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845|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读李晓妮《高原上那一片爱的水域》兼说散文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1-24 07: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读李晓妮《高原上那一片爱的水域》兼说散文诗
  
  因为偶尔写一写散文诗的缘故,几年来陆陆续续结识了一些在散文诗创作比较有影响的诗人、作家。并且和其中的一些人有过比较深入的探讨,在一些网站、报刊也有过交集。例如《诗歌周刊》、《散文诗》、《中国魂》等。在这些诗人、作家当中,李晓妮就是我比较熟悉的散文诗作者之一。
  
  大概算起来,与李晓妮的交往,也有几年的光景了。不知是在最初的“中国散文网”,还是之后的“西部作家”,我读到了一首关于“屈原”的散文诗,题目就是《端午的风在吹》。一下子就被那种苍凉豪放的风格,浑厚阔大的历史感,深深吸引了,并记住了散文诗的作者——李晓妮。李晓妮是一位中学英语教师,一位在散文诗上颇有建树的美女诗人。
  
  在人们惯常的印象中,从事文学创作的教师很多,大都是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但一名英语教师,并且在英语教学上有着很出色成绩的教师,能够创作出这么多这么好的诗歌,也是不多见的。因此,我对这位李晓妮,印象深刻。
  
  几年下来,在不同的地方,读了李晓妮不少的散文诗。对她的创作态度、创作水平,自认为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就有了写一写对她散文诗印象的想法。
  
  我曾给一位诗人写过一篇诗评,被她收录进了诗集里,一并出版了。看过后,我惶恐了很长一段时间。觉得诗评写得很肤浅,并没有起到应有的鉴赏作用,反被诗人如此看重。之后,越发不敢轻易动手写文学评论了。
  
  前一段时间,晓妮给我寄来了她最新出版的诗集《高原上那一片爱的水域》,一直就放在我的案头。写作之余,就随手翻阅、欣赏,陆陆续续读了一遍,有些篇目甚至反复读了几遍。斟酌再三,我想,我是可以动笔写一写李晓妮的散文诗了。
  
  李晓妮是一位很勤奋,理论功底扎实,很有灵性的诗人。她一边从事散文诗创作,一边孜孜不倦地进行关于诗歌理论,诗歌鉴赏的探讨。这是我比较喜欢的类型。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有丰富的创作实践,这是成为一名优秀作家基本要素。这样的诗人或者作家怎能不让人印象深刻呢?
  
  作为一名女性诗人,自然会有着女人细腻委婉的基因。就像那李清照的“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就像朱淑真“哭损双眸断尽肠,怕黄昏后到昏黄。更堪细雨新秋夜,一点残灯伴夜长。”这是女性诗人独具魅力之所在。在李晓妮的诗集里面,很轻易就能寻着这样的诗句。“我翻着平平仄仄的诗香词露,凝眸远望掬起一抹诗缘,用纤弱的情感摇曳馨香。柔美的叶子漂浮在月光的呼吸里,沿着潮湿的山谷,细雨一般流入山间小溪,一叶叶,一声声。”《此岸,彼岸》;“蝴蝶的翅膀,夹进我的书页,书里有我的蝴蝶梦。蝴蝶梦向天空飞去,忽上忽下地颤动,飞到了寂灭。”《七夕,爱情的花园》;“我和你在桃花园邂逅。两瓣桃花轻轻落下,一片落在我的腮边,一片落在你的心上。”《蝶恋花》。随手从诗集里采撷几句细腻婉约的诗句,如宛然绽开的花瓣,那么温润,那么柔美。我们从中窥见了李晓妮作为女性诗人细腻的一面。倘若仅仅如此,那也就如芸芸众生一般,算不上出类拔萃了。李晓妮却同时兼具了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大气磅礴,巾帼不让须眉的阳刚之气,这就不得不让人另眼相待了。“我从山谷起飞,借着风的弧线,那些痛苦的弦,读你的《九歌》,延伸着悠悠楚辞的寓意。
  
  我在岸芷汀兰的经脉里写诗,用九歌的嗓音扑向太阳,去赶赴一场旷世的恋。”——《端午的风在飞》。细腻着,细腻到岸芷汀兰的一经一脉里面。而这种细腻却全然没有半点的脂粉之气。里面承载着历史的悲怆与沉重思考。读着这样的诗句,怎能不让人怦然心动呢?
  
  “风来了,雨也来了,风引来楚辞里的雨水,狂风暴雨,雷鸣电闪。
  
  我看到了一只白鹭,用白云濯洗汨罗江的沧浪之浊。水漫巴楚文化。
  
  形而上的鬼魂,躲在黑夜的间隙偷窥着爱国诗章。
  
  天之下,云之上,你挺立着,守着风口,任凭被黑暗洞穿。”——《端午的风在吹》。这篇《端午的风在吹》是晓妮诗集《高原上那一片爱的水域》中我特别喜欢的一首,委婉细腻兼具厚重豪放。我认为是比较能够代表李晓妮散文诗风格的一首。“你弹去最后一个音符,流水向西,乐音被路过的大雁带上高的山峰。有些真知是需要隐匿的。你隐匿了自己的琴弦,隐身于万山丛林中。风在喊,千呼百唤不出来。”——《古乐五章》。在她的诗集里,这样的诗句俯首皆是,让人满目生辉。
  
  之所以称为“散文诗”,是因为这种体裁一定是有散文的构架,诗歌的特质。即不去过分追求分行,不去考虑平仄的韵律,不去追求那些灵光乍现的所谓“灵感”;相比于诗歌,散文诗来得更加质朴,容量更大,意蕴更加丰满厚重,意境、意象的创设更加自由灵活;但需具有诗歌的韵味。想象大胆而奇特,语言优美而绚烂,意象丰满,意境开阔。这些,在李晓妮诗集的诗作里,都有很充分的体现。在她的笔下,一山一水,一缕阳光,一朵花红,一个转瞬即逝的闪念,一丝突如其来的思绪,都是可以入诗的,都是可以寄至以诗给人以感念的。李晓妮的散文诗,有散文的磅礴厚重,有诗歌的轻巧空灵。《七夕,我是一滴水》、《云朵对云朵的相思》、《千年红蝶》、《兰亭写意》、《蓝眼泪》等,或磅礴豪放,或委婉细腻,无不展现出诗人阔大的视野与创作手法的丰富。取材广泛,就决定了诗歌意境的广阔宏大,意象的精彩纷呈。惟其如此,才充分展现出诗人的眼界与格局。
  
  所以,我们常常说,作家的眼界与格局,决定了作品的优劣高下。
  
  “你在水底轻轻地吟唱,生命,选择清白,把这些清清白白的诗句散落在周庄的水里,静等水面长出彩虹。”——《周庄,月光下的青花瓷》。款款深情,借由一个颇具古典韵味的意象,一点一点抒发出来。由此,我们在那轻柔舒缓的诗句里,一同跟随诗人,走进了月光,走进了月光下的周庄,领略了略带古典气息的忧伤的周庄,也领略了诗人极富才情的诉说。
  
  从事散文诗创作的人很多,这里面有很多杰出者,如李晓妮等。但也有许多人迷失在散文诗的创作之中。不是在创作语言的使用上,过于散文化,失去了诗的美感,在内容的表现上过于直白,缺少了诗的飞扬灵动;就是局限于诗歌的藩篱无法走出来,缺少了散文诗那种雍容大度,辽阔厚重。读李晓妮的《高原上那一片爱的水域》,或许给从事散文诗创作的人,在创作中存有种种疑惑的人一个很好的借鉴。
  
  在进行散文诗创作的同时,李晓妮也写了很多关于诗歌的鉴赏与理论研究的文字,许多,就发在我主持的“评论”板块,有着很好的反响。翻遍《高原上那一片爱的水域》这部诗集,并没有看到这类文字,感觉这是一个小小的遗憾。
  
  那一片片叶蝶漫天飞舞,我知道那是你的灵魂。
  
  为了让你看见我,我一遍遍练习天使翅膀的姿势。
  
  我放弃了自己的肉身,衔着你的灵魂,回归故乡的树林。
  
  你化作一只杜鹃,从树根走到树梢,听到春风的声音,白云高高升起。
  
  你一次次鸣叫——回家,回家……《魂兮归来》
  
  借用李晓妮《魂兮归来》中的诗句,呼唤散文诗的创作回归本质,找回自己的灵魂。
  
  2017/11/23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7-11-24 08:16 | 只看该作者
写评不容易,必须加分支持!
3#
发表于 2017-11-24 12:24 | 只看该作者
感谢何足道哉老师的尽心解读,谢谢您的鼓励,但是我自己感觉太过于追求唯美了,这是不好的习惯........
4#
发表于 2017-11-24 13:21 | 只看该作者
何足道哉老师,《高原上那一片爱的水域》是散文诗,没有收录我的文学评论, 2年后我在出书文学评论集,一定请老师指教.
5#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6 07:24 | 只看该作者
逐鹿江南 发表于 2017-11-24 08:16
写评不容易,必须加分支持!

谢谢朋友来读,谢谢。
6#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6 07:25 | 只看该作者
幽谷幽兰 发表于 2017-11-24 12:24
感谢何足道哉老师的尽心解读,谢谢您的鼓励,但是我自己感觉太过于追求唯美了,这是不好的习惯........

早就想写一篇关于晓妮散文诗的文字,一直没有时间,耽搁到现在。
7#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6 07:26 | 只看该作者
幽谷幽兰 发表于 2017-11-24 13:21
何足道哉老师,《高原上那一片爱的水域》是散文诗,没有收录我的文学评论, 2年后我在出书文学评论集,一定请老 ...

嗯,应该出一部文学评论集,期待着。
8#
发表于 2017-11-30 07:10 | 只看该作者
何足道哉 发表于 2017-11-26 07:26
嗯,应该出一部文学评论集,期待着。

何足道哉老师,我的评论数量还不够......恐怕还要等一两年
9#
发表于 2017-11-30 08:5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来迟,问好版主,也问好诗作者。祝好。
10#
发表于 2017-11-30 15:46 | 只看该作者
再读。支持心血凝成的佳评!
问候!
11#
发表于 2017-12-1 10:36 | 只看该作者
 之所以称为“散文诗”,是因为这种体裁一定是有散文的构架,诗歌的特质。即不去过分追求分行,不去考虑平仄的韵律,不去追求那些灵光乍现的所谓“灵感”


-------------------认同的观点。欣赏,体会。
12#
发表于 2017-12-1 10:42 | 只看该作者
诗歌都少有佳作的时候,能在散文诗里找到动心的作品更难。不是没有,是稀缺。发现和开掘出被人们喜欢的作品,离不开能量的蕴积和独到的眼界,关乎作者和读者双方的比对和筛选。
13#
发表于 2017-12-1 11:01 | 只看该作者
来读老师的评,很是受益。写钱评不光是评。还有许多老师写其诗的经验。必须加分。
14#
发表于 2017-12-1 11: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后春笋 于 2017-12-1 11:04 编辑

这种写法和我相同,就是在写的时候,渗透理论知识。让它们相得益彰。让读者更容易接受和学到很多东西。
15#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 07:07 | 只看该作者
刘彦林 发表于 2017-11-30 08:54
学习来迟,问好版主,也问好诗作者。祝好。

问好彦林,谢谢来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7 04:40 , Processed in 0.04868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