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175|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诗歌气场论(纲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5-5 00: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幽谷幽兰 于 2018-5-5 00:22 编辑

                               诗歌气场论(纲要)

                                 文/幽谷幽兰

    诗歌是有气场的,尤其是优秀诗歌大都气场十足,有着强烈的灵魂冲击力。

    什么是诗歌的气场?河北省诗评家苗雨时说,“诗的内在的情感和意绪波动的节奏,以及气脉与气息的贯通与弥漫,在话语文字跳跃中彷佛充溢着一股`生机'和'活力'。” 对于诗歌气场,笔者的体会是:灵魂的热核以及辐射。诗歌是有灵魂的,无论是中国诗人,还是外国诗人,无论是古代诗人,还是现代诗人。他们中的佼佼者,大都具有大情怀、大格局、大敏感。他们像太阳一样具有各自的热核,再通过诗歌的艺术形式辐射出去,形成一个个瑰丽的诗歌气场。

    诗歌具有热核,是诗人写作的根基。诗人无论在语言的表现形式上怎么样千变万化,这个“根“是不会变的。读一个诗人的原创,理解一位诗人的内心世界,就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这个"根”在何处。 找到这个"根"之后,还要体会到辐射形式——即诗人和诗歌的气场。有的诗人的气场是灼热的,有的诗人的气场是深邃的,有的诗人的气场是淡定的……无论怎样,气场都是存在着的。气场不分古今,中国古代哲人孟子曾经提出过“养气说",养什么气呢?当然是浩然之气。一个诗人如果没有与天地自然、与万事万物、与社会人生血溶于水的融合,就不可能滋养出浩然之气,也就不能培养出属干自己的“热核”。建安诗人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人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为强而至。“曹丕的话,进一步把“气“分为正能量和负能量,提醒诗人:要站在正能量这一边。

    关于“热核”,在许多诗人那里感到很为难,总是容易肤浅地把诗和与“主题思想”混在一起。所以作品就容易写得浅薄,表面化,很容易标语口号化。因为诗人並没有把诗歌当作一种艺术,而是和其它非诗的东西混在一起。诗是诗人写出来的,诗人是具有独自生命特质的,这样的独特的生命特质在写作之前就已经存在,这样的特质与所选取的写作对象相互碰撞(甚至是蹂躏),终于爆发出灼热的诗歌之光。诗与生命融合在一体,诗歌只不过是生命的承载体。一首优秀诗歌,是一个诗人的人格综合性地外在显象,而不是什么思想标签。如果按照一定的“主题思想"去写诗,最终会遭遇内外交苦困的尴尬。

    成为诗人易(从某种程度讲,每个人都是诗人),做有气场的诗人难,不是难在技巧上,而是难在人格气质上。诗歌气场来自诗人的整体气质。一位优秀诗人,其气质除了天赋之外,更多地是来自于外界物象的磨合(诗人胡风曾经提出过“战斗精神论"),我们无法想象,伟大诗人屈原如果没有经历被楚国贵族乃至楚王的压迫,他的自由精神何以能反弹得如此饱满?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有位重要的诗人叫废名(冯文炳),他在左翼作家的党同伐异情况下,依然坚持走自己的路,成为“孤绝的作家",而“孤绝的作家常常是精致的创造者,而这种精致又每每与大众绝缘。"(痖弦语),废名这样的诗人敢于我行我素,恰恰说明了内心的定力和强烈的自我认同。

    对于一位伟大诗人来说,一生当中的生活是跌宕起伏的,有高峰,也有低谷。我们不能苛求一位诗人的每首诗歌都优秀,但每首诗的热核肯定存在着,读者无论走过怎样的弯曲小路,最终都会找到诗人的“热核"所在。在“热核"的周围,即是气场。我们不妨读一下诗人白希群的《疯女人》,这样的疯女人形象确实不美,但她“偶尔像个思想家”,就把诗人对极左时代的愤懑带了出来。诗人纪开芳《我们偶然相遇》,回答的是权力和文化谁的生命更长久一些?“秦王朝已成古董/《诗经》里的蒹葭一直活到今天"。诗人张二棍的诗歌大多是叙事的,叙出了悲凉,他的《早年的供销社》,写出了当年的物质极为匮乏,与此同时还有绝望的农民群体……

    凡是优秀诗作,必然有诗之健康的、充满正能量的"热核"。诗的"热核"不分国度,如奥地利女诗人英格褒.巴赫曼的诗歌《延期偿还的时间》,写的是“艰难的日子”,绝望,苦恼,无边无际。还有英格褒.巴赫曼的诗作《巴黎》,没有写巴黎的浪漫,而是写“在夜的转轮上处以死刑",写了欢天喜地的无耻,是对“英雄”的重新命名。巴赫曼的诗歌《日日夜夜》写了战争的无耻,以屠杀而得到的勋章也是无耻的。英格褒.巴赫曼的《曾经的正午》写得比较平静,平静的背后依然是死亡,“那里德国天空染黑了大地/他那被割头的天使为仇恨寻找坟墓"。有气场的诗人,大都不会盲目歌功颂德,他们观察社会现实和人的心理现实,能看出"惊人的真相",正因为他们具有这样的洞察力和表达的勇气,才使他们成为诗歌艺术姣姣者,进而成为对现代文明做出贡献的人。


    说到技术环节,笔者认为诗歌气场有两个环节:一个是热核,第二是辐射。热核主要体现诗人的人格;辐射则是关系到诗人的性格、习惯,甚至语言方式。热核与辐射之间有机地统一, 才能形成诗歌的震撼力。如果不是这样,就会出现诗歌的遗憾。仅仅谈"辐射",从诗的第一句话开始,文本的每一句、每个字都应是有“持殊"作用的,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无论是叙述,还是抒情)。诗人应成为语言天才,一步步把自己,同时把读者引到一个“不寻常的地方"。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是采取多节式,还是单节式;不管是述长诗,还是日本式的俳句…… 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写得尽兴。诗核要有热度,要饱满,做不到这一点,写作诗歌就没有意义。

    写诗需要气场。气场并非高不可攀,诗人常谈到对诗歌临场写作"要有感觉“,什么是有感觉?便是感到了诗歌气场的触动,只不过是每个人触动的力度不同而已。气场需要培养,对一个诗人来讲,不是等到气场很充足了才去写诗。一个诗人成长,也是诗歌本身的成长,这需要有一个过程,正所谓对业已成名诗人划分为"早期诗歌"“中期诗歌"“晚年诗歌"等阶段。可惜在很多人的概念中,一个人过了五十岁还写诗,就成了怪物,恰恰诗人的“内核饱满“是在中年以后才逐渐形成的。人至中年,可谓经历了沧桑,能够观察和体会生活最真实最火热的东西……笔者在这里仅仅是一家之言,甚至是个人的创作谈,实在谈不上理论,愿与广大诗人共勉。

                                                                      2018年3月于兰室







2#
 楼主| 发表于 2018-5-5 00:24 | 只看该作者
笔者在这里仅仅是一家之言(笔者有决心把这个“论”写出长篇论文,暂时先写个纲),甚至是个人的创作谈,实在谈不上理论,愿与广大诗人共勉。
3#
发表于 2018-5-5 07:11 | 只看该作者
“气场”这一概念越来越多被人提起,因为文学艺术具有共同的属性,所以,很多不同作者提到不同文学体裁的“气场”。
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探讨与交流。
我以为,“气场”可以看作“意境”这一古老美学概念的延伸与翻新。
“气场”关乎文字的风格的一贯与文学气息的渲染,好的文字才能有充沛的文学气息环绕,才能营造出一个属于一篇文学作品的“气场”。
这是一个可以探讨的问题。
4#
发表于 2018-5-5 10: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万里山水 于 2018-5-5 10:06 编辑

视角不同,情感就会隔阂。文中举例张二棍,早年的供销社,倒是没有感觉到物质的极度匮乏,农民也没有绝望,吃穿可以满足需要之外,还要为国家提供支援,当然也有贫困的乡镇,接受国家的救助,人们并不以此为荣。小时候的供销社,带来了太多的欢喜和有趣,尽管口袋里没有半毛钱。酒都是真酒,散发着酒香。糖果糕点,只有少数生活条件好一些的家庭能够随时购买,过节的时候,也能吃到好的东西。现在的东西倒是异常丰富,但是网购之下,鱼龙混杂,毒粮毒油,泛滥其中。农民背井离乡,到处打工求生。好日子坏日子,要看怎么对待。写作过程其实不重要,提供的文本,对应着不同的心灵,有感应就可以火花闪耀,没有反应,就是接近绝缘的状态。
5#
发表于 2018-5-7 10:54 | 只看该作者
行文写诗都应该有其一定的气场,才可将读者的目光吸引住的。

拜读幽兰老师佳作,问安!
6#
 楼主| 发表于 2018-5-8 06:52 | 只看该作者
何足道哉 发表于 2018-5-5 07:11
“气场”这一概念越来越多被人提起,因为文学艺术具有共同的属性,所以,很多不同作者提到不同文学体裁的“ ...

何足道哉老师说的“意境”说,对我很有启发,我正在热枕思索........
7#
 楼主| 发表于 2018-5-17 08:30 | 只看该作者
何足道哉 发表于 2018-5-5 07:11
“气场”这一概念越来越多被人提起,因为文学艺术具有共同的属性,所以,很多不同作者提到不同文学体裁的“ ...

幽兰拟深入思考,写几万字
8#
发表于 2018-5-21 14:35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学习佳作,祝贺朋友荣获计酬作品~~~~佩服~中财论坛有你更精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4 06:37 , Processed in 0.053157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