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标题: 埃玛大街的浮桥 [打印本页]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3-25 08:19
标题: 埃玛大街的浮桥
埃玛大街的浮桥
一
这个冬天快要到达尾声的午后,阳光暖和地洒进来,我感到眼前格外的明亮,甚至感到眩晕。我的耳朵里全部浸满了幻想出来的台词,一些缤纷杂乱的场景就如幻灯片一样来回闪着,我不知道为什么要想起埃玛大街上的一切,以及埃玛大街上的浮桥。许多时光里我几乎忘了埃玛大街的存在,因为我已经离它很遥远,在异乡的任何一座城市都没有与埃玛大街相同的街,也就没有埃玛大街上的一切场景,更没有埃玛大街上的故事。有许多次我行走在异乡的街上,总有恍惚是在埃玛大街游走的情绪,这令我紧紧闭上眼睛好长时间不肯睁开。闭上眼睛的瞬间,埃玛大街上的一切就都浮现出来:玩具店,钟表屋,牛奶站、民族饭店、埃玛大教堂,最后,停在埃玛大街的浮桥上。我甚至觉到桥身开始巨烈摇晃起来,那一波一折汪蓝色的海水像北风一样呼啸,不,确切说是呜咽的声音,呼啸的呜咽,这样形容似乎还算适中,总之那些声音曾刺穿记忆和灵魂,把一个人的生命经历就此分割两半,一半在桥上,一半在桥下。桥上,曾停留着我单薄与脆弱的影子;桥下,我的幻想随波放逐;睁开眼睛,埃玛大街就消失了。不,确切说,是它被我揣进怀里了。在北方,我遥远的故乡有一条街道叫埃玛大街;埃玛大街因英租界的建筑而得名;英租界的建筑又因埃玛大教堂的存在而骄傲;可埃玛大街上连接两岸的是一座架在海上的浮桥,没有浮桥,谁也别想步行来到埃玛大街。而这一切印象都是别人的埃玛大街,不是我的埃玛大街,我的埃玛大街在我十几年前就背走了,我背着它行走了十几年,所以,在我停留过的任何一片异乡的街道上,我都没有与埃玛大街有过几许意向的分离。它像长在我心里的一片红柳,即便是我枯燥无华的时间里,它依旧仪态万千,光芒生动,这足以弥盖了我孤寂时的荒凉和辛楚,我看到那个壳子之外的另我,它们时常在一片寂静中彼此打量,它望着我的神情也那样亲切、温和,透散着无微不至的深情。有好多次我说:埃玛大街里有我的幻想和梦;埃玛大街便说:我的幻想和梦里只有你。
我所知道的桥不多,横跨于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的长江大桥我曾到过;上海与江苏之间的大桥我曾留意过照片;之外,长江之端与尾的所有的桥我都还没有亲临过。但我格外清醒地知道,世上有很多的桥都不重要了,因为我离它们有着世代无可亲临的命运,重要的是我记忆中埃玛大街上的浮桥,它几乎贯穿我了生命的全部,甚至永远不变地保留着它最初印在我视线里的痕迹,包括海水的咸味,那咸味里还飘浮着一丝丝茶叶的清香。这或许是错觉,但我还是闻到了,记住了。第一次真正留意埃玛大街的浮桥,是母亲送我到埃玛大街100号外婆家寄居的时候留意的。要补充的是,在留意浮桥之前,我曾留意的是亮晃晃如凝结成冰一样的铁轨,以及铁路小站上的白色栏杆;埃玛大街上的浮桥是第二次印象深刻的留意,我想,那些亮晃晃、结冰似的铁轨神出鬼没地附体到了浮桥上,不,是它神秘阴影的一次有跨度的转换,铁轨的神秘阴影蔓延与延伸到了埃玛大街的浮桥上。在我的家乡,几乎海上的许多桥都有过浮桥的历史。百度上记载:“在建造大型桥梁能力不足的年代,串船为链,上铺木板的浮桥是比较重要的交通设施,那些浮桥从三岔河口到老龙头依次排开,沟通两岸。直到后来浮桥才逐渐被钢桥和水泥桥替代,浮桥成为了一个历史名词。”我故乡的城市,从浮桥到铁桥,分别成为历史和新生的景象,而我的城市注定要与水有关,比如 “三水中分”是指南北运河交汇的三叉河口;“溟波浴日”,是指河流的入海口上的日出;“洋船驶津”,是指闽粤沿海商船载运洋广杂货抵达;“广厦舟屯”特指建造在海东岸的皇船坞;“西淀渔歌”所指的是城北大片淀沽的水上之景;“浮梁驰渡”,即指浮桥上车水马龙的景象。我时常幻想,那些车水马龙的景象里,一定有一个我的影子,以及母亲的影子,那一刻,我们一定是从5路车子里跳下来,我胆颤心惊地踏上了那摇摇晃晃的浮桥,我的灾难幻想,从那一刻开始。
二
其实,我所见到浮桥的时候,它就快要被拆掉了,只是我很少留意。人大都是这个样子,你没有的时候格外向往过,拥有了,也就不以为然,甚至直到失去与分离才会格外想念。小到一段绳子,一方手绢,大到某片土地,某个建筑,时代。许多人都曾努力寻觅过昔日浮桥的踪迹,但除了老照片上的痕迹之外再无其它。在我开始留意浮桥的那个初冬的黄昏,我四、五岁的记忆开始晓得分裂与组合,以及营造悲剧的幻想气息。那一刻我的母亲正拉着我的手,从5路车停下来的某一站牌缓缓向浮桥走去。我觉得母亲拉住我的手有些颤抖,我抬头看到她眼神里有那么一股茫然和迷离,忧伤和消沉。浮桥在我的视线里开始巨烈地摇晃起来,我害怕,可我看到母亲伤感的面容,也只好什么也不说了。我在《埃玛大街100号》里曾这样记录过我印象中的浮桥:“说真的,每次穿过那吱吱作响与摇晃巨烈的浮桥,我都深感害怕,上面拥挤的人群把桥身拼凑得满满荡荡,脚下的木板子之间有着或大或小的缝隙,激烈的海水就在脚下奔涌不息……”
是的,从家里出发之前的早上,祖母曾大声训斥过我的母亲,毫无疑问她又被祖母误解了,这样的事几乎几天就会发生一次。母亲不太会顶撞别人,所以生了气只会浑身颤抖。而我在三岁的时候就开始会哄慰她了,因为我那样爱她,在我的心里,除了母亲之外,我谁都不相信,谁都不亲近。假使这一天母亲是难过和痛苦的,我会连饭也吃不下,更不能安心去睡,哪怕是发呆地等着,等着奇迹的出现,所谓奇迹,就是母亲忘记忧伤之后重新快乐起来,所以长期以来,我学会了心平气和地挨过痛楚的每一秒钟,或许这就是忍耐,不,我不能确定这是忍耐,而更多的是没有理由的失忆。在母亲的流泪和颤抖的时候,我的记忆就会静止下来,我把视线投在一面半个屋子一样高的墙上,我的四周一片寂静,甚至胸口里的心跳声冲撞得耳鼓发麻,我拼命忍住奔涌的泪水,似乎要把视线固定在墙上。接着,墙上的一切都开始变幻了,那一处处斑驳、潮渍、青苔、以及粉笔涂抹过的痕迹,在我眼前突然就展开了一幅一幅多姿多彩的画面,有树林,小草屋,还有羊群,和飞鸟,总之,所有我知道了的自然内容都可以随时住进这些画面里,而接下来的画面里渐渐展开一个又一个我熟悉的面容,母亲的影子便是住在画里面的重要影子,只要我把视线投在墙上,就会看到她的存在,甚至可以听到她的呼吸。这样的凝固不知要多久,我转过头来看着母亲,她好多了,也平静了许多,等到她重新开始冲我笑的时候,我就快要虚脱了。
在那一次虚脱过去后,也就是那个初冬的午后,母亲要把我送给外婆照看几个月。当然这是我不知道的。我以为是一次好玩的外出,之后还会与母亲一起回到那个清寒的家。踏上浮桥的时候我更害怕了,脚下的大小不一的木板子之间露出或指宽或掌宽的缝隙,最长的缝隙也有十几厘米那样长,海水与风的呼啸声夹在一起在耳边拼命地叫,我的魂快要被吹散了。然而,比这还要难过的是幻想,那个延续着白呼呼闪着冷光的铁轨场景延续到了浮桥上,浮桥上我快要站不住了;桥下,我的幻想把我淹没得无踪无息。我仿佛看到受过祖母气的母亲,她一直在出神,甚至发呆,领着我若有所思,一会儿她拉住我的手的手轻轻一松,一会儿又一紧,难过令她忘记了身边还有一个幼小的我,当她拉住我的手再次松开时,我仿佛看到她绝望地推我到一边,然后展开双臂奋力从浮桥上跳下去,向下,再向下,沉入海的深处……我“啊”地狂叫一声,在我狂叫的瞬间,幻想就此消失。许多年来,我都能完整与清晰地记起我那时疯狂的尖叫,那声音很脆,也很短,那是一把刀子割碎记忆,向着记忆之外的时间继续锋利而去。我“啊”地狂叫一声,母亲拉我的手紧了起来,她低下头困惑地看看我。我不肯把年幼灾难般的幻想讲给任何人听,包括她。当然,从那儿以后,这样的幻想时常在黄昏到达,无论身边有没有母亲,无论我的手被谁拉着,我都会与这样的幻想再度相遇。
三
幼年的我和外婆家的大表弟家雨,时常到埃玛大街的浮桥边玩,那是我寄居在外婆家唯一美好的时刻,我们一路大呼小叫奔跑,跑过埃玛大街上的所有洋房,所有店铺,跑过通往埃玛大街教堂长长的盛开着水泥绽开的花朵般的长廊,跑过教堂每三十分钟报响一次的微弱却清澄的声音,最终停留在5路车站——那座浮桥的边上。我的记忆固执地停在了那个初冬的黄昏,我坚持到我们母亲一起下车时的那个站牌前去等她,那是5路车的站牌,就在浮桥的边上。我可以穿过浮桥到对岸去等,也可以不穿过浮桥,只在浮桥的另一端口长久凝望。可恨的是我留了太长的头发,我拒绝外婆为我梳头,所以就会一大早溜出外婆家的天井跑到浮桥边上,我的怀里揣着一把细齿木梳,找一块带着雾气的石板子坐下来,一边看眼前穿过的人群,一边不断地看对岸的公交车,一辆公交车停下来,稀稀落落跳下几个人,我留意过他们的上衣,没有一件是与母亲相同的青呢子半大衣,并且几乎我也闻不到母亲固有的气息,我知道,这些人里没有我要找的,但是,下一车次就会有。带着这样固执的希望,我一遍一遍自己试着梳头,可是我梳不开,它们经过一夜陌生枕头的摩擦而显得凌乱无比,我梳不通,索性就不再梳,而是把学着母亲的手法给自己编小辫,这个过程令我痛苦,我高高抬起来的手来在身后扭来扭去,就是无法把它们编在一起,我的手一会儿抬在空气里,一会儿掉下来;一会儿掉下来,一会儿又抬上去,我快要急出眼泪,可即便如此我还是时刻盯着下一次车的到达或离去,从车上跳下来的人越来越多了,这让我怀疑是否错过了母亲的痕迹。我身后,大表弟不知什么时候跑来了,他楞楞地看着我抬在脑后的手,也似乎看懂了我快要哭了,就说我来给姐姐编。家雨比我还显得笨手笨脚,编了许久,他也放弃了。我就披头散发地朝对岸失魂落魄地张望。大表弟说大姨没说今天来啊?我推推他说去去去,她一定会来接我。太阳的光渐渐强了,街上的烟雾散开了,我闻到一股浓浓的豆汁味,就从浮桥旁不远处的老九早点铺传来。而浮桥老九早点铺的对面,是一家很早的西餐厅,那时的西餐厅留给我的印象远没有浮桥深刻,但我还是格外记住了它散发出来的与豆汁绝然不同的气息,牛奶的浓香一阵阵袭过来,这让我感到头疼。
许多年后,我曾清晰地记起有一次外婆领着大表弟,大表妹,我一起到浮桥边上的西餐厅去尝牛奶的早上。外婆叫了几碗牛奶,热热地放在桌上,我看到表弟、表妹们纷纷开始给碗里的牛奶加糖,我从出生就不能喝牛奶,一喝就吐,所以我盯着眼前的一碗牛奶发呆,外婆似乎想起来我不喝牛奶,就冷冷看我一眼,仿佛不满意,早餐用一次牛奶,或许在别人眼里是件高级与优越的事。很快我眼前的牛奶就换成了浓浓的豆汁,是从对面老九早点铺端来的。我低下头给碗里的豆汁加盐,小口、小口地喝,那叫一个浓啊,千丝万缕的香,不禁心里欢呼着豆汁万岁。是的,埃玛大街上的豆汁,成为我在异乡无数回的向往,这令我在异乡的早上无法咽下任何早饭。就在那个初冬,外婆沿路寻我和大表弟到了浮桥边上,给我和大表弟各点了牛奶与豆汁,我喝光了豆汁,心里焦虑万分,我确信,在喝豆汁的时候,母亲一定是从5路车上跳下来向对岸张望,她没看到我,就搭下一次车回去了。外婆一手牵着我,一手牵着大表弟朝埃玛大街100号,我们外婆家的天井走去。我不停地抬头看天,阳光又一次消退,漫天大雾弥盖而来,而我更清晰地看到我的内心,我的内心也没有阳光了。而每个黄昏的降临,我心里的阳光就会降临。一开始我是独自一人跑到浮桥边数来来去去的5路车,后来,大表弟也尾随着我一起来数了,那段时光,我幻想中的灾难一次一次被大表弟从中解救出来,我的心里充满感激。有好几次,大表弟像鼓励我从木楼梯上走下来时似的鼓励我从浮桥上穿过去,再穿回来。我还是惊慌与害怕。我试着鼓足勇气踏上了摇摇晃晃的浮桥,我把一个幼小的影子第一次投入黑压压的人群,那一刻内心纷乱与不安。
四
埃玛大街的浮桥,当时的构建只为了方便几个港口的交通贯穿。外婆全家人刚来到这座城市时浮桥就存在了,倘若没有浮桥,不知那些船与行人要绕多少路,做买卖的人更珍惜这摇摇晃晃的浮桥。那时的浮桥是木结构的,一块块桥板子潮湿,沉厚,踏上去觉得湿呼呼的,仿佛印在板子上的水渍永远也干不透彻,或许只在夏日的正午,偶尔踏上浮桥才会觉得脚下干干爽爽,甚至还有灼热的温度,都说扔个鸡蛋在上面一会儿可以煮熟,夸张,却形象。初冬天气,浮桥上的木板子便永远都是潮湿的,有时我真担心那些板子在潮湿中沉浸得太久而朽散,幻想里也一遍一遍呈见出浮桥在摇晃中突然散乱得脱离重心而像碎片一样掉进海水里,而实际上这样的场景是永远也无可到达的,除了被新桥替代之外,没有任何理由可以判断它会在哪一天散落到海底。在钢筋桥构建之前,一处一处浮桥仁慈地载着四处奔走的人群,迎送一批又一批货船,而埃玛大街的浮桥临近海口,许多重要的经营场所都在此设立,就好像城西的德式火车站一样热闹,人群与船只来来往往,奔涌不息,可浮桥早晚是要拆的,德式建筑的火车站却成为重点建筑被保护得完好无缺,甚至近几年我回到故乡时,看到德国建筑风格的火车站被封起来,它从里到外,从外到里,都被翻新和加固,成为文物;可我幼年记住的那座浮桥早已经消失了痕迹。好几次我不停地翻箱倒柜,是想找到曾经在浮桥旁边广场上的一张旧照片。该死的是由于在异乡的不断动荡,许多笔记本以及旧照片都神秘地丢失了,再或者有留下的一些照片,不是被屋顶漏下来的雨水渍得模糊了,就是贴在相册里被粘住了取不下来,我后悔当时为什么选择如此珍贵的照片带在身上,这个损失令我经常神经质地叹气。
浮桥永远都是摇摇晃晃的姿态,虽然方便了通行,却给我一种不安全的恐惧,可浮桥是我的城市最早的桥梁,而我对故乡的一景一物全都概称为“我的埃玛大街”上的一切,这样说,这样写,一点也不夸张,因为我是把埃玛大街背在身上一起行走的,我知道这条街的重量,压在我的心灵上。以至于我在别人的城市站在别人的街道总会闭上眼睛无数回变幻成我的埃玛大街,我为我的埃玛大街一直深情着。我想起在埃玛大街浮桥的广场上,那张发黄的黑白相片,便毫不怀疑自己的判断:我那样热烈地爱着我的城市,我的街道——埃玛大街,与埃玛大街有关的一切。
五
有时我为自己过于超常的记忆而深感吃惊。比如两岁的场景我可以清晰的描述如初,这也令大人们觉着蛮生动的。我一定要告诉他们,在母亲带我我去看外婆时没有带礼物,那是个傍晚,在埃玛大街100号外婆家,我被两个舅舅抱来抱去,他们不停地叫我:“小瞎子。”其实,这分记忆该有个公正的了断,总有记忆错觉的时候,或多,或少。后来大人们解析了那个场景,并不是没有给外婆带礼物,那也并非是傍晚,而是一个下午。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丝毫的错觉印在记忆里,可我真的不知道那一次究竟有没有给外婆带礼物,类似这样中断性的记忆错觉,在我未来的生命之路上,一直潜存着保留了下来。此刻,我的耳朵里全部浸满了幻想出来的台词,一些缤纷杂乱的场景就如幻灯片一样来回闪着。
:“你到底想找什么?”
:“一张旧照片。”
:“找到了吗?”
:“没有。”
:“为什么?”
:“不为什么。”
:“后来呢?”
:“后来,我记不得了……”
:“你到底想找什么?”
:“一张旧照片。”
:“找到了吗?”
……
于是,此刻,我开始怀疑到底有没有一张旧照片,在浮桥的广场上,那个大风迷离的初冬。继尔,我开始对一切产生错觉,或者,否定记忆的可靠,再或者,很多,很多……一个初春的午后,外婆领着我和大表弟,我的兄长和大人们一起到埃玛大街浮桥旁边的广场上拍照,那时,许多的表弟、表妹们还没有出生,当时最小的表妹被他的爹抱在怀里,一起摆了个自然的全家福姿势。我的手里紧紧握住一个红红的苹果,那是我唯一的道具。有几次我挣脱外婆的手,想让母亲拉我的手,可我的母亲那会儿正在不停地逗几个月大的表妹,她是一家人的焦点,生下来就漂亮,长得像个洋娃娃。他的父亲因她的出生而从此幸福得找不到北,所以无论我们的母亲如何逗表妹,他也不肯松开手让别人抱一抱。我呢,我那时,走路刚刚稳实,不摔跟头了。那一天的浮桥上挤满了黑压压的人群,远远便可望见桥身剧烈地摇晃着,海水与风声交织在一起,发出呜呜的声音,听起来有些荒凉,也有些伤感。可我在那会儿却浑然忘记了伤感,因为要和这么多人拍照,我几乎忘记了对浮桥产生过的害怕心理。我站在第一排,大人们的脚下,手里举个苹果。对了,他们都叫我小瞎子。也确实如此,由于风沙太大,我几乎没有张开眼睛,仿佛睡着了一样。我无数次打量那张照片,那是我面对着浮桥第一次没有滋生过灾难幻想的日子,虽然我没能及时地在寒风里睁开眼睛。而浮桥的影子那一刻成为我生命印象中恒久的定格。后来,浮桥被钢桥替代了,我却无视它的存在,我的记忆里,只有埃玛大街的浮桥。
其实,浮桥带给我的灾难式的幻想也在那次拍照之后几乎得已彻底的消失。我不知道为什么会一直这样深刻地记着早已消失得没有踪影了的浮桥,如果说浮桥曾带给我的幻想是灾难式的,但也正是由于灾难式的幻想才让我的心灵一丝一毫地不肯与我的亲人拉开距离,我更爱她们了,我们的母亲,她奋力挣脱开我的手绝然地从浮桥上跃入汪蓝汪蓝的海底,那一幕幻想把我的心分割成碎片,我一边行走,一边拼拼凑凑那些碎片式的记忆,于是我很容易又想起关于浮桥的一些记忆,不那么完整,幻灯片一样,但它越是这样漂游不定,我越是对它曾经的存在着迷。我离开家乡的时间太久,所以埃玛大街的浮桥就是我唯一验证自己曾经就排列在所有亲人中的一员的事实,那个城市曾经是属于我的,可我在少年不久就离开了,离开得那样绝然,我好几次想起自己离开时那股倔强的劲头,就想起自己幻想中母亲曾跃入海底的灾难瞬间,这个幻想陪了我许多年,虽然是灾难的幻想,可对我来说也成为一种奢侈,我不但看不到了浮桥,更看不到了我的母亲,以及许多的白发亲人。有关埃玛大街浮桥的记忆,确切说就是我对家、与亲人的记忆。那张旧照片中,有许多人都离开了,与浮桥一样消失了,母亲是所有消失成员中的第一个,接下来,照片上的面容,一会儿少一个,过一会儿,又少了一个,我似乎只看到了一个孤伶伶的自己,我那样幼小,左看,右看,迷失与困惑,那个不肯睁眼的我,曾几次面对同一个场景哭泣。哭泣是因为我还记着这一切,这一切却无法记得我了。当我越来越着迷以至于很想重新描述它的时候,浮桥的影子几乎就是模糊与暗淡的了,它越是这样模糊和暗淡,我越是奋不顾身地朝它靠近,宁愿在记忆的路上,不停修修和改改,只要能多停留在那场气息和场景里,我愿意背叛记忆。
六
我的城市,我的埃玛大街,尤其是埃玛大街的浮桥,就是在历史资料中所称的三座浮桥其中之一。三座浮桥分别是盐关浮桥,钞关浮桥和窑洼浮桥。我只认定它在我心里的名字:埃玛大街的浮桥。为了更确切寻找到它的痕迹,我参看了许多资料图片,当我看到海河水像细长的飞龙一样蜿蜒在暗黄色的胶片上,河边奔涌不息的人群,以及旧式的建筑,我知道那个年代与我实在太遥远了,可是,可是,我依旧能在这暗旧的痕迹中闻到我所生活的时代,我的城市所散发出来的固有气息,那很可能是外婆家的八仙桌上茶碗里传出来的隔夜茶的气味,有点咸,却依稀能闻到里面的茉莉花香;巨大的货轮泊在海河口,似乎在想什么心事,亦似乎是远行前一次深情的驻足,它的下一站在哪儿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它是否还会回来,如我的心事与深情是一样的。
我在远行之前有好几个黄昏就驻足在埃玛大街上,一会儿我穿过埃玛大街教堂停在对面的老九早点铺,与老九早点铺对面的西餐厅前,我把视线投向对岸:钢桥神气十足地立在原来浮桥的位置上,车水马龙的桥上,以及喧闹纷扰的桥下,给我几许错乱和迷离,我甚至把幼年那些幻想的灾难一遍一遍重新演绎,可却无法回到最初的情绪以及虔诚。那时我死死拉住母亲的手不肯松开,害怕她真的会跳入海底,而若干年后我就要离开她远行,我竟然那么舍得。天空的昏暗与我眼前的史料照片呈展出同一的色彩,我看得入迷,我看着,看着,灵魂一会儿飞进照片里,闻着我熟悉的气息。
记忆里的浮桥,是我的埃玛大街的浮桥,可我的城市曾经有过好几座浮桥,比如,三座浮桥是指盐关浮桥、钞关浮桥,和窑洼浮桥,这些浮桥的前身在资料记载中是摆渡用的。在这些浮桥之后,我的城市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2006年5月1日开始津城海河上新建的保定桥、奉化桥、蚌埠桥、慈海桥、大光明桥等共14座梁桥将列队亮相”。可是2006年,以及2006年之后我没有再回我的城市,或许我曾急促地回去过,我只是没有时间关心我记忆中的浮桥,还有代替浮桥之后如雨后春笋般林立起来的钢桥,还有我的埃玛大街,我没有时间与精力去关照与维护我的记忆和印象,哪怕它们曾经那样深刻地存在过。
生活的压力以及命运中的阻力让我曾活在一片茫然、无措、甚至在忧郁和焦虑中无可解脱。也正如我那时回到故乡与家人一起散步,他们兴致十足指指这儿,指指那儿,说这就是以前你常来玩的玉米地,现在建成了万米广场;那里就是以前三不管的闹区,现在成了小吃一条街,等等,我嗯嗯地答着,视线里一片模糊,埃玛大街上的一切景象都与我无关了,埃玛大街100号,我外婆住过的房子轰隆倒塌的瞬间,留给我的最后一丝气息与痕迹就都消失了,那时我不在家乡,我听说那里新建起了华丽的新式楼房时,就像家里的亲人为我讲这里与那里的前身与今世一样,离我那么遥远,那样模糊。而又过去了许多年,2006年就是陈旧的了。
此刻,现在,我终于有时间想起我的城市,想起我的埃玛大街,以及埃玛大街的浮桥了,我是在这个冬天的黄昏突然与埃玛大街的浮桥重逢的,我无意翻到了史料中我的城市古老的图片,黑白图片,那是西客站的德国哥特式建筑,上面展示着久远之前的仲夏,树影摇晃,灰白的光洒落在圆圆的楼顶上,电线杆林立,电线交织在城市的上空,仿佛在解密着那个我不曾知道的时代。四季一样轮回在我的城市,它不因我的关注和遗忘而有过一丝更改,假使人群都消失了,它还那样深情地存在,凝固成历史。我看着它,一开始还没在意,可那些色彩突然让我想起了什么,我想起来了,我想起来的,我的埃玛大街上的一切,以及埃玛大街的浮桥!我有感觉了。
七
于是我便手忙脚乱地开始翻箱倒柜,想找到那张曾在埃玛大街浮桥边上的全家福——或许,那张唯一的照片,就是我验证自己真的就踏上过埃玛大街浮桥的依据,依据那上面的气息和痕迹,我想我会令这篇叙述更生动与细腻一些,我的记忆也会更加清晰一些。可是,我找不到了,我真的找不到了……我的埃玛大街被我十几年前就背走了,我背着它,不,确切说是背着埃玛大街上的一切,行走了十几年,所以,在我停留过的任何一个异乡的街道上,我都没有与埃玛大街有过几许意向的分离。它像长在我心里的一片红柳,即便是我枯燥无华的时间里,它依旧仪态万千,光芒生动,这足以弥盖了我孤寂时的荒凉和辛楚。
我看到那个壳子之外的另我,我们时常在一片寂静中彼此打量,它望着我的神情也那样亲切、温和,透散着无微不至的深情。可是,我的旧照片找不到了,那是我唯一留存下来的浮桥的痕迹,它曾经让我无数次滋生灾难式的幻想,不,灾难式的幻想本该与浮桥无关的,浮桥在某个时候带给我的深刻记忆与一段时光的忧伤、脆弱,成就了我对它的想念和深情。或者说,我为那些曾留下我和母亲痕迹的所有角落,都有过深情细致的回顾,我这样一遍遍回顾,就减弱了对失去母亲的所有痛楚和自责。痛楚是因为我过早地远离了她,远离了家;自责的是她在我没有亲自照料的时刻离开,我连一丝为她做些什么的机会也没有握住。直到我一遍遍记起浮桥上的惊慌和无助;一遍一遍记起那些灾难式的幻想;甚至幼年的哭泣、不满;与其它的一些争吵,不愉快,甚至堵气,等等,都觉得那是无可多得的珍贵。想来,有架可以吵,有嘴可以争,有泪可以流,有苦可以受,这就是活着的幸福。在时光飞逝的日子里,这一切竟成了一种奢侈。“说真的,每次穿过那吱吱作响与摇晃巨烈的浮桥,我都深感害怕,上面拥挤的人群把桥身拼凑得满满荡荡,脚下的木板子之间有着或大或小的缝隙,激烈的海水就在脚下奔涌不息……”。
我就这样困惑与焦虑着,从初冬开始寻找那张旧照片,一直找到此刻,春天已经临近。我找得快要让自己发疯和不耐烦,一遍遍发脾气,自责为什么每次搬家时不保管好,自责为什么这一生总是搬家,从少年的城市搬到异乡,从异乡搬到另一个异乡,再从异乡的一端搬到另一端,来来回回奔波,生活给了我太多深重的课题,令我长久的无可解答。我的四周,有如戏剧台词一样的对白不停反复着。
:“你到底想找什么?”
:“一张旧照片。”
:“找到了吗?”
:“没有。”
:“为什么?”
:“不为什么。”
:“后来呢?”
:“后来,我记不得了……”
:“你到底想找什么?”
:“一张旧照片。”
:“找到了吗?”
……
这些反复就像一段循环的播放。如果人生的场景可以设定为从某一端到某一端的无限反复,那该多好,来与去都是从容的,有着幸福的答案和解析,之后剪成一段重要凝聚的画面,从头,到尾,再从头,到尾。这些都在如今可以创造出来,并非奇迹,可我们却谁也无法进入这个奇迹。我的幻想又开始在我眼前纵容着,它强烈地要求我解读这样一个画面,我也就突然清晰地看到了,我看到了,是的,我看到我正从埃玛大街100号外婆的天井跑出来,跑过埃玛大街上的所有洋房,所有店铺,跑过通往埃玛大街教堂长长的盛开着水泥绽开的花朵般的长廊,跑过教堂每三十分钟报响一次的微弱却清澄的声音,最终停留在5路车站——埃玛大街浮桥的面前;之后我又沿着这个场景倒回去:我离开浮桥;离开老九早点铺;离开西餐厅;离开埃玛大街教堂;离开教堂顶上的钟声;就要到达埃玛大街100号,外婆的天井里;之后,再重新开始,我正从埃玛大街100号外婆的天井跑出来,跑过埃玛大街上的所有洋房,所有店铺……我就这样无止境地重复着跑下去,仿佛看到若干年就这样平静着过去,我不曾到达过,也没有离开过,这种感受,让我幸福。
完毕。
暖。2010年1月29日。面对并记录。[copyright]版权[/copyright]
[music]http://72.41.124.156/music/mp3/33a10.mp3[/music]
[ 本帖最后由 笨小暖 于 2010-7-31 16:57 编辑 ]
作者: 夏日荷风 时间: 2010-3-25 08:26
暖的文字,是在我的期盼中到来的。厚重、却又融入了女人特有的细微、敏锐和纤细;朴实,却又在字里行间隐藏着无可言说的美感。而且,暖对文字的态度是虔诚的,篇篇都是精品,都是经过反复斟酌之后最终为我们呈现出来的洗礼心灵、珍爱生活的佳作。问候可爱、勤奋、灵性的暖暖!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3-25 08:30
现在编辑好了。
[ 本帖最后由 笨小暖 于 2010-3-25 08:42 编辑 ]
作者: 敬一兵 时间: 2010-3-25 08:30
细腻到细腻的深处,缜密到缜密的内核是文章的看点所在。具象具意,水乳一体,情景交融,有感有悟。多种艺术手法的集合,让文章散发出了强烈的灵动气息,意识流的特征突出,这种以物寓意,以景托情的关照与比对,勾勒出了人性的轮廓和情愫的呼吸景象,感动了作者也感动了我。景象与意象的逶迤之中,心情随笔和具象描述的张力、活性元素、意境以及感性色彩释放淋漓,具有明晰的感染力和大向度意境,确实好文章,质感厚实,严重欣赏!
作者: 夏日荷风 时间: 2010-3-25 08:31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10-3-25 08:30 发表
细腻到细腻的深处,缜密到缜密的内核是文章的看点所在。具象具意,水乳一体,情景交融,有感有悟。多种艺术手法的集合,让文章散发出了强烈的灵动气息,意识流的特征突出,这种以物寓意,以景托情的关照与比对,勾勒 ...
欣赏好文好评。
作者: 立青 时间: 2010-3-25 08:49
原帖由 夏日荷风 于 2010-3-25 08:26 发表
暖的文字,是在我的期盼中到来的。厚重、却又融入了女人特有的细微、敏锐和纤细;朴实,却又在字里行间隐藏着无可言说的美感。而且,暖对文字的态度是虔诚的,篇篇都是精品,都是经过反复斟酌之后最终为我们呈现出来 ...
从朋友的文章中做了一次心灵之旅,虽然没有亲眼目睹,但是优美的文字给了我身临其境的感觉。欣赏问好!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3-25 08:49
这个照片太古老了,但是太珍贵了。那时,八成还没有我外婆一家人吧。呵呵。
现在的老龙头浮桥夜景。挺美的。嘿嘿。
[ 本帖最后由 笨小暖 于 2010-3-26 09:35 编辑 ]
作者: 王九峰 时间: 2010-3-25 08:57
这是小暖的又一篇力作,以草蛇灰线,伏笔千里的写作手法,把一个个已经模糊了的场景连缀起来,亦真亦幻。摭忆的是一座浮桥所承载的历史,叙述的是浮光般的幻觉,倾诉的是社会变迁,寻找的是那一张久远的老照片!埋藏在内心深处的仍然是一腔亲情!好文笔!欣赏!学习!握手!
作者: 木祥 时间: 2010-3-25 09:14
回忆,真情,事与物是那样的清晰。
作者: 茌山石 时间: 2010-3-25 09:15
音乐史诗般的童话故事,却有货真价实地充斥在你的内心深处,寻觅着什么,一切好像都在眼前,一切又好像都很遥远,有人与物的情感,更有独自的心灵弹拨。欣赏暖的厚重力作。
作者: 季大相 时间: 2010-3-25 09:23
一座大街,一座浮桥,承载的是岁月,承载的是沧桑。一段过往,也是难得的财富,暖版的文字,洋洋洒洒,是歌、是情,洋溢着生活之美,人生的豁达之美。心灵经过炼制,才有这样热度的文字。暖版的这篇力作,构思缜密,落笔自然从容,一气呵成,一气读完,感受大气之美。学习美文
作者: geng167 时间: 2010-3-25 09:46
刚看的时候,你的第六节还未编辑好。仿佛你就在对面,而浮桥就在你心中晃荡。也许是巧合,我正喝着冷牛奶,不想喝还是喝光了。胃里凉凉的,又喝下一杯热水,幻想的却是热豆浆。以为“母亲”真的从浮桥上跳下去了,牛奶差点让我呛了,心都凉透了。虽然马上知道只是“仿佛”,可那场景还是反复地在心中出现。光是一座桥,也许晃悠悠地,不会落到记忆深处。它连着埃玛大街,连着五路车,祖母和母亲牵着“我”的手,也把这一切都牵到了一起,甚至把过往与未来牵到一起,把一条大街稳稳地放到你的背上。“我”走遍异乡,脚步就格处沉重。当年离开母亲,那样舍得,或许就是为了放弃那份沉重,可是哪能放弃,还是要回头,去找那张旧照片。找不见了,浮桥连同埃玛大街,都不见了。钢结构的时代,割裂了过往的一切,记忆如碎片一样,在风中飘飞。“我”无止境地跑下去,跑在记忆的碎片之中,哪怕是错觉,哪怕辛酸,也是幸福的。幻想把埃玛大街上的浮桥,涂上了灰暗而又异常清晰的颜色,有时像夜色一样淡去,有时又像红柳一样灼痛了眼睛。只看了一遍,脑中有了一些挥之不去的东西,就写了下来。快发出去,不然我的旧机子跟上次一样出了状况,所有的都会丢失。我不知道自己说了一些什么,不去检查了,内容或错字,都不管了,能跟着小暖一起幻想,也是幸福的。不知道还会不会来看第二遍,但是心中一定会出现许多遍。
作者: 叶浅韵 时间: 2010-3-25 09:57
你的埃玛大街,以及埃玛大街的浮桥,还有与这一切有关的外婆、表弟、大姨都从厚重的文字里凸现了。我嗅到了暖的心底隐藏着的从遥远童年里一直伴随的不安,它引发了你臆想中的灾难,以至于失声惊叫,却发现一切只是“仿佛”。当然更多的是从这些大气优美的字里行间,去体会你空灵的内心世界。回忆和幻想在人生的际遇里占据很大的一部分时光,而你这样的思维象跳跃着的火苗,让我跟着你的方向走进你的内心的埃玛大街。你的小脚印踩满了春夜的沙滩,而你的小脑袋在那些音乐与文字之外又是装满了繁华的想像吗?真是个精灵冰俏的小女人哈。
[ 本帖最后由 叶浅韵 于 2010-3-25 09:58 编辑 ]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10-3-25 10:22
先记号,慢慢欣赏着。问好!上午一直在开会的。刚回来。
作者: 李修玲 时间: 2010-3-25 10:35
这些反复就像一段循环的播放。如果人生的场景可以设定为从某一端到某一端的无限反复,那该多好,来与去都是从容的,有着幸福的答案和解析,之后剪成一段重要凝聚的画面,从头,到尾,再从头,到尾。
暖的字,生动,透着记忆穿越,无时不在渗透着生命的感悟。
作者: 娴情逸致 时间: 2010-3-25 10:43
先在笨笨这留个脚印,稍后来细品、学习!
作者: 房子 时间: 2010-3-25 11:02
成人若干年之后,某天,忽然发现:人一直在背负的记忆中行走。行走之中,不可避免的惶惑与唐突,又让人停顿在记忆的某个站点。恰恰是对过去的站点深切的缅怀,人才找到灵魂和精神的寄托。这样,人的精神天地才会宽阔的像拓展开来的历史。寻找记忆,犹如笨小暖寻找关于埃玛大街,自己早年的生活印迹,比如发黄的照片以及关涉的历史资料,并用自己身体、行为、思想、心血,抚摸出一种包含着记忆、体味、感念的影像。我以为笨小暖《埃玛大街的浮桥》正是她安抚自己心灵和思想的抚摸。这样立足现实的人生感觉背景,进入留有自己生活的印记寻找,包含了和亲人共同出现的生活细节。更重要的是作者在这种寻觅中,呈现出最终的安然的抚慰,甚至在幻想和慢天地的感念中,抚慰了人生的现在和往昔,让灵魂和精神,有了自足的历史承接、包容与浸透,并因此获得了人们共通的精神自足感。
作者: 杜永生 时间: 2010-3-25 11:19
埃玛大街、100号、浮桥、老九早点铺、童年生活、亲人的身影,还有对旧事场景的深情回望,都集中而凝练于《埃玛大街的浮桥》。这是大叙事,大散文。对旧日场景的回溯,实际上,不仅是对回忆的忠实梳理,同时,也将自己再次置入遥远的境地里,鲜明而突出。作者始终沿着清晰的线条,以深厚、细腻、笃实的语言,一一呈现着旧事,感念着旧事。这是深切地情愫,这是毕生都难忘的过往。尽管很多场景已不复存在了,但对于铭刻于心的作者来说,任何环境的变化,都不会也不可能使记忆模糊或使情愫暗淡。小暖的文章给我的最深印象与感受就是摆脱了女性作家以自我情感体验为中心的话语世界和思想上的弱点,她是以自身的生活经历作为写作参照,直接并深情地传达对畴昔和现实的触摸与探寻。文风细腻,情感丰润,厚重而不失淳美,大气而不失空灵。此文里既有动动荡荡的灵秀气息,也凸显了文章渊渊灏灏的特色。好文。精华支持!
作者: zfx875206 时间: 2010-3-25 11:38
我看到一个孤单敏感而又充满渴盼的小女孩总是站在浮桥边等候着母亲,内心用意识流的手法细致入微地进行刻画,正如敬版所言,细密再细密,细腻到深处就见到了一丝一缕的心思,人的最真的内核。小暖的文章画面感极强,意境朦胧且不断在眼前摇晃,匣子学习了,问好小暖。
作者: 川媚 时间: 2010-3-25 13:25
原帖由 王九峰 于 2010-3-25 08:57 发表
这是小暖的又一篇力作,以草蛇灰线,伏笔千里的写作手法,把一个个已经模糊了的场景连缀起来,亦真亦幻。摭忆的是一座浮桥所承载的历史,叙述的是浮光般的幻觉,倾诉的是社会变迁,寻找的是那一张久远的老照片!埋藏 ...
下午再来细品。很喜欢你的作品。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10-3-25 14:39
一
开阔的胸襟,阔大的视野,鸟瞰的高度,展开对埃马大街浮桥前后左右上下的纵横“合围”。这种笔力,是沉静稳重,也是放远辽阔的“拿捏”探析。让我们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地徐徐走近,去揭开描写物的神秘面纱。
二
这哪里是写浮桥。分明就是借浮桥,透过浮桥的这个“点”,用几个片断来勾勒自己的人生,心灵,成长中的酸涩。
文中反复提到小时虚脱病症,每过浮桥都恐怖害怕,以及产生虚脱下的幻想。这个情景的出现,既是全文的心理引线,也是透析解剖自我心灵的轨迹。
通过揭秘一座桥的命运,凝含人世及故乡的沧桑,饱含对乡情的凝神与弥望,以及人生命运的恍惚度过的沉淀。
三
沉忧的语调,求真的觅索,全面而能动地展开了心灵的捕捉,场景的复活。而这一切的背后,才是溯源的重点。浮桥与自家的命运与成长有何关系呢?除了经过,行走必不可少,幻想,对其旧影残骸无尽缅怀,之外还有什么?一大约是明证,证明自己的环境,二是见证亲人的凭证。是见证和怀旧的“信物”。
四
想象,穿插,对比,使这篇文在寻找与发现上,有了鲜明的亮点。尽管迷蒙遍布其间,但揭秘的端倪已呈现了。茫然,无措,忧郁,焦虑让一个人匆匆度过,面对新的大街刺激,激起了深的怀旧和尽力寻找。
五
复沓的陈述和对白,强化了情感的深沉。如史诗音乐般的回旋,这使一个人的情绪郁结浓而不化,醉而不透,这显然是欣悦和痛苦着。艺术当达到了一种穿透生活(我认为有此可能),凌于生活,驾驭起人生悲苦惨淡的灵通审美时,至乐至极就到来了。这也是从者趋之若骛,奋斗不息的根本原因。
文尾的幻觉场景,如影视镜头,令人刻印。
作者: 强子 时间: 2010-3-25 15:27
每次读暖的文章,总是会被感动。从容而充满感情的叙述,给人以温厚的感觉。那些率性而为的细节透出独特的审美个性。
作者: 宋长征 时间: 2010-3-25 15:29
长长的埃玛大街,长不过长长的记忆,静下来,可以走进时间的深处,也能走进爱与温暖的脉络里。问好暖:)
作者: 摇曳风铃 时间: 2010-3-25 15:55
可爱的暖,先问声好,暖的字须静下心看。
作者: 川媚 时间: 2010-3-25 15:58
原帖由 季大相 于 2010-3-25 09:23 发表
一座大街,一座浮桥,承载的是岁月,承载的是沧桑。一段过往,也是难得的财富,暖版的文字,洋洋洒洒,是歌、是情,洋溢着生活之美,人生的豁达之美。心灵经过炼制,才有这样热度的文字。暖版的这篇力作,构思缜密, ...
欣赏你文章,营造的艺术境界,让人流连沉醉。
————
谢谢川!问好。
[ 本帖最后由 笨小暖 于 2010-3-27 16:04 编辑 ]
作者: 赵国宝 时间: 2010-3-25 16:04
好像有个错别字。
作者: 文竹 时间: 2010-3-25 16:06
原帖由 夏日荷风 于 2010-3-25 08:26 发表
暖的文字,是在我的期盼中到来的。厚重、却又融入了女人特有的细微、敏锐和纤细;朴实,却又在字里行间隐藏着无可言说的美感。而且,暖对文字的态度是虔诚的,篇篇都是精品,都是经过反复斟酌之后最终为我们呈现出来 ...
文字温暖,评论也很暖。这个论坛真暖:)
作者: 芳香碧丝草 时间: 2010-3-25 16:56
看着,一个可怜楚楚的小女孩出现在我的眼前,她那双还不涉世事的小眼睛,有期盼,有恐慌。妈妈的飞身而下,三番两次在她的眼前出现,晃悠着的浮桥,让她胆战心惊。
写的是浮桥,可归根到底,念得还是那脉亲情。
“那张旧照片中,有许多人都离开了,与浮桥一样消失了,母亲是所有消失成员中的第一个,接下来,照片上的面容,一会儿少一个,过一会儿,又少了一个,我似乎只看到了一个孤伶伶的自己,我那样幼小,左看,右看,迷失与困惑,那个不肯睁眼的我,曾几次面对同一个场景哭泣。”埃玛大街的浮桥上,曾经这些人来过,聚过,可现今,还有谁?一种渴望、念想在作者笔下铺展开来,遍布了整篇文字。
大气的文字,似真还假,流畅的文笔,如你写下的一篇篇音乐赏识,喜欢!
问好暖!抱一个 暖暖你的小脚丫。你太累了,窜来窜去,总为他人做嫁衣。感动!
作者: 曾经沧海 时间: 2010-3-25 17:11
标题: 回复 1# 笨小暖 的帖子
很美的散文,学习欣赏。
作者: 眉妩 时间: 2010-3-25 17:16
刚刚读了开头,从容的语调吸引了我,只是目前有事要走,明日好好欣赏。:)
作者: 刘满园 时间: 2010-3-25 17:39
小暖的文字,很有弹性,很有张力,也很凝练。读这样较长的篇幅,不会觉得累赘,没有疲劳的感觉,真是不易。文章的内涵丰富,很有质感,厚重,写人写事写景写物,充满着激情和智慧,很有灵气,巧妙而独到,欣赏,感慨,学习。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3-25 17:49
原帖由 夏日荷风 于 2010-3-25 08:26 发表
暖的文字,是在我的期盼中到来的。厚重、却又融入了女人特有的细微、敏锐和纤细;朴实,却又在字里行间隐藏着无可言说的美感。而且,暖对文字的态度是虔诚的,篇篇都是精品,都是经过反复斟酌之后最终为我们呈现出来 ...
————
谢谢荷风的精到点评,读着你的字迹,体味温暖,无微不至的。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3-25 17:54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10-3-25 08:30 发表
细腻到细腻的深处,缜密到缜密的内核是文章的看点所在。具象具意,水乳一体,情景交融,有感有悟。多种艺术手法的集合,让文章散发出了强烈的灵动气息,意识流的特征突出,这种以物寓意,以景托情的关照与比对,勾勒 ...
————
谢谢敬老师精到、细腻、极专业的点评,这些字,暖都收藏了,视为心血和珍贵。深深感谢!! :handshake
作者: 梁星钧 时间: 2010-3-25 18:12
原帖由 王九峰 于 2010-3-25 08:57 发表
这是小暖的又一篇力作,以草蛇灰线,伏笔千里的写作手法,把一个个已经模糊了的场景连缀起来,亦真亦幻。摭忆的是一座浮桥所承载的历史,叙述的是浮光般的幻觉,倾诉的是社会变迁,寻找的是那一张久远的老照片!埋藏 ...
概括得极精准。
作者: 摇曳风铃 时间: 2010-3-25 19:48
埃玛大街的浮桥托起了你的童年,在那里衍生出的故事成为你人生的最好镜像.读着这些字中其中的一节,心里是颤动的,因为也同样经历过童年被寄存的故事,也同样是在外婆的怀里度过了几年春秋,与你的不同,不是在埃玛大街的浮桥上张望母亲的到来,而是看着满天星星在想,看着那条通向城市的道路在想.
暖,这字,透着淡淡的伤感,却也注入了温暖的幸福.
作者: 非花非雾 时间: 2010-3-25 19:58
我来看看小暖,那么轻灵的文字,无时不在参悟深刻的人生,欣赏,问候!
作者: 薄暮 时间: 2010-3-25 22:45
先读了三节,就被暖版的精美文笔震动了,在这音乐里,好像身临其境,有一种看大片的美的享受,敬佩!明天再来细读。问好!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3-26 08:20
原帖由 立青 于 2010-3-25 08:49 发表
从朋友的文章中做了一次心灵之旅,虽然没有亲眼目睹,但是优美的文字给了我身临其境的感觉。欣赏问好!
————
谢谢立青朋友的关注和解读,问好。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3-26 08:21
原帖由 王九峰 于 2010-3-25 08:57 发表
这是小暖的又一篇力作,以草蛇灰线,伏笔千里的写作手法,把一个个已经模糊了的场景连缀起来,亦真亦幻。摭忆的是一座浮桥所承载的历史,叙述的是浮光般的幻觉,倾诉的是社会变迁,寻找的是那一张久远的老照片!埋藏 ...
————
王先生的点评很精到,很适度,也很精确,令暖感慨,并要求自己更努力。谢谢!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3-26 08:21
原帖由 木祥 于 2010-3-25 09:14 发表
回忆,真情,事与物是那样的清晰。
————
谢谢木祥朋友的解读,问好!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3-26 08:22
原帖由 茌山石 于 2010-3-25 09:15 发表
音乐史诗般的童话故事,却有货真价实地充斥在你的内心深处,寻觅着什么,一切好像都在眼前,一切又好像都很遥远,有人与物的情感,更有独自的心灵弹拨。欣赏暖的厚重力作。
————
谢谢山石老师的悉心解读,问好,再次问候您的母亲,愿早日平安康复!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3-26 08:23
原帖由 季大相 于 2010-3-25 09:23 发表
一座大街,一座浮桥,承载的是岁月,承载的是沧桑。一段过往,也是难得的财富,暖版的文字,洋洋洒洒,是歌、是情,洋溢着生活之美,人生的豁达之美。心灵经过炼制,才有这样热度的文字。暖版的这篇力作,构思缜密, ...
——————
大相老师辛苦了,从您的点评中,能悉知被阅读过了的感动和激动,暖向您深深致谢!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3-26 08:26
原帖由 geng167 于 2010-3-25 09:46 发表
刚看的时候,你的第六节还未编辑好。仿佛你就在对面,而浮桥就在你心中晃荡。也许是巧合,我正喝着冷牛奶,不想喝还是喝光了。胃里凉凉的,又喝下一杯热水,幻想的却是热豆浆。以为“母亲”真的从浮桥上跳下去了,牛 ...
——————
梅林你好:读着这一字一句,如亲临的场景一般,从读到的那一刻起至此刻和再读,暖宛如与梅林朋友隔窗而望,彼此聆听和感知,这样的解读,令暖的眼前一片模糊。牛奶不能喝凉的,这是切实,热豆浆会好一些。如此贴切、活跃的交流,令人亲切,温和,感到原来读与解读之间,是那样亲密,共鸣厚重。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3-26 09:09
原帖由 叶浅韵 于 2010-3-25 09:57 发表
你的埃玛大街,以及埃玛大街的浮桥,还有与这一切有关的外婆、表弟、大姨都从厚重的文字里凸现了。我嗅到了暖的心底隐藏着的从遥远童年里一直伴随的不安,它引发了你臆想中的灾难,以至于失声惊叫,却发现一切只是“ ...
————
叶子的读评细腻,精到,暖好喜欢!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3-26 09:10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10-3-25 10:22 发表
先记号,慢慢欣赏着。问好!上午一直在开会的。刚回来。
————
永生兄,不要太劳累!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3-26 09:10
原帖由 李修玲 于 2010-3-25 10:35 发表
这些反复就像一段循环的播放。如果人生的场景可以设定为从某一端到某一端的无限反复,那该多好,来与去都是从容的,有着幸福的答案和解析,之后剪成一段重要凝聚的画面,从头,到尾,再从头,到尾。
暖的字,生动, ...
————
谢谢修玲细腻生动的读评,问好!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3-26 09:11
原帖由 娴情逸致 于 2010-3-25 10:43 发表
先在笨笨这留个脚印,稍后来细品、学习!
————
妮妮姐又藏哪去了? ;P :hug: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3-26 09:25
原帖由 房子 于 2010-3-25 11:02 发表
成人若干年之后,某天,忽然发现:人一直在背负的记忆中行走。行走之中,不可避免的惶惑与唐突,又让人停顿在记忆的某个站点。恰恰是对过去的站点深切的缅怀,人才找到灵魂和精神的寄托。这样,人的精神天地才会 ...
————
房子老师精彩、悉心解读,令暖瞬间解脱了生命中所有的重量!收藏并打印!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3-26 09:28
原帖由 杜永生 于 2010-3-25 11:19 发表
埃玛大街、100号、浮桥、老九早点铺、童年生活、亲人的身影,还有对旧事场景的深情回望,都集中而凝练于《埃玛大街的浮桥》。这是大叙事,大散文。对旧日场景的回溯,实际上,不仅是对回忆的忠实梳理,同时,也将自己 ...
————
永生兄的精彩复评,呈展的是心血,是凝聚的关爱。我也有一次,也是第一次做版主时给星均先生写评,当时写了很长的一段,结果也是不知按了哪个键,一下子全没了。当时痛失之感很强烈。永生兄的点评,没有一刻是不认真的,没有一刻是无视的,句句印迹着心血和真诚,教暖如何不感动!! 敬礼!!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0-3-26 09:32
原帖由 梁星钧 于 2010-3-25 14:39 发表
一
开阔的胸襟,阔大的视野,鸟瞰的高度,展开对埃马大街浮桥前后左右上下的纵横“合围”。这种笔力,是沉静稳重,也是放远辽阔的“拿捏”探析。让我们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地徐徐走近,去揭开描写物 ...
欣赏星均的留言。小暖的文,总是这般大气浑厚,难怪超版力邀你加盟散文版了。为你喝彩!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0-3-26 09:34
原帖由 笨小暖 于 2010-3-26 09:28 发表
————
永生兄的精彩复评,呈展的是心血,是凝聚的关爱。我也有一次,也是第一次做版主时给星均先生写评,当时写了很长的一段,结果也是不知按了哪个键,一下子全没了。当时痛失之感很强烈。永生兄的点评,没 ...
如果不小心按了剪切键,文字就会消失。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3-26 09:41
与埃玛大街相关的所有文章:“埃玛大街教堂的长度”http://bbs.zhongcai.com/thread-127286-1-1.html
“埃玛大街100号——还没有任何首发,积在稿件堆里;
以及此刻的这篇“埃玛大街的浮桥”。
作者: 薄暮 时间: 2010-3-26 10:34
一下读完暖版的佳作,钦佩!可以说是一气呵成,那种语言的流畅和精密是无与伦比的,尤其是后面几节关于童年时的描写,极具感染力,又是如此的大气浑厚,让人叹服!再读几位高手的点评,更是受益匪浅!问候暖版!
作者: 娴情逸致 时间: 2010-3-26 10:49
“埃玛大街的浮桥”这个题目,就已非常吸引我了。洋洋洒洒的文字,像一道叙事的交响乐,非常有起伏的美感,仿佛有旋律引导着小暖把发生在故乡的埃玛大街的浮桥附近的陈年往事,重又再现出来。说实在,这样厚实的散文,已不是随意发散自己的思乡之情,而是对过去时光和时代的风貌进行谱写和定格。看着笨笨的文章,只能是学习和羡慕,望尘莫及啊。问好笨笨!
作者: 非花非雾 时间: 2010-3-26 11:21
问候小暖,文思飞扬的文字,无时不在透出人生感悟,难得!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3-26 11:50
标题: 回复 19# zfx875206 的帖子
谢谢匣子精心点评!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3-26 11:50
标题: 回复 20# 川媚 的帖子
谢谢川!
作者: 眉妩 时间: 2010-3-26 11:54
用了将近一个小时,一个字一句话一段一段读下来,埃玛大街的浮桥竟也开始在我的心中摇荡起来,有关那座桥的记忆,被你的文字复制并粘贴到我的记忆中,在你从容舒缓的语调里,我回到一段历史,那里有关于母亲、外婆及童年的一切,那条埃玛大街,那座浮桥与其说是一段记忆,莫如说是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人的童年是一生中最为珍贵的片断,童年时有一个阶段,几乎每一个孩子都会对母亲产生深深的依恋,记得我的儿时,也曾因为母亲将我独自放在外婆家,而产生过如小暖那样的惊恐,因此读着这篇文字,似乎也回到了童年。而许多年后的现在,当童年慢慢消失在时间的光影里,你还有浮桥来晃动你的记忆,我却不知该如何找到那条通向童年的小径入口了,幸好,在你的文字里走过,让我闻到了童年特有的味道,流年的味道。谢谢小暖,帮我找回那样珍贵的记忆。
文章特有的意识流的手法,于舒缓的语调中,不知不觉将人拉入一个淡淡回忆中,乡情、亲情与社会的变迁浅浅展开又微微折起,如一幅淡淡的水彩画,画意留白之外,任由人想象。欣赏暖的文采,收藏并学习。:)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3-26 12:01
原帖由 梁星钧 于 2010-3-25 14:39 发表
一
开阔的胸襟,阔大的视野,鸟瞰的高度,展开对埃马大街浮桥前后左右上下的纵横“合围”。这种笔力,是沉静稳重,也是放远辽阔的“拿捏”探析。让我们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地徐徐走近,去揭开描写物 ...
——————————————————————————
一
开阔的胸襟,阔大的视野,鸟瞰的高度,展开对埃马大街浮桥前后左右上下的纵横“合围”。这种笔力,是沉静稳重,也是放远辽阔的“拿捏”探析。让我们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地徐徐走近,去揭开描写物的神秘面纱。—— 这种点评的审视角度是带着至上的高度的,也由此给暖上了一节生动的观察和思考的课程,想问题,注世观,要从哪里入手为更贴切。谢谢星均!
二
这哪里是写浮桥。分明就是借浮桥,透过浮桥的这个“点”,用几个片断来勾勒自己的人生,心灵,成长中的酸涩。
文中反复提到小时虚脱病症,每过浮桥都恐怖害怕,以及产生虚脱下的幻想。这个情景的出现,既是全文的心理引线,也是透析解剖自我心灵的轨迹。
通过揭秘一座桥的命运,凝含人世及故乡的沧桑,饱含对乡情的凝神与弥望,以及人生命运的恍惚度过的沉淀。———— 说到了根上,确实,暖有太多的时候,把自己内心的一切寄喻给一个静物,一件旧物,一个眼神,一丝微笑,与一束阳光,等等,我定期用这一切把自己烧成灰,然后再拼凑,再燃烧,所谓烧来烧去,也一直不肯离开过心灵,哪怕范围不那么宽,可暖也只有这些能力,我很微弱,但我还会更努力。星均的如上话语,对暖来说,太珍贵!!铭记在心!!
三
沉忧的语调,求真的觅索,全面而能动地展开了心灵的捕捉,场景的复活。而这一切的背后,才是溯源的重点。浮桥与自家的命运与成长有何关系呢?除了经过,行走必不可少,幻想,对其旧影残骸无尽缅怀,之外还有什么?一大约是明证,证明自己的环境,二是见证亲人的凭证。是见证和怀旧的“信物”。—— 这解读,是真的入了骨复入骨了的!:handshake
四
想象,穿插,对比,使这篇文在寻找与发现上,有了鲜明的亮点。尽管迷蒙遍布其间,但揭秘的端倪已呈现了。茫然,无措,忧郁,焦虑让一个人匆匆度过,面对新的大街刺激,激起了深的怀旧和尽力寻找。
———— 这段话,是对暖人生的时刻点醒,因为在作者本人的意识中,几乎是没有如上点评这样面面俱到、精到的,但,不能不说,这是对暖的更大鼓励,记住这些光亮点,这些灵动的、不易捕捉的神丝,如游丝一般的闪烁,星均好眼力!:)
五
复沓的陈述和对白,强化了情感的深沉。如史诗音乐般的回旋,这使一个人的情绪郁结浓而不化,醉而不透,这显然是欣悦和痛苦着。艺术当达到了一种穿透生活(我认为有此可能),凌于生活,驾驭起人生悲苦惨淡的灵通审美时,至乐至极就到来了。这也是从者趋之若骛,奋斗不息的根本原因。
文尾的幻觉场景,如影视镜头,令人刻印。
————
通篇点评读完,暖的视线一片模糊。说句真心话,大家别笑话,这样真切的、到位与具有带动作者前进和超拔的点评,得到这样的点评,暖宁愿每天不吃不睡,没钱没财,也要在心灵紧紧守护这一切字迹。对我来说,写作,被解读,比命还大。星均,辛苦你了!!致以暖最深切、最真诚的感谢,这些字,会陪着暖,度过所有时光,而永不会被时光沉埋,而历久弥新。:)
作者: geng167 时间: 2010-3-26 13:05
原帖由 笨小暖 于 2010-3-26 12:01 发表
——————————————————————————
一
开阔的胸襟,阔大的视野,鸟瞰的高度,展开对埃马大街浮桥前后左右上下的纵横“合围”。这种笔力,是沉静稳重,也是放远辽阔的“拿捏”探析。让 ...
这就是共鸣。感动中!
作者: 李雷 时间: 2010-3-26 13:10
细腻到细腻的深处,缜密到缜密的内核是文章的看点所在。具象具意,水乳一体,情景交融,有感有悟。多种艺术手法的集合,让文章散发出了强烈的灵动气息,意识流的特征突出,这种以物寓意,以景托情的关照与比对,勾勒出了人性的轮廓和情愫的呼吸景象,感动了作者也感动了我。景象与意象的逶迤之中,心情随笔和具象描述的张力、活性元素、意境以及感性色彩释放淋漓,具有明晰的感染力和大向度意境,确实好文章,质感厚实,严重欣赏!——应用敬版的评!
异域风景、异域风情、心灵之旅。拜读!
作者: 与秋相伴 时间: 2010-3-26 13:55
读小暖的文章,就如享受一顿大餐,需要细细地品,慢慢地消化。
与秋唯有虚心地学习!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3-26 16:54
原帖由 强子 于 2010-3-25 15:27 发表
每次读暖的文章,总是会被感动。从容而充满感情的叙述,给人以温厚的感觉。那些率性而为的细节透出独特的审美个性。
————
谢谢强子的悉心解读和共鸣,上一篇“土豆人生”中,看到您提到暖只吃米不吃面的习惯,让我好感动,这微弱的细节能被解读该是多么幸运和幸福!
作者: 琴若雨 时间: 2010-3-26 17:44
原帖由 梁星钧 于 2010-3-25 14:39 发表
一
开阔的胸襟,阔大的视野,鸟瞰的高度,展开对埃马大街浮桥前后左右上下的纵横“合围”。这种笔力,是沉静稳重,也是放远辽阔的“拿捏”探析。让我们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地徐徐走近,去揭开描写物 ...
小暖,在你的文字里沉浸。又折回去看了你第一篇发在春夜听雨的《通往埃玛大街教堂的长度》,更深切的体会到埃玛的大街、教堂、桥等等对你人生、情感的影响,这已是一种情结,心灵中永远的烙印。此篇仍细腻、张力、收放自如。朋友们的评都很精彩,小雨就不再赘言,借用星钧的评祝贺你的精彩。
:hug:
[ 本帖最后由 琴若雨 于 2010-3-26 18:22 编辑 ]
作者: geng167 时间: 2010-3-26 18:15
有些忙。小暖的文章,我先收藏,再细读。字小了,看不清,排大些,如何?
[ 本帖最后由 geng167 于 2010-3-26 18:16 编辑 ]
作者: 清浅居 时间: 2010-3-26 19:06
原帖由 geng167 于 2010-3-25 09:46 发表
刚看的时候,你的第六节还未编辑好。仿佛你就在对面,而浮桥就在你心中晃荡。也许是巧合,我正喝着冷牛奶,不想喝还是喝光了。胃里凉凉的,又喝下一杯热水,幻想的却是热豆浆。以为“母亲”真的从浮桥上跳下去了,牛 ...
暖,如此一气呵成的文字,足足让清浅折服,梅林朋友的评认真而无虚华,我和梅林老师读后的感觉应该是比较吻合的,我想暖的故土天津一定承载着暖太多的情感和故事,也许每一缕窗外的月光,也许每一剪初春的暖阳都可以唤起小暖对故土的回想,都可以勾勒出埃玛大街浮桥的影像,穿过时空的影子,小暖的梦里一定会绽放出温柔的笑颜,并且很甜蜜!
暖,来抱一个!春安哦!
作者: 于文华 时间: 2010-3-26 20:10
再次细细品味。早上上班匆匆忙忙浏览一遍。此刻专门认真拜读,自感丰厚深邃,当不失为又一力作!
详细的周到的细致的叙述,不厌其烦地勾勒,既是历史的记忆也是往昔生活的回味。一遍遍地回放,就像黑白照片,那样弥足珍贵那样叫人流连忘返。又像电影中的闪回,大写意地特写,犹如写真照片,画面一次次闪现浮动于人的眼前与记忆里,叹服竟然有如此高超的记忆力和洞察力。从头至尾、自始至终饱蘸深情,仿佛历历在目,而穿透历史的沧桑烟雨,留给我们的唯有白驹过隙,唯有沧海桑田,唯有生命永存!
拜读学习小暖朋友的精品力作,也给我以深刻启迪:认真细致写好每一篇作品!
祝福周末快乐!
作者: 高迎春 时间: 2010-3-27 07:02
听着音乐,沉下心来欣赏,是一种享受。
作者: 任意 时间: 2010-3-27 09:27
又一个大作,祝贺小暖。最近有事情没顾得来。问好。
作者: 简子 时间: 2010-3-27 09:42
不得了,暖,你有多么好的文字感觉啊
请允我仰望一次!
作者: 冷晰子 时间: 2010-3-27 11:24
如果人生的场景可以设定为从某一端到某一端的无限反复,那该多好,来与去都是从容的,有着幸福的答案和解析,之后剪成一段重要凝聚的画面,从头,到尾,再从头,到尾。
---------------------------------------------------------------------------
如果,真的可以入影片一样,将人生的各个片段,都剪辑成幸福。那真是一个美丽的童话。
逶迤的叙述,如同电影的回放,其实,用我们的记忆 和文字,拣起那些幸福的段落和篇章,亦是一种幸福。
作者: 董万军 时间: 2010-3-27 13:39
还是着迷这种近乎窒息的细腻!
舒服的呼吸着,文字就烙在了心间!
问候暖!
作者: 吕永红 时间: 2010-3-27 14:33
收益,欣赏意识流等多种表现手法的综合应用。埃玛大街的浮桥很美,文字同样精美,情景交融,相得益彰。问好暖。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3-27 16:02
原帖由 宋长征 于 2010-3-25 15:29 发表
长长的埃玛大街,长不过长长的记忆,静下来,可以走进时间的深处,也能走进爱与温暖的脉络里。问好暖:)
————
谢谢宋老师悉心点评,这章字是春节前的字,还有待于打磨。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3-27 16:03
原帖由 摇曳风铃 于 2010-3-25 15:55 发表
可爱的暖,先问声好,暖的字须静下心看。
————
铃辛苦了,这些天真够你累的了!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3-27 16:05
原帖由 川媚 于 2010-3-25 15:58 发表
欣赏你文章,营造的艺术境界,让人流连沉醉。
————
谢谢川!问好。
————
不小心点成编辑了。更正一下。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3-27 16:05
原帖由 赵国宝 于 2010-3-25 16:04 发表
好像有个错别字。
————
非常感谢您的悉心细腻,暖慢慢仔细再校。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3-27 16:06
原帖由 文竹 于 2010-3-25 16:06 发表
文字温暖,评论也很暖。这个论坛真暖:)
————
谢谢文竹,大家在一起真的很开心,也很充实!问好文竹,读你的随笔,悉知了你的职业,为你感到骄傲。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3-27 16:07
原帖由 芳香碧丝草 于 2010-3-25 16:56 发表
看着,一个可怜楚楚的小女孩出现在我的眼前,她那双还不涉世事的小眼睛,有期盼,有恐慌。妈妈的飞身而下,三番两次在她的眼前出现,晃悠着的浮桥,让她胆战心惊。
写的是浮桥,可归根到底,念得还是那脉亲情。
“ ...
————
亲爱地小草,这几天在忙什么?读着你的悉心点评,暖都快感动死了, 喜欢小草!抱抱! :hug: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3-27 16:08
标题: 回复 29# 曾经沧海 的帖子
谢谢沧海!问好!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3-27 16:09
标题: 回复 30# 眉妩 的帖子
谢谢眉,你的名字很美!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3-27 16:09
标题: 回复 31# 刘满园 的帖子
谢谢满园悉心精到地点评,暖好感动!读了你的小说,真的很精彩!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3-27 16:11
原帖由 摇曳风铃 于 2010-3-25 19:48 发表
埃玛大街的浮桥托起了你的童年,在那里衍生出的故事成为你人生的最好镜像.读着这些字中其中的一节,心里是颤动的,因为也同样经历过童年被寄存的故事,也同样是在外婆的怀里度过了几年春秋,与你的不同,不是在埃玛大街的浮 ...
————
铃! :hug: :hug: :hug: :hug: ……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3-27 16:11
原帖由 摇曳风铃 于 2010-3-25 19:48 发表
埃玛大街的浮桥托起了你的童年,在那里衍生出的故事成为你人生的最好镜像.读着这些字中其中的一节,心里是颤动的,因为也同样经历过童年被寄存的故事,也同样是在外婆的怀里度过了几年春秋,与你的不同,不是在埃玛大街的浮 ...
————
让我们好好抱一抱,这相同的经历,相同的感受,共同呼吸在一片天空下…… :hug: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3-27 16:12
标题: 回复 36# 非花非雾 的帖子
谢谢你!暖很荣幸!问好,周末快乐。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3-27 16:13
标题: 回复 37# 薄暮 的帖子
谢谢暮,读着你的悉心点评,心里很暖,愿我们一起交流和进步,一起共鸣。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3-27 16:15
标题: 回复 50# 高迎春 的帖子
谢谢高老师读暖的字,高老师多指点暖,暖好荣幸!
作者: 张铭 时间: 2010-3-27 20:38
儿时的记忆就如烧红的烙铁烙在心上,尽管时间久远,但疤痕还在。埃玛大街是童年的最深记忆,那白栏杆,那5号站,那凝结如冰的铁轨,那摇晃的浮桥,以及母亲的蓝呢衣,都扎进了人的内心深处。而每一意象的背后都附着着历史和故事。浮桥上母亲牵着你的手,时松时紧,时紧时松,将母亲的忧郁与痛苦写得让人提心吊胆,也让作者幼小的心田,随浮桥一样晃荡不安。幼小的心灵是敏感的,那母女连心的感应,让幻想变成了永久忧伤,以致我怀疑暖版心中的纠结至今仍未放下。
当然没有敏感的心,没有敏锐的眼,没有敏慧的脑,没有敏捷的笔,暖是写不出这样的好文章的。感谢生活,感谢埃玛大街,及埃玛大街上的所有一切……
刚饮几杯,乱写几句。不过是我上中财以来的最长评论了。
作者: 圆圆饼干 时间: 2010-3-27 20:48
长长的街,悠悠的桥,浮现的确是深深的铭刻心灵的记忆,暖的文是感性的,这种感性让每一个读者都疼爱你,暖的文又是理性的,这种理性,给每个读者一次心灵洗礼的机会。如此厚重之作,读来感染也感动着饼干……
周末好,暖和小木。
作者: 飞花落叶 时间: 2010-3-27 21:21
原帖由 敬一兵 于 2010-3-25 08:30 发表
细腻到细腻的深处,缜密到缜密的内核是文章的看点所在。具象具意,水乳一体,情景交融,有感有悟。多种艺术手法的集合,让文章散发出了强烈的灵动气息,意识流的特征突出,这种以物寓意,以景托情的关照与比对,勾勒 ...
文与评皆精彩得不得了,惊叹不已!
作者: 古月灵秋 时间: 2010-3-27 21:37
问好!慢慢拜读!大气浑成,厚实开阔,丰富的记忆积淀和对于过往场景、人物、情境的回味,浸润着丰盈细腻的主体情感,珍贵如璞玉,珍藏或者回望,都有着弥足宝贵的致密和润泽的光亮!继续体会学习着!
作者: 曹国魂 时间: 2010-3-27 21:59
问好小暖,最近网线断了,正在抢修,等好了再来慢慢欣赏!
作者: 飞寻人生 时间: 2010-3-27 22:09
原帖由 夏日荷风 于 2010-3-25 08:31 发表
欣赏好文好评。
想不出再好的评论来了,只好全部借用了。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3-28 08:20
原帖由 赵国宝 于 2010-3-25 16:04 发表
好像有个错别字。
——————
再次谢谢你,同时也谢谢张铭朋友,全文共查出两个错别字:斑,眩。
特此更正。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3-28 13:02
原帖由 薄暮 于 2010-3-26 10:34 发表
一下读完暖版的佳作,钦佩!可以说是一气呵成,那种语言的流畅和精密是无与伦比的,尤其是后面几节关于童年时的描写,极具感染力,又是如此的大气浑厚,让人叹服!再读几位高手的点评,更是受益匪浅!问候暖版!:han ...
————
谢谢薄暮,暖好感动!这么长的字,占用大家时间,暖很抱歉。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3-28 13:03
原帖由 娴情逸致 于 2010-3-26 10:49 发表
“埃玛大街的浮桥”这个题目,就已非常吸引我了。洋洋洒洒的文字,像一道叙事的交响乐,非常有起伏的美感,仿佛有旋律引导着小暖把发生在故乡的埃玛大街的浮桥附近的陈年往事,重又再现出来。说实在,这样厚实的散文 ...
————
妮妮姐…… :hug: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3-28 13:03
原帖由 眉妩 于 2010-3-26 11:54 发表
用了将近一个小时,一个字一句话一段一段读下来,埃玛大街的浮桥竟也开始在我的心中摇荡起来,有关那座桥的记忆,被你的文字复制并粘贴到我的记忆中,在你从容舒缓的语调里,我回到一段历史,那里有关于母亲、外婆及 ...
————
谢谢眉妩,暖好感动,这么长的字,占用了你很多时间,暖很抱歉!再次感谢!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3-28 13:04
原帖由 李雷 于 2010-3-26 13:10 发表
细腻到细腻的深处,缜密到缜密的内核是文章的看点所在。具象具意,水乳一体,情景交融,有感有悟。多种艺术手法的集合,让文章散发出了强烈的灵动气息,意识流的特征突出,这种以物寓意,以景托情的关照与比对,勾勒 ...
————
谢谢李雷朋友。
作者: 笨小暖 时间: 2010-3-28 13:04
原帖由 与秋相伴 于 2010-3-26 13:55 发表
读小暖的文章,就如享受一顿大餐,需要细细地品,慢慢地消化。
与秋唯有虚心地学习!
————
谢谢与秋!问好!
作者: 岭头落雪 时间: 2010-3-28 13:21
洋洋洒洒写了这么长呀?真是写得好!学习了!
欢迎光临 中财论坛 (http://bbs.zhongca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