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215|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犯罪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6-21 08: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声鸡鸣,饱满丰润,在晨间黏稠的阳光里,那应该是一朵喇叭花盛开的样子。一朵接一朵,喇叭花在小城里开放出深红与浅紫的繁华,让这个小城显得可爱了许多。不过,我还是想起了粉白的,它们才是像脸庞一样俊秀的。
  
  我与小城,被这鸡鸣声牢牢粘连在一起了。仿佛愁容面面的时光主旋律上加了几小节明亮的华彩,可怜的小城,孱弱的脸上,露出了苦苦的笑容来。鸡鸣声显得唐突,它告诉我,小城偶尔还有抒情的时候,并且,它很愿意借鸡鸣声把自己再欺骗一次——鸡鸣声早就没有开启和呼唤的意味了,公鸡们都很闲散,仿佛发达到羽翼丰满膘肥体壮,与母鸡有过一场轰轰烈烈的交配,交配完毕,还有旺盛的精力,就对着阳光引颈高鸣。可怜的小城很坚硬,孤单的鸡鸣声像温润的油脂,让锈结的城市部件开始磕磕巴巴地活动起来。
  
  小城是可怜的,它对自己的可怜也万般无奈。街上流传着零散而尖锐的小道消息,闪现着支离破碎的市井传奇。但这些都是城市话语之外的微弱响动,就像城市里的忙碌者和茫然者一样孱弱。气势磅礴的话语,多年以前就从街道上的高音喇叭里消失了。但那些话语不甘寂寞,不久,又把头脸从电视屏幕上显露出来,从手机短信和微信公号上伸出头来。还是从前话语的头脸,不过显得更年轻一些,听起来更像人话一些。忙碌者和茫然者们,见得多了听得多了,他们学会听也学会看了,他们听出来也看出来,从前那些话语的硬度和模样并未改变多少,话语还是话语,信息还是信息,像乞丐讨来的残剩的佳肴,吃不完,又怕别的乞丐抢了去。但日子不再像日子,城市,倒是更像城市;日子更像梦。而城市,如今是一套五光十色的积木,摆好了拆,拆完了再摆;城市又像一个不厌其烦地生孩子的女人,肚皮从来就没闲着。劳碌者和茫然者也看得出,日子和积木里没有多少话语,日子和积木就是城市的暗夜,磅礴的话语就是城市的白天;日子和积木里,人一直睡着;在信誓旦旦气势磅礴的话语里,他们又被粗暴地叫醒了。
  
  忙碌者和茫然者们终究是太疲倦了,他们不得不委曲求全于五光十色的城市积木梦境一样的华丽。这样暂未死绝的城市话语一直也有虔诚的聆听者,他们通常都是城市话语的迷恋者,他们抱负远大,做梦都想成为一个新的城市话语发出者;家人都躲到别的房间玩手机去了,他们像蒙尘很厚的古董一样,在电视屏幕前毕恭毕敬地坐着,从别人的话语里领受话语的要旨,学习话语的声情韵调,想象自己正成长为城市里新的话语发出者。虽然这些聆听者大多也是形影相吊者,虽然城市早就流行实实在在的消耗与用度,但这并不能改变这些聆听者们的虔诚与执着,想象中,整个城市都是他们未来的聆听者。因为它们的存在,正在寥落的电视节目不至于彻底寥落。
  
  一种无声的呼唤在鼓舞着城市话语的崇拜者和梦想者,那就是,劳碌者和茫然者们的日子无法沉入的暗夜里,城市积木被一些率先掌握话语权的人们倒腾得如火如荼——拆了摆,摆了拆,看上去,这场游戏没有停下来的时候,新生代的话语崇拜者们怎能不备受鼓舞!再说了,这场游戏把忙碌者和茫然者们的白日装扮得五彩缤纷的,最令人可喜的是,大家对这种玩法已经习惯了。
  
  不再怎么关注白昼与暗夜是继续交替的,也不再怎么关注四时是如何周而复始的。忙碌且茫然的人们,一些依然保留着古来的习惯,他们尽量利用居处的空地和自身的闲暇,搭建鸡舍,养几只鸡,既得保险而肥厚的食材,又可成就闲情逸趣。其中,高喉大嗓的公鸡虽然不失本分如常打鸣,但终究耐不住无望的羁縻与长久的寂寞,饱食之后,交配之后,尚有余力,就引颈长鸣以尽天职。一鸡高鸣,数鸡呼应,远近高低,合调成韵,宏大纤细,各具风格,一同证明着这个城市还有相当广阔的地盘从来摆拆积木的。
  
  这种时候,我差不多做好了进入工作的各项准备。晨间已过,午间未临,那些鸡鸣声就响起来,它们提醒我,这是夏日的某个时刻,阳光是黏稠的,季节是热情的,天光是淡定的,城市是宁静的,我是孤单的。
  
  鸡鸣声不关城市的可怜,不关市民的作息与起居,不关磅礴话语的白天和城市积木的暗夜,鸡鸣声只是把我的孤独晃晃悠悠地悬吊起来,就像悬吊在崖壁上的普罗米修斯。
  
  大展嗓门的公鸡仿佛一个个功未成名未就的歌者,在空荡荡的台上站着,尽最大努力把台上灯光想象得绚丽无比;他们也假想台下人山人海,有人欢呼,有人狂叫,有人无法自已,有人泪流满面。有人把闪光的名字举起来了,那是他的名字!这位歌者终于看到自己成为明星应该享受的荣光。还有,更多的人忘乎所以地和他一起Hi——他就豪情满怀地引吭高歌了。很投入,很自恋,很旁若无人,很有明星范儿,很有大腕气度,很有名利双收的幸福感觉。
  
  鸡鸣声似有魔力,它让我把鸡和小城里气势磅礴的花语者们放到一起。对,他们和它们是很像的,都会用情,也都有孤独感觉;他们用情于话语的气势与话语的躯壳,他们孤独于城市积木的宏大与豪气,所以他们不停地摆摆、拆拆——对,摆、拆积木是城市话语者们唯一感兴趣的。但摆拆积木的事情又极不便放进气势磅礴的话语里,那必须是放在幕后完成的,只能安排在暗夜里,悄悄地做。小城里忙碌和茫然的大多数,他们只需看到摆好的积木或拆散的积木,只需听到气势磅礴的话语。除此之外,人人各想各的,人人各做各的。特别是,发生在城市暗夜里的种种巨额交易,是忙碌者和茫然者们很难知其详情的。
  
  我多年不看电视节目了,尤其不再听那些气势磅礴的话语。我以为,对一个常常走向旷野里的独行者,听那些话语就等于自求毒害。再说了,那些气势磅礴的话语从来都是不知所终的,城市这套积木却在屡屡翻新花样;忙碌的依然忙碌,茫然的依然茫然,悲怆的依然悲怆,绝望的依然绝望,钻营的一如既往地钻营,投机的一如既往地投机。但城市,越来越大,越来越年轻了。
  
  如鸡鸣声一样亮丽的喇叭花,它们好像总是无法忍受正午阳光的摧折而在正午之前早早地萎蔫、零落。在我的眼里,小城真是可怜的,那些忙碌和茫然的人们,有些像一声鸡鸣那样在这世间出现过,有些,像喇叭花一样在日子里盛开过,但它们全在正午的阳光里沉寂了;有些,竟永远也不再睁开眼睛,不再抬起头来;而他们,最坚强之处在于早就忘记了死亡的速度,他们依然固执地穿行于城市话语与城市积木的夹缝里,为自己和家人寻求活下去的理由的同时,忍受城市话语的欺凌,承受城市积木的重压,遭受城市风气的凌虐。
  
  开始工作之前,我有这样一段宽裕的闲暇,还听到了百无聊赖的鸡鸣声,我觉得我是很可耻的,我应该向那些忙碌者和茫然者们请罪,向寄读在小城里但学业总不是很好的农村孩子们请罪!向那些孩子们拾荒的母亲与祖母请罪!是的,我很可耻,我更有罪。我看到了城市话语的残暴,看到了城市积木的坚硬与冰冷,但我除了用沉默的怜悯关注那些忙碌者和茫然者,除了用课本继续欺骗那些不幸的孩子,我无法给他们更多更有意义的帮助。气势磅礴的城市话语有罪,城市话语者有罪,摆拆城市积木者有罪,我有罪!但可怜的城市是无辜的。
  
  我的悲哀不关天气,它本就是这个小城不能忽略的存在。我的悲哀是渺小而柔弱的,它甚至不能改变城市的可怜。我的悲悯比得上城市的鸡鸣吗?看看夏日阳光就知道,白天,黏稠而灿烂的阳光依然照耀着不一样的忙碌者和茫然者,产生不一样的温度,闪烁不一样的色彩,而我,无法兑现我对自己承诺的。
  
  或者像一声鸡鸣那样百无聊赖地叫响,又像一声鸡鸣那样无功无德地结束;或者,像一朵喇叭花那样开放,又像一朵喇叭花一样零落,我无法跟随所有人的日子,但我的确能在感受城市的悲哀的时候,我还发现自己在可耻地活着,并且,这种可耻无法领受更多人的哀痛和悲苦!
  
  开始工作。以一个戴罪之身,去犯下新的罪恶。

  2018-6-12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8-6-21 15:53 | 只看该作者
上午就拜读了,没来得及写点什么。文字绵密,从容,把城市和人生的光荣和无奈,都做了一种手术般的剖析。冷静若此,该当哲学家了。学习问好。
3#
发表于 2018-6-21 17:05 | 只看该作者
从这些文字背后,我想到的是“生态”,自然的生态依然完好,而小城的内在生态却在诸多信息和行为的潜伏下,被破坏了。而“我”顺流于这样的混乱秩序之中,是无力的,也是一个被裹挟的“犯罪者”,这样的清醒认知,是有“可耻感的”。这是一个清醒者对小城的体验和感知。欣赏,问好。
4#
发表于 2018-6-26 16:1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来迟,抱歉啊。最近去潍坊参加培训,今天刚赶回来。先留个记号吧。问好。
5#
发表于 2018-6-26 16:32 | 只看该作者
对小城的感知、剖析,进而成为忧思忧思,令小城,还有人们洗心革面了。拜读学习!
6#
发表于 2018-6-26 18:58 | 只看该作者
独到的感受,独到的文字,对自我的剖析十分深入,读来别有感受。欣赏!问好!
7#
发表于 2018-6-26 19:49 | 只看该作者
喜欢这些厚重又有滚烫温度的文字,深入骨髓的感受,鞭辟入里的剖析,面向自身的问罪,给人以思索以启迪以激励。赞一个。
8#
 楼主| 发表于 2018-6-29 08:39 | 只看该作者
川媚 发表于 2018-6-21 15:53
上午就拜读了,没来得及写点什么。文字绵密,从容,把城市和人生的光荣和无奈,都做了一种手术般的剖析。冷 ...

我还真想当乏味的哲学家!
浏览了一下本周的帖子,感觉很失望,恕我直言而不怕伤到一些人——简直是猪圈里的一片哼哼声,无痛无痒,只有吃饱之后的洋洋自得,以及尚未赴死的小情小调!
我们的生活真有那么浪漫吗?我们的处境真有那么多诗意吗?昧着良心粉饰太平和满足于自我表达,难道不是猪的特征?
一群可怜又可憎的人!
9#
 楼主| 发表于 2018-6-29 08:45 | 只看该作者
房子 发表于 2018-6-21 17:05
从这些文字背后,我想到的是“生态”,自然的生态依然完好,而小城的内在生态却在诸多信息和行为的潜伏下, ...

谢谢房子!
看得出来,现在风气不如从前了,写作已经成为一些人自我表现的途径,而不是本我表达的形式。这是一种堕落。相对而言,杂文版块具有更多血性和理性的作品。
没有现实痛感,没有生存忧虑,只在个人感觉和情绪里打转,这样的写作宁可没有。
不知是管理层的引导、暗示,还是作者们确实平庸如此,不得而知。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10#
 楼主| 发表于 2018-6-29 08:45 | 只看该作者
河西村夫 发表于 2018-6-26 16:32
对小城的感知、剖析,进而成为忧思忧思,令小城,还有人们洗心革面了。拜读学习!

谢谢河西村夫先生!
遗憾的是,我越来越不和这里的口味了。

点评

感同身受  发表于 2018-7-5 17:35
11#
 楼主| 发表于 2018-6-29 08:46 | 只看该作者
雨夜昙花 发表于 2018-6-26 18:58
独到的感受,独到的文字,对自我的剖析十分深入,读来别有感受。欣赏!问好!

谢谢昙花版主!写作这件事,让人太感到羞耻了。
12#
 楼主| 发表于 2018-6-29 08:48 | 只看该作者
朱竹 发表于 2018-6-26 19:49
喜欢这些厚重又有滚烫温度的文字,深入骨髓的感受,鞭辟入里的剖析,面向自身的问罪,给人以思索以启迪以激 ...

谢谢朱竹先生!
我越来越有另类的嫌疑,大约需要沉默了。
13#
发表于 2018-7-5 17:37 | 只看该作者
李兴文 发表于 2018-6-29 08:48
谢谢朱竹先生!
我越来越有另类的嫌疑,大约需要沉默了。

沉默是金!问候先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4042767|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4-7 13:18 , Processed in 0.358802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