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fonyua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名篇欣赏《桔子》(日)芥川龙之介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8-5-23 19:04 | 只看该作者
zizhu 发表于 2018-5-22 14:59
有时间找来看,学习一下真的不错。


32#
 楼主| 发表于 2018-5-23 19:04 | 只看该作者
鴳雀 发表于 2018-5-22 11:55
这篇看懂了,很感动。故不加分。


33#
 楼主| 发表于 2018-5-23 19:05 | 只看该作者
林小白 发表于 2018-5-22 20:23
来读过,小白只能说喜欢。日本作家,比较喜欢川端康成,没办法,高中老师推荐的,后来蛮喜欢


34#
 楼主| 发表于 2018-5-23 19:05 | 只看该作者
欧阳梦儿 发表于 2018-5-23 10:25
唉,砖家不够勤快,要是把评论也贴了,懒人我就更满意了,哈哈。


35#
 楼主| 发表于 2018-5-23 19:06 | 只看该作者
香薰古琴 发表于 2018-5-23 16:41
芳源的这些名篇欣赏,成了我光顾中财的唯一理由。


                 欢迎琴姐常来
36#
发表于 2018-5-23 19:5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7#
发表于 2018-5-24 09: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岸雪 于 2018-5-24 11:22 编辑

这篇文字的小说味还是淡了一些,不算是顶级的短篇小说,算精美的散文故事吧,但作家的语言值得学习写小说的朋友借鉴,它的节奏和韵律,它的起伏和律动,造就了弥漫和包围之感。即便是翻译,也让人感到了汉语的精微和大美,小说的语言应该对祖国的汉语进行提炼和升华,以拓展汉语的表现力,这是语言艺术的本能。所以小说的语言要精打细磨,不能寡淡和粗糙。
波兰作家显克微支的《灯塔看守人》写得可以,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搜来读读。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38#
发表于 2018-5-24 15:57 | 只看该作者
沉思在舞蹈 发表于 2018-5-23 17:08
古琴老师没做评论员了?

沉思,你还关注我做评论员,哈哈。
39#
发表于 2018-5-24 17:23 | 只看该作者
在点评山渐青的《在江湖》时,山渐青提到芥川龙之介的《竹林中》,才知道芥川龙之介这么一个古怪的名字。看了这篇《桔子》,才知道与《竹林中》完全是两种写作方式。如果不看作者,你根本不会相信《竹林中》和《桔子》这竟然出自一人之手。《桔子》就是在记述一个自我行程中遇到的一个女孩的故事,也就是说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所谓的“乡村见闻”系列似的一个小小的场景,直到快要看完故事时,桔子才出现,而且这个出现是与外界联系在一起的,那么再反过头来再从女孩上车开始,红的发紫的脸颊,布满冻疮的两手,努力开窗,迎着呛人的烟雾探出身子……有人说平淡,太平淡了。我也想象着一种不平淡,甚至传奇冒险,不过那一定不是“桔子”了。鲁迅的《一件小事》就是一件小事,你希望它能颠倒乾坤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小说表达的主题不一样,收获就不一样。难得的是我们如果能从平凡的一件小事中有过一些感悟甚至感动,那就是作者的成功了。
40#
发表于 2018-5-24 17:41 | 只看该作者
看到这篇《桔子》,无论它出自名家不名家,实实在在写好一个故事和故事中的故事,才是一个创作者最最需要的一种平和踏实的心态。不要眼高手低,也不要总想着一鸣惊人。每一篇作品都需要打磨再打磨,而每一篇作品也不一定都能成功,都能打动人心,都能让每一个读者认可或感动。关键是如何以怎样态度来对待你手下的文字,是想披上一件“高雅”的外衣,还是想实实在在写好每一个字?创作是一个励心励志的过程,很辛苦,捷径是没有的,不受点挫折也是不可能的,有些人创作了一辈子也可能一事无成。所以,想走文学创作之路,那就要先练习一下“内功心法”,心态摆正了,心态平稳了,才能走下一步。与各位共勉!
41#
发表于 2018-5-24 18:40 | 只看该作者
全篇的氛围营构与结尾的让人眼前一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把读者带到了一个较好的情境中。确实,“桔子”这个意象十分有味道,让人感受到了色彩与空间的相互映照,相互作用。其中的内涵,令人深思。站在当今,或许阅读这样不动声色的作品需要耐心。但是,你一旦进入轨道,就会收获意想不到的东西。说到底,小说是一种孤独的过程,无论是写,还是读。热闹与进入小说无关。
42#
发表于 2018-5-24 18:46 | 只看该作者
突然有了想说的理由,源于名家也是平凡人。有一次与齐秦站在一块,有人提醒我快拿出手机留个影。当时我看齐秦的个子比我还矮一头,皮肤又黑,而且胸肌太宽,整个身体不大协调。而最关键的是我不知道齐秦是谁。我只能把他当成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后来他登台献唱,我才知道他是个歌手,再后来知道齐秦还是王祖贤的前男友,这下有点蒙圈了,王祖贤是谁?我的女神啊!再后来就想,当时如果拿出相机跟齐秦一块留个影,如果有机会的话,就把“留影”拿给我的女神看,瞧瞧,我和齐秦究竟谁帅?

关于名作欣赏,各有各人的理解方式,为主一点,是要收入内心,完全消化,变成自己的东西,形成自己的风格。有人总喜欢拿名家名作相比,看看这个,写作手法像某某某……我觉得这不是褒扬,而是一种悲哀。这种现象只能说明你在模仿,而不能更好的形成自己的风格。名家是模仿谁的?名家的名家又是模仿谁的?再往上,远古第一个写小说的又是模仿谁的?看看,一下子就追到老根上了,其实一切都是从现实中来的,有了想法,有了要写的冲动,就想方设法的表达出来。

当然,学习名著是必须的,模仿也是可以的,但不能刻意,不能太古板。三分靠运气,七分靠打拼嘛。这个“运气”就是会模仿。人家卡夫卡写小说一上来就另类,谁也不模仿,只模仿自己,因为他自己有一个多舛的人生。人生不可以模仿,但文字可以模仿,于是后来就有了卡夫卡式的作品。

新派武侠三大家,古龙独树一帜,他一上来也是模仿。不过古龙很有天才,中期作品就凸显了自己的个性。其文笔风格仅次于金庸。可惜古龙爱酒爱美女,就是不爱惜自己的身体。死后留下的作品,比金庸梁羽生的合起来都多,当然也有太多的商业性质的“假冒伪劣”,但有十几部精品已经足够支撑起浪子古龙,只唱英雄的头衔了。

走自己的路就要创新,创新也是因人而异,因为人的秉性不同,理解能力不同,创新的路子就不同,创新需要一个基础,这基础必须扎实。
读名著,写心得,为创作铺一条路,究竟这条路是在脚下还是在空中,那就要看你把握和选择了!

一时心得,与各位共勉!
43#
发表于 2018-5-24 18:58 | 只看该作者
一楠 发表于 2018-5-24 18:46
突然有了想说的理由,源于名家也是平凡人。有一次与齐秦站在一块,有人提醒我快拿出手机留个影。当时我看齐 ...

有助于写小说同好的探讨。说实在话,如果我们能静下心来,认真揣摩研读一两部自己喜欢的经典之作,加以消化利用,成为自己的东西,也不是多么难。关键在于,能不能沉下心,用真心去面对小说阅读和创作,而不是一窝蜂,或者勉强。
44#
 楼主| 发表于 2018-5-24 19:46 | 只看该作者
夏冰 发表于 2018-5-24 18:58
有助于写小说同好的探讨。说实在话,如果我们能静下心来,认真揣摩研读一两部自己喜欢的经典之作,加以消 ...

夏版主说,小说创作是个孤独的过程,这话我听了很受用。
因为文学作品的创作,就是要把自己看到的世界,把自己的想法用文学传递给别人。
说白了,就是想让自我的孤独得到别人的了解、认识与欣赏。
芥川的小说在日本是一面旗帜,他是日本文坛中的地位很高。日本有芥川文学奖,某种程度上类似于我们的鲁奖。
《桔子》相对来说,并不是他的“名篇”。他的名篇,首先是被拍成电影的《莽丛中》(也有译成竹林中的)。
但是电影名字却取了他的另一个名篇的篇名《罗生门》。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故事。
他一生的短篇作品并不多。并且有一部分是改写。由于受疾病困扰,三十多岁就自杀身亡。
芥川的童年和川端康成类似,非常艰难,可以说是在苦难中成长起来的。

本篇《桔子》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我想,任何一个有小说创作基础的人都可以看到这个象征意义。
就是那一捧桔子的金黄色和它们被抛撒的动作所赋予的意义,使“我”对现世,对未来的看法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给我阴郁、沉闷、无助、无望的精神世界注入了一线明亮的阳光。
这些变化,作者没有明讲,但小说作家们非常善于用这样的对比来展现内心世界,进而感染读者。

我们为什么要读名篇,原因就在于,这些名篇经历过时间的淘洗,经得起许多许多人的甄别,
它能够激起人类精神世界的共呜,在某种意义上,名篇是我们小说创作之路上的明灯,它给我们指引方向,
向我们说明,什么样的作品更能抵达人类灵魂的深处。

所有伟大传世的作品都有这样的特点,也就是它能够存于世的终极意义。
所以我们要读经典,从老师,到大师,都在劝我们读经典,学习经典。
模仿经典,不仅仅是模仿叙述方法、叙述结构等技法,更重要的是模仿学习它们发现世界的真实、生命的本质。
不模仿学习这些重要的东西,只学习那些味道,腔调,情节,结构,是末节,是认识的层次太低。

所以我觉得朋友们应该多学学经典,这样才更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创作水平。

45#
发表于 2018-5-26 02:56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8 00:56 , Processed in 0.049207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