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029|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山路长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15 10: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的老家是一个丘陵与山地交汇的地方,从村里往西走,不到两里路,就进入了山区,抬头一看,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山峰,虽然算不得名山,但看起来也称得上高耸入云。

  我们村虽与山区有些距离,可我们的生活却与西面的大山息息相连,不说大人要进山砍柴、放树,就连我们这帮孩子一年之中也要进几次山。

  大山看起来高峻、深邃,爬起来也颇费劲,却因山里蕴藏着无限的宝贝,除了木材、楠竹外,还有蘑菇、竹笋、山茶,以及杨梅、桃李、猕猴桃等数不清的野果,因而非常诱人,使得山下人时常成群结队到山里去掏宝。

  我最早上山大概是六岁时,那时奶奶还只有五十几岁,腿脚还麻利,还能爬上海拔一千四百米的黄茅峰。我和哥哥就是在奶奶的带领下第一次进山的。

  记得大约是阴历五月的一天。这是江南梅雨季节难得的晴天,是进山难得的好天气。头天晚上奶奶就对我和哥哥说她准备进山采点野茶、蘑菇、桃子、李子,问我俩去不去,我和哥哥高兴得差点跳起来,齐声说:“去,去!”第二天早晨,吃过早饭,奶奶背上大背篓,我俩各背一个小背篓,踏上了进山的路程。

  开头的一段基本是平路,走起来一点也不费劲。我们祖孙三个一边走,一边说笑,两里路很快就走完了,然后开始爬坡。坡并不大,左右两边基本上是油茶山,坡上还有各种野花。我和哥哥都很兴奋,边走边跳,嘴里还哼上几句不知名的野曲小调。

  爬完这段坡路,就到了大山的山脚下。令人想不到的是,上完坡,展现在眼前的竟是一条平坦的小路,傍着小路是一条小渠,水流虽不大,却很清澈。小路和小渠齐头并进,一直向山里面延伸。大概走了两里多,来到一户姓兰的人家。原来小路从他们家门口经过,是他们家下山赶集的交通要道;水渠则起于他家屋后,承接的是山谷中的溪水。

  奶奶与兰家的人是见过面的,因为兰家的男主人是能工巧匠,既能做木工,又能做篾工,时常下山做手艺,还在我们家做过木工活。一见面,兰家的人很热情,立即请到屋里喝茶。趁着奶奶与主人喝茶、交谈的机会,我与哥哥站在门外四处观察。一看,原来兰家三面环山,只有来路是个大豁口,南面、西面、北面各有一条小路通向三座山峰。在兰家的四周,是刀耕火种的一些土地,还残存着砍伐过、火烧过的痕迹。这些土地都是一些陡坡地,种的作物多是些大麦、小米、玉米、红薯和豆类,至于水田,一块也没有。我心想这户人家过日子还真不容易呢。看了一会,我和哥哥耐不住,吵着要走,奶奶只好起身,向主人告别。

  主人送出门外,又问奶奶我们要去哪里,奶奶告诉他我们准备上黄茅峰,主人说最好走中间那条路,路面要好走一些,奶奶接受了他的意见,于是我们向着中间那条山路走去。

  说是这条路好走些,但走起来并不舒坦,路面大约只有一米宽,中间还有一条被山水冲涮而成的沟,两边多是些杂草、毛柴,虽然已经是十点多了,上面还沾满了露水。为了不至于打湿衣服,只好由哥哥手拿一根干柴棍走在前面开路,一边走,一边用干柴棍敲打、拨开两边的茅草、杂柴。这样一边开路,一边行走,速度自然快不起来。可我与哥哥因是第一次上山,觉得很新鲜,也很兴奋,虽然走得慢,却一点也不觉得累。倒是奶奶已是五十大几的人了,脚力有点跟不上,于是我们祖孙三个就走一阵、歇一阵,碰上有大石头的地方就干脆停下来坐一会。

  五月初已是杨梅快要成熟的季节。山路两边常有梅子树,上面挂满了青青的梅子,很是诱人。我与哥哥忍不住爬上杨梅树,动手去摘梅子,摘下第一颗就往嘴里送。谁知刚一咬,那酸味就出来了,酸的我俩牙齿发软,口里不断发出“嗤嗤”的声音,只好摇着头将杨梅吐出来。我们还问奶奶要不要,奶奶说:“小鬼头,不要捉弄奶奶了,快下来吧。”

  走了一阵,来到一个岔路口。奶奶说:“从这条路进去原来有户人家,现在已经绝户了,他们家原来种有桃子、李子和茶叶,我们进去看看吧。”我与哥哥异口同声地说:“好!”于是沿着这条更小、更湿的路进去了。

  路越走越小,两边的茅草、杂柴也越来越多,湿气也越来越重。大约走了十几分钟,终于来到这户人家的遗址。只见屋顶早没有了,只剩下几堵土墙,几个东倒西歪的窗户、门框。房子四周的土地早已是芳草凄凄,有的已经高过人头。虽有桃树、李树,但因无人管理,早已枯死,只有茶叶树的生命力较强,还在与茅草争夺生存空间。我们拨开茅草,发现茶叶的头茬、二茬已被人摘过,不过树上仍有稀稀落落的嫩叶,于是我们祖孙三个开始动手摘茶叶。大约摘了半个小时,再也找不到新的目标,只好准备离开。可奶奶说:“现在正是蘑菇生长的季节,我们到四周看看,也许能发现蘑菇呢。”

  听奶奶这么一说,我与哥哥又来劲了,于是猫着腰、低着头,细心地向四周寻找蘑菇。果然,我们很快地就找到了几种野菌,如松树菌、榬树菌、草菌,还有一种形似扫帚的扫把菌(形似金针菇)。更令人欣喜的是,我们竟然还发现了野香菇,虽然数量不多,但掂量着也有一斤多,如果放在今天,少不了可以卖上十几块钱呢。奶奶说:“我们今天运气还不错,延林子、瑞林子,我们继续努把力,也许还会有更大的收获呢。”听了奶奶的话,我与哥哥更来劲了。

  从那里出来后,我们又沿着原来的路往上走。大约走了二十来分钟,我们来到一个垭口,奶奶说:“过了这个垭口,前面就是平路,转过几个弯,就到了我们本家一个伯爷爷家里。”放眼一看,果然前面的小路俨然就是一条分界线,上半部是清一色的茅草、斑鸡草,只是偶然有一两颗栗子树;下半部则是高大、茂密的原始次森林,小路蜿延其间,虽然曲折,却无坡度。走在小路上,路面很平坦,只是两边的茅草、杂柴更多、更深了。哥哥继续在前面开路,用那根干柴棍敲打着茅草、杂柴上面的露珠。

  我们一边走,一边向上下两边看。突然,从路的下方透出一片红色,我和哥哥同时“咦”的一声,对奶奶说:“奶奶,您看,路的下面有一团红色,不知是什么东西,您在上面等着,我们两个下去看看。”奶奶点头答应。

  我和哥哥从小路下去,拨开深深的茅草、杂柴,走了十几米,进到林子边,我俩的眼睛突然一亮,原来是一棵桃树,树上挂满了粉红的桃子。我俩兴奋得向奶奶喊道:“奶奶,我们发现一棵挂满桃子的桃树,您把大篓子丢下来吧。”奶奶一听,也很高兴,于是把大篓子丢下来。

  桃树有两个大人高,我和哥哥虽然个头矮,够不着,可这难不倒我们,因为我们都会爬树。于是哥哥爬上桃树,开始摘桃子,而我则在地下用篓子接桃子。大约过了二十来分钟,桃子终于摘完了,一看,桃子几乎装满了大篓子。虽然是毛桃,品种不是太好,可粉红粉红的,煞是好看。我与哥哥也顾不上尝一尝,赶紧抬着篓子往上爬。我俩力气小,个头又矮,抬着满篓的桃子在茅草丛生的地方走,还真费劲,过了好一阵才爬上小路。这时,我们俩个早就累得气喘嘘嘘,大汗淋漓了。

  奶奶见我俩这幅样子,忙心痛地说:“你俩坐一会,吃两个桃子,解解渴。”我与哥哥遵嘱坐下,先选了一个又大又红的给奶奶,然后各吃了一个。桃子只有七八分熟,吃起来有点硬,但味道还不错。

  吃完桃子,我们又上路了。远远地看见有座山峰,高出于众山之上,奶奶说:“那就是黄茅峰,那位伯爷爷就住在山下面。”得知最终的目的地就要到了,我与哥哥自然很兴奋,于是加快脚步向前走。

  小路沿着山腰绕了几个弯弯,很快就到了伯爷爷家里。他家的房子与我们的屋场不同,没有正厅,只有两间正房、两间侧屋,只有一层,盖的是茅草,稍远的地方是茅房。看起来有点寒酸。老人家正好在家,一见我们到来,立即热情地迎出来,招呼我们坐下,给我们送上茶水。我一看,老人家该有七十多岁了,满头的银发,右手拄着一根竹杖,可精神依然健旺。伯爷爷经常下山,或赶集,或到我们村里走走,因而与奶奶很熟。他怀着羡慕的口气对奶奶说:“弟嫂啊,你真有福气,孙子都那么大了。”话语后面似乎隐含着心酸。后来,我们才从奶奶口里知道,这位伯爷爷一辈子未结婚,因而膝下没有儿女,从年轻时起就一个人在山上过。我心里想,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住在海拔一千多米的高山上,这日子怎么过!可看他的样子,却无半点忧愁。

  伯爷爷还要留我们祖孙三个吃中饭,可我们都清楚一个老人生活在高山上太难了,要弄点大米、油盐上山都不容易,于是奶奶说:“不劳大哥操心,我们带了东西,等会再吃。”见奶奶这样说,伯爷爷不再坚持。过了一阵,老人又问我们摘到茶叶没有,我们说摘了一点,没想到老人竟指着黄茅峰下的山窝窝说:“那里有我种的一些茶叶树,我腿脚不便,一个人也喝不了多少茶,你们去摘了算了吧。”奶奶说:“那不行!我们怎好意思去摘老哥哥自己种的茶呢?”可老人坚持说:“你们不去摘,别人也会去摘的,那又何必呢?”见伯爷爷一片志诚,奶奶才答应下来。

  坐了一阵,我们祖孙三个动身去摘茶叶。由于没有得到很好的照料,那块茶叶地已长满了野草,仔细一看,枝叶已长得老长了,大概只摘了头茬,第二茬还未摘呢。我们祖孙三个大约用了半个小时就把茶叶摘完了。回到伯爷爷家里,我们要抓一些茶叶给老人,可老人说什么也不要,我们只好向老人表示谢意。临到要走了,奶奶对伯爷爷说:“老哥哥,有时间下山走走,到我们家吃顿饭。”听了奶奶的话,伯爷爷不免有点黯然地说:“谢谢弟嫂的好意,不知我还能不能下山呢。”听到这里,连我这个六岁的小孩鼻子也酸酸的。

  我想大概是伯爷爷已经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吧。果不其然,老人第二年就去世了,等我后来再上黄茅峰时已经是人去屋空,只是在离屋子不远的地方多了一个坟堆。

  看看太阳开始西斜,算一算我们上山已经四个多小时了,于是我们祖孙三个告别老人,踏上了下山的路程。

  人们常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其实并不是那么回事,只要不是石级路,下山可比上山容易多了,如果不是考虑到奶奶的腿脚跟不上,我与哥哥早就一路小跑,飞驰下山了。

  山里人常说“山有多高,水有多高,路有多高”,之前我还不信;有了这次上山的经历,我才知道真是那么回事。我们一路往上爬,都能听到山沟里的流水声;至于道路,虽然越往上走,路越小,但即使是在黄茅峰下,也还是有人迹踏出的羊肠小道。

  这一趟上山,收获还真不小:摘来的茶叶烘干后差不多有两斤,蘑菇有好几斤,野香菇也有一斤多。那一篓桃子要值好几块钱呢,奶奶要我与哥哥送些给本屋场的几户人家,剩下一半第二天拿到集市上去卖。

  爸爸见奶奶一把年纪了,怕累着她,不再让奶奶上山。这样,我与哥哥同奶奶上山既是第一次,也成了最后一次。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 本帖最后由 潇湘渔父 于 2010-4-15 10:40 编辑 ]
2#
发表于 2010-4-15 10:42 | 只看该作者
山路长长,长长的山路上,有丰富的收获,有绵长的人情,怎让人忘掉?展现了一幅让人感动难忘的画面
3#
发表于 2010-4-15 11:01 | 只看该作者
山路长长,情致悠悠。在细腻的语言里,那些场景再次显豁起来。看来你是第一次上山,所以就记得非常清楚。上山是为看望老人,也给了你贯注自然,融入自然的机会。尘世的喧嚣,掩埋了很多旧事,却埋藏不了当时心灵的激荡以及对奶奶的怀念。好文。精华支持!
4#
发表于 2010-4-15 11:04 | 只看该作者
朴实的文字,喜欢!
5#
发表于 2010-4-15 11:13 | 只看该作者
欣赏这样朴实的作品。文笔老道,不露声色。
6#
发表于 2010-4-15 11:18 | 只看该作者
山路长长——载足了一场人生的几许相聚,几许离合。文章温婉,深情,带着浓郁的画面感,以及叙述中的诗意,思想中的留白,在彰显文字张力的同时,不停突破叙述的底线,层层伸入不同的感触和画面,打磨得光泽无比,上山与下山,高度赋予了生命的思考和思想,渗入深刻的怀念和几许淡然的忧伤。一场人生,亦如一场上山、下山的全过程,总有激情倍至时,也会有夕阳无限留恋意。时光消磨一切,却无可消磨那些珍贵、封存的记忆,无论何时,它们都保留着最初的温度和光泽。
7#
发表于 2010-4-15 11:26 | 只看该作者
山路长长,就像小时候跟着长辈们走一段长长地山路,然后想着:什么时候才能走完呢?
等到长大了,才终于明白:那段路,真的很短,多想像小时候一样,追在后面,盼长长地尽头。那是幸福的。
8#
发表于 2010-4-15 14:53 | 只看该作者
写得自然,且情趣盎然,深得为文之道,紧握。
9#
发表于 2010-4-15 15:37 | 只看该作者
一路读来,一股清新的山野气息和人间真情之味迎面扑来。欣赏美文!
10#
发表于 2010-4-15 15:44 | 只看该作者
山路长长写得自然朴素,喜欢!
11#
发表于 2010-4-15 15:58 | 只看该作者
山路的行走,也是一种风景和人生的感受。是作者细致描绘和体验的情景的真切传达。作者细微的体会、理解,在细节的传达中,有着和风景吻合的勃勃生机。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美而柔软的心灵,生活的感知和情景的再现,都有着蕴集的生活内涵的丰富性。
12#
发表于 2010-4-15 22:02 | 只看该作者
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过程。交代的真切自然,拜读欣赏。
13#
发表于 2010-4-15 22:14 | 只看该作者
山里景色,历历在目,人物情态,呼之欲出,这些都仰仗文笔老练之功。不愧精华好文!
14#
发表于 2010-4-15 22:2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潇湘渔父 的帖子

欣赏精华文章,受益匪浅。
15#
发表于 2010-4-16 06:30 | 只看该作者
朴实无华,如叙家常。不错的文章,更使人们闻到了茶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9 02:37 , Processed in 0.14686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