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vhq018 于 2018-2-8 10:31 编辑
世界发展有多快?变化有多大?这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很难感受到的,因为我们总觉得昨天与今天并无多大差异。回忆和比较才能让我们切实感受到这种差异。比如旅行包,以及旅行包里装的东西,虽然它不能总体诠释变化的好坏,但至少从生活的一个侧面反映了某种变化。
我真正提上旅行包旅行是在1981年。在这之前,我甚至都没出过门。最远三十里地的范围用不着旅行包。15岁那年,我去150公里开外的地方上高中,于是有了平生第一个旅行包。那是一个深蓝色的帆布包,全年的衣物都在里面。棉衣棉裤占了很大一部分空间,其余的也就是冬天的一双鞋和夏天的一双鞋,当然外套冬夏是一样的。袜子、裤衩背心、洗漱用品可以放在饭盒里,不占空间。寒暑假回家,包的分量差异很大,暑假的包像个穿牛仔裤的胖子,鼓鼓的,寒假时又如同瘪三。但走的时候却几乎一致,因为寒假过后,包里总要塞进一些吃食,有多大空间就塞多少。
母亲总说,家里怎么都好过,只是别可怜了出门人。一般都是三姐给装包,很费工夫。提前总要盘算好了,什么东西装在什么东西里面,什么先装,什么后装,一层一层,装好了就不能再动了。待拉锁拉上时,一个包就像一只充足了气的皮球,绝无死角。那是一个聚宝盆,往出掏的时候,总有意外的惊喜,比如,鞋里放两根麻花,衣兜里塞几块糖等等。我一路上决然不敢打开拉锁,更不敢往出掏东西,因为一旦打开拉锁,就很难再拉上,而一旦往出掏东西,肯定再也装不进去了。所以,雪灾那次,150公里的路程,居然走了18个小时,饥寒交迫,我明知道包里有鸡蛋、肉干,就是不敢掏出来吃。
上大学了,要去大城市了,旅行包也鸟枪换炮了。棕色的1000x300x400的牛皮箱子,那几乎耗掉了父亲半个月工资。牛皮的,很牛!我的全部家当都在这个箱子里了。虽然我的年龄和个头配上这个箱子很滑稽,但拥有这样一个皮包与今天拥有北京三环的一所房子一样牛。我把它放在宿舍最显眼的地方,我之所以叫它“箱子”,因为它承担了箱子的一切功能,直至我大学毕业住单身的所有日子。今天,这个箱子仍然珍藏在家里的一个角落里,只是里面装的东西变成了书信、油印品、报纸——我一段时期里的全部记忆。
箱子只适合搬家用,旅行是不合适的。所以,我又有了一只饺子形状的人造革旅行包,灰色的正面印着楼房和“上海”字样的那种。虽然它也很能盛东西,但我已经不需要了,寒暑假回家只拿些换洗的衣物就行了。当然,包是不能干瘪的,我会买一些特产什么的,放到包里带回去。尤其是寒假,还会买一些过年的吃食。返校的时候,家里仍然要往包里塞一些吃食什么的,我已经很厌烦那些东西了,俗话说,路远没轻重。来回倒车,不堪重负。但母亲不这样想,她坚持“饱带干粮热带衣”,出门在外,变数太大,以防万一。为此,我还跟母亲吵过一架,我亲手把母亲大清早起来煮的鸡蛋从包里掏出来扔在地上,现在还记得母亲当时眼里噙着的泪水。母亲料想的“万一”到现在也没有出现,这不是母亲的错,是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了。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旅行的人越来越多,但旅行包没什么大变化,只是质量越来越差了。我和爱人回老家,路过北京,就想着买些北京的诸如果脯、酥糖、茯苓饼、稻香村糕点等特产带回家,没想到紧塞慢塞就把旅行包扯开个大口子,好在那时流行编织袋,5~10块钱不等,买一个,两个包都不拥挤了。西直门火车站的人像潮水般涌向检票口,包被人夹住了,一扥,包从拉锁处彻底撕开了。撕开的旅行包像划开的胸膛,肠肠肚肚争相往出涌,但你不能停下来收拾,簇拥的人群会踩死你。所以丢不丢东西,只能听天由命了。还好,上了火车检查,居然一件东西也没丢,或者是我能记住的东西一样也没丢吧?后来再出远门,就学会了带一根绳子,以备不时之需。一段时间里,旅行包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但内里装的东西基本没怎么变。有立式的、卧式的,有的安装了两个拉锁头,有的底部安上了轮子,材质也有布的、人造革的、皮的不一,变化多样,但有一点没变,那就是质量仍然低劣。一路出门,一路担心,谁知道啥时候拉锁坏了、包带断了、轱辘掉了……好包也有,只是不敢用,一方面是太贵舍不得买,另一方面也没什么贵重东西,招贼,因为跟谁住一个旅馆并不由你决定。两个或者三个陌生人住在一起,互相都得防着。钱永远藏在那种带兜的裤衩里。
质变产生于千禧年前后。一种拉杆密码箱风靡大江南北。城市基础设施的快速完善使得靠轮子滑动的拉杆箱有了用武之地。关键是选择性强,材质决定了价格从100到1000不等,不管是谁都能买到自己心中性价比最好的旅行包,而且,只要你不主动介绍你的包价值几许,没人会认为你的包比他的包贵重,人人都保住了面子。箱子质量也上去了,里面装的东西也少了许多,洗漱用品可以不带,衣物大大减少,吃食完全不用带。箱子上的密码大都是摆设,没几个人真的设密码。旅程的快捷、市场的繁荣和腰包的鼓胀渐渐让旅行包成为点缀。机场和火车站,提一堆大包小包的现象少了许多,代之以五颜六色的拉杆箱,它甚至成为一道流动的风景。时髦的女士配一只精巧的旅行包,如同配一条围巾一样重视,那是整体美。超大的拉杆箱也有,只是拽着它没那么累了。
现在完全不一样了,一只拉杆箱加上一个背包成为年轻人旅行的标配。充电器、充电宝、笔记本电脑成为包里的主要物品。老一点的人一般还是拉着一只旧式的帆布的或PVC材质的中型箱子,除了证明自己已经落后于时代以外,什么也证明不了了。旅游则有一个背包足够了。马桶式的背包,或者双肩跨式的,看着不大,容量不小。好像专门为年轻人设计的,因为年纪稍微大一些的人,甚至不知道那些分门别类的兜应该装什么。即使凑合把东西都装进去了,也可能因为兜太多而找不见。我曾经就因为找不见一个放在暗兜里的打火机而差点误了飞机。
回想曾经一次旅行相当于一次磨难的情景,再看看现在机场、车站那些穿梭往来的拉着精致的旅行包轻松和自信的表情,你不能不感慨世事沧桑。但你不能肯定地说,时代真的进步了,因为曾经你提着的,是沉重的希望,而如今的人们与旅行包一起,如同轻盈的浮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