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70|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唐太宗何以怒砸魏徽墓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2-4 19: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唐太宗何以怒砸魏徽墓碑


  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徽的故事曾被世人所称道,并传为千古美谈。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徽去世时,唐太宗十分悲伤,流着泪说自己失去了一面宝贵的镜子。然而世事难料,魏徽死后不久,唐太宗就怒砸了魏徽的墓碑,变脸之快,令人瞠目结舌。


  魏徽,河北人,曾是太子李建成的重要谋士。玄武门之后,李世民在审问魏徽时问道:“你为什么为李建成出谋划策,与我作对?”他神情自若地说:“如果太子早听从我的意见的话,就不会有今日之死。”李世民见他说话直爽,颇有胆识,不但没怪罪于他,反而对他委以重任。


  唐太宗初登基,踌躇满志,励精图治,常常把魏徽带到寝殿里,和他讨论自己为政的得失。魏徽本来就是治国立邦的大才,此时喜逢知己之主,当然竭诚辅佐。唐太宗也欣然采纳魏徽的意见。魏徽性格耿直,敢于犯言直谏,前后共劝谏唐太宗200多次,为初唐社会经济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有一次,唐太宗准备对关中地区16——18岁的男子实行大规模的征兵。魏徽极力反对,他说:如果把水抽干而捕鱼,今年是能捕到好多鱼,可是到明年就捕不到鱼了。如果把森林烧了抓野兽,那么到第二年就没有野兽可抓了。如果现在连十六岁的青年也要征来当兵,那么势必会造成将来劳动力减少,农田荒芜,赋税无源的后果。”唐太宗采纳了魏徽的谏言。


  还有一次,唐太宗在群臣的怂恿下,准备到泰山封禅祭天,以炫耀自己的德行。魏徽很明确地劝告唐太宗:“隋末以来,全国战乱频繁,大片土地荒芜,各地受到的的严重破坏到现在还没恢复过来。如果皇帝去封禅,必然会带大批官吏和卫队,那么一路上将给老百姓造成多大的负担呀!”唐太宗由此想到隋朝灭亡的教训,立即取消了封禅计划。


  即使唐太宗在大怒之际,魏徽也敢据理力争,毫不畏惧,所以唐太宗有时也会对他产生敬畏之心。有一次唐太宗想去秦岭山中打猎取乐,行装都准备好了,却迟迟未能成行。后来魏徽问及此事,唐太宗笑着回答:“当初确有这个想法,但害怕你又要直言进谏,所以很快就打消了念头。”唐太宗好玩,有一次得到了一只上好的鹞鹰,把它放在肩膀上很是得意。但当看到魏徽远远地走过来时,就赶紧藏在了怀中。魏徽装着没看见,故意拖延奏事的时间,致使鹞鹰被闷死在唐太宗怀里。


  还有一次,魏徽在上朝的时候,和唐太宗争得面红耳赤。唐太宗实在听不下去了,想要发作,但又怕在大臣面前失去了好接受意见的名声,只好勉强忍住。退朝以后,他憋了一肚子气回到内宫,见了他的妻子长孙皇后,怒气冲冲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了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知道他说的是谁,一声不吭,回到内室换了一套朝见的衣服,向太宗下拜。唐太宗惊奇地问:你这是干啥?长孙皇后说:“我听说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现在魏徽这般正直,正说明陛下的英明,我真能不向你祝贺呢!”一句话,浇灭了唐太宗心中的怒火。


  公元643年。魏徽病死。唐太宗非常难过,流着泪对身边的人说:“魏徽就是一面镜子,他总是告诉我哪儿做错了。”


  然而,唐太宗对魏徽大胆直言的行为,并非心中未存芥蒂,可以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魏徽大处着眼,为国着想;忧的是魏徽不留情面,常常“犯上。”魏徽死后不久,唐太宗就发现魏徽以往的两大“硬伤。”由于魏徽死前秘密推荐的杜正伦因罪被罢免,侯君集参与谋反被斩首。于是唐太宗开始怀疑魏徽这位老实人有结党营私的嫌疑。


  后来,唐太宗又得知魏徽曾把谏书给记录历史的褚遂良看,更加怀疑魏徽是故意博取清正的名声,心里很不高兴,并下旨解除魏徽长子魏叔玉和衡山公主的婚约。到后来他越想越恼火,竟亲自砸掉了魏徽的墓碑,一段君臣佳话,竟以此为终,令人叹息。



2#
发表于 2017-12-4 19:52 | 只看该作者
伴君如伴虎,君们的喜怒无常,莫以为老虎屁股就真滴很好摸唉。
3#
发表于 2017-12-4 20:12 | 只看该作者
忠言逆耳,无论是什么时候都是正确的。
4#
发表于 2017-12-4 21:21 | 只看该作者
一次,一次,有一次,还有一次,这样的写法要尽量简洁啊。
5#
发表于 2017-12-4 23:25 | 只看该作者
贞观十九年(645年),太宗亲征高丽,战士死伤数千人,战马损失十分之七八,他深深悔恨这一举动,不禁慨然叹息说:“魏徵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于是立命驰驿以少牢之礼祭祀魏徵,又重立纪念碑。
砸了又立,有错必改,不失为一代贤君!
6#
发表于 2017-12-5 01:44 | 只看该作者
玩得都是政治把戏,余音犹再耳,新声复老声。不要相信革命同志友谊,革命只有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7#
发表于 2017-12-5 09:28 | 只看该作者
魏征那样做,是因为他想那样做。
皇帝那样做,是因为他需要那样做。
8#
发表于 2017-12-5 10:04 | 只看该作者
清朝有一个替乾隆写诗的,下场更惨。古人讲“为尊者诲”,光顾显摆自己了,把领导那点糗事都抖落出来,肯定没好下场的。
9#
发表于 2017-12-6 10:02 | 只看该作者
历史人物的解读,虽然立意旧了点儿,依然有闪光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9 01:31 , Processed in 0.04885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