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1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孔子的温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7-8 23: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远牵 于 2018-7-8 23:14 编辑

        2500年前,庄子在他的《渔父》篇里曾经描述过这样一个场景,“孔子游乎缁帏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这是一个令人心仪的场景。有人说它是孔子个人的生活,也是人类的心灵生活;是孔子个人的场景,也是一个民族的场景。它发生在春秋后期的某一瞬间,却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永恒的场景。

  走进《论语》,走近孔子,穿行在他随时随地都在搭建的课堂,我感觉到两千年前的月光依然如水银般泼洒下来,浸透了我的灵魂,凤凰的歌声也似穿过千年岁月破空而来。它让我感动,也让我思索??孔子这位教师的祖师爷到底为我们留下了什么?

  “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论语-述而》)换成白话就是“同学们,你们以为我对你们有什么隐瞒的吗?我是丝毫没有隐瞒的。”《论语》中的孔子是无隐的,他有一腔的赤子情怀。他有执着,也有无奈;有热情,也有愤怒。他是高山仰止的孔丘,是日月经天的孔丘;他更是一个真诚的人,是一个至情至性元气淋漓的有情感有温度的师者。

  沂水潺潺,春风骀荡,这是孔子课堂的温度。“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夫子的课堂导语是如此的要言不烦。开课伊始,即从年龄的大小切入,解除学生的敬畏心理,再以学生们平日所发“怀才不遇”的牢骚来激将他们,一个“假设”,就把本堂课讨论交流的重点凸现出来。引导、激励、目标,三言两语,便引得子路率尔而起,静止的课堂若平静的湖面划然以开。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我不明白后人为什么会将“道貌岸然”“师道尊严”诸如此类的词语加诸孔子身上。我一遍一遍地诵读这篇短章,从中深味一代教育大家的教学风采。夫子的课堂是平等的。他与学生们席地而坐,不分上下。从课堂的开场白看,孔子只承担了一位召集者的角色。他的语气平易近人,他的神态和蔼可亲,没有一点师道尊严者的感觉。他的教学方式是互动启发式的,是彻彻底底以学生为主的。“求,尔何如?”“赤,尔何如?”“点,尔何如?”……如此简单的提问,让今天费尽心力机械地打造环环相扣课堂的我情何以堪。课堂上的孔子,面对“率尔而对”的子路一“哂”了之,虽有评价意味,却不作什么点评。最后轮到曾皙发言回答说“异乎三子者之撰”时,孔子开导说:“何伤乎?亦各言志也!”简单的点拨,循循的诱导,却极大地焕发出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创造性,让点得“暮春浴风辞”传乎千古。他的课堂教学设计是寓教于乐的。“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原来曾皙一直是在弹拨琴瑟,原来师生的谈话一直是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的。这样的课堂教学设计是生活化的,又是艺术化的。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点的志向,也是夫子的理想。与春天作伴,浴天雨,沐天风,唱着歌儿来,唱着歌儿去,这是何等富有诗意的生活,它满溢礼乐的光辉,生命的和谐。孔子的理想如此,孔子的课堂亦如此。“沂水潺?意,春风骀荡情。林烟间草色,好鸟隔花声。”孔子的教学确如春烟草色,在似有还无间春意萌动,在恬淡自然的氛围中,让学生进行轻松愉悦的思考,最终走向水到渠成的完成。

  执子之手,如兄如父,与子同行,这是孔子对学生的温度。

  不读《论语》,孔子就只是历史课本上那个有着硕大头颅和端严目光的神像,就只是那些掷地有声的大道理,是那些自古以来就被刻在石板上的座右铭。而实际上孔子决不是一个喜怒不形于色的哲人,也决不是一个一团和气的好好先生。相反,和学生在一起,高兴时,他会开怀大笑;悲伤时,他会捶胸流涕,仰天长叹;生气时,他甚至雷霆万钧,天崩地裂。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论语?雍也》)

  伯牛,孔子的学生,少孔子七岁,不幸患了传染性极强的麻风病,被隔离了。他不愿见任何人,任何人也不敢见他。然而孔子来了,不顾所有人的阻拦,把手从窗子伸进去,紧紧握住伯牛的手。

  面对恶疾,师生隔窗相对,执子之手,一声叹息,穿越病痛生死,这是无畏生死的情感。这样的师生之情超越了所谓“执手相看泪眼”的爱情热度,是唯有亲情才具有的温暖。

  “子于是日哭,便不歌。”孔子为不幸的伯牛哭,为早逝的颜渊哭,为成仁的子路哭。而当年轻的子游在武城以礼乐教化百姓,满城皆闻弦歌之声时,夫子闻之不觉莞尔而笑;这一笑有对自己的理论被践行的欣慰,更是对自己学生少有成功的赞许。此时的孔子是温暖的,他是春天的迟日,是敦厚的兄长。然而“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温而恭的夫子是谦和的君子,厉而威的夫子则迸发出严父般的雷霆之威。

  读《论语》,发现孔子是一个很能骂人的人,骂的最多的当然是他的学生,而且他骂人的语言精辟、恶毒、有力,如大侠用刀,刀刀见血。学生宰予偷懒,大白天睡觉,他破口而出就是“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这段名骂句句精彩,痛快淋漓,几乎每句话都是名句格言,都是成语,成为现代人斥责不成器的后学者的雅驯。然而人前背后挨过孔子多次痛骂的宰予最后成为孔门十哲之一,在孔子死后评价自己的老师时说,“以予观于夫子,贤于尧舜远矣”,意思是尧舜远远比不上孔子。一顿臭骂,却骂出一个“骨灰级粉丝”,这让我真的佩服孔子的本事。

  很多次在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面前,束手无策,看着他们渐行渐远而无可奈何。面对这些现实生活中的宰予,难道我缺少的就是一次震天之怒?
 
  孔子爱他的学生,爱是作为教师的孔子的集结号,学生从四面八方走向他,追随着他,不离不弃,至死不渝。但是爱绝不是不管教,不约束。没有尊重与爱的教育不是好的教育,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惩戒是一种教育手段,也该是另外一种爱的表达方式。我们肯定不能用“臭大粪”式的语言辱骂学生,然而“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孔子在弟子眼中始终是以多维形象出现的。在今天更为复杂的教育对象面前,我们是不是也该拥有多维的形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4-23 15:22 , Processed in 0.07466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