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小说评论要怎么写(二) [打印本页]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17-12-4 14:19
标题: 小说评论要怎么写(二)
本帖最后由 草舍煮字 于 2017-12-4 17:26 编辑

小说评论要怎么写?

  
  小说评论要怎么写?本文分为两节,各举一篇网络小说评论文章为例,当然不是写得最好的,仅作参考,抛砖引玉。

试为《生计》解题 ————兼评随玉同题小说
文/草舍煮字

随玉《生计》原作发中财时改名为《都市霓虹》,链接:
http://bbs.zhongca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78851&highlight=%B6%BC%CA%D0%C4%DE%BA%E7

  此次短篇小说《生计》同题征文收官,总共得到20篇不同题材的小说,比肩排列于《情感小说》栏目,蔚为壮观。紧接着,又将有篇目数量相当的赏析文章发表,这一征文从而收获得盆满钵满,组织者和参与者的热烈情绪可以想见。
  
  到目前我仅得空读了20篇小说中的不到一半,可谓题材异彩纷呈,手法各显其能。从评为精品的比例上看,质量上乘所言不虚。遗憾的是,我还无法在赏析文章发表期限前读完这些小说。当然,我会在时间从容时逐一拜读。仅从读过的篇目来看,我从中得到了一些体会,借此机会与大家讨论。
  
  《生计》这个题目,我认为是十分适合写小说的题目。若是用散文、议论文或是诗词等其他体裁,也许能够很准确地诠释生计的含义,但一定不如小说将其寓意演绎得那么生动感人,余韵不绝。
  
  生计,毋庸置疑就是谋生的手段、行当。狭义地看,它包含了手艺、技艺,或者说是专业知识和技能。但是,生计是社会分工的一部分,要从他人那里挣钱养家糊口就必然要和人打交道,充分接触社会。因此,生计又是个人与社会接触的界面,它不得不与行规,品行道德、人际关系、人情、亲情、爱情等等等等,密切纠缠,激烈碰撞。从已经读到的小说来看,若只涉及手艺、技艺或者勤劳艰辛题材的,多比较平淡,不易成功。而由生计引出的职业与个人品行道德、人际关系、人情、亲情、爱情等等密切纠缠,激烈碰撞,由此编排的故事是最容易成功和出彩的,据此来表现人物性格,揭示社会矛盾,辅之以成熟的写作技巧,就容易得到小说佳作。当然,不排除另辟蹊径,比如把精神生活当做生计来经营,但我以为万变不离其宗。自然,隔行如隔山,这个题材的写作也需要对相关行业的专业知识技能有较深入的了解,可以进一步达到如虎添翼的效果。
  
  这些在20篇同题小说中有着明晰的表现,限于篇幅我就不一一例举了,否则有剧透之嫌。经过授权,只藉此特别谈谈随玉的同题。
  
  随玉写的《生计》,正是演绎在生计压榨下的两性感情生活,通过职业与爱情纠葛和碰撞而写就的一篇生动感人的小说。关于这篇小说的情节赏析和人性探讨,香薰古琴已经写了十分精彩的评析,她在文中对随玉《生计》的褒奖,我认为是恰如其分的,也是我想要表达的赞许,因此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补充两点的是,小说中的饭店徐经理是个戏份不多的次要人物,但几次出场都十分关键,可见无论他出于什么动机,仍可称得上是个善良的人。可贵的是,作者对他的刻画并没有流于轻描淡写。他对于方竹的追求完全源于施恩图报的心理,一种居高临下的公子哥姿态,完全不懂爱情的真谛在于哪怕是无望的付出,只要对方是幸福的。他的作为与陈妍妍相比差距很大,到故事结尾他都未能领悟,因而也没有收获方竹甚或是其他姑娘的真爱。此其一。
  
  第二,结尾收得圆满又干净利索,方竹的结局多多少少给读者留下了遗憾和思索,尤其是对于方竹与徐经理未来关系的想象,毕竟他曾经那样帮助过她,二人又一直保持着工作的过往。以方竹的洁身自爱和优秀人品,人们相信她的情感道路尽管坎坷,但仍有光明,否则我们的社会前途实在堪忧。
  
  令随玉不爽的是,我除了赞许以外还喜欢挑毛病。
  
  小说以表现人物为中心。纵观全篇,随玉这篇小说在人物性格的塑造,社会现实的揭示方面是十分成功的,这也是小说质量的一个关键性标志。但在某些结点上,有可商榷之处。
  
  其一,对于陈妍妍这个人物情节的表述很巧妙地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技法,声情并茂的叙述,情感激荡的情节,给读者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尽管在一定意义上说,她是个悲剧性人物。美中不足的是,她与清流的初识相交情节安排得稍显生硬了。一个尽管是在社会底层打拼的姑娘,在受到一个被打断腿的,连面目都难以分辨的乞丐的一点关切时,或许心中会有丝缕温暖,但即使深切同情,也很难发展到用微薄的收入去为对方治伤,使他得以起步创业的地步。不像与他青梅竹马的方竹,从小就了解他的人品。毕竟以清流当时的能力,能够为陈妍妍做的微乎其微,而她孤身在外的一个姑娘,一定是有着自我保护的本能的。这就不如后期的她,顺理成章地对清流动了感情,为了清流而毅然决然地舍弃自己的贞洁,不畏污浊,自投火坑那么真实了,因为患难之交,苦恋之切,侠义之心,所以才会义无反顾,奋不顾身,要给自己深爱的灵魂一个交代,她对他的爱是那么刻骨而惨烈。
  
  二是,方竹最后对清流是否爱自己的试探,其实是个伪命题,也就是一开始就能推出不可能得到正确结论的命题。正如陈妍妍说过的,“因为只有这样(在鱼龙混杂,容易迷失自己的环境中工作)清流才会关心我,怕我出事。如果我换个安全的工作,清流一定会离开我。”因此,即使清流在已经几乎得到了方竹的当口,一旦听说陈妍妍正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她的这一切可悲的遭遇又都是为了清流自己,即使不是出于爱情,他也会义无反顾地去找到她。而方竹最终把清流让给陈妍妍,只会是因为陈妍妍为他付出得太多了,即使清流不爱陈妍妍也应该报偿她,这也符合清流的性情人品。相对来说,方竹觉得自己不配。而以她的聪慧,不太会这样去演一出试探真爱的情感戏。当然,以清流的善良和怜悯、感恩之心,早晚是可能会对陈妍妍擦出爱情的火花的。
  
  第三,全文没有涉及方竹喜好文学的描述,因此,以第一人称的角度,以如此富有文采的叙述语言,似乎不太符合方竹这个人物的身份,用第三人称可能要好些。
  
  这些不足,也属于香薰古琴言及“小说的艺术构思略显稚嫩”的一些方面。此外,一些小的地方稍有瑕疵。比如第一段出现的人物有“打工仔打工妹”,有男有女,但后句提到时用了代词“她们”。一些地方还有学生腔的痕迹,比如最后一句,“我笑了,一滴眼泪不受控制地滑下”,“不受控制”的语感稍差,不如“我欣慰地笑了,一滴眼泪不知不觉地滑到手上。”的表述自然。
  
  当然,瑕不掩瑜,正如我前面所述,随玉这篇《生计》可称小说佳作,一是疾徐得当、娓娓道来的叙事风格。二是整体详略得体,前半看似平淡,却不显拖沓;后半跌宕起伏,却不刻意设计的结构安排。三是对人物倾注的情感和感同身受的文字表现。所以,写得好,就羡慕嫉妒恨,打击她一下,呵呵。





作者: 枫叶飘飘    时间: 2017-12-4 18:06
重新学习一遍也不错,辛苦了草舍老师
作者: 遗忘之城    时间: 2017-12-4 18:17
不是分为三节么?啥时候改成两节了。最重要的第三节呢?待续啊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17-12-4 20:02
枫叶飘飘 发表于 2017-12-4 18:06
重新学习一遍也不错,辛苦了草舍老师

谢谢!:handshake
作者: 香薰古琴    时间: 2017-12-4 20:50
现在太虚已经没有人耐住性子好几遍去阅读,认真写一篇评论了。读草舍先生经典评论,专心写小说故事。
作者: 芒乡化十龙    时间: 2017-12-4 21:25
只有认真对待的写作者才会如此用心!
感谢草舍老师,敬茶!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17-12-4 22:17
香薰古琴 发表于 2017-12-4 20:50
现在太虚已经没有人耐住性子好几遍去阅读,认真写一篇评论了。读草舍先生经典评论,专心写小说故事。

我总觉得敬畏文字的人,有义务倡导学风。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17-12-4 22:29
芒乡化十龙 发表于 2017-12-4 21:25
只有认真对待的写作者才会如此用心!
感谢草舍老师,敬茶!

的确觉得小说评论文章要认真对待,试图启风气之先。

作者: 随玉    时间: 2017-12-5 08:46
再看这篇赏析,依然很感动。想起当初我们一起写赏析相互拍砖的情景,真是欢乐啊!至今仍怀念。时间都去哪了?我们都变了!
作者: 香薰古琴    时间: 2017-12-5 09:12
随玉 发表于 2017-12-5 08:46
再看这篇赏析,依然很感动。想起当初我们一起写赏析相互拍砖的情景,真是欢乐啊!至今仍怀念。时间都去哪了 ...


我们都没有变。现在还是可以拿来一篇小说玩味和拍砖,缺的是那个目标在哪里?
作者: 随玉    时间: 2017-12-5 09:15
香薰古琴 发表于 2017-12-5 09:12
我们都没有变。现在还是可以拿来一篇小说玩味和拍砖,缺的是那个目标在哪里?

你写。你写出来我给你用心拍一篇,烧一块好大好大的砖,一砖把你的孩子拍回肚子里。
想找点目标下手的,一直没感觉,哎哎。
作者: 香薰古琴    时间: 2017-12-5 09:21
随玉 发表于 2017-12-5 09:15
你写。你写出来我给你用心拍一篇,烧一块好大好大的砖,一砖把你的孩子拍回肚子里。
想找点目标下手的 ...

我觉得那时候写作有激情有方向有攀登的感觉,我现在写不长了,堕落了,灵感呢挥发了
作者: 随玉    时间: 2017-12-5 09:23
香薰古琴 发表于 2017-12-5 09:21
我觉得那时候写作有激情有方向有攀登的感觉,我现在写不长了,堕落了,灵感呢挥发了

为什么呢?我们都没变,是什么变了?
作者: 香薰古琴    时间: 2017-12-5 09:27
随玉 发表于 2017-12-5 09:23
为什么呢?我们都没变,是什么变了?

环境不适合。一屋子人全掉进阴沟里,还被上面落下的土渣子埋了半截。
作者: 随玉    时间: 2017-12-5 09:30
香薰古琴 发表于 2017-12-5 09:27
环境不适合。一屋子人全掉进阴沟里,还被上面落下的土渣子埋了半截。

自己长芽吧,拱出地面来。还指望谁来挖我们呐?
作者: 香薰古琴    时间: 2017-12-5 09:32
随玉 发表于 2017-12-5 09:30
自己长芽吧,拱出地面来。还指望谁来挖我们呐?

有时候挺怀念那时候写同题和评论,一篇一骗的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我一个月就写两个小蛋,还是体弱多病的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17-12-5 09:33
随玉 发表于 2017-12-5 08:46
再看这篇赏析,依然很感动。想起当初我们一起写赏析相互拍砖的情景,真是欢乐啊!至今仍怀念。时间都去哪了 ...

时间都去哪儿了?我们的女儿(作品)都老了,唉——!
作者: 随玉    时间: 2017-12-5 09:34
香薰古琴 发表于 2017-12-5 09:32
有时候挺怀念那时候写同题和评论,一篇一骗的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我一个月就写两个小蛋,还是体弱多病的

那时候写得开心,写得快乐。我现在不开心,不快乐,我拿根绳子,自己把脖子挂上去了。决定找回初心,不再顾忌。琴姐,我们写,写他丫的,管他是个什么蛋!
作者: 随玉    时间: 2017-12-5 09:34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17-12-5 09:33
时间都去哪儿了?我们的女儿(作品)都老了,唉——!

不是老了,是死了!
作者: 香薰古琴    时间: 2017-12-5 09:34
时间都去哪儿啦?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育女一辈子,到头来一个也生不出来了
作者: 沧澜恋歌    时间: 2017-12-5 09:56
     看到草舍煮字先生以高高在上的姿态俯瞰芸芸众生,“教导”人们小说评论应该怎么写?并极度自恋地贴出自己的评论文章,把它当作范文、模板推到人们面前,这种借机炒作让人不由瞠目结舌。
  草舍煮字先生这种评论教条主义思想欠缺理性。一个健康的、正常的小说评论环境是多元化的,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文学的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与此相对应的文学评论也应该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是。这就好比百花园里花团锦簇,颜色、姿态、花香等各异,一瓣一瓣不同,有的开得灿烂,有的开得妖冶,有的开得安静,有的开得含蓄……牡丹虽是国花,但没必要人为地强制要求兰花、梅花等都开成牡丹那样,毕竟兰居幽谷,梅开偏隅,笑看百花开才是人生的一种极致。
  草舍煮字先生这种评论教条主义思想是极度私有化,本质上是一种自恋思想,他通过这样的教条主义象征性地满足着自己的自恋,严重误导了小说评论应有的兼容并蓄的方向。人们不禁要问:小说评论到底应该怎么写?为什么非要按照他制订的条条框框写?不那样写就不是小说评论吗?想想都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但是事实是怎样的呢?作为一位普通读者,草舍煮字先生的评论我读起来十分费劲,拖沓冗长、事无巨细、唠唠叨叨、夸夸其谈,简直让人读不下去,我想可能是自己水平太差读不了草舍煮字先生的大作。
  一言堂的教条主义评论思想,就像清朝的八股文,生搬硬套,束缚着天下文人的个性及才能!在草舍煮字先生的误导下,小说评论无可挽回地走向平庸,而草舍煮字先生也在其本人长年不断的捣鼓自吹中变成了太虚版最大的一尊神像,许多人对其崇拜得五体投地,俯首贴耳地拍手叫好,在这样的氛围中,谁要想发小说评论,都要参照他的范文,生搬硬套他提供的模板,否则就会被扣上“不懂写评”的大帽子。试问如此下去,还有人敢发评论吗?干脆草舍煮字先生一个人玩好了。莫言尚不敢教导人们写小说都来写“丰乳肥臀”,铁凝尚不敢教导人们写作都应该像她那样写,这两者,一个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一个是中国作家协会主席,要比草舍煮字先生权威多了。
  小说评论从篇幅来分析,有长评,有简评,应该兼容并蓄,决不能片面强调长评而否定简评,简评的存在自有简评存在的意义。如何评价一篇小说?任何人都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抓住重点即可,越是貌似面面俱到,越是稚嫩和平庸。再说了,评论家自认为的面面俱到,难道就真的面面俱到了吗?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例如《西游记》虽然在评论家的眼中属于“神话小说”的题材,但吴承恩并不是仅仅写一部神话小说的初衷去完成这部作品的,导致其立意、思想深度和探讨的问题超越了神话小说的局限,以至于后世有人悟出没后台的妖怪都被打死了,有后台的妖怪都被接走了,思想的丰富,诸如此类,就看各人怎么去理解。
  小说评论都是基于个人的阅读对作品的个人评价,这是很私人化的问题。评论一篇小说,只要按照自己的想法,说出它好在哪儿即可。一味给小说评论定模式定调调,这是一家之言,自然未能免俗。反过来说,不光小说评论是多元化的,小说创作本身也是多元化的,例如小说塑造人物手段是多种多样的,语言和表达技巧也是多种多样的等,小说的学习和鉴赏因人而异,毕竟每个人的审美观、角度、方式以及对小说思想内容主题的理解各异,从来都是多元化的而不是单一化的。毕竟大家都不是中学生了,再按中学课本上学到的小说“三要素”去按部就班地评论一篇小说,也未免太书生气了些。
  有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纸媒作家获悉草舍煮字先生的自恋、偏激行径,特作诗一首,托我转送:
  忽见教条摊太虚,草舍才调古今无。
  人心不足蛇吞象,煮字难填腹中空。
  猛发范文壮声势,自夸自捧弄玄虚。
  百花何需样样同,梅花凝雪也报春。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17-12-5 09:56
随玉 发表于 2017-12-5 09:34
不是老了,是死了!

让我们默哀24小时。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17-12-5 09:57
香薰古琴 发表于 2017-12-5 09:34
时间都去哪儿啦?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育女一辈子,到头来一个也生不出来了

八十岁还想结瓜?结个老倭瓜吧,哈哈。
作者: 临沂风铃    时间: 2017-12-5 14:50
欣赏学习草舍老师佳作,实为我这个写作新手的指路明灯。
加分支持老师。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17-12-5 15:31
临沂风铃 发表于 2017-12-5 14:50
欣赏学习草舍老师佳作,实为我这个写作新手的指路明灯。
加分支持老师。

风铃谦逊好学,进步很快。
我文做参考就好,只是一个提示。
作者: 临沂风铃    时间: 2017-12-5 15:51
草舍煮字 发表于 2017-12-5 15:31
风铃谦逊好学,进步很快。
我文做参考就好,只是一个提示。

愿常听老师教诲。
作者: 草舍煮字    时间: 2017-12-5 16:19
临沂风铃 发表于 2017-12-5 15:51
愿常听老师教诲。

各有所长,互相学习哈
作者: 沧澜恋_I57x4    时间: 2017-12-6 09:22
既然草舍煮字先生说我朋友在主贴里的诗“格律平仄不通”,那说明草舍煮字先生是这方面的高手,故略备几首,请草舍煮字先生一一指出格律平仄,如果有错,错在何处?详细道来。鼎鼎有名的草舍煮字先生总不至于自己不懂格律平仄就说别人吧?让人如何信服?
一.
人物起名方称妙,牛逼评论能上天。
鸡尾九摇终变凤,草舍煮字始入仙。


二.
草舍煮字自忘怀,梦幻生生永不衰。
纵使千年无结果,何妨一笑再煮来?!

三.
闲听草舍风摇帘,卧看窗前几户灯。
难忆煮字愁怅夜,谈来总有减和增。

四.
漫漫黑雾锁太虚,何日是晴天?阴风惨惨,评论怎写,争辩不胜哀。
煮字还向草舍去,百花梦中开。一枝独秀,风情暗解,断续落人腮。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