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673|回复: 10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海岸上的陌生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18 07: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海岸上的陌生人

            ■
敬一兵

  可以想见,晴朗的午后,蔚蓝的海水轻轻拍打金黄色的沙滩,涌进耳朵里的不是哗哗的水声,而是婉约柔美的黑管音线时,翔泳在一个孩子眼睛面前的景象,是多么的飘逸、纯真和绝伦。海滨的孤独不是因为人的渺小,而在于它远离世俗的尘嚣所带来的被黑管刻画的无穷奥妙,唤起我们奇异新鲜的激动。文字,图片,镜头都无法惟妙惟肖完整记载这种奇异新鲜的激动,除了英格兰的比尔克,用他的黑管演绎出来的《海岸上的陌生人》。

  是谁发明了黑管,这个寻觅的过程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黑管发出来的音质和音色,已经稍稍延伸了人类振动声带产生的声音范围和效果。就像小提琴总是用委婉曲迂、飘若游丝的音线延长了我们回肠荡气的伤感色彩一样,黑管也用丰富而细腻的表现力,还有或柔情或诙谐,或轻盈或响亮的丰润厚实的韵味,将情感孤独的轮廓拉伸到了纤毫毕现的极至。难怪我在倾听《海岸上的陌生人》不绝如缕袅袅翔泳的黑管音色时,海浪、海鸟、沙滩、椰树和弯弯曲曲的海岸线的动感画面,一次又一次从遥远的孩提记忆深处,梦幻般走来,让我看见,这枚没有被时光腐蚀,没有被动乱年代比人还要饥饿的鸟儿衔走的种子,又徐徐吐出了嫩绿的苗芽,原来所有的童年梦境,它们并没有消失在远方,而是潜伏在《海岸上的陌生人》的黑管音线里,用期盼的目光,投递到我的身上,引起阵阵孤独的涟漪。

  只要会吹黑管,任何人都可以吹出《海岸上的陌生人》这支曲子。但要吹出波光粼粼的海面动感场面,海风的清凉和腥甜,海鸟贴了水面滑过而留在水上的啼鸣,还有遗留在沙滩上的弯弯曲曲的足迹的所有韵味,只有英格兰的比尔克。这就是黑管吹奏艺术的止境,与比尔克的山羊胡、圆顶高帽和条纹背心无关,而只与他的被海水洗得发白的真挚情感相关的止境。我们往往乐于无止境地追求和探索,而不能明智地止步于止境之前,这确实是一个悲剧,一个不能对照别人审视自己差别的悲剧。真正对照和比较我们就可以发现,我们吹黑管与比尔克吹黑管的差别不是黑管本身,而在于我们仅仅是用嘴在吹,而比尔克却是用心在吹。匠人与音乐家的区别,就在于此。于是我以为,只有明智地止步于止境之前,彻底放弃自己的肤浅与自以为是,才能让我们自己的情感,接近一支曲子的命运,而接近一支曲子的命运,其实也就是接近我们自己的命运。

  无论是刚性的音乐,还是快节奏的演绎风格,它们的力量、激情、雄壮、欢快或者妩媚的元素,都会随了乐器演绎节奏的减缓而减弱,就像这首被黑管演绎的《海岸上的陌生人》,它的舒缓的爵士韵味,浸润而出的全是情到深处的孤独感,凄婉的音域背景里,柔缓和带有幽怨色调的忧郁成分十分突出。黑管对于肩负慢节奏和圆润制造的情感责任,可谓是自然天成。节奏减慢和力量的轮廓逐渐消融的过程,就是感念渐渐抵达情感深处的过程,情形如同喧嚣消失在了通向僻静深处的路上,剩下来的,全是孤独的意味和核质。黑管的音色光滑而又简洁,特别是在比尔克的演绎里,这种特性非常突出,让我体验到如此的音色,是凭借华丽的一种歧义性的表达,传递出了比尔克对粗鄙、粗野和粗糙,甚至是冲淡的一种反对。沉默与多情的音色刻意效果,强化了类似女性的意味和伸手可触的感性,让被忧郁浸润过的孤独,更加明晰透彻。我听一次比尔克的黑管吹奏,这样的感觉就浓郁起来了,再听一次,这样的趋势就更加清晰了。

  《海岸上的陌生人》是比尔克为一张名为“怀乡之旅”的唱片而创作的曲子。该曲的背景取自他的孩子对大海的感官感受,纯朴、天真、洁净和柔美,都与孩子的视觉有关,而孩子就是比尔克童年的一个缩影的翻版。牧师身份的父亲和常常在教堂演奏风琴的母亲,为他的童年灌注了一切美好的元素,宛如黑管优美流畅的柔情声音,承载着绚烂的花样年华。远离童年的时代,父母的呵护已经变成了遥不可及的历史,一切只能以记忆和感念来抚慰的时候,永远绕不开的,就是情到深处的寂寞和孤独,一种刻骨铭心的孤独。事实上,所有柔情凄婉的音乐就是这样,它对作者内心世界的倾述,不一定立即就在你的身上找到兑现的机会,也不一定瞬间就让你在生活中找到样板,或者,你不一定真的就与自己的经历联系起来,有时候它看上去甚至完全与我们无关,但是,它却会感染你,洞穿你的肌肤,触摸到你心灵最柔软的地方。比尔克正是基于如是的情感,才让《海岸上的陌生人》被黑管的音线驮载,传递出了如暗中的潜流、低空的飞翔所具有的匀速和隐忍的格调,而不是金戈铁马的狂纵气息,所预留下来的想象空间,比达到激情的顶点还要深渊辽阔。反复聆听《海岸上的陌生人》,是不是有一种被温柔抚摸的感受?有这种感受就对了。我说句真心话,比尔克凝聚在《海岸上的陌生人》里的感情,绝对是真挚的,你应该相信他,相信他就是相信音乐,这既是音乐的作用,也是音乐的本质。谎言可能在现实里,但不在音乐里。

  即便《海岸上的陌生人》既具有慢摇的味道,又拥有爵士的风格,但它们的出现,不是分裂孩童的视觉世界,而是以一种活性的要素,支撑了花瓣一样张开的童话意境。在这首由黑管的音线编织成的《海岸上的陌生人》的每一个蕊柱上,都是汲取了因为感念童年、感念父母、感念遥远的纯真年代而浸润出来的孤独并且还略带苦涩滋味的结果。比尔克的黑管,实际上就是通过采集海岸的一切灵动成分来间接品尝苦涩的孤独氛围,这是生活和精神里两种相反的东西的神奇转换,构成了《海岸上的陌生人》的所有魅力的实质。我十分惊叹于比尔克是多么婉转曲折地找到了自己的表达对象和表达方式的能力,他将自己的思想、感受、精神和认识通过孩子传递给未来,这样,思想、感受、精神和认识就会因此而变得长久、弹性和逶迤。《海岸上的陌生人》是面对每一个具有想象力的孩子,而每一个孩子成长为一个具有思考力的成人后,他们自然就会记住《海岸上的陌生人》曾经给他们述说过的每一个细小的情节,并通过他们的感性体验,在价值和意义上,获得延伸和传承。叙述到这里,我突然发现,一支具有感染力的经典曲子,不仅仅是演奏给昨天的,也是给今天的,更是预留给明天的。一个人得意的时候,尽可以忘记《海岸上的陌生人》,《海岸上的陌生人》,只有在人生最绝望的时候,才会派上用场。

  我注意到比尔克在演奏这支曲子的时候,他的所有情感和对亲人、对自己的孩提时代的温馨,都以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集中在了音符上,以至于释放音符的黑管,瞬间就变成了具有生命力的比尔克的情感符号。甚至,我险些就把他手中的黑管,当成了他拯救自己灵魂的亲密伙伴。事实上,只要我们认真倾听一次《海岸上的陌生人》,我们就会得出这样的感受:与其说比尔克相信了黑管音线带来的奇迹,不如说比尔克从奇迹中找到了抛弃庸俗生活和低迷苦涩的孤独情绪的途径。是说我多年前在一个皎洁月光下听完《海岸上的陌生人》,就感觉到原本所有我认为是陌生的人,一夜之间便成了亲密得柔情似水的熟人,原来《海岸上的陌生人》在精神上给我许诺了一个可靠的泊位,让我的一切冷漠、麻木和由此带来的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顷刻就在绚烂色彩的音符里,化为了乌有。惟有从音乐里缓缓流出的花样年华,才可以温暖和柔化每一颗铁石的心。



2#
 楼主| 发表于 2010-3-18 07:53 | 只看该作者
3#
 楼主| 发表于 2010-3-18 07:53 |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0-3-18 09:00 | 只看该作者
来这里看看尊敬的敬版主!!继续欣赏融入着浓厚的感性和性格特征的艺术文字。疏密有致、厚重大气,能够将一个人,连同一个人的思想,完全地浸染与洗礼。
5#
 楼主| 发表于 2010-3-18 09:0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夏日荷风 于 2010-3-18 09:00 发表
来这里看看尊敬的敬版主!!继续欣赏融入着浓厚的感性和性格特征的艺术文字。疏密有致、厚重大气,能够将一个人,连同一个人的思想,完全地浸染与洗礼。
十分感谢老朋友第一时间提读与点评,严重地与你握握手并希望你能够在天籁版来发表文章!
6#
发表于 2010-3-18 09:31 | 只看该作者
越听越伤感,越听越孤寂。真是一首触及心灵最柔软之地的乐曲!
7#
发表于 2010-3-18 09:51 | 只看该作者
看了敬版的新创音乐散文“海岸上的陌生人”,不由得被文章里所散发出的触手可摸、如眼亲观的海岸画面和在这画面之中镶嵌着的黑管所演奏出的直指心灵深处的打动人的优美音符,以及围绕此首黑管乐曲所演绎出来的音乐知识,审美情感和音乐家的身世和背景所感怀。从而让我们也感受到了他文章里所描述的:“有时候它看上去甚至完全与我们无关,但是,它却会感染你,洞穿你的肌肤,触摸到你心灵最柔软的地方。”“反复聆听《海岸上的陌生人》,是不是有一种被温柔抚摸的感受?有这种感受就对了。我说句真心话,比尔克凝聚在《海岸上的陌生人》里的感情,绝对是真挚的,你应该相信他,相信他就是相信音乐,这既是音乐的作用,也是音乐的本质。谎言可能在现实里,但不在音乐里。”更重要的是敬版的音乐散文始终能够把读者的视觉、听觉以及各个感官的感性认识,通过他质感、色彩浓郁的文字和纵横捭阖地写法,被充分调动起来,和着他情景交融的文章,达到了一种美的享受。并且在他的文章里,我们没有感觉到一种单调地表述,而是在不经意间便随着耐读的文章行走的纹理,达到了对音乐的了解,以及和音乐散发出的魅力产生情绪上的共鸣。一首好的经典曲子,能穿越岁月的打磨,就如他的文章里提到的:“我突然发现,一支具有感染力的经典曲子,不仅仅是演奏给昨天的,也是给今天的,更是预留给明天的。”我们在生活中,有时就是在音乐里,在音乐的诠释中,缓释了孤独和寂寞,而使之升华为一个更高的境界—寂静。好文章,欣赏、学习,精华支持!问好敬版!

[ 本帖最后由 娴情逸致 于 2010-3-18 09:54 编辑 ]
8#
 楼主| 发表于 2010-3-18 10:0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何也 于 2010-3-18 09:31 发表
越听越伤感,越听越孤寂。真是一首触及心灵最柔软之地的乐曲!
十分感谢何也朋友的提读鼓励,握手致意!
9#
发表于 2010-3-18 10:30 | 只看该作者
今天发文的人太多了,暖才看到这一篇,敬老师,容暖细读。
10#
发表于 2010-3-18 10:50 | 只看该作者
一直以来,对音乐,对音乐的内质,以及其灵魂的穿透力,老师在基于这些长项中更加深入到音乐展示的哲学观与复调音乐运用于文学叙述,展开一次一次突破,读来教人感叹和感悟。我一直认为音乐,做为一种声音的时候,在某些时刻是私人化的,它被每个不同心灵的感触占有,并流转于情绪之中;而当音乐做为一种艺术、一种全息性的感观意象时,它就是属于共性的,带着无量的悲悯情怀而关昭世间。音乐在这样一个广度上再次重生时,它洗礼和润泽的不是一个人的内心,而是这个世间所有众生的内心情愫,所以,要说音乐不是弥足世间、凝聚无穷力量和感召一切的艺术那就是虚假的言说了。老师的字,以《海岸上的陌生人》为主旨,在纵横交错的线条中始终强调同一个概念,即拯救灵魂。这几个字,带着足够的光芒,足够的温度,足够的激情,与这一切的声息共同弥散开来,成为世人思考的一个汇集点,一盏暗夜上空的明灯。是的,我们所说的一切,不是说给此刻,不是说给往昔,而是说给未来的未来,以及永无超越的未来,换句话说,就是凝聚着永远时间束缚的思考的未来。这诸多的心路展呈,每一个细节,都细密交织得层层缜密和瓷实,光滑的声音潜存着意识流动的沉婉和张扬,为音乐的存在清晰解析,并冠以感性、理性共融的有价值的称谓。在哲学中构建一种思辩质的同时,给人与音乐的关系再度构建到与诗意的关系,音乐与语言的关系,与叙述的关系,等等。这样的叙述,有着超强的意识观,在倍散的光芒中,神性的昭示宛如一轮喷薄而出的太阳。欣赏着!很感动! :victory:
11#
发表于 2010-3-18 11:0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笨小暖 于 2010-3-18 10:50 发表
一直以来,对音乐,对音乐的内质,以及其灵魂的穿透力,老师在基于这些长项中更加深入到音乐展示的哲学观与复调音乐运用于文学叙述,展开一次一次突破,读来教人感叹和感悟。我一直认为音乐,做为一种声音的时候,在 ...


学习小暖妹妹精到、专业、深刻、优美的好评!
12#
发表于 2010-3-18 11:14 | 只看该作者
再读,笨笨要下线了。妮妮姐,敬老师,开心!
13#
发表于 2010-3-18 11:1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娴情逸致 于 2010-3-18 09:51 发表
看了敬版的新创音乐散文“海岸上的陌生人”,不由得被文章里所散发出的触手可摸、如眼亲观的海岸画面和在这画面之中镶嵌着的黑管所演奏出的直指心灵深处的打动人的优美音符,以及围绕此首黑管乐曲所演绎出来的音乐知 ...


————
妮妮姐发了这么精彩独到的点评!敬老师,还不快快快拿出钱钱钱钱来,请偶们吃糖糖三! :victory:
14#
发表于 2010-3-18 12:24 | 只看该作者
用音乐演绎生活场景(海岸画面)和感受,文字视野开阔,纵横捭阖。欣赏问候!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3-18 13:1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娴情逸致 于 2010-3-18 09:51 发表
看了敬版的新创音乐散文“海岸上的陌生人”,不由得被文章里所散发出的触手可摸、如眼亲观的海岸画面和在这画面之中镶嵌着的黑管所演奏出的直指心灵深处的打动人的优美音符,以及围绕此首黑管乐曲所演绎出来的音乐知 ...
十分感谢老战友的细腻而又精到的评点,从这样的评点里,我看见了自己还需要继续努力的地方,同时也学到了许多知识!严重地与你握握手,并来上一个列宁式的拥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30 03:13 , Processed in 0.09635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