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笨小暖 于 2010-3-15 18:06 发表 重温这红火的民俗文化,感受那些乡土的质朴气息。
63_1257907526iK2Y.jpg (283.37 KB, 下载次数: 85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0-3-16 21:54 上传
举报
原帖由 不觉寒 于 2010-3-15 20:34 发表 生前得不到必要的照料,死后做儿子的唯恐乡邻笑话,害怕亲戚朋友的讥笑,一般都会打肿脸充胖子,忍疼割爱给父母送终 这个世界上需要真正的孝子贤孙!!! 学习并问好
13032814.jpg (163.38 KB, 下载次数: 897)
2010-3-16 22:00 上传
原帖由 汤如浩 于 2010-3-15 22:44 发表 犹记得发丧场面上众人大声痛哭的场面,文华的文字,将之复原了。浓郁的地域色彩,学习问好!
13032813.jpg (113.27 KB, 下载次数: 842)
2010-3-16 22:02 上传
原帖由 于文华 于 2010-3-14 22:23 发表 乡村里这样的事情经历的较多,我的大伯大妈与其他亲戚,都是亲自耳闻目睹,但想了好久,迟迟没有下笔,唯恐写成感觉有些迷信色彩的东西。所以我粗粗写了一些场景,只是稍稍刻画了念经,跑桥等。 ...
原帖由 geng167 于 2010-3-16 07:41 发表 我们江南也有类似的葬礼,稍有不同的是,棺材不叫老房,门前不插白杨杆子,更没有杆上挂的厚锅盔,道爷叫道士,没有师傅,没听过念祭文,死者只在门板上安放一夜,子孙要守灵,守灵结束,即入棺,入棺前给死者净 ...
原帖由 梁星钧 于 2010-3-16 11:53 发表 气势。场面。味道。思考。都有了。极为欣赏。
432_12504704779i93.jpg (246.64 KB, 下载次数: 962)
2010-3-18 21:06 上传
原帖由 薄暮 于 2010-3-16 15:09 发表 于老师细致真实地写出了地方民俗中的“丧事”。学习并欣赏佳作!
13032813.jpg (113.27 KB, 下载次数: 985)
2010-3-18 21:08 上传
原帖由 古月灵秋 于 2010-3-16 20:13 发表 细致的乡村丧失的外在与内质的叙述和描写,丰厚而深刻!欣赏学习!
262bca5a156790f09d820460.jpg (92.27 KB, 下载次数: 1126)
2010-3-18 21:09 上传
原帖由 刘满园 于 2010-3-16 21:49 发表 再次欣赏。
3362_905_DSC02973.jpg (94.21 KB, 下载次数: 1097)
2010-3-18 21:10 上传
原帖由 黑龙江小龙女 于 2010-3-16 22:01 发表 看了,跟东北有差异呢。遇见丧事,我都低调的,一些过程仪式真的没弄那么细。 文笔清新,叙述也平实。
1624330.jpg (374.72 KB, 下载次数: 955)
2010-3-18 21:13 上传
原帖由 川媚 于 2010-3-16 22:46 发表 这样的顾虑是少不了的,但是实事求是就行了。文学就是人学,不是政治吧。学习这样一篇独到的佳作
3362_904_DSC02985.jpg (153.77 KB, 下载次数: 1079)
2010-3-18 21:15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5 05:14 , Processed in 0.16501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