己的诗歌水平。如何欣赏和一首优秀诗歌的精彩处,永远是重要的。人生苦短,一定在有限的时间读好诗,读优秀诗,读伟大的诗,至于判断一首诗歌优秀不优秀,有经验的读者凭借语感,也能读出来。一首优秀诗歌的语感,一定是委婉感人的,是谈心式的;不是那种武断的,不是强加于人的,这就涉及一位诗人的基本诗歌素质,属于另外一个话题,就此打住。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17-11-6 23:04 | 只看该作者
一家之言,供朋友们参考
3#
发表于 2017-11-7 07:22 | 只看该作者
对诗歌的欣赏,与其他题材相比较,既有其共性,又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欣赏诗歌,首先要懂诗歌,然后是喜欢,如此,才能做到有水平地欣赏。
文字深入浅出,从诗歌创作欣赏的角度娓娓道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拜读。
4#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0 13:00 | 只看该作者
何足道哉 发表于 2017-11-7 07:22
对诗歌的欣赏,与其他题材相比较,既有其共性,又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欣赏诗歌,首先要懂诗歌,然后是喜欢, ...

感谢何足道哉老师的深刻解读,幽兰撰安!
5#
发表于 2017-11-10 14:42 | 只看该作者
我不经常写诗,但喜欢读诗,尤其以短小精致的散文诗为最爱。相对于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自我感觉读诗是一种奢侈的享受,因为诗有独具特色的诗的语言、诗的意境、诗的韵致、诗的灵魂,我一直认为,诗是浓缩了的文学艺术。这篇赏析诗歌的文章,由表及里深入浅出的引导,无论对诗歌读者还是作者,都具有引导指导效果,读后感觉可谓受益匪浅。尤其关于诗核或者叫诗魂的寻找,明晰地说明了怎么去发现。就我读诗的体会,无不是专注用心去读,静静地去品味,不觉与这篇作品的论述暗合。其实,对于其他文学作品,又何尝不是这样去读去想去品味?一篇很让人受益的作品,加分支持!
6#
发表于 2017-11-12 07:24 | 只看该作者
戏笑九宫 发表于 2017-11-10 14:42
我不经常写诗,但喜欢读诗,尤其以短小精致的散文诗为最爱。相对于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自我感觉读诗是一种 ...

我写散文,有时间有感慨的时候也写杂文,偶尔还写一两篇小说,诗歌却是极少写,就是写了,也会冠之以“散文诗”之名。因为我对诗是怀有敬畏之心的。
所以,还是欣赏为主。
和九宫一样,读着幽兰的文字,去欣赏诗歌去吧。
谢谢九宫光临。

点评

老师所言极是!远握。  发表于 2017-11-12 07:37
7#
发表于 2017-11-12 11:20 | 只看该作者
读幽兰的这篇文章,感触很多。如何欣赏一首诗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幽兰建议我们欣赏诗歌要找到诗眼,欣赏诗歌的语言独特性,具有想象力。很受益!
我喜欢读诗,虽然写得不多。买过很多诗集,也结交了一些写诗歌的朋友。总体感觉,诗歌是语言上的王冠,诗歌的语言是最难以拿捏的,但语言是工具,为思想服务,就像散文形散而神不散一样,诗歌中的思想尤为重要,这思想不一定是大道理,生硬的,但一定是有思想的,不是无病呻吟,美丽辞藻的奢侈堆积。读诗歌,我更看重思想的诗意表达
8#
发表于 2017-11-13 08:24 | 只看该作者
一首好诗的诞生是需要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的,从诗的内在条件来看,轻浮的人、玩文字的人、缺乏怜悯感的人,只关心自己不关心别人的人,很难在诗歌当中站稳“诗核”。

确实如此
9#
发表于 2017-11-13 12:01 | 只看该作者
      阅读后可以感知:幽兰女士是有慧心的,此文小溪一般道出感悟。
      说两句关于诗歌的话:许多朋友欣赏诗歌和写作诗歌时,注重语言方面的探险。而这种诗家语的特点只是表达的手段,尚属于发现了进行输出并注重输出方式的阶段。就像抒发情感的著名诗歌,多是优秀诗篇,而不是伟大诗篇一样。例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其抒写快意之极致,历来被称道,可是,这愉快的得来是因为对李白其人的认可吗?显然不是,只是政治开明的一种姿态。那么此作的思想性就不高。
      就写作来说,发现,是文学构成的基本材料,只是起跑点。把发现的进行深化,使用契合的物象,附着独有的深化之结晶,让物象妖娆起来,然后让这种妖娆有独特的律动,并持续之,使其走向更为灵化的境地,才能进入艺术的殿堂。例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原词前面的铺陈都是为自己这种姿态的妖娆服务的,其中包含的思想风暴就此爆棚。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文学需要的不是写作而是创作。只“作”不“创”的作品,至少不在艺术的境地。没有创新就构造不出别致的艺术韵味,灵境、神境、化境等,大约如是,都是思想的产物,都是所思所想达成超越的结果。至于诗歌里从物象到意象的思想准备和写作方法等,不是这里应该涉及的。
      对此,之前评论千年女妖散文《妈妈的旗袍,爸爸的眼镜》时说过:“文学的真,来源于生活;文学的善,在于剪裁生活;文学的美,是剪裁生活后又呈现得高于生活的那部分内容的典型性,及其所体现的情真度、爱深度、精神向度、思想维度、批判力度等,在读者心灵感应区能够实现的震动波及力和启动读者进行再创作的思维发生枢转的逃逸空间,恩赐读者一份越想越快乐、越想越纠结、越想越痛苦的丝绸一般柔滑通透的直觉美感和理性美育。优秀作品在作者与读者之间的相通能力,大约如此。”
      幽兰女士此作是类同的感悟,其输出方式很有亲和力,受益的阅读总是能够引起共鸣的。
      
10#
发表于 2017-11-13 12:12 | 只看该作者
      在此,说一下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希望对大家有益。
      历史上流播最广的文学作品,很多是经过别人加工的:《西游记》因为李卓吾、《水浒传》有金圣叹、《三国演义》得益于毛氏父子、《红楼梦》背后站着更多的人高鹗脂砚斋等,同样的,幽兰女士提及的《静夜思》经过了明代的雕琢。所以优秀的文学作品是需要细心打磨的。
      
11#
发表于 2017-11-13 15:5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来迟,抱歉。这个命题,很有借鉴意义。问好幽兰老师。
12#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4 12:13 | 只看该作者
刘彦林 发表于 2017-11-13 15:51
学习来迟,抱歉。这个命题,很有借鉴意义。问好幽兰老师。

感谢刘老师的点评,幽兰继续努力
13#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4 12:14 | 只看该作者
戏笑九宫 发表于 2017-11-10 14:42
我不经常写诗,但喜欢读诗,尤其以短小精致的散文诗为最爱。相对于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自我感觉读诗是一种 ...

戏笑九宫老师,我总是觉得诗歌和散文是一家人,写好了诗歌,散文才会更加灵动.......
14#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4 14:19 | 只看该作者
蝉衣cy 发表于 2017-11-13 12:01
阅读后可以感知:幽兰女士是有慧心的,此文小溪一般道出感悟。
      说两句关于诗歌的话:许多朋友 ...

蝉衣cy老师,在这个浮躁的年代,能够读到您这样沉静的点评,确实是幽兰的福气!
幽兰的评论大多是跟着文本走的,偶尔也会有写作体会(类似创作谈)的东西,正如对欣赏一首好诗的体会.......再次感谢,致以秋安!!
15#
发表于 2017-11-14 18:55 | 只看该作者
幽谷幽兰 发表于 2017-11-14 14:19
蝉衣cy老师,在这个浮躁的年代,能够读到您这样沉静的点评,确实是幽兰的福气!
幽兰的评论大多是跟着文 ...

古典与现代的诗歌创作已经产生根本的区别,所以诗歌欣赏也已经发生了流变。都能够滋养心气,也是幸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9 02:51 , Processed in 0.187121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