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生活是一个个无穷无尽遥远的未来 ——康学森散文集《嘶哑的鲁西》读后 [打印本页]
作者: 翠微 时间: 2017-11-20 10:12
标题: 生活是一个个无穷无尽遥远的未来 ——康学森散文集《嘶哑的鲁西》读后
本帖最后由 翠微 于 2017-11-21 17:06 编辑
你有多久没有安静下来了?你有多久没有好好坐下来,被一本书吸引,完整地读一本书了?
就现在,当你手捧一本《嘶哑的鲁西》,你就可以完全安静,陷入纯净的孤独与优美的享受。
你到徒骇河边,到皂角树下,到画舫一样的庭院里,到柔软的夕阳中,到阳台的摇椅上,或者就是非常随意的窝到沙发里。这时,你就可以撇开一切有杂质的念头,进入一场灵魂与灵魂的对话。
阅读对一个人的生命很重要,阅读的质量和档次也很重要。你看的是什么书,你在怎么看书的,这决定了你思维的格局和高度。经常看故事会,还是经常看经典,纯文学书籍,这肯定会导致你成为两种不同的写作者或者读者。
耿立在这本《嘶哑的鲁西》序言里所说:散文是最显露人格的文体,散文最高的境界是人格的成就与载体,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一个作者能否保证对心灵不撒谎的问题。
美国作家约翰·加德纳说:一篇文章的主题“不是你强加给故事的,而是从故事中衍生出来的——它最初只是作者的直觉,但最终却成为作者的思想”。文如其人。读一个人的文章,里面就能折射出这个人的思想。
本书作者通过83篇精致的小散文,表达了自己前半生的各种经历、历练、反思。学生时代,军旅人生,对故土的热爱、留恋、怀念,对文学的执着、渴望、向往。对影星的精神崇拜。散文写作记录的是一个人生命的足迹,行走的脚印。不知不觉由外向内,进行着灵魂的拷问,鞭策与鼓舞。
生活中有很多发光的东西,我们每个人的头脑里,会有很多一闪而过的念头,作为喜爱,甚至可以说是挚爱、热爱文学相当于生命的学森先生,都善于用敏锐的笔触抓住那些闪光点,用文字给它第二次生命,并保持温度。一个人的文字是有温度、有能量、有力量、有眼神、有气质、有风度的,不信你看,在这本书中你读到与你气质合一的好文章,你会会心一笑,你会热血沸腾,你会醍醐灌顶,你会释然、开悟。即使冰天雪地,即使大雪封门,你依然会感觉面前有无限温暖的阳光,没有什么能阻止你此时此刻的内心生发出来的能量。
生活是一个个无穷无尽遥远的未来。它有无限可能,它又用一个个白天和黑夜抹除一切痕迹。我们用文字,用笔触记录,表达自身与世界的关系。《等待来信》、《小城维纳斯》、《钥匙的故事》、《夜行车》等文字里面,我们常常会读到许许多多,无穷无尽的灵魂摆渡的故事,跟着作者的思维天马行空。这是多么美好与幸福的享受。
王小波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本书作者几十年的写作功底,在文字里可见一斑。既有鲜活的生活场景,也有一个少年懵懂的心理路程,对往事细腻的观察、关注、关照,跃然纸上,赫然再现。
诗人雪女说:而诗歌,犹如打在诗人脸上的高光,将他们从芸芸众生中分别出来。写散文的人也一样,也是也光泽的。有一句话说:诗人是落在地上的星星,你要去寻找。这本散文集也许是诗人学森先生的另一种诗歌吧。
静子在他的一首诗里说:
“一个故事,众多传说
而重要的是,有什么遗存下来
并坚持闪烁”
弓车在他的《路边那棵树》里也说:
我们叫它梧桐树
头几年它长得真快,好像要逃离什么
现在它慢了下来,好像在等我
等我与它一同在时间面前做一次总的祈祷
它肯定认得我,尽管我经常变换服饰
尽管我在一天天老去
“梧桐树,把你知道的秘密藏起来
这个世界需要被隐瞒
这些匆匆过客们不需要真相”
像诗里说的,中年以后的写作者,放慢自己的脚步,放缓自己的眼神,细腻的品味人生。
成长会让灵魂有足够的自信。马颊河、徒骇河里有光波闪烁,遮掩人间的苦难与欢乐。雁塔在多年之后,重新拔地而起,成为一个地方的精神坐标。《嘶哑的鲁西》语调亲切,随意又透着智慧与才华。描述生活过的故土、城市,凭着丰富、饱满的记忆,对自我的境遇,人类的境遇,有着独到的描述和体验,作者用一切尽可能的笔触寻求生命的意义,灵魂的求索。一个人的作品便是他精神的支撑。
在这样一本书里,在稠密又稀疏,在孤独又喧嚣,在个性又共性的尘世里 ,我们通过书本,知晓了一些秘密,一些经验。这些独到的见解,也丰富着我们的生活。和解、冲突、重叠、交错。生活与理想就是这样密不可分,就是这样一起搀扶着长大。
那天在莘县作家群里看见一个视频,见学森先生街头售书的场面火爆。但愿那些买到书本的大人与孩子,能认认真真地细读。学森先生的文字是一种力量,一种精神上的引领。
愿我们的生命在书本里,在文字里获得享受、熏陶,延长和美得感受。我们每个人不仅要外表好看,还要我们的灵魂,都有好看的有趣的样子。这个问题,阅读便可以解决。
在你的包里,你的手头,你的枕边,准备一本好书吧,用来滋养灵魂!
在这个急切的社会,我们需要慢下来,静下来,耐心、仔细的听一听一个灵魂与另一个灵魂的对话。
比如这本《嘶哑的鲁西》。有时,作者本人并不在我们身边,而我们手捧他的书,被他洋洋洒洒的文字所感染,所激动,所鼓励,偶尔也会会心一笑。那时,我们就如同与作者深聊。
[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作者: 刘彦林 时间: 2017-11-20 11:24
本帖最后由 刘彦林 于 2017-11-20 11:25 编辑
沙发欣赏。翠微的诗歌,此前读过不少,写的那个叫棒。后来,也读过翠微的几篇评论,包括这篇在内,从文本入手,有见地,中肯。从中可见,原作也很不错,书评也深入浅出。欣赏学习。问好。
作者: 何足道哉 时间: 2017-11-21 07:21
作为喜热,甚至可以说是挚爱、热爱文学相当于生命的我们——这句有一个笔误吧。
确切地说,这篇更接近于散文。
引用了很多有名的或者不那么太有名的人语言,从不同角度来印证原作的好,也是一种方法。
感觉对原作鉴赏稍弱了些。
问好翠微。
作者: 翠微 时间: 2017-11-21 08:52
首先感谢版主细读。
你说笔误那句,我是和作者非常熟悉,又都挚爱文学,才那样写了。嘻嘻。:lol对,不了解的看到,会有错觉。:handshake
我去改一下。
“感觉对原作鉴赏稍弱了些。”,您火眼金睛,具体赏读的内容少了些。
作者: 翠微 时间: 2017-11-21 17:05
谢谢彦林兄的热情鼓励!问候!
作者: 翠微 时间: 2017-11-21 17:07
噢,是喜爱,写成喜热了,已经改过。
作者: 逐鹿江南 时间: 2017-11-21 17:28
很好的文字!加分支持!
问好!
作者: 翠微 时间: 2017-11-23 07:29
谢谢您加分支持!早安!
作者: 翠微 时间: 2017-12-1 08:17
怎么可以加分?我还不会。
作者: 月牙儿1 时间: 2017-12-20 21:25
文字流畅,夹叙夹议,欣赏了。我好像在微信上看到过您的诗?问候
作者: 翠微 时间: 2017-12-21 09:51
是吗?姐姐。我们是微信好友吧。
作者: 木门长子 时间: 2017-12-23 11:15
读书往往读取的是自己的内心,有感悟才能有所得,有所得才能赋予读书的质感和美感,大侠读出了味道。喜欢。
作者: 翠微 时间: 2017-12-23 15:34
谢谢您的鼓励!节日快乐!
作者: 邓仲祥 时间: 2018-6-26 08:06
你到徒骇河边,到皂角树下,到画舫一样的庭院里,到柔软的夕阳中,到阳台的摇椅上,或者就是非常随意的窝到沙发里。这时,你就可以撇开一切有杂质的念头,进入一场灵魂与灵魂的对话。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