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052|回复: 47

[分享] 出新与突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27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只要是文学作品,都有其内在的力量打动人心。如果没有,这篇文字就失败了。至于说这种力量体现在哪里,我觉得关键体现在细节中。一篇好的作品,需要大量的细节做支撑,需要栩栩如生、新颖独到的描述感动人,给人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因为读者很难通过你的理性说教来得到感染,获得魅力。另外,必须是属于“这一个”的,而不是大多数人都熟悉的。新鲜,这是作品的生命。新鲜包括内容的新和形式表达的新。关键是表达要出新。很多大家哪怕写那些老素材,也能游刃有余,新颖别致,就是表达新的缘故。这个表达新,由结构新与语言的新决定。真正做到不容易,需要大量的练笔和潜心的琢磨。
      
  我们总在写,但是不能仅仅是一般化的写作。流于大众化的层面上的写作,原地踏步的写作,是无意义可言的。
      
  作为一个写作者,如果大量重复自己,重复别人,那是什么情形呢?制造无数的文字垃圾不说,还无端浪费别人的时间精力,这不是可取的行为。尽管大多数网络写手不自知,安于现状,但不能因此否定创新的实质性意义。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量追求文字表达最大可能性的发展空间,这一点是值得注重的。我们应该形成一种自觉,一种有效的实践习惯。提笔第一要想到的,就是要新颖别致,与众不同,与之前的自己不同。这样才有进步的可能。
      
  既然是选择了写作,那么就要考虑这个事,关于文章出新与突破的问题。这是个理念建立与否的话题。你有意识地追寻,可能会有所发展,否则,只能是原地踏步。
      
  需要出新,需要突破。生活中任何人任何事都可以入笔,但是能否写好,写得新颖别致,就在于你能否有独到的发现和独特的表达。
      
  我觉得写出新颖别致的文章,最重要的是需要拥有一种敏锐的感觉。我们要善于发现这种不平常。要培养自己的这种敏感性。惟其如此,平常的人和事到了你眼里,或许就会变得不平常。
      
  比如说有一天我做了一个梦,梦到一个女孩被欺负了,生活中,我没有姐妹,这个梦纯属是无中生有的,但是梦中的景象十分触动我,女孩楚楚可怜的样子十分让我心疼,我就想这是怎么回事。几天过去了,这个梦境还在脑子里回旋。一来就想起,我刻意忘掉,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就想,那就动笔写吧,能写成什么样子,心里一无所知。着笔的时候,尽量表达主人公的内心情感状态,很细腻、鲜活的那种状态。最后完成了,就是《姐姐》这篇小说。在此篇中,我努力追求属于自己的风格,当然也注意适当借鉴,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当然需要巧妙地化作自己作品中的血肉,而不是肤浅地机械地复制模仿。事实说明,没有什么不可能,除非你想不到。需要拥有新颖的表达能力。这个好说难做,需要不断地在写作中磨练,总结,与他人交流,自我体会。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还有一句是“若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其中道理无须多说。
      
  真正的作者是不会满足于自己的水准的。他一直在向前走。始终有一种力量在推动他前进。这种前进、变化的区间,或许是短时间的,比如一月两月,半年一年,或许就是长期的,比如两三年,五六年,等等。所以要耐得住寂寞。
      
  这个根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有时候,昨天你还苦苦寻找突破的途径,今天忽然就会有崭新的理念或者灵感冒头,让你有柳暗花明之感。我曾经遇到过几次这种情形,我觉得是上天的赏赐。比如《活着五味》,比如《姥姥名叫王凤英》,比如《看电影》等,比如《搁置》,比如《姐姐》,《李彩霞》,等等,都属于此列。其实算是自己的积累所致。所谓功到自然成吧。只有不断地自觉地寻找新的突破点,你才有可能有既有别于自己、又有别于别人的文章出现。如是,所谓的高质量高水平的作品才能出现。关键在于一个突破。必须自己心里有这个自觉,有这个追求。习惯于既成的定势化写作,显然不好有更大的突破。能否理性客观地认识自己,把握自己的创作态势,就很重要。目前,自己是置身在什么层面上,准备向什么层面上挺进,按自己的条件,将来可能达到什么层面,这些都应该有所把握,合理认识。视野要宽,境界要高,要求要严,要善于从自己身上找到问题,找到差距,找到努力的方向。真善美是文学创作涉及到的很普遍的现象。作品里的真善美无疑源自生活,但是它肯定高于生活。生活琐碎不能是完美的文本本身。必须有所选择,取舍,做相对艺术的提炼,很多时候我们就是陷于不自觉,总感觉那些话都是自己身上的肉,不舍得割舍,其实要善于用减法,这一点很重要。需要遵循基本的原则,既不能言之无物,也不能无限夸大,让人反感。只有从这些基本的点上注重起来,才能让你的文本充满生命力,充满活力,而不至于因小失大。
      
  同样的内容,你换一种角度去说,感觉就迥然不同。
      
  文字表达无限可能性。记不清最初是在哪里看到或者听到这句话了。面对这句话,我常常陷入沉思。究竟文字的表达有多大的可能性?它有多么大的发展空间?细细去想,真的是无穷无尽。你可以任意设想,任意创建,鲜活的文字总是在你未知的那里等待着你。你永远不知道闪现在你脑海里的下一句话是什么。这一点你永远无法想象。
      
  比如说,在某一天,我看到存车棚那里有一辆摩托倾倒了,它不是惯常那样向左倾倒,而是向右倒。这个情形好几天就那样存在着,我每天上下班都能看到,摩托的不正常状态让我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它就是一个悬念,一个谜。面对这个悬念,这个谜,我无法保持平静。于是陆陆续续写出小说《搁置》。这篇小说与惯常所见的小说不同,它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故事情节,它就是一种状态,事物的状态,人的状态,世界的状态。写的时候,感到了一种十分随心随意的意味,游刃有余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我意识到,你除非失去信心。只要你还有足够的好奇心,文字表达无限可能性就存在,就不会穷尽。别人肯定不这么写,我偏要这么写,就永远有突破的可能;永远有发展空间。就是这么神奇。
      
  在这方面,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图森的《迟疑》、格里耶的《嫉妒》、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卡尔维诺的《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等,很有启示意义。那种种耳目一新的表达方式,别出心裁的艺术探索,给我们十分有益的启迪。
      
  2
      
  世界之大,造就了读者群之纷繁。我们不应该一概而论。论坛上大量涌现深情缱绻的文字,好像我们被情感包围了,淹没了。诚然,相对深情缱绻的文章,自有其可取之处,值得借鉴之处,但是还是需要辩证看待,最好是既深情,又能使人有所憬悟,就相得益彰了。面对那些至亲的人,朝夕相处的人,你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触,你最清楚。你只要选择最能打动自己的那部分来挖掘,展现,就可能写出打动人心的文章来。亲人朋友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所谓的亮点吧。为什么我要说“可能”呢?因为你只是心里想到还不行,还得有相应的笔力来相衬。这就需要很好的磨练了。
      
  有的文章确实值得好好品读。因为它不仅仅写了亲情,而且还把记述放在一种诗意的氛围里展现,让人觉得感动的同时,还能感受到很美的那种氛围,还能受到思想上的淘洗历练。你会觉得,这文章我看完一遍不能就完了,还得再看一遍,甚至多遍,甚至还要推荐给好友亲朋看。这就是优秀作品的无形魅力。我们都需要向这个目标看齐。
      
  其实随着社会的变革,文学自身也在发生变化。关键在于,不能囿于圈子无法跳出,约束得越紧,自我的发挥越受限。还是注重自我突破为要。当然也有个适度的问题。只要读了让人有所感,有所思,心情欢喜,就好。
      
  实际上,我们最缺乏的不是什么写作套路,而是这样的套路太多了,有很多时候反而束缚了我们的手脚。或许对于某些新起步的作者来说需要一定的路子来适应,来寻找规律,而对于另外一些作者而言,对于大多数作者而言,就需要跳出来,对一些既定的套路坚决摈弃,才有望走出崭新的路子。我们常能够看到高考作文似的那种八股样的模式化,比如曾经我们很熟悉的杨朔散文。这是使文章越写越死的路子,我们必须保持足够的警惕。我想这个能否“跳出来”,就算是目前很多作者的困惑吧。不知是不是合乎别人的心思。我自己这么想而已。期待得到相应的探讨交流。
      
  3
      
  选择写作,我觉得是为了实现一种表达的需要。人都有表达的需要。有的人能说会道,这也是表达,而我这个人口头表达很不擅长,这就需要提起笔来记述。记述下来后,意义就产生了。至于之后衍生的其他意义,比如在报刊发表,收获一些稿酬,获得一些奖项,入书出书,比如读者读后的感受,等等,就属于另外的事情了。其实就与作者无关了。
      
  拿散文而言,它确实是一种自由宽泛的文体,具体到某一个作者来说,也有其局限性,比如有的人擅长写记人记事散文,有的人则擅长写游记散文,还有的人擅长写哲理性散文。作为成熟的散文作者,应该保持一份自觉与清醒,最好是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区域去锻炼,容易出成绩。不过我觉得这不叫避开,是一种主动的寻找吧。
      
  简单有简单的妙,复杂有复杂的好。朴实与优美均有其可赞之处,也都有其局限,不能一概而论。实话说,在提笔的时候,不可能想这么多的。只能是顺其自然。
      
  生活是最重要的老师。这话千真万确。生活可能给予我们的,你根本想不到。其次是自觉锻炼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自觉敏锐的感知能力和深刻的认识能力。想事情要辩证客观,忌主观武断片面。这些都能很好地培养自己对生活的精确认识能力。
      
  写作对生活的影响是肯定的。既有正面的良好的影响,——有的人就因为写作改变了一生。对此我不敢奢望,不过会尽力。同时也有不大好的影响。不过这个影响属于周瑜黄盖的关系。相信大家都对此有所体会。
      
  至于写作的灵感,源于自觉不自觉的胡思乱想。我喜欢在走路的同时开动脑子,其实我也没有刻意,它自己就开动了。我一些想写的东西的苗头,就是在这种情形之下诞生的。这样的情形说实话,很有意思的。那些灵动的因子出现在脑海,这便是一个很好的现象。有没有这个现象,很重要。一旦缺失了这个,你的写作路子就濒于停滞状态。往往会有新奇的东西冒头,这就决定了一篇东西的诞生。但是能否诞生,还取决于很多因素,你是不是能坐下来好好进入状态,是不是有那份心情,有那个时间,有那个游刃有余的笔力。种种因素决定着。关键是,心里的把握。你会自觉对自己心里的感觉有一个认识。像《活着五味》,像《1982,一只芦花鸡》,冒头的情形至今还记得。都是在一种清新的状态下,自然流淌出来的。开头的第一句话一露头,整体行文风格,就奠定了。你一路走下去就好。说真的,这样的状态犹如天赐。
      
  关于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有的人说过时了。我觉得不能这么简单论定。任何东西都有两面性。说到底还是要坚持一些传统的,基本的准则。我感觉要很好地做到,需要一种习惯。就是说,在日常的练笔中,日久天长养成那样一种习惯。你一旦提笔写,心里就有一个“点”,这个“点”就是所谓的“神”。如果在提笔的时候,对这个“神”心中有数,就好办,否则,很容易写成一盘散沙。在有一个基本感知的情况下,才能谈及文体的创新,语言的创新。否则,白费力气,耗费你和读者时间。
      
  本能的求新,求变,那份欣喜与自足,一言难尽。尤其是在小说的创作阶段。相信很多小说作者都有这个体会。那种千回百转、随心所欲的状态令人着迷。很多时候我渴望拥有这种状态,可惜这不是容易的事情。受限于各种情形。有自身的水平影响,也有精力时间等因素的制约。
      
  写小说的冲动一直有,不过我对自己的这种冲动有一种自觉。我对自己的要求是,不硬写。小说是需要善待的文体。当然这么说不是说散文不需要善待。请大家不要误解。相对而言,散文更适合随心随性写来。它出手要快捷一些,一般情况下,耗费的心力要少些。这有一个前提,就是需要具备了足够的生活和思想储备。在此基础上,散文才能有那种历尽沧桑的感觉。当然,我们应该保持一种警醒和自觉,对每一种文体都应该努力写好,写精。
      
  网络里的小说与散文有区别,我觉得主要体现在,大多数人提起笔来述说心情比较容易,写一篇让人耐看的小说就不大容易。这就促使散文比较泛化,量要大得多,小说比较规整、有难度,量比较少。
      
  所谓网络小说的火爆,应该是指那些穿越、言情、武侠等小说的火爆,这与人们的快餐阅读有关。我不大欣赏这种阅读趋势。尽管很多人喜欢。
      
  我倾向于阅读自己喜欢的小说,比如一些实验文字,像图森、格里耶、福克纳等等的作品。我比较偏爱。再三品读都不腻歪。还有中国作家中,余华的《活着》,莫言的《红高粱》,我也是读了又读,它们总有惊喜让你满足。对网络小说我看得少。我还是喜欢具有正统意味的小说,不管现实性的,还是实验性的。比如邓迪思的《猫》,刘尔谋的《猫》,都是写猫,但是风格不一样,给人的感觉都很好。我对比阅读,感觉过瘾。这样的作品,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刘尔谋是个写小说的好手,也是我较早认识的文友之一。还有那个叫恶鸟的家伙,小说写得也很有特点。他的作品被《大家》等大刊发表。我对图森等人的作品的注意,就是这家伙给带动起来的。另外,一些网络作品拥有一种非常好的质地,给人的感觉很好,再三读也不厌烦。我始终相信,符合自己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曾经有朋友问起我对文学的理解,我想是不是这么说吧,任何事物都是双刃剑。首先文学是一种令人心暖的事业。我们拥抱她,她就温暖我们。其次,文学也让人无奈,让人困于窘迫,尴尬。比如,我常问自己,究竟物质重要,还是精神重要?我觉得,你根本不能以一句话两句话说清道明。任何偏废都是一种伤害。无论如何,在文学写作中寻找新颖别致的路子,努力让自己与众不同,与先前的自己不同,是一个令人不断惊讶和欣喜的过程,值得我们一起探索。
      
  2013.6.14  

评分

23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8-4-27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一个旧文。
论坛上看到有不少作者想要出新,想要突破,苦于找不到路子。当然我这也并非什么路子,就是一直也在寻找突破出新的方向,有所感。但愿能引同好一粲。
发表于 2018-4-27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长!先为夏冰的勤劳点赞!
最近很欣慰地看到,中财似乎向好的方向发展,这是许多文友都期待的氛围。太虚经过一阵乱七八糟的洗牌之后,也许重生了,当然也有可能昙花一现。不管如何,许多人都在努力,这就足以给人信心。
对于纯文学,我个人一直认为是神圣的,神圣到不忍让人对它随意侮辱践踏,同时它也是廉价的,廉价到谁都可以践蹋它,特别涉及到利益,不管是网站还是个人,都选择了轻视它,玩弄它,利用它满足自己的私欲。当然,这也无可厚非,文学是大家的,不是个人的,别人拿它做什么谁也管不着。
还在坚持纯文学的人值得点赞,夏冰是其中之一。夏冰的这篇文洋洋洒洒,写出了自己的心声以及对写作的一些心得体验,给初学者一个好的方向,学习了。
希望太虚继续保持这样的氛围。问好夏冰!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8-4-27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随玉的观点,无论现在中财的高手辩论也好,还是夏冰老师点评和一楠老师的复出也好,都象征这中财向好的方面发展。出新与突破是大家的希望,坚韧不拔的精神与持之以恒的耐力可以扫除一切。希望中财越来越好,质量越来越高,可以吸引更多优秀写手。印证那句话:家有梧桐树,引来金凤凰。问好老师。
发表于 2018-4-27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认真学习了,真没想到夏版在2013年就写出这样深刻理解关于文学作品的文字,那时我刚学会在电脑上打字,真要好好向老师、向大家学习。看到一句“若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好像是笔误了吧,应该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是条件关系,而“若要”则是假设关系,是这样吧?真心希望太虚越走越亮堂,越走越宽广。
发表于 2018-4-27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读过夏冰老师的“读书”受益匪浅,读罢此篇,“消化”尚需一段时间,先加分点赞,希望夏版诸如此类多多益善。
 楼主| 发表于 2018-4-27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方欲晓 发表于 2018-4-27 15:42
认真学习了,真没想到夏版在2013年就写出这样深刻理解关于文学作品的文字,那时我刚学会在电脑上打字,真要 ...

嗯,谢谢你支持鼓励。
关于那句俗语,若要是对的,意思是如果想要功夫深,你得把铁棒磨成针。
 楼主| 发表于 2018-4-27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随玉 发表于 2018-4-27 15:08
这么长!先为夏冰的勤劳点赞!
最近很欣慰地看到,中财似乎向好的方向发展,这是许多文友都期待的氛围。太 ...

深谢随玉理解支持。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探讨,加强学习,汲取营养,提升自己的作品水准。
 楼主| 发表于 2018-4-27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莹莹子期 发表于 2018-4-27 15:30
支持随玉的观点,无论现在中财的高手辩论也好,还是夏冰老师点评和一楠老师的复出也好,都象征这中财向好的 ...

只要是愿意学习进步,路子就越走越宽广。谢谢你支持。
发表于 2018-4-27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知识了,创新实在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可是,作为写作者,总希望自己能够有所突破。记得古龙曾在他的小说序言里说过:每一次都想有所突破,而创新这回事儿,就像一根救命稻草,想要抓住,很难,可是,去努力总会有希望的

点评

真情道白,言简意赅。  发表于 2018-4-28 19:11
发表于 2018-4-27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夏冰 发表于 2018-4-27 15:57
嗯,谢谢你支持鼓励。
关于那句俗语,若要是对的,意思是如果想要功夫深,你得把铁棒磨成针。

我也不敢肯定,这是百度上查到的,它是这么说的——“当然是“只要”了,“只要”这里是条件关系,而“若要”则是假设关系,当然不好了~”也许都能用吧。不纠结了,能懂得意思就行。
发表于 2018-4-27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啦。有收获。谢谢楼主!
发表于 2018-4-27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学习夏冰老师的深入浅出的分享文字,创新与突破,走出创作瓶颈,必羽化成蝶,感谢夏冰老师的分享。
发表于 2018-4-27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虽是旧作,但读来却感觉不错。夏先生是个功底扎实的读者和作者。

每个作者每天都想出新,至少在下笔之前他会在心里说,我这次写的不一样。
突破也一样。
至于到底一样不一样,时间会证明给读者和他自己看。
文学之路上的进步,从来都是一步一步来的。没有例外。所以同意夏先生的观点。


路遥在《作家的劳动》里说,“作家应该有自我反省的精神。如果说,一个人的进取精神是可贵的,那么,一个人的自我反省精神也许更为可贵。尤其搞创作的人,这是一个最重要的品质。一个对自己经常抱欣赏态度的作家是不会有什么出息的,应该经常检讨自己,要有否定自己的勇气。有些人否定别人很勇敢,但没有自我否定的力量,而且对别人出自诚心的正确批评也接受不了,总爱上别人抬举自己。”


读者和作者,尤其初学者,大可以对照路遥的话,看看自己是不是一个有反省精神的人。
为什么砖家要引用这段话,就是想说,创作者要想出新与突破,首先,要有自我反省的精神。把你的作品与之前比一比,与别人比一比,与高人比一比。
但是难啊,东方人是不太善于自我批评的,因为面子非常重要。还有一些人因为利益相关,根本不要面子。

那么,砖家就给初学者开个方子,虽然有被打破头的危险,但还是希望初学者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因为是砖家,就只好搬搬高人来助威。

奥威尔劝文学创作者要有清晰的头脑,脑筋沸腾固然是创作的原动力,但是清晰的头脑更重要。

“清楚的思想是清楚写作的关键。”奥威尔说,“一个细心的作者在写每一句话时都应问自己四个问题:我想说什么?可以用什么词来表达它?什么意象或者成语可以把它表达得更清楚?这个意象够不够新鲜?也许他还该问自己更多两个问题:可以写得更短点吗?行文丑陋的地方有没有办法避免?”

能坚持这种叙述标准的,不用猜,三月半年,定有巨大进步。
不要面子的就算了,反正是没面子。混混日子得了。;P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8-4-27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fonyuan 发表于 2018-4-27 17:11
虽是旧作,但读来却感觉不错。夏先生是个功底扎实的读者和作者。

每个作者每天都想出新,至少在下笔之前 ...

赞同路遥、奥威尔和fonyuan,这的确是作者的进步之路,没有捷径。尤其人性都是无条件原谅自己的,任何成就都首先是克服人性的结果。
“写每一句话时都应问自己四个问题”,只需要在完稿后读每一句话时都应问自己四个问题,就已经很了不得了,我是试着这样做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19 10:18 , Processed in 0.061504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