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53|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新年随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4-13 18: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时光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异常奇妙。时光的流逝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不需要顾虑任何人的态度脸色,欢迎也好,厌恶也罢,时光总是按照自己一惯的速度和亘古不变的神色,波澜不惊地来到我们身边,又悄无声息地离开我们渐行渐远。


  二〇一七年最后一抹霞光还在西天闪烁着靓丽的倩影,二〇一八年第一缕曙光还没有跃出东方的地平线,新年的祝福已经宛如温暖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怀揣着越来越浓厚的好奇和惊喜,翻看着一则则图文并茂、言辞优美的祝福微信,一股股暖流在内心深处不住地荡漾。凝视着一则则热情洋溢、缜密细致的祝福话语,犹如置身在春风吹拂的蓝天下,面对着一丛丛姹紫嫣红的鲜花,爽心悦目。


  可是,凝神良久,目眩神迷之后,心灵深处却慢慢地溢出了似乎本不该出现的淡淡的腻烦之情。心里清楚地明白,不论是谁送来的祝福,不论祝福的大小多少,都应该抱着诚挚的感恩之心衷心感谢,没有感恩之心的人永远都不会快乐。欢欢喜喜地跃入眼帘的一条条喜气洋洋的祝福微信,慢慢地幻化着,炫目耀眼的光辉在无声地消逝着,随之逐渐黯淡下来;不一会儿居然变成了一条条程序化无生气、毫无灵气干巴巴的短文,犹如网络世界里涂脂抹粉的美女,满脸的虚情假意,缺乏最起码的真诚和暖人心扉的热情。


  思虑再三,再次翻看着一则则精美异常的祝福微信,反复地揣摩着精彩纷呈的话语,不论如何说服自己,总是难以感受到享受祝福的欢乐,难以体会到新年到来的喜悦。程序化的祝福微信,总是宛如一丝淡淡的郁闷无声地缠绕在心头,剪不断,理还乱。


  其实,新年祝福在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由来已久。到底起源于何时何地,已经难以查考。


  据说,年是远古时期一种法力巨大的神兽,每到岁末就如期来到人世间祸害人类。吃尽了苦头的人们在和年打交道时,慢慢地摸清了年的活动规律,特别是年的弱点,就是害怕猝然响起的爆炸声,害怕人们聚集在一起震天动地的呐喊。从此,每到岁末,年将要降临人间祸害人类的时候,人们燃起篝火,砍来一根根竹竿投入熊熊燃烧的大火,紧接着大火中接二连三地响起一阵阵惊天动地的爆炸声。早已做好准备的人们聚集在熊熊篝火映照下齐声呐喊,声振寰宇,邪恶的神兽年见此,立即吓得胆战心惊,抱头鼠窜。


  第二天,大伙儿见面时,庆幸赶走了邪恶之年,度过了难关,躲过了一劫的同时,情不自禁地相互送去衷心的祝福。


  充满了勇敢和自信的神话传说,在绵延不绝灿烂辉煌的文化氤氲下,逐渐盛开出艳美的鲜花。过年的习俗在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诗经》里就有记载。《诗经•豳•七月》中“无衣无褐,何以卒岁!”写出了奴隶们没有衣服,思虑着如何过冬时的哀叹。“春日载阳,有鸣仓庚。”春日暖和,黄鹂鸣叫。“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这两句描写了岁末奴隶主们兴高采烈地相互祝福。


  在喜气洋洋的新年祝福中,逐渐出现了以对联来祝福的新形式。据说,我国历史上第一副对联是后蜀末代皇帝孟昶撰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上联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下联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这副对联虽然没有令人激动的新意,但作为新年祝福最早的对联,形象地告诉了我们新年祝福的内涵,以及千年之前的社会风俗。


  古人关于过年的诗歌最通俗易懂、激动人心的估计是北宋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文写出了新年喜气洋洋的热闹气氛,也反映了当时的风俗习惯,让我们看到了当时人们的精神风貌。大概正因为如此,这首诗歌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千百年来一直被世人传颂着。


  小时候,正值物质匮乏的时期,特别盼望着过年。因为过年的日子里,可以吃到平时根本吃不到的食物,例如米糖果、花生糖果、芝麻糖果之类,而且可以放开肚量,直到吃饱父母亲也不会干涉。过年的几天里,可以穿到平时舍不得穿的新衣服。过年的几天里晚上可以吃干饭,而且有荤菜有蔬菜、鸡鸭鱼肉往往应有尽有。


  那时候,大人们平时都在生产队里没日没夜地忙忙碌碌;过年的日子,也正是亲戚之间、邻里之间增强联络、加深感情的时刻。大年初一的清晨,数个半大的孩子聚成一伙,嘻嘻哈哈地奔到熟悉的长辈家里,亲亲热热地喊几声“爷爷奶奶,大伯大妈,叔叔婶婶,新年好!祝你们健康长寿!”随即在融融的喜气里就可以换得几把、或者几捧米糖果之类好吃的食品;运气好的话,甚至可以吃到平时很多人吃不到的饼干、方片糕等高级食品。大人们到亲戚家拜年,或者邻里之间拜年,基本上都是一斤红糖、一条方片糕即可。“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亲戚到了,邻居们来了,每个家庭都倾其所有热情招待客人,唯恐招待不周怠慢了客人,丢了脸面。直到客人面红耳赤,说笑着离去的时候,主人还一再关照,今天没招待好,过几天闲了再来!真诚的态度,虔诚的表情,往往感动得客人热泪盈眶,连连邀请改日去他家聚聚,大家好好喝几杯。这样的情形,至今回想起来,依然满是甜蜜的温馨。


  现在,平时空闲的日子多了,人们比大集体时期也更加自由自在,过年时拜年的习俗依然演绎着。过年的日子里,大街小巷、城里乡下,人群熙熙攘攘你来我往相互拜年的情景依然热闹异常。不知从哪天开始,也不知道从何地开头,满面笑容地迎接客人的同时,有些人总是特别留意客人手中带来的礼物。如果进门的客人,不论亲疏,大一包小一包带着价值不菲的礼物,主人在招呼着“来玩就是了,还带那么多礼物干啥?”随即热情异常,好酒好菜倾其所有地招待。若是来的客人没带礼品,或者礼品价值低廉,部分素质不高的主人脸上立刻就写出内心深处的不满,甚至厌烦。


  更让人们烦恼,甚至愤恨的是,现在的年节居然成了一部分实权人物敛财的机会,或者是瓜分公共财物的借口。如此过年,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其实,时间的流逝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最公平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日历挂在墙上,一天撕去一张。天天如此,日日如此,从无异样。流水一般逝去的时光,从来不会偏爱任何人,自然从来不会夹带任何私心杂念。天地间的万物,人世间的芸芸众生,都会在逝去的年华里,欢欢喜喜地出生,磕磕碰碰地长大,尝着生活的酸甜苦辣咸,带着无限的不舍或是满足,定格生命的年轮。


  时光公平无私,可是每个人的未来都是自己决定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流逝的时光把鲜艳的花朵变化成了甜美可口的樱桃,可是并不是每一朵樱桃花都变成了晶莹可爱的樱桃。自然也不可能让每一棵幼苗都长成参天的大树。人生一世并不漫长,精力也都有限,精力主要用在哪个地方,结果就可能成为某一类型的人物。游戏人生,无所事事,就会和草木同腐。集中有限的时间精力在某一事业上,自然有可能成为这方面的能人。


  或许是已经过了知天命之龄,越来越喜欢《草庐日录》中有句云:“澹如秋水贫中味,和若春风静后功。”这两句越读越觉得矜平躁释,意味深长。生活中的事情要静静地去看待,才能看得清楚;和人相处要如水一样的淡然,友情才可以长久。待人待事,这两句估计都十分合适。


  人生其实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生活中的每一天,不论春夏秋冬,不论阴晴雨雪,都是我们自己的时光,都是我们珍贵的生命的组成部分。我们应该衷心地拥抱时光,这是属于自己的生命,属于自己的快乐。我们拥抱的时光,正在悄无声息地塑造着我们的未来。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8-4-13 18: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n安 于 2018-4-13 18:26 编辑

草民,我很好奇你这年怎么过得这么筋道儿呢?一会儿饭后来读,有你在,天天过年。我先把年夜饭吃喽!
3#
 楼主| 发表于 2018-4-13 18:24 | 只看该作者
an安 发表于 2018-4-13 18:21
草民,我很好奇你这年怎么过得这么筋道儿呢?一会儿饭后来读,有你在,天天过年。我先把年夜饭才喽!

谢谢版主老师的雅赏和青睐,过年嘛,人生的大事,自然十分重视啊!欢迎版主老师常来指导!
4#
发表于 2018-4-13 19:45 | 只看该作者
这篇信息量大,从年的传说到远古人过年的景象,再回到儿时的过年祥和的氛围和亲朋真挚的祝福,直到现在变了味的新年祝福。一幅传承与记忆的长卷。
5#
发表于 2018-4-13 19:52 | 只看该作者
新年随想 ,丰实敞亮,拜读学习了,谢过分享
6#
发表于 2018-4-13 19:53 | 只看该作者
问好,春天快乐
7#
 楼主| 发表于 2018-4-13 20:21 | 只看该作者
lvhq018 发表于 2018-4-13 19:45
这篇信息量大,从年的传说到远古人过年的景象,再回到儿时的过年祥和的氛围和亲朋真挚的祝福,直到现在变了 ...

谢谢版主18兄老师的雅评和赞赏,欢迎老师常来指导!
8#
 楼主| 发表于 2018-4-13 20:21 | 只看该作者
言默然 发表于 2018-4-13 19:52
新年随想 ,丰实敞亮,拜读学习了,谢过分享

谢谢老师的雅评和赞赏加分,祝老师春日愉快、事事如意!欢迎老师常来指导!
9#
 楼主| 发表于 2018-4-13 20:2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老师的祝福,欢迎老师常来指导!祝老师全家幸福、事事顺心如意!
10#
发表于 2018-4-13 20:47 | 只看该作者
新年,是充满期待和展望的一个人生节点,在一次又一次节点上,物是人非,物非人非,一直在非,也始终有一个是,那就是我们心底的情义和美好追求。
11#
 楼主| 发表于 2018-4-14 14:30 | 只看该作者
槐安. 发表于 2018-4-13 20:47
新年,是充满期待和展望的一个人生节点,在一次又一次节点上,物是人非,物非人非,一直在非,也始终有一个 ...

谢谢版主老师的雅评,欢迎版主老师常来指导!
12#
 楼主| 发表于 2018-4-16 19:03 | 只看该作者
现在,年味儿虽然淡了不少,但依然是华夏儿女心中无限的惦念和难以释怀的情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27 17:53 , Processed in 0.21269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