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老虎与小鱼 于 2018-1-10 05:33 编辑
也说大梦中的小人物——门子
多读几次《红楼梦》,会觉得它是一场大梦。要参透这个梦的确让人觉得无处下手。于是就只好去注意书中的小人物。门子就是引起我兴趣的一个。
门子在《红楼梦》中是一个芝麻小的人物,他只在书中的第四回出现过,也就是说在《红楼梦》中他只有这一场“戏”。但就是这一场看似小戏的“大戏”却把这个人物刻画得细腻而立体。(87版的电视剧认为他出现过三回,这一点值得探讨。)门子原是葫芦庙中的一个小沙弥,因原来的寺庙被火烧了之后,无处安身,欲投别庙去修行,又耐不得清凉景况,后来蓄了发,在应天府找到了差事,充了门子。
“门子”是一种职务的名称,是旧时官衙中从事看门、传达、站班等杂务的差役,原本不是小沙弥的名字,他姓甚名谁,早已经失落无考了。但就是这样一个姓名失落无考的人物却“到底”被贾雨村“寻了一个不是”,远远地充发了。
问题出在哪里呢?问题就出在门子与当了应天府府尹的贾雨村打交道这件事上。
他与贾雨村打的第一个交道是在公堂上。在公堂上贾雨村想发签拿人,他却给贾雨村使了个眼色儿——不令他发签。贾雨村心下“甚是疑怪”,只得“停了手”。为了解惑,贾雨村退去侍从,仅留下了门子。于是就有了门子与贾雨村的第二次交道——深谈。这一深谈,令贾雨村心里有了防患。书中是这样交待的:“此事皆由葫芦庙内之沙弥新门子所出,雨村又恐他对人说出当日贫贱时的事来,因此心中大不乐意,后来到底寻了个不是,远远的充发了他才罢。”
作者写得非常巧妙,贾雨村寻的“不是”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这句话的重点却要落在“到底”之上。“到底”包含着“终于”的意思,言外之意这个“不是”寻的比较辛苦,是故意而为之。这说明门子在贾雨村跟前办事还是比较谨慎的。
贾雨村心中的“大不乐意”到底是指什么?通过他们二人的进一步交谈,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门子说话不懂避讳。
当贾雨村把门子传到密室时,门子一上来的第一句话就是:
“老爷一向加官进禄,八九年来就忘了我了?”
由这句话,可以知道贾雨村一上任,门子就认出他来了,所以他才敢对贾雨村“使眼色儿”。门子不过是贾雨村曾经认识的一个小和尚而已,非亲非故,贾雨村为何要记住他?所以这句话说得很唐突的,如果说这句话还可恕,接下来的言语就实在有些过份了,当贾雨村表示想不起来的时候,门子说道:
“老爷真是贵人多忘事,把出身之地竟忘了,不记当年葫芦庙里之事?”
这话听得贾雨村“如雷震一惊”。什么叫“出身之地”啊?贾雨村祖上也曾经是“诗书仕宦之族”,出身官宦之家,怎么到了门子的嘴里,竟把人家的“祖籍”都给湮灭了,葫芦庙成了他的出身之地了呢?贾雨村毕竟是进士出身,有涵养,此时并没有发火,也许是被这么一句“知根知底”的话打蒙了。便笑着道:“原来是故人”。
第二个方面:门子说话不知轻重。
无论怎么说,贾雨村也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不然是考不中进士的。虽然为官时间不长,和门子比起来,不知高了千倍万倍。自古以来“学而优则仕”,贾雨村也是个悟性极高之人,又经历宦海浮沉,为官之道是必有心得和感悟的,现在重新走马上任,万事都会小心谨慎,前车之鉴必定牢记于心。但是对贾雨村不知道“护官符”之事,门子是这么说的:
“老爷既荣任到这一省,难道就没抄一张本省‘护官符’来不成?”……(不知道护官符)这还了得!连这个不知,怎能作得长远!”……
这些话的语气,完全就是一个长辈或者上司对下属的口吻。虽然门子说的在理,但是贾雨村能接受吗?“建议”和“指教”完全是不同的两个概念。曾经吟出“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的贾雨村能让你一个门子来“指教”吗?!
第三个方面:门子知道的底细太多。
我们常在电影中看到这样的情节:一个人如果知道的事情太多,最后总要被杀。古往今来,在政坛,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轻者发配边关,重者人头落地。这已经成了“游戏规则”。从门子对“四大家族”的剖析,提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论点来看,他对时政了解得相当透彻,但是却忽略了“潜规则”的风险。
分析官场利弊,这对贾雨村处理案件是有帮助的,在这一点上,贾雨村可能不会认为门子多事、逞能。但是了解贾雨村的“底细”,却是他不能容忍的。俗话说“装疯卖傻,过的逍遥”,但是门子偏偏不“装傻”,而且处处显摆“所知”。
当贾雨村问及:
如你这样说来,却怎么了结此案?你大约也深知这凶犯躲的方向了?
门子见贾雨村这样问,便更加显摆所知了,说道:
不瞒老爷说,不但这凶犯的方向我知道,一并这拐卖之人我也知道,死鬼买主也深知道。……(甄士隐)这人算来还是老爷的大恩人呢!他就是葫芦庙旁住的甄老爷的小姐,名唤英莲的。
这段话可以说,触及到了贾雨村的心底,曾经落难之时是甄士隐伸出援助之手,雪中送炭,到现在是他该报恩的时候了。何况这报答的方式来的那么直截了当,无需拐弯抹角,徇私舞弊。但是四大家族的势力,是贾雨村能得以重生的根源,又是明摆着的事实。怎么办,贾雨村定是“识时务者为俊杰”之人,但是这样做,他定会给门子一个印象——忘恩负义。像这样喜欢“显摆”之人,极有可能泄露出去,这一世英名可能会随风而散,荡然无存,这时的贾雨村会怎么办?不杀你门子以掩事实,算是对得起你了。
第四个方面:门子过分地显示所能,出无知的馊主意。
我们在读“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的时候,有一个感觉,审案的主官贾雨村,完全就是一个听众。一盘棋皆是门子一人在下。如果说你的处理方案好,即能摆平双方,又能向朝廷交差,也就罢了,但是门子提出的审理方案确实“馊”到了极致。对于怎么处理,贾雨村问门子:“依你怎么样?”门子道:
小人已想了一个极好的主意在此:老爷明日坐堂,只管虚张声势,动文书发签拿人。原凶自然是拿不来的,原告固是定要将薛家族中及奴仆人等拿几个来拷问。小的在暗中调停,令他们报个暴病身亡,令族中及地方上共递一张保呈,老爷只说善能扶鸾请仙,堂上设下乩坛,令军民人等只管来看,老爷就说:“乩仙批了,死者冯渊与薛蟠原因夙孽相逢,今狭路既遇,原应了结。薛蟠今已得了无名之病,被冯魂追索已死。其祸皆因拐子某人而起,拐之人原系某乡某姓人氏,按法处治,余不略及”等语。小人暗中嘱托拐子,令其实招。众人见乩仙批语与拐子相符,余者自然也都不虚了。薛家有的是钱,老爷断一千也可,五百也可,与冯家作烧埋之费。那冯家也无甚要紧的人,不过为的是钱,见有了这个银子,想来也就无话了。老爷细想此计如何?
这个计策馊就馊在“扶鸾请仙”。用神鬼仙术来判案,实在荒唐,贾雨村就算要徇私舞弊,也不会使用如此无知的手段。贾雨村是进士,从小咏读儒家经典长大,儒家最是主张“不以怪力乱神”“六合之外存而不论”的。所以当贾雨村听门子如此设计都笑道“不妥,不妥”。
门子正是因为这几个方面的“因”,所以才有了最后被“远远地充发”了的“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