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也说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关系
孟子在批评梁惠王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打仗的时候,将士纷纷逃走。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下来,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下来。那么,跑了五十步的人能去笑跑了一百步的人吗?当然不能,都是当逃兵,跑了五十步只是跑的距离短一些而已,性质都是一样的。
孟子的观点很明显,五十步和一百步相比只是程度深浅不同,没有本质的区别。所以五十步不能笑一百步。例如,我们当老师的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有很多学生上课不遵守纪律,老师批评其中的一个学生。这个学说会辩解:“老师,还有几个同学比我闹得更厉害,和他们相比,我的错误要轻得多。你为什么要批评我呢?”其实你只要不遵守纪律,老师就应该批评。你闹得没他们厉害,你还是闹了。我们还是那句话,程度的深浅往往不能改变事物的本质。从这个意义上说,五十步不能笑一百步。
然而,我们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有时候,往完美的标准上靠,大家一般都达不到。这个时候,我们就不能不“矮子里面挑高个”。例如,某个位置缺乏合适的人选。我们要选的人都很差劲,这怎么办?那个位置不能没有人。这个时候,某个人虽然差,但和其他几个人比起来,已经算很好的了。在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之前,我们不选他又能怎么办?因此,有人说,在某些时候,五十步是可以笑一百步的。
不管怎么说,五十步笑百步不是最坏的情况。可怕的是,不笑一百步,专笑五十步。这样的人生价值观就太扭曲了,在中国却有这样的传统。有时候,干小的坏事被人骂,索性坏到底,干一票大的,反而被人捧上天。庄子就说:“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水浒传》里面,时迁小偷小摸,晁盖看不起时迁,说他辱没了梁山的名声。可是,晁盖他们当年劫生辰纲,干的事情不是更坏吗?庄子很早就看出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劣根性,这很不简单。我们身边,谁如果干了一些拿不上台面的坏事,有人骂他:“这个人太坏了,连这种事情都做得出来啊!”可是,有的人靠坑蒙拐骗等非法手段弄得名利双收,不仅没人骂,相反还有人羡慕:“这个人好有本事啊!”
三十四、自相矛盾的言行经不起推敲
韩非曾经讲了自相矛盾的寓言故事。世界上能戳穿所有盾的矛和什么也戳不穿的盾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因为这在逻辑上是讲不通的。韩非在其他的文章,如《五蠹》中也提出过类似的观点。例如,一个人打仗当了逃兵,还辩解说:“我有老父亲,我死了,他就没人照顾了。”孔子说这个人是大孝子。韩非就说,你一方面鼓励大家拼死而战,另一方面又奖励当逃兵的,这能行吗?还有个例子,一个人的父亲偷了羊,他去报案,结果官吏要杀他,说他不孝顺父母。你一方面让大家守法,另一方面别人主动来揭发罪犯,反而被判死刑。韩非通过这些例子,就告诉统治者,制定的政策要前后一致,不能自相矛盾。
我们现在不讨论韩非的政治观点是否都对,关于法家的功过前面也分析过,这里没有必要再讲。韩非的观点也有其合理性,我们说话、做事要符合逻辑,不能前后矛盾,否则就不能使人信服。我们说哲学是讲道理的学科,要讲道理就得合乎逻辑,逻辑上讲不通的东西是没有人相信的。
例如,某个人有家长制的作风,在家里妻子儿女都敢怒不敢言。他还振振有词:“家丑不可外扬,我做得再不好,你们不能在外面说我不好。”然而,家里越是来了客人,他越是要当着客人的面,说自己的妻子怎么不贤惠,儿女怎么不孝顺。这就奇怪了,既然“家丑不可外扬”,为什么不能私下批评妻子儿女,一定要当着客人的面批评呢?这就是典型的自相矛盾,对人对己搞双重标准。
我们都喜欢聊教育的话题,我就举教育上的一个例子吧!有的长者教育年轻人,总是说这个时代人要敢说敢干。人不能沉默,该说的话就得说,该做的事就得做。还说年轻人在他跟前要随便一点。可是你要真的随便就完了。你一句话说错了,一件事没做好,他马上给你上政治课,骂得你似乎不自杀不足以谢天下。当我们抱怨现在的年轻人有那么多的缺点时,是不是该反思我们的教育方式呢?你一会儿教育年轻人要敢说敢干,一会儿又让他们谨言慎行,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你弄得别人无所适从啊!我们怎么能希望一个人既做老虎,又做绵羊呢?
自相矛盾的言行注定是走不远的,因为它们经不起推敲。我们应该用合乎逻辑的哲学思想指导自己的言行,那样才能坦荡无私地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