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王克楠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星辰漫天的夜空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7-12-7 10:02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学习并送上问候祝福!
32#
发表于 2017-12-7 10:36 | 只看该作者
王克楠 发表于 2017-12-7 09:25
沉酲文友,可不能称呼“大师”,克楠只是一个行者,还在路上.......写作是一个无止境的事情,称呼乱了, ...

王克楠老师, 在您的指导下,我已经买了一本幽谷老师的《高原上那一片爱的水域》,40元,其中含14元快递费。学习一下她的语言风格,有助于提高语言的艺术性。
33#
 楼主| 发表于 2017-12-7 10:49 | 只看该作者
夏冰 发表于 2017-12-7 10:00
题旨高远深邃,读来受教。行文运笔见风格,思想的气息融注字里行间。

感谢夏冰老师的关注和解读。
34#
 楼主| 发表于 2017-12-7 11:17 | 只看该作者
柯英 发表于 2017-12-7 09:32
克楠兄的“参悟”很真诚,底气足!
记得多年前读一位散文名家的仰望星辰时,就对“究天人之际”的理念打动 ...

    感谢柯英老师的解读。听过王家新讲课,说写作有三个层次,一是“看山是山”,二是“看山不是山”,三是“看山还是山”……这么多年的写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自己觉得还是处在写作的第二阶段,不过是“不过是在乡野上望星星的孩子”,说实话,对于自然外相,有感觉,也有写作冲动,但是写出来的是不是能经得起时间考验,就不好说了。
   在散文里表达现实和历史交织,确实很难,我写《漓江》的时候, 人处在美丽的漓江中,出了感动还是感动,写这个《星辰》,就要不时走出来,睁开眼看看身边的真实生活,不免就会有点“愤懑”,这样可能会毁掉一部分散文的“质”…….我认真阅读了木门 的《张良:一位隐忍且善于谋划的棋手》,        确实感到她在处理现实和历史交织的题材,有独到之处,一方面自己在说话,一方面在历史人物说话,互不影响,互不强加,把常识和历史人物的行为结合,把陌生的历史事件近距离地拉到了眼前。同时,用现在体育节目里的——下棋,来结构全篇,写的后,值得深度借鉴!
35#
发表于 2017-12-7 11: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柯英 于 2017-12-7 12:24 编辑
王克楠 发表于 2017-12-7 11:17
感谢柯英老师的解读。听过王家新讲课,说写作有三个层次,一是“看山是山”,二是“看山不是山”,三 ...

是这样。克楠兄的感觉非常灵敏,《漓江》是人在、事在、情在,有在场的亲切感;《星辰》就容易出现游离于历史人物本身的解说性。木门的确有机巧,她这一路笔墨我也写不来,虽然也写历史文化散文,却一直站在理性的层面认知,那种柔软、内敛、舒展的感觉始终找不到,要向她学习。
你的理论功底相当深厚,对散文本质的把握很精准,理解得也透彻,我在你面前,有点班门弄斧了,见笑!
36#
发表于 2017-12-7 15:2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先生抬爱,有幸受邀前来欣赏美文。坦率地说,看到链接时,有些诚惶诚恐,毕竟芳草不是内行之人,写字全凭兴趣所为,惶论批评或赞扬。但是,当我反复打开这个贴子,反复赏阅大作之后,忽然发现,大作已经被加精,而先生的邀请已是在加精之后,这让我忽然感觉到轻松的同时,更油然而生敬意。我与先生只有一贴之交(参赛作品下的真诚感言),甚至都没有“对上话”,显然先生邀请前来并非是求得简单的点赞或者热热闹闹的人气捧场。所以就更加让我诚惶诚恐,但除了坦诚相见,也别无他法。不当处,还请先生多包涵。

读罢此文,最大的感受是内容丰富,思想丰富,立意深远,作者文字的驾驭能力很强。这是本文的优点,可能也是本文的不足所在。反复读文,总有一些隔膜,总有一些地方被原来的思路打断,这或许就是行家们经常说的气息不畅吧,而且有些主题有刻意的痕迹。所以总体上就显得主题不那么突出,全文不那么具有代入感和感染力,或者让人深入思考的余味。具体举例一二:

首先说题目。“星辰漫天的夜空”,不像参赛的那篇有诗意,当然,散文的题目并非都要有诗意,但从这个题目中看不出作者要写什么,而全篇散文似乎也不是围绕着夜空来写的。而是由星辰漫天的夜空想到的。如果是我,可能会写“仰望星空”,然后围绕着郭守敬展开联想,貌似更贴切。

再说气息。例如写完雾霾隔开了人和星辰之后,直接写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不是物质隔开的,而是精神,语意上有些隔膜。而且写人精神上的隔膜似乎写的有些远。

当然这些都是小毛病,无伤大雅。写文章,总是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有人看懂,有人看不懂。再好的文章,有人想挑毛病,总能挑出一些。所谓诗无达诂,文无完文。比较来说,我还是更欣赏那篇“漓江”美文。
芳草读诗读文,全凭感觉,所言也皆外行,班门弄斧。不当处,再次请谅!(匆草)

致以诚挚的问候!并祝文祺!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37#
发表于 2017-12-7 15:53 | 只看该作者
这篇的立意与深度让我极是佩服!学习
38#
发表于 2017-12-7 16:11 | 只看该作者
拜读老师大作!久不见,问好!
39#
发表于 2017-12-7 20:00 | 只看该作者
李立红 发表于 2017-12-5 21:02
王老师的文章写得越来越成熟,信笔拈来都是文

好个信笔拈来都是文

点评

呵呵,我就觉得先生是真随意,每一篇都不刻意去做什么,但写得都入心  发表于 2017-12-7 20:05
40#
发表于 2017-12-8 09:26 | 只看该作者
久违了,克楠兄!
克楠兄的文字中一直保留着明确的批判意识,这是令我敬仰的!我一直无法进入到那种纯粹感性的书写之中,幸好有克楠兄的文字为我壮胆,我也就能够继续写下去!
一个史上名人和星空的关系,在克楠兄的文中成为文脉维系,此中的隐喻与明喻都让我感到亲切。忧时愤世,其实也是爱的一种表达方式,不过,这种方式不大为歌颂者流所接受而已!
请克楠兄恕我冒昧,以下句中是否存有笔误?
“明末元初的郭守敬是幸福的”,以及“时间如斯夫,不舍昼夜”?
41#
发表于 2017-12-8 10:46 | 只看该作者
满庭芳草 发表于 2017-12-7 15:29
谢谢先生抬爱,有幸受邀前来欣赏美文。坦率地说,看到链接时,有些诚惶诚恐,毕竟芳草不是内行之人,写字全 ...

看完老师的点评,十分受用。虽然感觉与老师相同,却不能象老师一样谈得那么深入细致。赏好文读好评,真是人生一大快乐。欢迎老师常来春夜,吹风听雨。
42#
发表于 2017-12-8 13:17 | 只看该作者
欧阳梦儿 发表于 2017-12-8 10:46
看完老师的点评,十分受用。虽然感觉与老师相同,却不能象老师一样谈得那么深入细致。赏好文读好评,真是 ...

谢谢梦儿认同。算不上评论,说的也不一定对,只要没有得罪先生就好。写好写坏不说,写长文首先不如写长短行的文字省事儿,所以很少光顾其它版块儿。不过以后有空时会多来学习大家的散文。
43#
 楼主| 发表于 2017-12-8 14:14 | 只看该作者
满庭芳草 发表于 2017-12-7 15:29
谢谢先生抬爱,有幸受邀前来欣赏美文。坦率地说,看到链接时,有些诚惶诚恐,毕竟芳草不是内行之人,写字全 ...

芳草你好,克楠写这篇文字,就是想听听中财文友的不同建议,十分感谢你的十分详尽的解读和点评,“气息”的问题确实值得,认真思索……
44#
 楼主| 发表于 2017-12-8 14:20 | 只看该作者
满庭芳草 发表于 2017-12-7 15:29
谢谢先生抬爱,有幸受邀前来欣赏美文。坦率地说,看到链接时,有些诚惶诚恐,毕竟芳草不是内行之人,写字全 ...

写这种以诗意带动解剖现实的文字,确实很难,不像写漓江,完全被漓江的美征服了,写起来岩易一些,你说的围绕郭守敬写星宫的思路,我是要借鉴的。再次表示感谢,顺致冬祺!
45#
发表于 2017-12-8 20: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凌啸远 于 2017-12-8 23:20 编辑
满庭芳草 发表于 2017-12-7 15:29
谢谢先生抬爱,有幸受邀前来欣赏美文。坦率地说,看到链接时,有些诚惶诚恐,毕竟芳草不是内行之人,写字全 ...

  芳草文友谈隔膜的问题,我想如果在写法上不隔膜,又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这个不“隔”,不见得就是王国维所说的境界上不“隔”,往往只是技法上更加高明,更加得体入熟。
  然而这种入熟的东西,从某方面来说,或者说拿类似于这样体裁构思的文章来说,它们始终还是一种单方面宣示价值意义以及带有说教性意味的东西,甚至很难脱离说教的框范,这其实就是文学本身意识范围内的事情。
  这也就使我立马想到如何来“拈活”的问题,比如拈活心,拈活思,拈活智,拈活识,比如“细雨鱼儿出”,这样就活,又比如“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这样也活,还比如“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这样也生动灵活。思维源头上要活,要有源泉,比如朱熹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样就更活了,因为有活的源头。
  所以我们写文论文,有时不能光从理性的角度来分兮析兮,有时还要更加注重“活”的源头,拈活思维以及心性,拈活本体的生命,这样才会使得文有天机自出的成份,有机趣,有理趣,也有情趣,不全是力作。
  另外说到文学批评,我提出一个批评文学批评的观点,我认为当下很多人谈文论文,交流文学,有时太重理性和细枝末节了,太重技法,这样很难看到真正的文学气象以及门庭,也很难发现建立真正的“活”的源头。
  比如今天下午跟几个朋友交流文学,对于初学写文的人来说,我有这样一段话:我认为学文,不要先从敏锐的眼光入手,不要从具体的技法上入手,要从宽阔而又宏大的感性上去感知,去体悟领悟,然后渐渐入手,这种就不会死于狭隘的枝节,能够建立真正的文心,立大了,就是文心天地,天地文心。
  当然我们做评论,有时也要这样,不要过份重理性以及细枝上的末节,过份讲究技巧方法,而是要有开阔的心胸和眼界,一步步触摸文学的气象,感受它的门庭。
  至于王克楠先生知识丰厚,学识深远,但是也存在如何从源头上“拈活”的问题,或者说每个人都一定条件地缺少这个东西,这只能靠每个人自己去领悟了。毕竟各有机枢,各有造化,也各有道路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5 17:58 , Processed in 0.057718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