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缶罄 于 2017-12-26 15:47 编辑
孔望山
连云港市境内有几处山峦,西南有锦屏山,山势不高,顶有摩崖石刻,是远古时代的刻石,不听讲解,不知其所以然,有文注述也都是猜测之词,不甚了了。顺山势而下有桃花涧,未开发之前徒有其名,不见桃花。东有花果山,最著名是水帘洞,游人如织,拍照流连,最是热闹之处。我最喜欢的是七十二洞,蜿蜒曲折,洞洞相通,人过其处,有遇仙之感。这是吴承恩笔下《西游记》的背景仙山,在明代,这座山还竖立在海中,人不可近,也确实有些仙气。小时候去过,觉得还有不少野趣,现在石阶满铺,一直到顶,才真是无趣。用孩子的话说,这哪里是爬山?明明是走山吗!把一个饶有趣味,可以你追我赶,展示体力和速度的十八盘变成了石阶的一小部分,太无趣了。我多年没去,只记得它是江苏境内的最高峰,别的也没有理由记住了。东南是大伊山,顶上也有摩崖石刻,去了几次,都没有看到,在锦屏山看过了,看不出什么名堂,也就没有多大吸引力再去寻找它。
在市区的西南角上,有一座小山,从山脚爬到山顶不需要半个小时,我很喜欢这座山,我想连云港市很多人都喜欢它,不是因为它不高容易攀爬,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说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还是在于它有仙。此山名曰“孔望山”。
孔望山,顾名思义和孔姓有关联,孔,孔子也。万世先师孔丘携弟子子路和颜回登顶看波涛汹涌的大海,背依的是古城海州,是三英战吕布的海州城,朐阳门就是三国英豪提刀坠镫混战的地方。那是以后的事了。孔望山山顶现有孔子和颜回、子路的雕像,目视苍穹,激情澎湃。
孔子登临之前有大禹留有的星象盘,之后有汉代的摩崖石刻(其中有很多汉代人物,非常生动形象),蟾蜍和雕刻精美的圆雕大象。
上山一路松阴,可以沿固有山道漫步,夏无烈阳。也可以择无人走过之地,翻石而行,趣味良多。无汗有汗皆能成趣。
离山脚处不远,有一座龙洞庵,尼姑庙,现在好像也有道士,又有和尚,尼姑也有,不知是怎么回事。庙宇清净,香烟缭绕,有一棵古松,遮云蔽日。龙洞庵下面的广场,北面有一个龙洞,门前有一块牌子,上写“龙洞”。龙洞不大,看起来很像是一个大窟窿,人是进不去的,因为那是龙洞。这是孔望山另一个文化展示之地,每当星期天,信佛之徒进香、还愿、供佛,熙熙攘攘,还有许多围观的人群,很是热闹。
紧挨着孔望山的是石棚山,我在另一篇文章里写过,它们共同的妙处都是小巧,都有仙人光临过。
游玩孔望山需要几个小时就足够了,孔望山山低无险峻,但是对于那些追求精神领域中的人们来说是很耐回味的。
游过以后,如果有时间还可以去石棚山转转。
石棚
位于半山腰处的石棚是从山体内向外延伸出一块微上翘的平石形成的,平石厚约半米,石棚两面靠山,其余洞开,地面随山势略有斜度,能容十几个人站立。在连云港市界内有此自然景象的只有石棚山,山名也因石棚而得。坐石棚下,可听松涛,可观溪流,可憾的是不能远眺,石棚的对面,间一条峡谷又起一座高山,满眼都是翠色。
宋代石曼卿做海州知府时,常从海州东城门镇远楼出城,读书于石棚中。石棚被标注曰石曼卿读书处,鼓励读书人发奋努力,是为佳话。
石棚山周围坐落着孔子携子路和颜回望海的孔望山和有远古摩崖石刻的锦屏山。明代以前,登山顶可以看东海波浪滔天,听浪激水岸的轰响。出得城门便入世外桃源,石曼卿读书是带着诗意的啊!自明朝海水始退,现在已经听不见波涛起伏的轰响,也看不见海潮掀起的巨浪了。
石棚山上怪石嶙峋,仔细观看,飞马,雄鹰,奔兔惟妙惟肖。从山门蜿蜒一段石铺小路进入,过溪水桥,向右一拐,一个巨大的自然生出的如佛手般的巨石耸立在山旁,令人不由得不生虔诚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