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有言:吾日三省吾身。现代人处于五光十色、熙熙攘攘的环境中,恐怕是难以践行这句话了,甚至连“日一省”也做不到。而诸如吾辈碌碌之人,一个月、一个季也不会稍微反省一次。然而终究又逢岁末,想想一年来的所闻所感,也还是能抽出些时间,聊以慰藉。
我忽然发现,无论是自己还是社会反馈给自己的东西少而又少,真的静下心来想一想逝去的2017年,不但如黑洞一般空空荡荡,还疯狂地吸食了我的一些记忆,当然,我还在,我眼前的一切也还在,昨天以前的东西则像于雾中看景,愈远就愈加模糊,向前丈量一个月,就好像什么也没了。但我相信有,只是它们已经不属于我了。许多人也如我一样,已经到了只有“今天”属于自己的年龄了,昨天和明天似乎都与自己无关。
我失去了2017年,如同拉了一泡屎,被马桶抽得干干净净,空气中弥漫的一丝异常的味道提示着自己确实曾经拥有过它。
一些人在清晨醒来,还没睁眼,心里就默默鼓励自己:奋斗!奋斗!然后信心饱满地起床,目光炯炯的迎接新的一天;另一些人即使全无睡意,仍然赖在床上不起,他们反复问自己:今天干什么?大多数人凭着惯性和肌肉记忆迎接新的一天。这就是2017!当然,会有极少数人为新的一天怦然心动,仔细聆听自己的心跳,证明自己还是自己,然后起床融入茫茫人海中。但人海于他们来说是难以融入的,他们走进人海,如同走进雾中,人是人,雾是雾,雾以无死角的方式紧密地围裹了他,恰好给他留下身体体积的空间,这些人就这样活着,他们退守进自己的内心,那是一片更广阔的天地,比现实的天地要宽广。在他们心中,他们是自由的,充满张力。
很长时间,中国的“雾”与“霾”成了孪生兄弟,2017年,霾似乎死了。人们又看见了碧蓝的天空,吉祥的白云。那如水洗一般的晃眼的蓝让许多人像见到久违的朋友一样激动得热泪盈眶。但人们雀跃的腿还没蹦到空中,就发现他们在杀死“霾”的同时,也险些杀死自己。大面积的工厂关停和限产让一些人失去了维持生命的经济来源。越来越暖的冬天却让北方的人们感到了阵阵凉意。何止是“凉意”,差点没冻死!大雪那天,一份紧急供暖的文件把人们快要冻僵的血液重新流动起来。简单粗暴的杀霾方式也差点杀了人心。
清亮的天空也让丑陋的肮脏的猥琐的一切无处藏身。谣言像躲在雾霾中的礁岩,让在汪洋中行驶的船随时有倾覆的可能。霾被驱散了,礁岩暴露无遗。绞杀谣言的行动也是空前的。那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伟人说得好:宣传这块阵地,我们不占领,敌人就会占领。都说谣言止于智者,但现代人的“智”都用来挣钱去了,谁会花心思分析离自己很远的事情呢?辟谣就理所应当地成为媒体的责任。在“谣言=事件的重要性*模糊性”这个著名的公式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制止谣言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是使“模糊性”变成“0”,即真相。在占领宣传这块阵地的战争中,各级政府各级媒体都不遗余力地做着公布事实真相的工作,配合以对谣言散布者的严惩。虽然是不遗余力了,但一年以来的真相公布成果却差强人意。人们的口味真是越来越挑剔了!人们远远不会满足一些专家和权威人士的简单说辞:“那不是真相!”好,既然传播的事情不是真相,那么真相是什么呢?权威的发布之所以让人们更加确信谣言,一方面是根本不公布真相,另一方面是公布了另一个与谣言相反的假象,还有就是变着法地把真相说得更加模糊,真相的更加模糊性使事件成为一个更大的谣言。辟谣不需要外交辞令,快节奏生活的百姓喜欢直来直去,你说“无可奉告”你辟什么谣?你说“请尊重事实”是什么事实?你说“群体性偏激行为”是什么行为?战争也是要讲艺术的。抹黑太平是谣言,粉饰太平是不是谣言?可悲的是,一些部门对待谣言的处理方式有了双重标准,对抹黑太平的谣言恨不得碎尸万段,而对粉饰太平的谣言却听之任之。这是不自信的表现。
对于谣言的判断也出现了偏差。谣言是指没有相应的事实基础、却被捏造出来并通过一定手段推动传播的言论。至少到今天,这个定义没有被国家相关的语言管理部门修改,包括汉语言运用也保持原有状态。那么,某个事故造成伤亡99人被描绘成“死伤100多人”是不是谣言呢?如果是,那么,“南京大屠杀屠杀我军民30万人”又是什么呢?正好30万?一个不多一个不少吗?某个强拆事件造成群体性殴斗被描绘成“场面惨不忍睹、血流成河”是不是谣言?如果是,那么,1942年的河南饥荒被描绘成“饿殍遍野”是不是谣言?是不是谣言,应该以有没有事实依据为判断标准,而不是以是否进行了渲染为判断标准。人们不敢说话了,因为中国的语言最丰富最具感染力的部分是形容词和副词,失去了这些,汉语就成为干瘪的咸菜,人们也习惯了对形容词和副词的运用,不让运用,说不出话。草木皆兵,只能说明争夺宣传阵地的另一方强词夺理,秀才遇到兵,也是没办法的事。令人信服的争夺,争夺者至少应该与被争夺者具有同样的艺术水准,或者高于被争夺者。
关于2017,我还能闻到的一个气味是“厉害了,我的国”。之所以这个气味在我的嗅觉中仍然能感受得到,是因为有人在我身上用到过类似的词:“厉害了,我的哥!”从那天起,我知道这句话是流行于民间和网络的带有戏谑和诙谐意味的2017年流行语。然而不知从哪天开始,这句话的变种“厉害了,我的国”突然充斥了荧屏,听着怪怪的。且不说我们在世界民族之林到底真的有没有那么厉害,光凭我们新时代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就知道,睡醒一觉起来的我们与昨天并没有根本差异。这样一句话,无疑会给人戏谑的感觉和强行被打鸡血的无奈。民间的流行语被权威的媒体不加思索地拿过来就用,多么不严肃啊!权媒本来应该是引领流行、博浪弄潮的主体,却反过来猎奇,除了让人有被献媚的恶心外,还增添了一丝黔驴技穷的同情。
与我自己休戚相关的是这个城市轰轰烈烈开建的地铁项目夭折了。原因是这个城市的政府资金不足以支撑这样一个项目,以及后续盈利能力不强。如果是这样,那么为什么要建那条“神奇的天路”呢?5月份奠基,8月份获得国务院审批,9月份停建,尴尬的不是这个城市本身,是儿戏似的政令。今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与包头地铁项目停建的还有呼和浩特两条地铁线建设项目以及呼和浩特新机场项目、呼和浩特到鄂尔多斯高速公路项目,70年大庆变成了70年大治。民间戏称“演砸了”,本来想借70年大庆展示辉煌和成绩,却被制止了。你不显摆,偌大个中国,谁知道你干什么呢?落后地区,不要看见别人畅快地享受“复兴号”高铁就眼红,你就是坐绿皮火车的命。后来学习十九大报告才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原来中央早就知道了我的怨气和不满。但我终究还是没弄清楚,怎样才能让我消消气呢?
冬至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惯。看着热气腾腾的饺子,我忽然就想起,那些因大兴火灾而流离失所的北漂们,是否已经踏上了回家的路,抑或仍然在冰冷的地下通道里坚守北京?
2017年马上就成为过去,这些残存的气味提示我这一年曾经存在过。也许,用不了多久,一场凌冽的或者和煦的风就会将它们吹得无影无踪,那时,我将彻底失去2017 。
但它的的确确存在过,我生命的年轮又增加一圈可以证明。失去和得到永远是相对的,我失去了2017年,同时,2017 的全部都渗入到了我的年龄里,我俘虏了它!虽然我是多么不情愿自己离死亡又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