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朱国前 于 2018-3-30 17:50 编辑
书 缘
前 方
敝人平生有四大嗜好:吸烟、饮酒、读书、涂鸦。前二者属生活寄托,后二者乃心理愉悦,但彼此似乎又有某种关联——至少于我,烟雾袅袅,文思袅袅,酒兴浓浓,诗兴浓浓。说不定有朝一日,入不敷出,戒烟戒酒,文思枯竭,江郎才尽。惟读书将伴我走完生命旅程。
读书于文化人是寻常之事,如吸烟,如饮酒,如品茗,如用膳,如睡眠,如土地之于农人耕作之理。古言“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诚哉斯言。套用当今麻坛“佳话”,即热当扇、冷当炭、饿当饭、困当床、病当药、孤当伴。
读书有苦乐之分。苦读带有很强功利性,乐读多属消遣而已。我这里说的是后者,没有匡衡凿壁、车胤囊萤、孙康映雪的勤奋,不是程门立雪的虔诚,更不是苏秦悬梁刺股的苦差,面是苏舜钦汉书佐酒式的乐读,孔子功成名就后读书“韦编三绝”而“乐以忘忧”。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是说读书、做学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笃,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深。宋末元初时的学者翁森,有一首传诵千载,脍炙人口的《四时读书乐》:“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这首诗把莘莘学子读书的情趣表达得生动形象、淋漓尽致。酌贪泉而觉爽,处涸澈以犹欢,乐此不疲。不为追逐功利,不为附庸风雅,不为故作高深,不为自我标榜。不慕“黄金屋”,不贪“千钟粟”,不求“颜如玉”。天伦之乐,耕读之风,淡泊之韵,尽在其间。
作家贾平凹《好读书》一文中写道:“好读书能识天地之大,能晓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不为苦而悲,不受宠而欢,寂寞时不寂寞,孤单时不孤单。所以,绝权欲,弃浮华,潇洒达观,于嚣烦尘世而自尊自重自强自立,不卑不畏不俗不谄。”作家赵丽宏《读书随笔》亦有类似的肺腑之言:“在黑夜里,书是烛光;在孤独中,书是朋友;在喧嚣中,书使人沉静;在困慵时,书给人激情。读书使平淡的生活波涛起伏,读书使灰暗的人生荧光四溢。有好书作伴,即便在狭小的空间,也能上天入地,振翅远翔,遨游古今。漫长曲折的历史和浩瀚无尽的宇宙,都能容汇于心,化作滋养灵魂的清泉。”这两段话道出了读书人的心路历程和情感写真。心无旁骛,神游书林,无人际之虞诈,无名利之纷争,无丝竹之乱耳,有超脱之宁静,有案版之劳神,有吟哦之欢欣。前尘往事,淡若浮云,管它烟树重重,云山浩浩,管它冷月西沉,晨曦乍现,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大象无形,大音稀声,大道无痕,心境淡远,怀抱幽芳。只守住一隅宁静,一方乐土,一分清贫。
冀无身外忧,自有闲中益。在渺渺时间茫茫广宇中独守孤灯,在红尘匝地铜臭熏天中坐拥书城。沐浴书的灵光,领受书的恩赐,咀嚼书的芬芳,吮吸书的甘霖。徜徉中外古今,涉猎地理天文,造访莎翁托老,会晤诗仙诗圣。浅吟小桥流水、晓风残月的婉约与幽雅,高歌大江东去、金戈铁马的豪放与壮观。或山重水复,百思不解;或柳暗花明,豁然开朗;或赏心悦目,喜出望外;或不谋而合,拍案叫绝;或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或冥思苦想,搜肠刮肚;或奋笔疾书,汪洋恣肆……超然物外,天人合一,不觉东方之既白。
漫步浏览,路程变短;睡前展卷,催人入眠;早起晨诵,精气饱满;吃饭翻阅,食欲大添;候车觑看,焦虑云散;蹲厕过目,肠道畅便;疲乏把玩,倦怠顿释;郁闷闲读,心清神安……手不释卷,妙不可言。
腹有诗书气自华。书的分量其实就是人的分量。蒲松龄有诗云:“架上书堆方是富,书如欲买不论金。”携书而行,倚书而坐,面书而立,拥书而眠,“书”途同归,修身养性,构成自己丰厚、充实、独特脱俗、别具内涵的财富、高洁的精神品格与充实的人生底蕴。
读书而不惟书,不读书愚而可哀,只读书迂而可惜;尽信书不如无书,不读书的人上人的当,读书的人上书的当;读坏书不如不读书。真正的读书人,对那种喧嚣之书,打斗之书,教说之书,谄媚之书,芜杂之书,矫情之书,不屑一顾,嗤之以鼻。
我辈庸碌,五尺微命,一介书匠,在漫漫复茫茫的大千世界中,在物欲横流、人心不古的现实生活中,注定举步维艰、一筹莫展。
物竞天择适者存。我选择了书,书适应了我,欲剥夺我读书的权利,只能先剥夺我的自由我的生命,剥夺了我读书的权利,也就是剥夺了我的自由我的生命。惟与书结缘,与书交流,与书携手人生。此生足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