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861|回复: 26

[原创] 自是花中第一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28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肖娴 于 2018-5-28 11:17 编辑

                                      自是花中第一流
                                       肖娴


     春天的好有一半是花儿装点出来的,一针一线、一点一点。像乡下的女孩子背着父母,偷偷地在一块退了色的绿绸子上学刺绣。桃花一朵、梨花一朵、海棠一朵,慢慢地红的花、黄的花、白的花、蓝的花、紫的花,朵大的、朵小的这里一丛、那里几树全都绚烂起来了、缤纷起来了。这时候的春天便美成了一幅画,人就像是活在了画中,走在了花中。花依着衣袖开,香随着春风走。每天出门都会和花儿撞个满怀。这时候心就被花儿给俘虏了,被花牵着看了桃花看梨花,看了梨花看菜花。在满山满坡的油菜花开成一片金黄的时候,牡丹花便带着几份矜持登场了。

    牡丹的美是从史册里流传下来的,不用谁来评说,自它开放的那一天注定花中魁首的王冠就非它莫属。一个叫 皮日休的晚唐男人这样形容它:落尽残红始吐芳, 佳名唤作百花王, 竟夸天下无双艳, 独占人间第一香。”比起盛唐诗歌中的大腕刘禹锡,皮日休是籍籍无名的。刘禹锡写牡丹的诗我在少年时代就背会了。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 开时节动京城。” 但尽管我背会了写牡丹的名诗名句,那一份热情却是和求知的欲望关联在一起的,并不代表我和唐朝的这两个诗人一样是带着崇尚的眼光痴爱牡丹的。牡丹的美在我的感觉里总是有着一种独占天下的霸气和威逼这样的美在我看来是没有亲和力的,是让人望而却步的。

    但是花儿并不会像人一样看眼色行事,你爱与不爱它都会按着时序而来,接着花令而开。在春花已成残红的暮,唯有牡丹是鲜艳的。世上一切美好的物事都是有诱惑力的,就像生活中时常会与你擦肩而过的某一个美女,你不见得喜欢她,但是因为美丽的引诱,你总想停下脚步多看她两眼。

    那天朋友发消息说,想去牡丹花下死吗?我突然就被她的风趣给逗笑了。“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这原是出自汤显祖《牡丹亭》里的一句话,且不论这句话里的“牡丹”指的是不是书中的名角杜丽娘,也不去深究这个叫杜丽娘的女子因为一场春日的“艳梦”,被文字演绎出来的近乎穿越式的故事。单凭这一句话就可以看出,牡丹的美,不管是在唐朝诗人的笔下、还是在明代剧作家的文中,抑或是在历朝历代乡村野佬的口中,都是确认过眼神的花中极品。因为这句话我对牡丹的兴趣又增加了几分。

    我回朋友说,那就走啊,牡丹花里死上一回。

    第二天早上我们便向着一个叫水阳的乡镇奔去,水阳是我生活的这个地方离城最近的一个乡镇。在这个镇子的西南边,有一个叫羊头起的村庄,那里种着近十亩牡丹。朋友告诉我说,她看牡丹的愿望自去年就有了。所以今年春天一直留心着花开的信息。盼着盼着昨天早上终于看到了有人特意发来的图片,才知道羊头起的牡丹已经开了。羊头起,一个昂扬、让人一听就能感到温暖的地名。感觉一面坡上所有的牡丹都开在了一只膘肥体壮的羊头上。使这个地方的牡丹有了一种童话的味道。

    下车,过桥,走过了一条新修的乡村公路,牡丹花便在山弯处的一道梁上出现了。然而却不是我想象里的五彩缤纷,清一色全是素素淡淡的白。连同周遭葱茏的山山峁峁也被这些白的牡丹映衬格外沉寂。这似乎和乡野的格调有些背离,虽说时序已进入暮春。但山乡野地还是花花绿绿的才有田园的味道。

    不过花却开得一片繁盛,一株一株,挨挨挤挤,朵大花肥。一阵一阵的幽香扑鼻而来,一不小心身心便变得柔软了,心里像是住进去了一个手持佛尘丰腴的美人。使眼前的一切有了一种寂静中的禅意。阳光在花心里跳跃,蜜蜂和蝴蝶在花丛里舞蹈。每一朵花都像是一只精致的银碗。让人想往碗里装点什么。装啥好呢?那个把文章写到清绝唯美的女子雪小禅说,银碗里盛雪。不不,这样孤绝清冽的比喻,那只是小禅才女诗意化了的生活。也只有雪小禅那样的女子才能过得起的“诗生活”,在这沉寂的山野里还是说些接地气的话才好。

    山上有赶早在地里点钟玉米的人,和园中护花的园丁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声音从花丛里飘过来。他们说,这近十亩的牡丹园都是油料作物,牡丹花籽榨的油,能预防好多疾病。我第一次知道了一朵从远古美到现在的花,不但给你美还会给你好。好到可以把自己榨干了,连心也一块给了你。把心愿搁在你的碗里,早早地就为着你的身体遮风挡雨。

    一株我一直不太喜欢的植物,让我在心里突然生出了几分敬意,让我感到了我的浅薄。一时间我突然就想去了解它,想去探究它,想去进入到它心里看看。打开手机,刚一搜牡丹这两个字,有关牡丹的图片全都来了,姚黄、魏紫、赵粉、二乔、梨花雪、金轮黄、瑶池春、掌花案、首案红、葛巾紫,铺天盖地,多得晃人眼目, 每一种都是亮瞎眼的美。像是我一声低唤全世界花容月貌、宅心仁厚、一心向善的女子全都汇集而来。

    百度上说,牡丹的栽培在南北朝就有了,隔着近2000年的时光它一个朝代一个朝代地开、一路开一路被人仰慕、被文人骚客颂扬。连它的药用价值也早就在东汉就被发现了的。而且牡丹的花瓣还可以做成美食,明代的《遵生八笺》载有牡丹新落瓣也可煎食,同是明代的《二如亭群芳谱》谓:牡丹花煎法与玉兰同,可食,可蜜浸花瓣择洗净拖面,麻油煎食至美有些地方还用牡丹鲜花瓣做牡丹羹、蒸牡丹酒。

    我突然像进入到牡丹花的深处去,护花的园丁慷慨地说,去吧去吧,只要别踏坏花就行。花园深处有人在拍照,在这个网络时代我也不能免俗。但我更想的是在花间温一壶茶,不用上好的茶叶,在茶里加三五朵牡丹的花瓣。在牡丹花下席地而坐,像一个农妇一样,和一株植物说说话。或者在花间重温一遍,那些有关牡丹的唐诗宋词。

    我的母亲也是爱花的人,一到春天我家的房前屋后,全都被花围着、拥着。母亲在大门前栽一丛红牡丹,在菜园子里也栽着一丛红牡丹,母亲不知道牡丹的种类里还有姚黄魏紫。她只知道牡丹朵大花肥,牡丹一开房前屋后都沾染上了花开的喜气。她外出回家有大门口的牡丹迎着她。她在院子里摘菜、喂鸡、喂狗的时候有菜园子里的牡丹陪着她。甚至我们回来也喜欢坐在那一丛牡丹花前,陪她说话。

    日子里有牡丹陪着,她和我父亲两个人的日子也过得不那么寂寞了,虽不是红红火火却称得上是平安吉祥的好。在母亲心里她更不知道牡丹还是富贵的象征。我觉得我的母爱也是一朵牡丹,她把觉得好的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全都给了子女所以牡丹的美和母爱一样是永恒。

    毫无来由,我突然想起李清照写的《鹧鸪天·桂花》里的两句诗:“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我突然觉得“自是花中第一流”用在牡丹身上也许更为贴题。隔着时空我想借一代才女的这句诗,给眼前雪一样白的牡丹花,和这个暮春所有的牡丹花点一个赞。更想唤这个同以文字取暖的女子清照为一声姐姐!想必她和我所喜欢的桂花,都不会怪罪于我把这句流传千古的名句,送给了暮春的牡丹吧。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8-5-28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欣赏。《 自是花中第一流》中的牡丹,虽为清一色的素白,但由于描写的细腻,溶渗了有关诗词歌赋等人文元素,使得富有“国色天香”的牡丹折射出别样的特征与风韵。表面写花,实则写人,达到了物我交融的状态与境界,读来颇感入心。一篇佳作。问好。
发表于 2018-5-28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国色天香的牡丹,以我的经验,是越冷越好开,所以我质疑文章里牡丹出场的时间。
文章富于象征意味,无论诗词的引入,还是人格化的联想,终是落到生活感受上面来,使花开得感性立体丰满。特别是母亲之爱牡丹,种植牡丹的情节,给人深深的感动。因为在南方,庭院里的牡丹是极少见的。
发表于 2018-5-28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意的语言,清新的意境。唯美的文章
发表于 2018-5-28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温婉自如的语言,从一个人柔软的内心和思悟出发,描写出国色天香之牡丹的神韵及生活、历史渊源,一些引入的生活角度文化角度,给这一叙述增添了牡丹之花所具有的生活及人生内涵。文笔纵横,散点视角,穿起一个个性描述和感知的文本。欣赏,问好!
发表于 2018-5-28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川媚 发表于 2018-5-28 16:01
国色天香的牡丹,以我的经验,是越冷越好开,所以我质疑文章里牡丹出场的时间。
文章富于象征意味,无论诗 ...

也可以“质疑文章里”把刘禹锡定位在盛唐。
杜甫死于770年,也是盛唐结束的象征,此时刘禹锡还没有出生。文学上一般把中唐开始时间看作大历元年-766年(应该是根据严羽《沧浪诗话》里的大历与元和),不少学者盛赞刘禹锡,把他与白居易并列,更可以证明刘禹锡是中唐诗人。按刘禹锡死于九世纪中期,准确地说他是中晚唐诗人。
发表于 2018-5-29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美的文字,读得人心都醉了
 楼主| 发表于 2018-5-29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彦林 发表于 2018-5-28 14:51
沙发欣赏。《 自是花中第一流》中的牡丹,虽为清一色的素白,但由于描写的细腻,溶渗了有关诗词歌赋等人文 ...

感谢刘老师鼓励!敬茶!
 楼主| 发表于 2018-5-29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川媚 发表于 2018-5-28 16:01
国色天香的牡丹,以我的经验,是越冷越好开,所以我质疑文章里牡丹出场的时间。
文章富于象征意味,无论诗 ...

感谢川媚的点评!可能由于地域和气温不同我今年所见的牡丹是在暮春开得,记得在去苹果笔会的路上我还路遇了成县石峡石峡的牡丹,两天笔会后回来的第五天就立夏了。
牡丹
唐 薛涛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薛涛的这首也写的是暮春的牡丹。
发表于 2018-5-29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蝉衣cy 发表于 2018-5-28 20:43
也可以“质疑文章里”把刘禹锡定位在盛唐。
杜甫死于770年,也是盛唐结束的象征,此时刘禹锡还没有出生 ...

蝉衣看得何等地细致,一定是有专门学问的人了。这些说辞容易出错吧。现在的书本,出错的几率都提高了。
 楼主| 发表于 2018-5-29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蝉衣cy 发表于 2018-5-28 20:43
也可以“质疑文章里”把刘禹锡定位在盛唐。
杜甫死于770年,也是盛唐结束的象征,此时刘禹锡还没有出生 ...

感谢蝉衣的点评,也佩服你历史知识的丰富。一直以来以为刘是盛唐的大家,你这样举证说明我也增加了历史知识,问好!
 楼主| 发表于 2018-5-29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阳光笑靥 发表于 2018-5-29 10:04
很美的文字,读得人心都醉了

感谢阳光来读,问好!
发表于 2018-5-29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肖娴 发表于 2018-5-29 11:16
感谢川媚的点评!可能由于地域和气温不同我今年所见的牡丹是在暮春开得,记得在去苹果笔会的路上我还路遇 ...

对的,洛阳的牡丹一般在4月下旬开放,花期不长,十多天吧,所以它的珍贵除了花的艳丽,也和短暂的赏期有关。
发表于 2018-5-29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川媚 发表于 2018-5-29 11:21
蝉衣看得何等地细致,一定是有专门学问的人了。这些说辞容易出错吧。现在的书本,出错的几率都提高了。

那只是盯着一个小点的,不是对原作全文进行把握的。不值得重视的。
发表于 2018-5-29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肖娴 发表于 2018-5-29 11:22
感谢蝉衣的点评,也佩服你历史知识的丰富。一直以来以为刘是盛唐的大家,你这样举证说明我也增加了历史知 ...

没有什么意思的掉书袋子而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17 01:38 , Processed in 0.08087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