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772|回复: 3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满树鲜花朵朵香——读高迎春的散文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31 10: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满树鲜花朵朵香
                                ——读高迎春的散文集

  几十年的读书、教书中我也读过一些散文,如朱自清、秦牧、刘白羽等名家的作品,但多限于单篇,很少读成集的散文。这次蒙高迎春先生寄赠大作《剪一缕阳光悄悄珍藏》,才算静下心来,花了一些日子,读完一百零七篇、洋洋三十三万的文字。掩卷沉思,觉得高先生的散文集犹如一棵绽满鲜花的花树,枝枝皆艳,朵朵皆香。

  高先生的散文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题材丰富、涉历广泛、体制多样,风格各异,就象八月十五的睛朗夜空,繁星点点,光明皎洁,既给人以美感,又给人以遐想。

  这里有对往事的回忆,有对景物的描写,有对生活的感悟,有对亲人的怀念,有对文艺的思考,有对植物的情怀,有对作家的评论,有对典实的考证,凡此种种,难以细数。

  作者量体裁衣,因材定体。回忆往事、怀念亲人时如话家常,娓娓道来中满是亲情友情。特别是写母亲的几篇尤为感人,那种慈母对儿女的呵护、孝子对老母的反哺之情着实令人感动。如《致母亲》中写母亲为给儿子治病而不惜以身尝药的细节,《呵护母亲》中写作者为母亲洗尿布的细节,都无不令人动容。这些篇章多以叙述为主,多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但却字字句句渗透了母子之间的骨肉亲情。

  写景记游的作品,往往笔法细腻,文字清新,读来赏心悦目。如《香椿树》中写道:“香椿树的香,不同于带着丝丝甜味的枣花香,不同于带有清淡药味的槐花香,自有它独特浓烈的椿香味。比起躲在叶柄下悄放的枣花,比起一小串一小串开放的槐花,香椿开花可算得轰轰烈烈。只见尺把长的花梗,在叶柄的拱围中风姿优雅地垂下来,成百上千朵月白色小花组成吊灯般潇洒造型。微风吹过,那如兰似麝的椿树花香味就浓浓地四处飘溢了。熏香了庭院胡同,熏醉了从此飞过的布谷鸟儿。”至于象《秋天印象》则更象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全篇散发着浓浓的诗歌韵味,蕴含着幽远的诗歌意境。

  作者有时也摘取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初看象一些散金碎银,但由于作者善于观察事物,体察生活,往往能在细小的事物中悟出生活的哲理。如《天教勤苦成》一篇,作者读书时偶然读到宋代诗人刘兼的“劝君立身须苦志,月中丹桂自扶疏”两句诗,以及叶适的“功到阔深处,天教勤苦成”两句,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由此悟出“所以选择吃苦就是选择坚强,选择付出就是选择成功。我甚至怀疑:‘吃亏是福’原本就是‘吃苦是福’的口误。”的人生哲理。文章最后还提炼出格言式的警句:“用微笑把勤苦铸入骨髓,幸福因此而有凭借,成功因此而有保证,生命因此而有力量。”又如《贝壳随想》一篇,写的虽是细小的贝壳,可作者却从深水中的贝壳因遭受的压力大而变得坚硬而艳丽悟出“生命的坚强,总是取决于他(它)能够承受的被压抑总量。所承受的压力愈大,这个生命就愈显其伟大。”“躲避压力,虽然舒适,却极易在温柔中滑向平庸;适应压力虽然劳苦,却能脱颖为骏才。”这种哲理昭示脱却了道德说教的枯燥乏味,而有一种沁人心脾的感染力。

  集中还有一些论文说艺的篇什,作者虽不是专门的文艺理论家和文艺批评家,但他对古代的文学批评论著以及诗话、词话等却极为熟谙,对古代的文学理论、美学理论也颇为熟习,运用起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特别是他对刘勰《文心雕龙》的解读尤见功力。《文心》一书用骈文写成,形式至为特殊,而其用语又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今人要读懂它尚且费力,更不用说阐释其理论内涵了。而作者读此书如读家书,不仅毫不费力,而且多有发现,其中又以对书中的创作论体悟最深。作者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深入浅出地阐释刘勰的文学创作思想,不时有精辟之论;同时他又用自己的独到见解来衡文论人,由此见出自己的真知灼见。作者对刘氏文论的理解集中见于《写作悟道识刘勰》一篇。作者虽未对刘氏文论作系统阐述,却在尺幅之间用吉光片羽式的语言将精义勾出,让人豁然开朗。如关于书名的解释,作者说道:“‘文心’属于运思谋篇,‘雕龙’属于雕琢文辞。”简单的两句话却把书名的含义一语道破,这比起那些高头讲章的解释无疑要醒豁得多。又如关于物、情、辞三者之间的关系,作者先引述原文“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然后解说道这里“辩证地说明物与情、情与物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关系。作家在写作中只有取得物、情、辞的有机统一,解决好物与情、情与辞这两组矛盾,笔下才会有优秀作品诞生。”三言两语即用现代语言揭示出原文的内涵。由于作者既熟谙古代文论的精华,又博通现代的文艺理论,使得他能应用自如地来发抒他对散文创作的见解,来评价他人的作品。譬如他在《散文创新看董桥》一文中说到董桥散文的自由流动的写法时,就适时引用了苏轼论文的名言。他说:“其实这种自由流动的写法,恰恰体现了苏东坡的文艺主张自然之美:‘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真正在实现着一种‘大散文’的概念。”

  此外,作者对植物似乎情有独钟,集子中写植物的篇什竟超过三十。大概因为作者生于农村,从小与各种植物打交道,因而特别熟悉广阔原野中的种种植物,二则作者在生活中喜欢养花种草,三则作者涉历广泛,博学多识。有此三条,作者写起植物来自然是得心应手。如果把这类作品单独抽出来另外成集的话,读者可能会误以为作者是一位研究有成的植物学家,因为这类作品对所写植物的源流、产地、名称、习性、生长周期、药用价值,乃至于培植之道,都无不熟谂,读者自然会认为文章当出于行家之手。可作者毕竟不是植物学家,文章中不仅表现了作者的仁民爱物之心,还表现了作者保护生态、保护环境的当代意识,同时还反映了一个思想者由物到人、由物及理的哲理思考。如《潇洒俊逸文殊兰》一篇,文殊兰不过是石蒜类的草本花卉,可在文章结尾作者却意味深长地写道:“文殊兰融自然风景与文雅的文化气息于一体,受到人们喜爱就是理所当然的了。养一盆潇洒俊逸的文殊兰吧,当身心疲惫的时候,欣赏其生趣盎然的艺术之美,就能从诗情画意中吸取到振奋人心的力量。”这种诗一般的语言不仅给人们以艺术享受,同时也启迪人们该如何对待植物、对待生活。又如《一树春风属杏花》一篇,作者借对“杏坛”、“杏林春满”两个典故的解释以及相关诗词佳句的引用,开掘出杏树非同凡响的文化意义,从而给人们以思想启迪。

  读完高先生的散文集,不禁为作者开阔的视野、丰富的人生、洞悉事物的敏锐观察力、鞭擗入里的分析能力、无不如意的文字表达能力、博闻强识的天赋异禀而称叹。的确,一个地方政府的干部要在散文创作上有所成就,得到社会的认可,谈何容易!其中甘苦,自可想见。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明人董其昌则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陆游也说过:“功夫在诗外。”可见读书与作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光读书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还必须“行万里路”,还必须在诗外多下功夫。这就是人生阅历和社会实践。一个足不出户,埋首书斋的冬烘先生就算读遍天下书,即使能写诗作文,但写出来的东西必定是干瘪乏味的,最多得到老学究的称许。高先生的好读书从集子中一看即明。从他的《把书读成山》、《与书有缘》等文章里,可知他是一个手不释卷的勤奋人,而且他多在读书明理上下功夫,所以他不仅读得多,而且读得懂、读得通,运用起来随心如意。我初初估算了一下,高迎春的散文集中引用古今中外的各类书籍、文献至少有二百种,其中有些书是世人很少见到的,但他征引起来却如数家珍。可见有学还得有识,那种读死书、读书死的方法是不可取的。高先生的好读书既使他学富五车,又使他贯通古今,知世明理。

  高先生能写出那么多的好文章来,既得益于他的好读书,更得益于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社会实践。他在地方政府工作,注重眼睛向下,广泛接触和了解社会各界;同时他的视野又不局限于一个宁津和一个德州,而是放眼神州大地乃到全球,他的足迹遍于大江南北,各地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他又不拘身段,广泛地与各色人物交往,诸如农民、工人、干部、作家、新闻工作者、商人、演员、书法家、画家、篆刻家、集邮爱好者,等等,以诚待人,倾心相交。这不仅开阔了他的视野,也使他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加上他事事留心,用心观察,覃研深思,这就使他才情、书卷、生活、识见样样皆俱,这也就成了他创作的活水灵泉,能够用之不尽,取之不竭。

  不过,散文毕竟不是杂文,更不是学术文章。其所以称之为散文,它应该比一般的文体来得更为消散、随意,也更富于情趣、兴味,应该给读者以更多的艺术享受,让人读来觉得轻松、活泼、舒畅。高先生集子中的大部分文章都属于这一类,但一些论文谈艺、写物说医的文字,似写得偏于严肃、凝重,有似专家口吻,探源溯流,旁征博引,博雅有余,兴味不足,让人读来难有轻松、愉悦之感。这与作者在《架彩虹为相知桥》一文中所宣称的“写作,就是作者欲和读者在心之间,架起一座相知的彩虹桥”的宗旨也似有不合。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潇湘渔父 于 2010-3-31 10:49 编辑 ]
2#
发表于 2010-3-31 11:02 | 只看该作者
先留个脚印,此刻正忙,稍后再来细读。问好。
3#
发表于 2010-3-31 11:15 | 只看该作者
先记号。下午来欣赏。问好!
4#
发表于 2010-3-31 11:20 | 只看该作者
高版的文字,以情为主线,以细节支撑篇章,有血有肉,本真中透出灵性,最是打动人心.向二位问好并认真学习
5#
发表于 2010-3-31 12:03 | 只看该作者
说真的,读高版的作品实在是少之又少,而在这一章尽悉高版散文的叙述中,能够得以知识的滋养和补充,我深感荣幸。对于文评,以作品单章贯穿下来,这需要高知和高度的审美判断。本文以翔实、细腻的工笔手法,以片面和散点渐渐集中的透视角度,渗入完整的陷入和思考,充分凝聚着阅读的感知和心血。说阅读是心血,这样说,一点也不夸张,更要说,阅读更是一种美德,在芸芸精彩的篇章中,总有一部分内容可以意识到别人的一场优秀从而洗礼自己一场无知,这样的促动和交流,是至上的,是归属于精神的。此刻,悉读这生动倍出的叙述,以及对散文的更深观,我很感触,感触于这样优秀的促动之风遍布而至,更欣赏这以线描为主但略施奔放、慎密的行文风格,以及纯粹的精神世界,亲临般的体验,等等,散文的行为,则更为明晰和超拔地展示出本真的性情,在被赋予于思想和艺术感染力的同时,突显着热情、飞扬的关照,真诚不穷。读着,如一缕茗香,弥散开来,温热,醇和。
6#
发表于 2010-3-31 13:45 | 只看该作者
评论细腻生动,精粹有力。
先逐析代表篇目,再归纳总结,析出迎春先生各类散文特点,主要风格趋向,最后微指暇斑。是一篇深入而全面的细评。
评论语言精细,简洁明快,直陈文章特点,抓得准,表达新鲜服人。给人细而厚重之启迪感。
7#
发表于 2010-3-31 14:00 | 只看该作者
此评结构严谨,既有高度的概括,又有细致的评析,客观公允地一篇评析。行文流畅,语言简练,学习了,问好。
8#
发表于 2010-3-31 15:0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zfx875206 于 2010-3-31 14:00 发表
此评结构严谨,既有高度的概括,又有细致的评析,客观公允地一篇评析。行文流畅,语言简练,学习了,问好。

是啊,真真如此啊。
9#
发表于 2010-3-31 20:1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受益匪浅!一篇好评文!
10#
发表于 2010-3-31 22:43 | 只看该作者
的确受益匪浅,加深了迎春先生文章的了解与认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4-1 16:3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笨小暖 的帖子

谢谢谬奖.我很少写书评,这不过偶然为之,唯恐隔靴抓痒.能得到版 主的肯定,深感荣幸.
12#
发表于 2010-4-1 16:55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的散文集《剪一缕阳光悄悄珍藏》我只读了大半,因为实在想读完,但还是慢慢地基本上每天一篇的在阅读。尽管许多的文章是再次欣赏,但具有熟悉的陌生感。毕竟好多是在论坛上阅读有些匆忙,那比得上靠在床上静心的阅读?现在读作者的读后感,感觉写的非常深入,也非常细腻。好的文章总会给人赏心悦目、总会让人在字里行间产生着感动。还有,通过阅读,不仅能欣赏着作者记述与叙述的丰富性和生活意义,同时,对于自己也有着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喟。此文以平静而熟练的语言,对于高迎春的散文有着格物致知、达地知根的诠释。难得!问好!
13#
发表于 2010-4-1 16:59 | 只看该作者
文章写得很严谨。对篇目的分析细致入微,对作者生活和写作关系的了解深入独到,延伸出来的感悟和感想也非常恰当,有着洞悉写作和人生关系的渊源。总体看非常全面,点面结合的方式,以及相关的延伸,都让评论获得了厚实全面有说服力的效果。
高班的文字我读过很多,感同身受。
14#
发表于 2010-4-1 17:07 | 只看该作者
高版的文章积蕴厚实,已达到得心应手,信手拈来的程度。本文分析透彻,演绎准确,评出了高版文章的精要!问好二位
15#
发表于 2010-4-1 17:58 | 只看该作者
高先生的散文集犹如一棵绽满鲜花的花树,枝枝皆艳,朵朵皆香。总结的好,确实如此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9 13:10 , Processed in 0.09659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