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堂珂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人生轨迹:大葱

[复制链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0-4-15 17:0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高老师的点评,抽时间欣赏欣赏您的大作!
17#
 楼主| 发表于 2010-4-15 17:0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高老师的点评,抽时间欣赏欣赏您的大作!
18#
发表于 2010-4-15 17:11 | 只看该作者
一棵大葱,作者可以衍生出如此丰富的内涵,其细致、形象的文笔,以及感性和理性交融的认识与体会,以及从大葱这一事物身上发觉出来的个性和精神内涵,确实形象、妥帖而又令人激赏。如同作者说“大葱就是我的精气神。”
19#
 楼主| 发表于 2010-4-15 17:1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涛涛李雷落梅的指点!
20#
发表于 2010-4-15 18:51 | 只看该作者
一颗大葱,竟然写出如此令人倍感亲切的文字。
其实这些细节生活中都能感触得到,只可惜被我们忽略了。
欣赏好文,一起努力!
21#
发表于 2010-4-15 20:47 | 只看该作者
行文挥洒自如,由葱延展出来的生活画面,舒卷中蕴含生活哲理,是一根清清白白的葱,还是一个清清白白的人?眼前已然重叠矣。好文章,支持精华。(说实话,我最讨厌葱蒜的味道了,从不吃的,但是喜欢你的文章,哈哈,问好。)
22#
发表于 2010-4-15 22:23 | 只看该作者
推物及人,由大蒜的清白想到了自己的为人,写的自然清新,很有嚼头与味道。品读欣赏朋友新作,问好!
23#
发表于 2010-4-16 05:55 | 只看该作者
翠绿娇嫩和事草



  去张家界时,沿金鞭溪步行。远远的听到水灵灵的鸟鸣声,近时方知是人在吹一种竹管哨儿。哨儿一端有根细铁丝,吹时拉动,鸟儿鸣叫声便婉转悠扬开来。心想回家可以送孙女,便挑选了一支。行走试吹,不由想起儿时吹的葱哨儿。

  那时乡村贫困,孩子极少玩具,玩的东西多由自然中寻来,葱哨就是其中之一。做葱哨,一种极似柳哨,葱叶粗细不同,吹出来音质就或浑厚或尖细了。另一种是选匀称、长约半尺的葱叶,吹的地方留一小截保持原状,其余部分掐尖后揉软或在暖水瓶口嘘软,吹时那软的部分先扑棱几下,尔后发出响声。因为这扑棱,葱哨儿就多了几分情趣。我们给它起了个形象的大号,叫“扑啦吱”。往往是你吹我也做,兴味盎然的“扑啦吱”声便此起彼伏了。

  后来,读苏轼元符二年在海南儋州所作《被酒独行,遍至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其中一首写了儿童吹葱叶:“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迎送翁。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黎家儿童吹着葱叶哨迎送,使苏轼感到如参加求雨祭礼般畅快,忘却了漂泊天涯的郁闷。想象苏轼在儿童们吹葱哨的伴奏里且走且行,不由我会意而笑。别号后村居士的刘克庄,在《锁宿七首》第六首中,也说“幼吹葱叶还堪听,老画葫芦却未工”,可知他小时候,也喜吹葱哨儿。如果让画家把童吹葱哨画下来,我想也必是一幅绝妙的田园行乐图吧?

  小时候感冒,母亲总是用民间的刮痧来为我治疗。用那枚见了发怵的铜钱,蘸着香油刮前胸,刮后背,刮胳膊的关节处。挨刮的滋味真难受,皮肤被刮的紫红血润,火辣辣的痛。面对哭嚎,母亲从不手软。刮完。盖上被。母亲就会去灶前忙活,不大一会儿,一碗漂着葱花、蛋花、油花,酸溜溜的热面汤准会端到被窝前。趁热喝下去,发一身臭汉,头痛发热的感冒症状果然减轻了。村里的孩子们,一说“装痖喝汤”,就知道说得是感冒挨刮后的这碗葱花热面汤。人体局部皮肤经刮痧充血后,能够减轻身体内内部炎症,葱白、葱叶味辛性温,有发表、通阳、解毒、祛风、发汗、消肿、散瘀之功效。两者结合治感冒,当然行之有效了。别看乡村办法土,却有科学道理在里面。这都是我订医学杂志后,才了解到的医学知识。我国的《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日华子本草》、《本草纲目》、《蜀本草》、《本草图经》、《本草经疏》、《本草从新》等医学古籍中,都记载了葱的药用功能。所以民谚说:“感冒病、治不难,大葱大姜和大蒜。”还有人作诗,奉劝人们:“常食一株葱,九十耳不聋。劝君莫轻慢,屋前锄土种。”足见葱在民间的倍受推崇了。

  葱,是居家过日子不可或缺的调味品,炒菜、炖肉、打汤、蒸饼、煎鱼……都离不了葱来提味,做葱爆羊肉、葱扒鸭子、葱爆鸡丁就更离不开葱了。冬天里吃火锅,通常也有一小碟切好的葱丝,食者可依据需求放入调料中。春天里,乡村饭桌上的小葱抹酱,便能打发许多苍白贫乏的日子。走在乡间,常见菜畦田垄中青青翠翠的小葱大葱。秋天,大葱开花,未开之前,白膜包着花蕊,极象母亲们的乳头,人们因此管它叫“葱妈妈”。挣破白膜,葱花就开了。白绒绒,绿盈盈,极象蒲公英那蓬蓬松松的花茸球。

  大葱在鲁北农村,还肩负着一项重要使命。就是女孩子结婚那天,须选一根对葱,和新鲜桃枝用红纸包了,辞别父母上路后拿在手中“避邪”。桃木“避邪”缘于古人以为桃是西方之精木,能够压邪气,制百鬼。所以几千年前便用桃木制成桃符,上写神荼、郁垒二门神大名,悬挂于自家门前。大葱“避邪”,缘于葱能解毒,驱虫,又和“冲”字谐音,能够借以“冲”掉灾星鬼怪,桃枝和大葱拿到夫家后,桃枝要置于窗台上,大葱则栽在院子里,如果大葱成活了,则预示着小家庭从此兴旺和顺。

  我国最古老的蔬菜,除了韭、葵、菘、芥,再就是葱了。《尔雅·释草》云:“葱生山中者名茖”。“ 茖,山葱。”最早对野生葱进行了记载。远古时,先民也食野菜果腹,凡草菜可食者,通名为蔬,许多蔬菜,便由野菜引种渐渐驯化改良而成。《齐民要素》中,对葱的栽培已有了较为详细的记述。越州山阴诗人陆游,有一首以《葱》为题的七绝:“瓦盆麦饭伴邻翁,黄菌青蔬放箸空。一事尚非贫贱分,笔羹皆用大官葱。”言说大葱不分贵贱人们都吃,因为炒菜调羹都须放葱调味。清代史学家,古文字学家王国维,也在一首菩萨蛮里称颂大葱能解腥:“玉盘寸断葱芽嫩,鸾刀细割羊肩进。不敢厌腥臊,缘君亲手调。”南宋教育家朱熹,革职罢官后归隐福建建阳讲学,因女儿嫌招待俭约而写了首《劝女儿》:“葱汤麦饭两相宜,葱补丹田麦补脾。莫道此中滋味少,前村还有未炊时。”通过对比,以理服人,展露出朱熹善解人意的怜悯情怀。著名作家老舍,写过一篇《到了济南》的散文,其中赞美章丘大葱的葱白,象折叠的油酥饼,又似美丽的白绢。有着三千年栽培史的章丘大葱,曾被明世宗御封为“葱中之王”,成为历代宫中贡品。现在,培育出章杂系列大葱新品种的杨日如先生,被称作“中国杂交大葱之父”。章丘大葱身高过人,可比甘蔗。山东素有煎饼卷大葱的传统吃法,我想若卷这么高的大葱,得烙多大的煎饼啊!

  葱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许多民间的俗话就是缘葱而生,若说“小葱拌豆腐”,人就知指办事经渭分明,一清二白;若说“一时韭菜一时葱”,人就知指此一时彼一时,飘忽不定;若说“吃葱吃蒜不吃姜”,人就知指此人有主张,不受别人激将;若说“他爸卖葱娃卖蒜”,人就知指老子儿子皆窝囊;若说“霜降不出葱”,人就知指事情要落空;若说“旱不死的葱”,人就知指能闯过苦难;若说“你吃了哪根葱了”,人就知指一时糊涂,认了死理;若说“无葱难烧鱼”,人就知指少了关键人,难以办成事;若说“鼻子里插大葱”,人就知指不该到人前装象;若说“手如葱白”,人就知指纤手如玉,女孩子心灵手巧;若说“葱三薤四”,人就知指种葱三枝一棵,种薤四枝一棵,早有定数。乡村里给婴儿剃满月头时,温水盆旁放棵葱,放面镜,寓意着孩子聪明。剪发要左三、右四、前五、后六,胎发与猫狗驴的毛混合,用红布包了挂于县衙门口,期盼孩子长大后显达,不怕见官。青翠细嫩,清香爽人的大葱,不但调节了日常人们的口味,也丰富了民族语言和民俗文化。

  相传神农尝百草,找到葱以后,便作为日常膳食调味品了,葱可去腥解膻增香,有中和之功能,故而葱有和事草的别称。《本草纲目》云:“葱初生曰葱针,叶曰葱青,衣曰葱袍,茎曰葱白,叶中涕曰葱苒。诸物皆宜,故云菜伯,和事”。正因葱诸物皆宜,雅号“和事草”可谓起得名符其实。如今,经济发展了,个别地方却忽略了以人为本。使得河水浑浊了!空气污染了!环境恶化了!不由天真地想,葱既然能去腥解膻,如果再能中和各类污染,那岂不更是神葱了么?

  张家界归来,我把竹管哨送给孙女,又给她用翠绿娇嫩的葱叶做了个“扑啦吱”。两周半的孙女嫌竹管哨吹着费事,却喜欢上了易吹有趣的葱哨儿。
24#
发表于 2010-4-16 05:57 | 只看该作者
写得翔实而有味,清白做人,老实做事。应该是一个人的行为准则!问好
25#
发表于 2010-4-16 06:0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堂珂 于 2010-4-15 17:09 发表
谢谢高老师的点评,抽时间欣赏欣赏您的大作!
我的文章贴过来了。
26#
发表于 2010-4-16 0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3# 高迎春 的帖子

高版这篇大葱,不但可以治病,还与大文豪联上了姻,受益!问好
27#
发表于 2010-4-16 07:43 | 只看该作者
一根大葱就敷衍出如此美文!
28#
发表于 2010-4-16 09:33 | 只看该作者
循着大葱的味道,探寻人生的轨迹。细腻而感人,意味悠长。问好!
29#
 楼主| 发表于 2010-4-16 19:4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杨军、与秋的点评!
30#
 楼主| 发表于 2010-4-16 19:4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高老师把大作贴上来,已经下载慢慢品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6 16:35 , Processed in 0.048539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