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水如空 于 2018-5-7 17:23 编辑
咬文嚼字说“道歉”
最近,北大校长因为读错一个字而突然火了,这肯定是他本人始料不及的。不过大学不是娱乐圈,娱乐圈里,不管是炒官司还是炒绯闻,一旦火了就意味着有大把的钞票从天而降。而大学校长,甚至一个大学教授非正常火起来的同时,一定也意味着丢了面子。
如此,这位校长的面子是丢定了,接下来要做的自然是怎样挽回。不过面子这东西就是这样,丢起来简单,要挽回就不那么容易,就如《红字》里的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因与人通奸被戴上表示通奸的红字,可是她为了洗刷这一耻辱却用了大半生的时间。
当然,这位校长的过错没有那么大,所以他也想得有些简单,希望来个“紧急公关”,用一封“诚恳的”道歉信来挽回自己的形象。没想到结果事与愿违,这封道歉信再一次把他推上了风口浪尖。网友们纷纷表示,让“文革”为自己的无知背黑锅,还说“并不是想为自己的无知或失误辩护”,只能是欲盖弥彰,就像刚刚偷吃了零食的孩子,一边抹着嘴一边告诉别人:我抹嘴是因为嘴巴有些干……
网上的批判文字已经不少了,这里不再重复,只想从其“的确不好”“文字功底”上再摘取一二,略加分析,以证明这位校长在这一问题上的确相当诚实。因为这封道歉信已为他做了最好的证明。
首先道歉信的开头就有问题,“很抱歉”就不太对劲儿。因为一个诚挚的道歉是不应该用“抱歉”一词的,应该说“对不起”或者用更正式的“歉意”才对。两者含义虽然不同,但程度上肯定是有区别的。比如说,女朋友要逛街,你可以说“抱歉,我要加班,不能陪你了。”但如果你答应了和女朋友约会,却临时有事没去成,而且还忘了打电话请假,恐怕一句“抱歉”就远远不够了。当然,我们可以理解,这绝不是因为校长不够真诚,而是因为他“文字功底的确不好”的缘故。
再如“熟悉”一词用得也不准确。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什么叫“真的不熟悉这个词的发音”?而且他读错的只是一个字,也不是一个“词”啊!尽管用“熟悉”比“不知道”略显委婉,但仍难免叫人怀疑其对自己无知的反思不够深刻。当然,事实情况并非如此,仍是他“文字功底的确不好”的缘故。
下面这句就更明显了:“十几岁时是求知欲最强的时候,没有其他的书,反复读毛选和当时一本干部培训用的苏联社会主义教程。”相信不用细说,随便交给一个小学生,告诉他是道改错题,他都会知道给句子加上一个主语。
而更严重的还是“思想”的问题。因为“思想”一词是该校长一再提及的,而且是“真正让我感到失望和内疚的”——换言之,就是他的错误本身并不是“真正”让其“感到失望和内疚的”,大家纠着这个问题不放而忽略了其“思想”本身才是。当然,这也可以理解,一个错字算不了什么,更不值得叫一校之长——尤其是北大校长——“失望和内疚”。他“真正失望与内疚的”,乃是给他挑错者们“忽视了我希望通过致词让大家理解的思想”。
那么让大家忽略的究竟是什么“思想”呢?当然就是下面提到的“焦虑与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反而会阻碍我们迈向未来的脚步。能够让我们走向未来的,是坚定的信心、直面现实的勇气和直面未来的行动。”
关于“焦虑与质疑”是否“会阻碍我们迈向未来的脚步”,以及“能够让我们走向未来的”是否就是那三句光鲜亮丽的口号:“坚定的信心、直面现实的勇气和直面未来的行动”,自有他人讨论,这里不作评价,只想说说其“思想”的根源问题。那么,他的这一“希望通过致词让大家理解”——尤其是希望北大的“莘莘(这字咋读来的?)学子”们理解——的“思想”究竟来自何方呢?很简单,他前文已经做了明确交代:“一分为二、对立统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等,这些概念都滚瓜烂熟,也深深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思想观念。”这个句子有点儿长,再请小学生们给缩一下句,结果便会得到该句的骨干:概念影响到了思想观念。原来,他的这些“思想”并不是由于吸收博大精深的“毛选”的营养,而只是受到一些浅显的哲学“概念”的“影响”而已。当然,以上分析仍不可能是事实,只是他没有表达清楚而已,究因为其根本原因,还是由于他“文字功底的确不好”的缘故。
由此可见,北大的这位校长大虽然学业不精(当然只是文字上,其专业水平不在此列),但品行却是无可指摘的。因为从这封道歉信中不难看出,他的确是一个诚实的人,一个诚恳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而其能够著书立说,传播“思想”,自然也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那么作为普通观众的我们,该如何验证这一点呢?很简单。因为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已经基本可以确定该校长的“文字功底的确不好”的事实,而他更是已经“告诉大家,我所有重要讲话,也包括上面提到的那本书,都是自己写的”。既然如此,我们不妨去读读他的“重要讲话”(印象中领导的“重要讲话”都是别人嘴里说的,很少有自称的),或是“上面提到的那本书”等等,看看其中是否也有类似的低级的文字错误,如果的确有,而且普遍有,基本便可以消除其涉嫌抄袭或是其他学术造假的嫌疑。
可是万一没有呢?万一那些“重要讲话”或是“上面提到的那本书”中的文字都很流畅,甚至优美,甚至风趣,甚至睿智,甚至深刻……甚至堪为现代语法的典范呢?其实也不要紧,这同样无损于该校长诚实的美德,因为他早已有言在先:“你们的校长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也有缺点和不足,也会犯错误。”——就像我们以前都以为他“是一个完美的人”,不会“有缺点和不足”,也不会“犯错误”似的,现在终于该听信他的“诚实之言”,终于可以“知道真实的我”了。
(注:文中凡加双引号的词句,除特定含义外,皆引自北大校长林建华的道歉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