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剧岂可胡编乱造
——点评《天下粮田》
早些天看了中央电视台一频道热播的《天下粮田》,总觉得那里不大对头,似乎与我往日所积累的有关清史的记忆不大一样,尤其是关于乾隆前期的重臣讷亲的印象相去甚远,于是又重新翻阅《清史稿》,将其中的《高宗本纪》、《讷亲传》、《刘统勋传》、《张廷玉传》、《孙家淦传》等人物传记细细读了一遍,才清楚地意识到《天下粮田》误人不浅,有必要梳理历史原貌,以正视听。
讷亲其人乃乾隆朝前期重臣,后因督战大小金川战事失利,招致乾隆帝的忿怒,以其祖遏必隆所遗之刀将其斩杀。讷亲之死虽有其自身原因,如不习军事,疏于战阵;将帅不和,刚愎自用;畏首畏尾,怯于迎敌,但亦缘于乾隆的用人不察,避其所长,用其所短。金川战事的失利,讷亲固然难辞其咎,乾隆本人亦要担负重要责任。
就算讷亲最终被朝廷诛杀,也是因为他在主持征讨大小金川的藏人叛乱时丧师辱国,丢了朝廷的脸面,惹得乾隆帝大怒,而决非因为他欺君罔上,卖官鬻爵,内外勾结,结党营私,更非因为他蓄养死士,私设金库,意欲背叛朝廷,谋夺天下。如果那样的话,史官岂不要将他列入《奸臣传》,甚至是《贰臣传》了。然而翻遍同期人物的史书传记及野史笔记,都找不到此类记载,而令人遗憾的是,电视剧却置史书记载于不顾,硬把讷亲写成大奸大恶之人,并把他的被赐死写成是乾隆帝得到张廷玉所收集的讷亲的谋叛证据,在怒不可遏的情况下下达的指令。这就完全篡改了历史,是对历史人物的任意涂抹,也可以叫作“欲加之罪,何患无词”!讷亲如果地下有知,定当会大喊“冤哉!枉哉!”
按照电视剧的塑造,讷亲不仅是大奸大恶之人,而且是天下贪官污吏的总头子,也是当时官场贪婪成风,作假成风的总根源:他掌控了天下所有的皇庄,利用皇庄疯狂圈占百姓的土地;他把吏部掌管官吏升迁屈陟的职能转移到了由他亲侄把握的当铺,明码标价,公开地卖官鬻爵;他无视朝廷禁令,私令地方官员丈量新开垦的土地,并虚开数量,征收赋税;又指使地方官吏巧立名目,征收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甚至连拉屡拉尿都要收税,税目竟有五六十种之多;他勾结户部侍郎铁弓南的儿子铁剑飞恣意杀戮,甚至妄图截杀朝廷重臣刘统勋,以此来清除异己;他勾结地方大员,弄虚作假,制作五万多把万民伞,以此欺骗朝廷,蒙蔽皇上;更为可恶的是,他竟私设金库,屯积大量金银珠宝,准备日后背反朝廷,篡夺天下之用,诸如此类,数不胜数,简直磬竹难书。
那么事实如何呢?
按照本传的记载,讷亲是满州镶黄旗人,其祖父额亦都是满清开国功臣,祖父遏必隆是康熙、雍正两朝重臣,姑母是康熙的皇后,他本人则是乾隆的顾命大臣、首席军机大臣,还兼领吏部与户部,真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称得上是一门亲贵,与满清王室则是休戚与共,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以他这样的身份与地位,他既无必要,也不可能去谋反朝廷,更何况翻遍正史、野史,以及各种诗文笔记,也找不到关于讷亲谋反的任何蛛丝马迹。然而电视剧的编者却随心所欲地将讷亲定性为叛逆之人,他的依据就是自己所泡制的张廷玉所呈上的一迭秘密材料,这种对历史的改造真是大胆到了极点!
那么讷亲为官又如何呢?是贪官还是循吏呢?我们不妨看看乾隆皇帝本人以及与他同朝为官者的评价。
本传说他:“讷亲勤敏当上意,尤以廉介自敕,人不敢干以私,其居第巨獒缚扉侧,绝无车马迹。”意思是说讷亲主持政事以后,办事勤勉明敏,很合皇上的心意,特别是他为人清廉耿介,要求自己很严格,官员们都不敢以私事来求他帮忙。为了杜绝官员们来他府上请托办事,他特意在大门旁拴了一条藏獒,来吓阻那些寅缘办事的人,因此,在他家的门前车马绝迹。一个首席军机大臣,又兼管吏、户两部,可谓权势熏天,可讷亲不仅自己办事勤勉,为人清廉耿介,还想出绝招,不让官员们走后门,以整肃官场风气。这种行事作风不仅古代少见,只怕放在今日亦为鲜见。
乾隆九年五月,因河南的营伍和江浙一带的河道海塘工程出了问题,朝廷命他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前往巡查,沿途官员听说后都想方设法来巴结讨好他,可他却一概拒绝,并将这些官员的丑态一一奏报皇上,乾隆也为之感动,感叹说:“讷亲素性谨慎公正,朕所深知,今差奉委,自然臧臧否否,事事据实陈奏,岂因地方官之趋承与否,遂意为轩轾,该督抚等如是逢迎,是不但不知讷亲之为人,亦并不知朕心矣。”讷亲奉旨钦差,公正廉明,严谨办事,毫无招摇之意,不接受宴请,不接受馈赠,也不出入豪华场所,实在难得。
这一点,讷亲始终未变。就在他督帅金川战事失利后,乾隆已对他极度失望,已萌生杀他之心,但也未改变对他为官作风的评价。乾隆曾下手诏说:“军旅事重,平日治事详慎,操守洁清,举不足言。”“讷亲小心谨密,而方寸一坏,天夺其魄,虽欲幸免而不能。”户部尚书刘统勋虽然曾弹劾过讷亲,但也肯定他的作风,说他”事涉于公,迹涉于任怨。”“出一言而势在必行,定一稿而逾限积日。”乾隆时期的大诗人、军机章京赵翼也评价他:“然其人虽苛刻,而门庭峻绝。”讷亲虽老成不如张廷玉,刚正不如孙家淦,勤勉不如刘统勋,但他为官清正、廉洁,为人谨慎、精细,却是时人的共同看法。
当然,讷亲因为出身贵胄,性格上也自有其缺憾。本传说他:“自恃贵胄,遇事每多溪刻,罔顾大体,故耆旧公卿,多所隐忌。”“部院司员以公事关白,必反复驳诘”由他主持的吏部与户部事务,凡遇督抚题奏主张从严处理的事件,部复从来不改宽。而督抚主张从宽处理者,部复往往从严。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清则无友”,因为讷亲出身高贵,不大懂得人情事故,因而对待下属一味地严苛、切责,难免树敌过多,一到关键时刻,他人就算不落井下石,但只怕袖手旁观者居多,而上疏援救者也就少之又少,所以当乾隆十四年一月皇上下令要诛杀他,也就无一人上疏救援。
显然,讷亲之死并非死于为官不清、为官不正,更非死于谋叛朝廷,而是死于督率金川战事不利,丧师辱国,丢了朝廷的脸面。其实,其中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这一年乾隆死了皇后,心情特别糟糕,难免以诛杀大臣来发泄心中的无名之火。就在乾隆十三年至十四年一月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因金川战事的失利,乾隆先后杀了川陕总督张广泗,大学士庆复。令人奇怪的是,电视剧对于讷亲之死,不是按历史的原貌揭示其主要原因是金川战事,而是大肆渲染讷亲的谋反之罪,刻意罗织讷亲谋反的种种罪证:如张廷玉安插在讷府的卧底所呈递的一大迭书证,讷亲死党、刑部尚书潘八指烧毁私设的银库,等等。这些完全是莫须有,是编剧的胡编乱造。
客观地说,讷亲应是乾隆朝的忠臣、清官,他虽被乾隆诛杀,却并非他为官不正、为官不清,更非他谋叛朝廷,而完全是因为督率金川战事不利所致。令人吃惊的是,电视剧的编导者竟然完全不顾事实,而是随意编造,颠倒黑白地把讷亲塑造成一个无恶不作的大贪官、大奸臣和谋叛之臣。如果因为某人被朝廷诛杀,就可以将其定性为贪官、奸臣、逆贼,随意贬低,乃至于恶搞,那么后人又该如何评价被宋高宗诛杀的民族英雄岳飞、被明英宗诛杀的民族英雄于谦、被明思宗诛杀的抗清大臣袁崇焕?如果电视剧取名为《戏说讷亲》,目的是博人一笑,也许无可厚非,但编导者却偏偏煞有介事地称之为“天下粮田”,让人觉得这是堂堂正正的历史剧,这就难免将人引入歧途,接受错误的历史事实。这不是误天下人之耳目心智又是什么! 作者:郭瑞林,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退休教师,现住北京市西城区广外街道二热东里六号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