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158|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死亡是灵魂的一种转变方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6-1 07: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休憩花园 于 2018-6-1 16:34 编辑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庄子死妻,鼓盆而歌,惠子凭吊,责其有悖常理,庄子通达灵魂生命之相,道:(灵魂)不生不死,无形无体,无声无息,这是生命本源的无相之相,因缘和合,恍兮惚兮之间,肉胎临盆之时,灵魂穿越时空,进入婴儿灵台,一声啼哭,生命开始。生灵转换之变,犹如春夏秋冬,无始无终。妻子的魂魄复归天地自然,没了肉体羁绊,已获大自在。我已明了灵魂转换始末,何必悲伤。庄子寥寥数语,即已洞穿灵魂变换之秘。
  
  生命脱胎后次第展开,稚嫩,茁壮,饱满,衰微,这是一个纵向开裂的过程,像一朵花一样吐蕾,盛开,绽放,陨落,这也是肉身结构的最大缺陷,佛法用“成住坏空”四个字道尽全部隐秘。
  
  百年之后,是上天堂还是下地狱,全在心念中的一个“想”字,想的造字本意是心存其容其貌其形,追思怀念,构筑愿景,贴近具相。终极达无相之虚,故佛法又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是相就有边沿相框,,这是三维时空的一种制约,一种旷古弥久的视觉禁制,习惯性参照物的使然,溶相之法在于一个“和”字;在于一个慈字;在于一个爱字;在于一个善字;在于一个无字;在于一个一字,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个人详和、宁静、安闲、美妙的心境,这种心境纯净无染、淡然豁达、无欲无贪、无拘无束、坦然自得、超脱一切,心念归一,即为一念天堂。反之,浮躁,贪婪,追逐,烦恼,这种心境起伏不定,漫无边际,为境所困,患得患失,画地为牢,固守私心一隅,不见天地,在方圆之内涡旋即为一念地狱。念即归处。
  
  天地为房,四季为衣,餐风露宿,四海为家,居无定所,身无分文,无面无尊,无恨无爱,无欲无求,无思无想,无来无去,无知无识,无荣无辱,无得无失,无病无疾,无黑无白,随遇而安的乞丐,看似一无所有,实则应有尽有,相破了,还有什么不能破。相破了,活着是死,死是活着。
  
  道家的元神,佛家的灵魂至于人具是无影无形无相,是大自然的一粒微尘,是物质世界的一个原子,是一粒毫光,一丝真空妙有,一种天魂合一,无量无声无形。灵魂的再次转换,寄存,租赁,坠落,囚禁;扬升,超越,腾飞,涅槃都来源于因缘,心念的向度,愿力的强度,思想的广度,魂魄的大度。每一次转换都是一次轮回,都是一种过渡,都是一种因果,都是一次渡劫,都是一次解脱,都是一次涅槃。
  
  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死亡的无所适从,面对死亡的不明觉厉,面对死亡的不明就里,面对死亡的恐惧绝望,面对死亡的排斥惊慌,面对死亡的愚钝模糊,面对死亡的无知无识。生,是一次新的再现。死,是一次旧的蜕变,如果明了死亡是灵魂的一种转换方式,死有何惧,生有何欢?!
  
  人的信念都是以为活着就是幸福,每一个念头都指向生的重要,每一个快乐指向对生命的保持,这也恰恰告诉我们另一个事实,死亡才是最美丽的结局。一切都反了,死才是最好的归宿。很多事情让我们开心的要死,有些事会让人们欲仙欲死,这个“死”是不是下意识的终极需求?无数次体验生命的奥妙和极致,死亡才是最美的延伸,最美的极乐,死亡让语言苍白,让意识真空,唯其死字才是最妥帖的形容和感知。
  
  一个人的孤独寂寞,对情对物的喜新厌旧,一顿色香味俱佳的美食,一处美轮美奂的绝景,一场九死一生的大病,一次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劫难,甚至一次新衣更换,一个旧物丢弃,一次洗涤沐浴,都潜藏隐匿着死亡的因子,彰显着死亡的影子,释放着死亡的密码,物极必反,四季轮换,昼夜交替,斗转星移,都在用自然之像解读生死的结构和距离。
  
  向死而生;朝闻道夕死可矣;死亡是生命的最后一个节日,生命瑰丽于老子的“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这句冠绝古今的大智慧之中,灵魂在这个节日里,踢掉羁绊,涅槃转换,自然合一,快哉!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8-6-1 21:36 | 只看该作者
无时不生,无刻不死。苟活于世,生生死死,新陈代谢,能量转换……在停止转换之前,能转换出多少,决定了一个人的生存价值。
3#
 楼主| 发表于 2018-6-2 18:02 | 只看该作者
槐安. 发表于 2018-6-1 21:36
无时不生,无刻不死。苟活于世,生生死死,新陈代谢,能量转换……在停止转换之前,能转换出多少,决定了一 ...

生死是一种诡异的表现形式,在不断的转换中死去活来,当死成为一个名词时,一切皆通透。
4#
发表于 2018-6-5 21:33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写关于老子的,难度极其高。我认为诸子百家,老子最深度。
并且,因为这高度这深度,很多褒奖的言语用起来都会天然一层下了档。
难为先生如此精读了,了不起。
5#
 楼主| 发表于 2018-6-6 09:54 | 只看该作者
槐安. 发表于 2018-6-5 21:33
其实,写关于老子的,难度极其高。我认为诸子百家,老子最深度。
并且,因为这高度这深度,很多褒奖的言语 ...

同意你的观点,从某种角度而言,人类的三观已经陷入误区,当欲望高涨时,智慧必定沉陷,升与降是一对矛盾体,此消彼长是自然规律。
人类对道德经的评判是在无限拔高,这样的思维意识很容易进入误区,从而偏离道,离道越来越远,若然不捆绑膨胀的欲,就能一步步贴近道。
只是个人感悟,难免有失偏颇,在论坛该频道得遇师友,虽冷清但不寂寞
6#
发表于 2018-6-6 15: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叶小蘖 于 2018-6-6 15:59 编辑

只是,死亡谁也不知。而生者,唯有活着。史铁生说的,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大概说的就是老师说的这个意思吧?
7#
 楼主| 发表于 2018-6-7 11:23 | 只看该作者
叶小蘖 发表于 2018-6-6 15:55
只是,死亡谁也不知。而生者,唯有活着。史铁生说的,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

是的,生与死之间有一道屏障,那里也许诡异瑰丽,也许黑暗丑陋。但只要灵魂能做俯瞰,就能看到独特的风景。
8#
发表于 2018-12-4 20: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一凡 于 2018-12-4 21:51 编辑

     “死亡是灵魂的一种转变方式”之说不妥,所谓转变,是不会消失的。
    而“死亡”却是一个人意识层面的独立之思想的停止,同时伴随着生物层面的肉体生命的消亡。

    死亡指称的是一个不可逆的生命发展的止步阶段,而不是楼主题目中所说的“转变”。不论是这个人意识层面的独立之思想,还是他生物层面的肉体生命,都不可能再发生自为的变化了。哪里还会有什么“独特的风景”
    死了,就是死了,哪里还会有“转变”呢。
    庄子正是理性的意识到,妻子的死亡,是他不能也无法改变的事件。他的理智理性思考所能选择的最佳选项,就只能是尊重逝者的意愿,快乐地继续生活。于是,鼓盆而歌,寄托对逝者的追念。

    有的人生物层面的肉体生命虽然没有消亡,然而意识层面的独立之思想却停止了。
    于是,有了行尸走肉之说。
    这大概是仅次于不可逆的生命终结消亡的一种生物学意义上的存在状态了吧。

   说什么“生死是一种诡异的表现形式,在不断的转换中死去活来,当死成为一个名词时,一切皆通透。”胡言乱语。
  当语言概念与它所指称的事物两分,成为无所指向的语言概念之时,应用如此这般的语言概念就成了“游戏”。这样的戏说,能通透什么的呢?通透自欺欺人,还有别的吗?

   呜呼,如此解读《庄子》,则糟蹋了《庄子》。


   一凡以上的回帖,语言直接了点,但多少有点道理。大概也算是话糙理不糙一类的吧。   一凡姑妄言之,楼主姑妄听之,勿怪。





9#
发表于 2018-12-4 22:44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种自我认可,自我放下的心态,太妙了。
10#
发表于 2018-12-5 09:23 | 只看该作者
有见地,旷达乐观,有成仙的高度。

点评

要不,槐下客先生也来一篇修仙文呢,嘎嘎~  发表于 2018-12-5 19:31
11#
发表于 2018-12-5 22:15 | 只看该作者
槐下客 发表于 2018-12-5 09:23
有见地,旷达乐观,有成仙的高度。

你先成着吧,我还不够境界。哈哈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5 21:14 , Processed in 0.06459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