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57|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70/80后的小学课文,让我们用一生去感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3-25 15: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京杭 于 2018-3-25 15:45 编辑



   《70/80后的小学课文,让我们用一生去感悟》

    幸福的年代,谁会拒绝再体验一次童年生活。
                                      ——拜伦
    01

  作为70/80后,小时候,总盼望着自己快长大;长大后,回想最多的却是小时候。
  我们回想小时候的玩伴儿,回想小时候的趣事与糗事,回想小时候无忧无虑的慢时光……
  那时物质匮乏,鲜有各种各样的玩具,语文课本就是我们最早的伙伴和人生启蒙书。小时候的语文课,尽管还不能完全理解老师讲解的意义,但课文讲述的那些故事,却从那时起就已植入我们幼小的心灵,并在以后的日子开花、结果。
  长大后,再回想起小时候学过的课文,便有常读常新之感,犹如故友重逢。
  小时候学过的课文,内容虽然简单,但蕴含的道理却深刻隽永,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感悟。

  02
  小时候学过的课文,记忆中最早的是《猴子捞月亮》。
  一群猴子在树林里玩耍,一只小猴子突然发现月亮掉到井里了!于是,老猴带着一大群猴子跑过来,在确认月亮真的掉到井里之后,众猴决定齐心协力把月亮捞上来。老猴跳到树上,众猴你抱我的腿,我勾你的头,挂成一长条,头朝下一直深入井中。最后,挂在最下边的小猴子抓到的不是月亮,而是井水。原来,井中的“月亮”只是影子,而真正的月亮还在天上挂着呢!
  小时候初懂得:遇事要多动脑筋,认真观察,仔细思考,不要像猴子那样不切实际,自作聪明,到头来空忙一场。
  长大后才发现:猴子捞月亮的故事虽然可笑,但和我们的人生何其相似?少年时意气风发,都有着拯救人类的理想;青年时不怕困难,敢打敢拼,即使面对危险也一往直前、不改初衷;到了中年,该收获的时候才发现,我们曾努力追求的竟然是水中的月亮,不过是一个虚幻的影子而已。

  03
  猴子因为聪明、机灵,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这也许是很多课文设计和猴子有关的缘故。《小猴子下山》便是其中之一。
  有一天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它看见玉米就掰玉米,看见桃子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看见西瓜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看见可爱的小兔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最后,小兔跑进树林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小时候初懂得:做任何事都要专心,不能三心二意、半途而废,否则最后只能是两手空空。
  长大后才发现:我们从少年到青年,从稚嫩到成熟,不都像那只小猴子吗?虽然我们一直在追求,但终究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我们的工作在变,为票子、为车子、为房子;我们的目标在变,为名、为权、为利。一个人如果没有明确目标而盲目去追求,结果必然像小猴子一样,即使得到也是暂时的,最后终究是一场空。得不到的东西才是最好的,或许我们永远都不会满足,但幸福和快乐会一直出现在我们追求的过程当中。

  04
  作为一个期待成长与进步的孩子,印象最深的是《小马过河》这篇课文。
  有一天老马问小马: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事吗?小马高兴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老马让小马把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在去磨坊的路上,小马被一条不知深浅的小河挡住了。小马去问正在河边吃草的老牛,老牛告诉它: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趟过去。小马正准备过河,却被从树上跳下的一只松鼠阻止了。松鼠告诉小马,它的一个伙伴就是在这条河里淹死的!小马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就跑回家去问妈妈。妈妈告诉它: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最后,小马试探着一步一步地淌过了河。过河后的小马发现,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小时候初懂得:同一条河流,老牛觉得它是没不过膝盖的小溪,松鼠觉得它是深不可测的天险,这是因为它们都是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的判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实际,我们既要听取别人的意见,更要注重自己去实践。
  长大后才发现:我们每个人都有类似“小马过河”的经历,都有过懵懂、困惑的时期,都曾在与困难、挫折的斗争中成长进步。我们固然不苛求小马快速成长,但当我们本人是阅历丰富的老牛或松鼠时,我们是否能站在小马的位置而为它提出合理、中肯的建议?在现实中,我们有多少人都是以自己为中心而忽视别人的实际?尽管我们有时出于好心善意,但对他人起到的作用却微乎其微、聊胜于无。

  05
  在小时候学过的课文中,《骆驼和羊》最早向我们讲明了怎样看待自身的长处和短处。
  骆驼长得高,羊长得矮。骆驼认为长得高好,羊认为长得矮好。它们决定各做一件事证明自己的观点。当走近一个四面有围墙的园子时,园子里茂盛的树枝伸出墙外,骆驼一抬头就吃到了树叶。羊无论怎么努力也吃不着。骆驼以此证明高比矮好。它们继续向前走,看见围墙上有个又窄又矮的门,羊很轻松地走进门去吃园子里的草。骆驼无论怎么努力也钻不进去。羊以此证矮比高好。
  小时候初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不愿承认自己的短处是不对的,要正确看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长大后才发现:对于存在竞争关系的同事或朋友,我们就像互不服气的骆驼和羊,承认对方优于自己并向对方学习真的很难吗?如果骆驼把树叶给羊吃,羊把草给骆驼吃,这才是最完美的合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更有助于双方互利共赢。

  06
  最早让我们接触方法论的小学课文是《南辕北辙》。
  魏国有一个人,要从魏国到楚国去。楚国在魏国的南面,可这个人却让驾车人赶着马车一直向北走。在路上,有人问他去哪儿,他回答说是去楚国。路人告诉他去楚国应该向南走。他却说了一大堆自己的理由:我的马快、路费多、车夫的本领高。路人无奈,只好眼睁睁看着他向北去了。路人认为,魏人的条件越好,就会离要去的地方越远。
  小时候初懂得: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长大后才发现:魏人虽然选择的方向反了,但如果一直坚持下去,还是有可能到达楚国的,因为现在我们知道了“地球是圆的”。如果再联系社会现实,只要有足够好的条件,既使方向不正确,也有实现目标的可能。就像一些“官二代”“富二代”,自身不努力工作,依靠良好的家庭背景,依然能够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虽然这种生活不可持续,也会为人不齿,但毕竟是一种现实,是一种社会存在。“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懂得了这些,我们就会更清醒地认识当下,更正确地选择羡慕或者鄙弃。

  07
  小时候学过的课文之所以难忘,是因为孩子的视角单纯而独特,特别在那个物质匮乏、精神纯真的年代。
  我们之所以怀念小时候学过的课文,是因为它陪伴了我们最美好的童年时光,最先让我们接触和懂得了最朴素的道理。
  小时候学过的课文,一如当年的课本,已然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泛黄、褪色。有的课文已成为尘封的记忆,再也唤不起心的涟漪;有的课文却历久弥新,如陈年老酒,饮少辄醉。
  如今,我们再也回不到少年锦时,但那段青葱岁月却像当年的故事一样,不管过去多少时间,仍然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当我们重新想起的时候,就开启了通往少年的时光隧道。
  如今,我们虽然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思想,但那些最朴素的道理却是人生成长的基础和本源,永远不会因时间而改变,并值得我们用一生去感悟。
  如今,我们还会把小时候学过的课文当作故事,讲给我们的孩子听,希望他们能有我们当初一样的感受,并在以后再讲给他们的孩子,把这最朴素的道理一代一代传下去……



2#
发表于 2018-3-25 19:38 | 只看该作者
那个时代的教材多数是通过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语文课都上成了道德课。
3#
发表于 2018-3-25 20:2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老师带我重温少儿记忆,读着很亲切。
4#
发表于 2018-3-25 23:15 | 只看该作者
重温少儿记忆,感觉很亲切。感谢老师引领我们共同回忆。
5#
 楼主| 发表于 2018-3-26 10:14 | 只看该作者
an安 发表于 2018-3-25 19:38
那个时代的教材多数是通过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语文课都上成了道德课。

幼儿时的课文简单易懂却影响深远,感谢!
6#
 楼主| 发表于 2018-3-26 10:15 | 只看该作者
闫广慧 发表于 2018-3-25 20:27
谢谢老师带我重温少儿记忆,读着很亲切。

这些课文时常想起,过去也曾常常讲给后辈听的。感谢!
7#
 楼主| 发表于 2018-3-26 10:20 | 只看该作者
云馨 发表于 2018-3-25 23:15
重温少儿记忆,感觉很亲切。感谢老师引领我们共同回忆。

感谢老师品鉴。欣赏老师的诸多精华作品!感谢!!
8#
发表于 2018-3-26 16:04 | 只看该作者
由此看出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9#
发表于 2018-3-26 18:08 | 只看该作者
我没有记住一篇小学语文课本的文章。不过我觉得蛮好,等我记住了,都是更棒的了。
10#
 楼主| 发表于 2018-3-26 18:25 | 只看该作者
lvhq018 发表于 2018-3-26 16:04
由此看出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启蒙教育很重要,儿时的记忆也很重要。感谢!
11#
 楼主| 发表于 2018-3-26 18:29 | 只看该作者
槐安. 发表于 2018-3-26 18:08
我没有记住一篇小学语文课本的文章。不过我觉得蛮好,等我记住了,都是更棒的了。

小学课文里学到的道理,因为儿时是一张白纸,先入为主的缘故,所以记忆更深刻。感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3 22:32 , Processed in 0.05264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