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张爱珍 于 2018-4-12 10:10 编辑
我对韩店镇禾和湿地公园的喜爱之情,是源于在西王糖业有限公司供职的文友——王冬良。他时常把禾和湿地公园里的美景拍成图片发在群里。许是那些美丽的图片深深吸引了我,总祈盼着能有机会走进禾和湿地公园,去欣赏一下那里的美景。
真是天随人愿,今年春天在邹平县文馆领导们精心组织下,我终于如愿以偿,与部分文友们一起来到了向往已久的韩店镇禾和湿地公园。
听同学素兰说,我们初中同学——成娜,今天也来禾和湿地公园采风。自87年初中毕业后,我们一直未曾见面。不知道她现在可好?
我和文友们一起漫步在禾和湿地公园的小路上,柔和的春风轻轻地吹在脸上,让人感到特别惬意。我们这些长期在室内的工作的人,就像冲出笼子的鸟儿,一边“叽叽喳喳”地聊着,一边欣赏着五颜六色的花儿。海棠花呈弯曲状,开着粉色的小花,在小花旁边掺杂着绿色的小叶子,令人产生乱枝纵横的美感。有的还是花骨朵,鼓鼓的,好像马上就要开出鲜艳的花朵;有的已开了无数的小花,像是披了件华丽的衣服。那些正在怒放的碧桃,开得比朝霞还要鲜艳。那娇艳欲滴的紫荆花儿,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她吸了过去,魂飞花间,有时它披着粉色的外衣,淡淡的,轻轻地,犹如一位粉衣少女,在那儿随风飘舞。这些竞相开放的花儿成为禾和湿地公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我们呼吸着清新的空气,闻着花儿的清香,真有些陶醉了。人们在欣赏美景时,可曾会想到禾和湿地公园的建设者们?
瞧,那边几个散步的老人边走边聊,他们谈论最多还是今年调整养老金的事儿。身为农家人可以老有所养,能时常来美丽的禾和湿地公园里休闲娱乐,能同城里老人一样安度晚年,这得益于党的惠农政策和为韩店镇经济发展而呕心沥血的人们啊!岁月不饶人啊,我的母亲也是70多岁的老人了,希望能有机会也能陪着她来禾和湿地公园赏赏花,散散步,希望老人家能够安度晚年......
在禾和湿地公园的空闲处,有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一边拽着风筝的线,一边气喘吁吁地向前奔跑着,他不时地抬头望望空中飞翔的风筝,唯恐跟不上风筝的脚步。几个看起来较小的男孩子紧紧跟在他的身后,他们笑着,闹着,他们是那么快乐。我望着他们那开心的样子,仿佛自己也年轻了很多.....
在那碧绿的湖水中,赫然立着一条银白色的鱼雕。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分外美丽。初看时,鱼雕的头部、中间以及尾部是单独立在水中的。人们在观赏鱼雕时,只有将它的三个部分作为一个整体欣赏时,才能发现它是条鱼来。远远望去,那条银白色的鱼雕静静地立在水里,仿佛是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呢!游人在观赏鱼雕的同时,也让人们悟出了一个道理:处理有些事情时,不但要重视细节,而且还要把握好事情发展的总体趋势。只有这样,当遇到棘手的问题时,才可避免“捡了芝麻,漏了大西瓜”。可见,当时设计鱼雕的工作者也是花了不少心血的。
我耳边忽然传来浓浓的乡音。在这陌生的地方,这乡音是如此亲切。随着声音望去:一位娇小、温柔的中年女子出现在我的面前,虽多年未曾见过面,但我还是立刻认出了她——成娜。岁月并没有在她脸上留下痕迹,她的皮肤白里透红,看上去依然年轻、漂亮。我们紧紧拉着手,诉说着分别后的点点滴滴。听同学们说起过,成娜现在已是写作高手了,不但出了书,而且还在国内一些大刊物上发表了作品。但从她的言谈举止中丝毫看不出骄傲的样子。由于我们都喜欢文字的缘故,今天才能相聚在禾和湿地公园里。我们坐在草坪上,随意地聊着聊着……我们虽多年未见,但那份友情依然存于心间……
走着,走着,我忽然发现了一些努力向上生长的芦苇。它们叶子顶端尖尖的,用手触摸时,一不留神便会伤了手。我注视着这些绿色的芦苇,不由自主地想起30年前家乡的芦苇来。当春风吹绿大地时,那些芦苇便从地里慢慢地露出了尖尖的小脑袋。它们生长在低洼贫瘠的地方,无论生存条件多么恶劣,它们总是努力给大地增添一片新绿。当秋去冬来时,乡亲们用收获的芦苇织成建房用的苇箔。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这些芦苇也为家乡的发展做出了不少的贡献呢!
现在,老家的大部分年轻人已在城里买房了,老家的那片芦苇地,早已走出了家乡人的视线。我在禾和湿地公园里遇到了这些久违的芦苇,就像看到父老乡亲那么亲切。这些貌不惊人的芦苇,却成了禾和湿地公园里一处别致的小风景……
亲爱的朋友们,若有时间就来韩店镇禾和湿地公园吧!韩店人民随时欢迎你。勤劳的韩店人在镇党委镇府的正确领导下,撸起袖子加油干,用他们的智慧和辛劳谱写着新的乐章,相信韩店镇的明天一定会越来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