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210|回复: 3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读史笔记(草舍读古之十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2-30 11: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草舍煮字 于 2017-12-30 21:48 编辑

读史笔记(草舍读古之十七)
文/草舍煮字
  一、父系社会
  
  母系社会的一个特点是无法知道后代的血缘归属,即孩子的父亲是谁,这样乱伦的可能性恐怕很大;另一个特点是家族的规模小,因为男性成员不固定(如泸沽湖的走婚现象)。父系社会的特点是按照血缘关系来组织家族,家族规模代表了生产和武装规模,即获得和占有资源的能力。因此,母系到父系社会的过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当然,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劳动力和战斗力较高的男子的社会地位提高是重要原因。
  
  联想到,如果像蜜蜂、蚂蚁这样的母系社会生物,具备了像人类这样能够克服动物本能的智力的话,它们的社会结构会不会分崩离析呢?
  
  二、儒生和儒学
  
  孔子是古代中国有卓越贡献的大儒,在古代世界中是当之无愧的教育家,整理了古代文献——五经。他对儒学的内容则有两大贡献:“(1)把殷商民族部落性的儒扩大到‘仁以为己任’的儒;(2)把柔懦的儒改变到刚毅进取的儒。”可是,并不是所有儒者,都能真正传承孔子思想的精华。孔子生前就有‘女(汝)为君子儒,毋为小人儒’的告诫。孔子不幸言中,古往今来,固然不乏足为楷模的“君子儒”,而欺世盗名牟利、言行不一,乃至“满嘴仁义道德,满腹男盗女娼”的“小人儒”、假道学更是屡见不鲜。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它在历史上的作用非常巨大,不但熔铸了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汉民族,影响所及,还推动了东亚文明的发展。不过,它的内容非常庞杂,精华和糟粕并陈,而且从来没有统一的儒学。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20世纪的好些著名的学者,往往把它同中国传统文化相提并论,并且作了许多引人注目的概括。
  
  “天人合一”这是最为流行的定义。有人说它的内涵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蕴含着环境保护的哲学依据,是西方学说起源于中国的又一证明,因而把它说成是可以挽救西方文化阙失的灵丹妙药。可是,从古至今,中国并没有保住美好的环境。不但今日中国是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历史上对环境的破坏也是无法掩盖的事实。黄河流域原来森林茂密,现在举目皆是黄土,黄河流的是沙浆。西汉公羊学大儒董仲舒力倡“天人之际,合而为一”的思想,他的本意是天人感应。首先是肯定尊卑贵贱皆由天定,要服服帖帖,不能违反。其次则说天灾或变异是天的谴责,要人主赶快回归儒家的仁义道德。其中并没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思。时贤看到西方流行环保了,牵强附会,把新的思想强加给他,这犯了研究古代文献的大忌:“添字解经”。
  
  三、礼仪之邦
  
  中国是礼仪之邦吗?这就涉及到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糟粕了。
  
  商朝是靠神鬼来治国的,甲骨文就是占卜的结果。到了周朝,是靠礼仪治国的,礼的实质是等级制度。上级除了拥有特权的实质以外,用什么形式来体现?就是用礼这种仪式,表达一种上下级之间主宰和臣服的关系,比如,三叩九拜。因此,古时的礼主要是为了体现等级,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而不是现代平等地以礼相待的观念。所以,如果因此说中国自古是个礼仪之邦,太令人汗颜了,古礼非今礼也。古礼没什么可以炫耀的。
  
  说到克己复礼,是孔子在礼崩乐坏,大家既不讲理也不讲礼的情况下,能够想到的维稳办法。到了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的那一套被修正得完全倒向君主了(古代没有标点符号,“吸烟有害?健康!”董仲舒们就是这样给《论语》断句和解释的),讲的是官大一级压死人的古礼,而不是礼貌待人、相敬如宾的平等礼仪。
  
  四、中国人为什么喜欢相信结论,不看过程?
  
  比如体现在网络上,很多健康、养生、美容等等内容的网文,往往只有一个结论,讲理点的,最多给你一个推论,都没有可信的实验过程,或者权威的调查统计报告(有些真、假权威把自己搞臭了,导致更多权威不敢说话),但相信的人却很多。
  
  国人似乎多愿意劳心推理,而怠于劳力求证,因为推理似乎很站得住脚,结论很明显嘛!一个少儿电视频道推荐了一个健康的“好习惯”:每天早晨起床后先不要叠被子,而应该把被子翻过来晾一晾潮气、秽气,到临出门上学前再叠起来,这样才有益健康(没提否则会怎样)。这个“好习惯”的益处是否经过考证呢?没有这种习惯的人有多少明显受害了呢?有一点似乎被忽略了,我们的被子都是过一定时候拆洗一次的,这么多世纪以来,尚未发现有人因起床后立即叠被子而损害健康。早晨时光如金,哪一家人能为出门前特地留下叠被子的时间?所以,这个“好习惯”是培养孩子们偷懒不叠被子的坏习惯的借口。
  
  其实还能举出更多例子。有些一看题目就知道属于这类——“百分之九十的人都错了......”,“惊惧!你还在吃XX吗?”,“原来我们这样做了(或者吃了)大半辈子的XX,都是危险的。”等等。奇怪的是,都做了吃了大半辈子了,我还活着。
  
  这种情况是怎么开始的?在专制的萌芽时期就开始这种愚民教育了,或者说是愚民法律了,比秦始皇还要早,秦孝公时代。商鞅变法,让人在南门立了一根木头,说谁扛到北门就奖励十金,最后涨到五十金,就有人扛了。这件事不仅是朝廷用来立信,还传达了一个信息:只要是朝廷说的,老百姓只要去做就好,不要去想说的是不是荒唐,不要思考,不要有自己的思想。比如,扛一根木头对朝廷有什么好处?带来了什么利润?后来,朝廷颁布发令,禁止议论朝政,还把反对秦法的人杀掉。甚至把赞成秦法的老百姓也杀了,因为禁止议论,赞成也有罪。这就开始了钳制人口。千百年后,老百姓也就习惯于只需要朝廷给一个结果,懒得去想其他的了。
  
  五、中国人的勤劳智慧
  
  为什么全世界只有古代中国(包括中国的属国)有人力轿子?为什么发明了火器的中国却没能发明汽车?因为中国“不需要”。中国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要汽车以及代替人力的机械做什么?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必须把平民的身心牢牢束缚在土地上,必须让平民的生活维持在贫困线上下,(所以有劳动人民被勤劳之说),这样人们才不会有非分之想。科技、工商业的发展会使得平民拥有威胁政权的财富和思想,必须彻底禁绝。于是,诸如龙洗、欹器、爆竹(火药)等等这些代表着中国人智慧的东西,最终只能赋予其娱乐功能,用作玩具,然后还告诉你玩物丧志,好好读书种地。清朝皇帝不仅禁止制造火炮,连英国女王赠送的一套当时的先进武器都束之高阁,彻底禁绝。
  
  六、短命王朝
  
  那些国祚短的朝代大多因为开展政治变革,这种变革使封建统治的升级,但一定会深深触及贵族和农民的利益,导致社会阶层重新洗牌,所以命短。但这种变革却能使皇权更加集中,新朝代推翻旧朝代后,却沿用了旧朝代的变革方案,使得国祚大大延长。比如,秦朝以郡县制完全取代周朝的分封制,皇帝的统治直达平民,这副药下猛了。但汉朝郡县制和分封制并行,逐步取消分封制(削番),得到了数百年的国祚。这是秦朝政治变革对汉朝的贡献。
  
  七、清朝逼迫汉人留大辫子的发端
  
  其实清兵入关,原不以“薙发易服”(剃光前额,脑后编辫,着满人官服)为既定方针,蓄发与否,姑听自便。引发江南反清导火索的“薙发令”反而是顺治元年(1644)一个降清的明朝官员孙之獬的建议引起的。当时降清的明朝官宦衣冠“一仍汉制”上朝时分为满、汉两班,但是满人班列为上。孙之獬首先薙发,想得到多尔衮的格外欢心宠信,站进满人队列。不料上朝后满人和汉人两班都看不起他,拒绝他入列。孙之獬于是“羞愤上疏:‘陛下平定中国,万事鼎新,而衣冠束发之制,独存汉旧。此乃陛下从中国,非中国从陛下也’。”于是削发令下,“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导致“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的发生,汉人被杀约80万。
  
  孙之獬后来为官口碑很差,郁郁还乡。近年他在山东老家的墓遭贼人觊觎,因发现有被盗的痕迹而罢手。
  
  八、清末民初学者应和“种族主义”
  
  十九世纪,德国生理学家著书将人类分为白、黄、黑、红、棕五大人种。法国人在此基础上宣扬白种人特别是雅利安种族高贵纯洁,是一切高度文明的创造者。黄种黑种等都是低级种族。即使是中国文明,似乎也是经上帝授权从印度到湖南定居的一支白人创造的。高级种族的文明不能渗入低级种族,否则将导致文化衰败。因此野蛮、低级种族永远只能是野蛮、低级的。这种以“科学”面目出现的理论与当时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相呼应,为西方人肆意掠夺殖民地,奴役原住民,贩卖黑奴、华工找到了心安理得的依据,给德、意法西斯进行种族灭绝提供了合理性。
  
  而十九世纪末的中国精英们错误地领会了欧美将黄种人视为“黄祸”,必欲除之而后快的信号,争相攀附白色人种,认为“黄白智,红黑愚;黄白主,红黑奴;黄白萃,红黑散”,亚洲黄种人能与欧美白种人平分秋色,甚至一厢情愿地构想“黄白通婚、淘汰黑种”。
  
  狭隘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清末时,那些精英们为了对抗和推翻满清,鼓吹大汉族主义,只有汉族人才有资格统治中原。日本人巴不得中国内斗呢,也推波助澜帮助孙中山等革命党(后来发现革命党有可能主政统一中国,又撇开他们)。推翻满清后精英们发现,所谓大汉族统治,不过是中原这点疆域,这才认识到国家的概念,提出了中华民族的博大思想。
  
  九、演绎历史
  
  追寻历史真相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但历史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被固化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只可勘误,无法改变,任何篡改和戏说都是不齿的。因此有“历史无法假设,没有如果”的说法。
  
  但是,对于历史记载语焉不详的部分,后人是可以展开想象去推理演绎的。当然,这种演绎必须尽量接近当年的历史时空(自然、社会环境和文明发展水平),符合人物的性格身份特征等等。
  
  例如跟随荆轲赴秦图穷匕见的秦舞阳,历史记载中寥寥数语,甚至荆轲被乱剑砍死后,对秦舞阳的结局就黑不提白不提了,当然史家的留白也没错。这样一来,作者展开想象,尤其是以小说的形式来演绎,是适宜的,而且是令人佩服的。
  
  史载秦舞阳杀人是12岁,跟随荆轲赴死是13岁。之所以选中这个岁数的他,当然一是因为小孩不易引起疑心,二是杀过人有勇力。若根据其贵族出身(祖父为燕国名将秦开)和13年的人生经历,对性格做恰如其分的言行表现和心理描写,是十分精彩的。
  
  十、为长相负责
  
  林肯成为美国总统前,在一次演讲之后,一位女士对他说:“先生你长得太丑了。”
  
  林肯笑着回答:“这不是我能够解决的。您对此有什么建议吗?”
  
  “您至少应该待在家里。”
  
  林肯在之后的演讲中,将自己不能补救的糗事转化成了帮助自己竞选的话题,他说:“美国就是我的家,你们都是我的亲人,亲人之间的关爱胜过关注长相。请你们把眼光多放在我对这个国家的服务上。”他赢得了热烈掌声以及后来的总统职位。
  
  林肯成为总统后,他的一位朋友向他推荐某人做阁员。
  
  林肯说:“我不喜欢他那副长相。”
  
  他的朋友问:“哦?可是,这是不是太严厉了?他不能为自己天生的面孔负责呀!您怎么能以貌取人呢?”
  
  林肯说:“一个人过了四十岁就该对自己的长相负责。”
【4200字】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7-12-30 15:15 | 只看该作者
手机一瞅好长篇的文章,只能抢个沙发。

点评

不过是我没要这个沙发罢了~。~  发表于 2017-12-30 18:54
3#
 楼主| 发表于 2017-12-30 15:20 | 只看该作者
幸福小草 发表于 2017-12-30 15:15
手机一瞅好长篇的文章,只能抢个沙发。

读史的粗浅感悟,当故事读吧。
4#
发表于 2017-12-30 17:02 | 只看该作者
  读史可以启智,这事不知真假。但思考能让人开慧这应该不假。煮字先生从人类社会的起源开始,到邦国的安定与治理,到国人的思考方式,再到国家领袖的胸襟与气度等等,可谓姿意纵横,见解多多。虽是一家之言,却颇能自圆其说,这便让读史有了些意义。
5#
 楼主| 发表于 2017-12-30 17:13 | 只看该作者
欧阳梦儿 发表于 2017-12-30 17:02
  读史可以启智,这事不知真假。但思考能让人开慧这应该不假。煮字先生从人类社会的起源开始,到邦国的安 ...

散碎笔记,联系起来看也未尝不可,呵呵。
欧阳节日快乐!
6#
发表于 2017-12-30 17:31 | 只看该作者
解读得非常到位,精准深刻,读后让人深受启迪,回味无穷!!
7#
 楼主| 发表于 2017-12-30 17:58 | 只看该作者
放飞梦想 发表于 2017-12-30 17:31
解读得非常到位,精准深刻,读后让人深受启迪,回味无穷!!

文史不分家,写文要懂点史。
谢谢!问安!
8#
发表于 2017-12-30 19:00 | 只看该作者
咳咳,咳咳咳……
小狐儿捏个小拳,摆在嘴边,准备发言。
这篇文章无疑再次给草舍先生的内圣外王之路添了块地砖。
发言完毕。
……
咦,要不要再放几段“经典”回复?
1拜读学习了,感谢老师分享。
2大礼包送上,好作品欣赏了。
3问候老师,老师创作辛苦了。
……
我还是赶紧逃遁。嗖~~

点评

小狐狸不地道啊,干嘛克隆别人的大礼包呢?还少了一句推荐学习欣赏的话。笑死人了。哈哈哈哈  发表于 2017-12-30 23:08
9#
 楼主| 发表于 2017-12-30 19:20 | 只看该作者
槐安. 发表于 2017-12-30 19:00
咳咳,咳咳咳……
小狐儿捏个小拳,摆在嘴边,准备发言。
这篇文章无疑再次给草舍先生的内圣外王之路添了 ...

来了便好。内圣外王不可及,倒是可以内服外敷,哈哈。

点评

赞一个,内服外敷滴妙了  发表于 2017-12-30 20:16
10#
发表于 2017-12-30 19:21 | 只看该作者
草舍兄这道理这方法,贝海拾珠!读起来挺有意思。
11#
 楼主| 发表于 2017-12-30 19:31 | 只看该作者
凌啸远 发表于 2017-12-30 19:21
草舍兄这道理这方法,贝海拾珠!读起来挺有意思。

的确是拾珠。当时记下心得,汇编起来也有点意思。
12#
发表于 2017-12-30 20:02 | 只看该作者
在这里跟老师学习历史,感谢分享,新年快乐!
13#
 楼主| 发表于 2017-12-30 20:32 | 只看该作者
木林 发表于 2017-12-30 20:02
在这里跟老师学习历史,感谢分享,新年快乐!

谢谢朋友来访,问安!
14#
发表于 2017-12-30 21:19 | 只看该作者
草舍是一位善于思考的学者,读史笔记就是读书的感受,积少成多,很好的习惯,学习!
15#
 楼主| 发表于 2017-12-30 21:42 | 只看该作者
李立红 发表于 2017-12-30 21:19
草舍是一位善于思考的学者,读史笔记就是读书的感受,积少成多,很好的习惯,学习!

是的,其他感受较多的大都编写成文了,本文是一些零星感悟。
谢谢李老师来读!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9 09:33 , Processed in 0.122162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