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504|回复: 3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故乡啊故乡——系列散文 · 10( 集 糖 纸 · 节 日 礼 )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7-29 14: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MLMC 于 2018-7-30 19:59 编辑

【故乡啊故乡 ——系列 散 文 · 10(集糖纸·节日礼)
——谨将此文,敬献给我记忆深处的家乡——题  记

MLMC 米粒满仓

13、集 糖 纸

    小时候,每次吃糖果,都要收集糖纸。

    仔仔细细揭开糖纸,不能撕裂,否则可惜了!小心翼翼展开皱褶,抚平叠起来保存,留着以后好看。糖纸蛮漂亮呢。有时候将糖纸装在一个小塑料袋里,从袋外看上去,花花溜绿丰富多彩的。

    保存在哪儿?似乎不太确定。现在想想,积攒时间久了,好像到处都是糖纸:五斗橱桌面上、抽屉里,书包内,课本中,铅笔盒里,作业本里,土炕边、家里窗台上等。有时候,特别喜欢的就直接装进袄布袋或裤袋,方便随时掏出来阅览。但是,在衣袋里不几天就皱褶得不成样子了,常皱卷成一个纸团。只好不舍地扔掉。

    那时候,倒不是四处乱扔糖纸,随处摆放虽然像是乱丢,但那却是我们认真细心保存的。孩子的思维,本来就零零散散未成体统、没有一定之规。孩子心中,仿佛家里四处都可以都适合存放珍爱物品。

    平时,大人擦桌子时,不小心可能就把桌上的糖纸抹飞了,掉地上或桌边缝隙里。我并没注意糖纸的行踪。尽管那是我们的收藏,但是大人可不管那一套,对孩子的这些小玩艺也没有什么兴趣。以后,从桌子下面或一旁搜寻东西时,用铁煤钩、铁煤铲会意外掏出来已经灰头土脸的糖纸,这时才知道它曾有的经历、遭遇和不幸!

    攒的糖纸,会经常翻弄出来,摊在台面上欣赏把玩一番,悉心阅读糖纸上美丽的花纹、娃娃简笔画、漂亮的瓜果图案或水果糖等字符或拼音,就像现在集邮者欣赏精美无比的邮票那样。字符有时还是美术字。有些“没名没姓”的小糖果,仅有很简单的线条图案,也没什么字符图画或类别。那时,糖纸都是劣质的蜡纸,很容易碎裂,糖果融化了就把纸皮浸湿透了。
   
    过段时间,想起来糖纸了,就主动把各处的糖纸翻找出来,进行一次“大会师”,欣赏把玩,再仔细整理叠到一起保存好。

    吃糖时,揭开糖纸后,有时候要看看,糖纸内面粘没粘糖粉面?特别是高粱饴糖纸上。如果有一星半点,就用舌头舔一舔,舔干净了纸,再开始吃糖。对当时的孩子而言,每块糖,一点一滴渣,都是珍贵的。

    这些包糖纸,以当时的美术欣赏视野和审美情趣,特别是小孩子眼中,那可谓美妙绝伦、非常漂亮的图案与色彩了!但是,现在看去其实很土气,其外观设计装潢印刷水平较为低劣,纸的质量、彩墨也不行,色彩并不艳丽,也不美观。

    后来,有了透明塑料纸的糖纸,能看见内里糖果的颜色和质地。糖纸红红绿绿的都挺清新鲜艳,十分漂亮、色彩逼真。

    积攒的糖纸,常夹在书中兼做书签。也是为了玩耍方便,看书学习,或者写作业时,随时可以看到糖纸。有时候学习累了,有意识地给脑子放个小假期,开一会儿小差儿,欣赏、摆弄一会儿糖纸,然后继续学习或写作业。

    平时,翻看旧书、旧本,常能见到一两张旧糖纸,从里面滑落出来,像一片秋天的落叶飘下来。往往是彩色的。当时觉得很精致漂亮。

    当然,这些旧糖纸里面,其实还暗藏有一份绵长的念想,及一缕甜蜜的回忆。糖果早已化为乌有,而糖纸,似乎仍然包裹着当初的那份甜味。

    每当遇见糖纸,就像见到糖果一样,一股浓浓的香甜便充满脑海,还携带着那丝甜蜜滋味、那股温馨的浓情、那缕心旷神怡一起涌来!在心中弥漫、荡漾。

    每当看到糖纸,我们的味蕾立即就会被甜味唤醒,虽然它本身没有味道,但是却在以形象说话。用色彩图案,再次把甜蜜与记忆传递给了我们。同时,也把那个业已走远了50年的社会、时代,引爆、点亮,呈现在我们面前。

    仿佛,其上每个字符,至今依然刻录储藏着往昔的糖味因子和当时的甜美信息,珍存着昨天的物质贫苦、而心里香甜的日子!

    一块块糖果,一张张糖纸,一步步变化、升级,它们互相拉起手、连起来,仿佛是一张昨日农村社会生活的路线图。清楚地标注了、描绘出当时生活的一个侧面。

14、节 日 礼
    千百年来,糖果,在人们眼里、生活中,始终是个重要角色。

    过年过节,糖果永远是领衔主演。

    一块儿糖,把节日里人们的欢乐、吉祥、祝福、甜美,渲染、演绎得淋漓尽致——是的,一块儿糖,足以胜任——兼饰男一号和女一号。

    节日里,哪里、何时缺过糖果的影子?

    过节,大家都要吃糖果,走亲访友都要送糖果。——家里,家外,橱柜上,餐桌上,酒席上,出门儿走亲戚的干粮篓子里,孩子们的衣袋、手心里、嘴巴上,到处可见糖果的影子、闻到糖的香甜。

    对人类而言,糖果好吃,真好吃!哪个时代,大人孩子,谁不爱吃糖?但是,人们更是取其美好的寓意,希望生活像蜜糖一样甜甜蜜蜜,和美幸福。

    节日以糖为礼,便携带了这份美好的祈愿与吉祥祝福!现在,大家已经不怎么吃糖了。但是,正月出门儿,照样还是必备一包两包糖,这其中美好的寓意与希冀,长盛不衰。即使大家都知道,不能多吃糖,但还是要保留这一形式。

    这个形式,是民间传统,是含在糖果里面的传统习惯,是乡愁、是文化——民间的传统文化与风俗,是传统风俗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传统的有形载体,是传达节日气氛的有效实体,传递历史与传统的实物媒介。也是深入人心的、为人们生活制造欢乐的源泉。

    相信,以糖为礼、取其美意的优良传统,将会一代代传下去。

    那时候,几乎一切用品、食物都不讲究外观、包装的美化效果。贫穷把人们搞得顾不上这些。全部精力都用在如何吃饭穿衣,吃上饱饭、穿上新衣服。根本无心考虑这个食物有没有包装,或者包装漂不漂亮、好不好看?

    我们的产品、商品包装的美化,完全是改革开放以后,向外国学习的,应该说也是舶来品。我们从那时起,才开始知道,生活应该是漂漂亮亮的,吃的东西,也应该是美观、可人的。食品,不仅好吃、可以果腹,外观还要好看、漂亮。你还没有张嘴吃,糖果还来不及甜倒你,那个“甜”还没有“蜜”倒你,其漂亮美观的外表,就先把你倾倒了!先入为主,把你惊艳一场。哈哈。

    而今,糖果,似乎已经成为一个象征、一种寓意,一帧符号甚至是图腾。因为千百年来,糖果实在是给予我们太多的甜美与无限的遐想!可以说,一块糖,容纳并代言了节日全部的喜洋洋、甜蜜蜜、吉祥如意、幸福祈愿。

    今天,什么样的糖果没有?这才叫七彩缤纷琳琅满目。至于分类,简直多得没法说了,您去商店超市糖果方看看吧,什么样的都有,什么味的都有,什么形的都有!数不胜数。个个靓丽鲜艳、雍容华贵、光彩照人。

    今天这五光十色的糖果柜,像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与写照。从这一个糖果柜台,从这各种色彩、各种大小、各种材料、各种形状的糖果,透过这成堆成山的糖块儿,我们似乎看到了整整一个时代的缤纷华丽、繁荣兴盛、富丽堂皇!

  这很像一个缤纷绮丽的、实物形态的、伟大的中国梦”!如梦似幻。

    这小小的糖果柜台,不正像是中国改革开放伟大新时代的一册“说明书”吗?!

    这就是,一枚糖果,拍摄的时代影像,赋予我们的甜蜜记忆!


【字数——2618字。2016.07—2018.07.29-14:58】

------------------------------------------------
++++++++++++++++++++++++++++++++++++++++++++++++++++++++++++++++++++
============================================================

以下是——附件——
科普内容:可以自由选读。多谢!
     一、
    说了这么多糖果的甜蜜故事。不过,我们现在才知道,糖并非什么好东西!可以说,糖是个“甜蜜”的“坏蛋”!他的甜味太能魅惑人了,先引诱你吃它,吃多了就开始在你体内捣乱、破坏,败坏你的身体。

    糖,真是个大骗子。美国,也是个大骗子。美国骗子与糖果骗子合谋,欺骗了世界人民,善良的人们!他以所谓的“甜蜜”之名,“欺骗”了我们人类多少年?50年!浪费了我们的多少感情,导致了多少人患上重疾,间接地夺走了多少生命?据科技报道,糖对人体健康有较大损害。虽然必要的糖分,我们还离不开。对糖类对人体的很大危害进行保密,这个事实再次暴露了美国的丑陋面目。

    也许,许多人不知道这个科学研究结论。通常,只是血糖高的人才会控制食糖量或含糖较高的食物。血糖不高者,往往从来不注意或不知道吃糖的危害!可是,美国在上世纪50年代的研究成果,至今才公布,故意隐瞒科学研究结论。为了不影响制糖工业对GDP的提升作用。希望此文,能够提醒朋友们,尽量少吃糖。(作者:米粒满仓)

    糖分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12点:1.让肝脏变胖,2.使人变成大胃王,3.诱发头痛,4.患癌症风险加大,5.增加血管压力,6.让人没精神,7.导致糖尿病,8.诱发心脏病,9.致使胆固醇紊乱,10.引发认知障碍,11.出现上瘾症状,12.加速皮肤老化。

  中财论坛的——米粒满仓教授——郑重建议:爱美的女文友、特别是美女,以及不想让自己过快衰老的女作家,最好是禁糖。至于,不爱美的美女,我特别建议你多吃糖!哈哈!(米粒满仓辑)

二、外  媒:美糖业协会【——见 10 楼 】
       涉隐瞒“吃糖有害人体”研究50年

三、——糖对人体有12种伤害——见11楼


时代身影;的甜蜜印记!看着这成堆成山的。印刷技术也不高,一滴渣滓分,以后想起来,美好的寓意,不能丢。有效媒体。存放的地方并不固定,并非我们乱放,只是没有一定之规。【立时心里甜甜的、美美的,似见到亲人、老朋友一般。【可谓是当初甜美糖果的“人证”物证。糖果还来不及没有甜倒你,

评分

4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8-7-29 15:01 | 只看该作者
满仓先生,能否把字体放大一点,然后排版规范一下。这是考验俺视力的,确实不舒服,等待你弄好了再读。
3#
发表于 2018-7-29 16:06 | 只看该作者
曾经的经历,温馨又清晰
4#
发表于 2018-7-29 16:06 | 只看该作者
欣悦拜读学习,喜欢,点赞
5#
发表于 2018-7-29 16:06 | 只看该作者
问好,盛夏清爽
6#
发表于 2018-7-29 16:16 | 只看该作者
小时候喜欢吃糖,的确是被那些花花绿绿的糖纸所吸引,但许多家庭的孩子也只能吃一些散称的糖时,带包装纸的可是贵许多,买不起的。
7#
发表于 2018-7-29 16:17 | 只看该作者
满仓老师那糖果讲完了,又来个集糖纸。让大家又回到了那个童真的年代,文章写得朴实,温馨又清晰。读来仿佛回到了昨天。感谢满仓老师美文分享。祝周末愉快!
8#
发表于 2018-7-29 17:25 | 只看该作者
终于有隔距了,这样看起来舒服。
想来现在的糖果包装更加漂亮,却没有孩子在像老去这辈人一样稀罕它。记忆里的甜蜜,总是无法忘记。
9#
发表于 2018-7-29 17:28 | 只看该作者
满仓先生给土地做完深情回忆,又来给糖果立传。从文字的细节描写,就可以看出满仓真是一个细腻的男士。
10#
 楼主| 发表于 2018-7-29 18: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MLMC 于 2018-7-29 18:27 编辑

以下是——附件——科普内容:可以自由选读。多谢!

二、

      外媒:美糖业协会涉隐瞒 “吃糖有害人体” 研究 50 年

       2017-11-23 11:31:00   [color=#8c8c8c !important]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1月23日电 据马来西亚《诗华日报》报道,50年前,因美国糖业界施压,一份揭露“吃太多糖,对身体有害”的论文没有被公开。国际生物学期刊《PLoS Biology》21日把整个过程公开,痛批糖类业者为保住自身利益,不惜隐瞒对他们不利的研究,长期欺骗消费者。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员,针对伊利诺大学保管的“糖类研究财团”内部文件,进行检验后,发现业界隐瞒真相。据悉,“糖类研究财团”为美国糖业协会的前身。

  早在1960年代,就开始有论文指出,比起碳水化合物的淀粉,糖对心脏更有害。为了查明真相,“糖类研究财团”在1968年,出资委托英国伯明翰大学调查“糖对小白鼠的影响”。

  结果发现,小白鼠在摄取蔗糖后,不但动脉出现硬化、体内诱发膀胱癌的酵素变多,还会因肠内细菌代谢,产生胆固醇及中性脂肪(三酸甘油酯)。

  伯明翰大学为证实结果无误,曾要求延长研究时间,但“糖类研究财团”却中断资金,令研究无法被公开。70年代的内部报告更指出,财团干部要求“研究必须导论出对糖业界有助益、有意义的情报”,只要是暗示“糖类有害”的研究,都要把它的学术价值贬为零。

  据报道,美国糖业协会否认隐瞒“糖类有害”研究,反批加州大学“把50年前发生的事情,用推测和假设,导出结论”。糖业协会坦承,曾委托伯明翰大学投入研究,但因超过预算及研究期限,才决定断绝资金。

   

11#
 楼主| 发表于 2018-7-29 18: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MLMC 于 2018-7-29 18:27 编辑

以下是——附件——科普内容:可以自由选读。多谢!

三、——科普资料——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附件——糖对人体有12种伤害

                     2014年01月09日10:25

       “我们应该像限制酒一样限制糖。” 12月17日,英国心脏病专家马洛特拉在《每日邮报》上发出呼吁。
数据显示,圣诞期间,美国人和英国人的日均糖摄入量均超标3倍多。近日,美国《预防》杂志也盘点了糖的危害。

      本报综合两家国际媒体的报道,为您总结糖到底是如何伤害人体的,我们又该怎样应对这“甜蜜的负担”。

       1.让肝脏变胖。果糖会加快肝脏细胞储存脂肪的速度,长期的高糖饮食,会导致脂肪像一个个小球一样,聚集在肝脏周围,是“非酒精脂肪肝”的前兆。数据显示,1/5的英国人被这个问题困扰,50岁以上的男性是高发人群。
预防建议:要尽可能减少糖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多吃优质蛋白,限量饮酒,坚持适量锻炼,有助于清除肝内脂肪。

       2.使你变成大胃王。果糖是瘦素激素的大敌。瘦素激素的功能是告诉大脑:“我已经饱了,快别吃了。”但众多研究发现,长期吃糖太多会扰乱身体向大脑发送信号。体重超标和2型糖尿病患者,身体会减缓释放瘦素激素,导致已经吃饱了但还是觉得饿。

       预防建议:想吃糖的时候,就赶紧步行15分钟吧。研究人员发现,步行15分钟,能将人对巧克力的渴望降低12%。

        3.诱发头痛。伦敦国王大学头痛方面的专家安迪·道森博士说,因为偏头痛多数是由于变化引起的,如睡眠、饮食的改变等。当你吃糖过多时,人体需要快速反应来应对它,血糖水平会突然到达峰值,随后又陷入低谷。这种变化就有可能引发头痛。

       预防建议:了解糖分的不同名称和说法,警惕成分表中出现“糖”、“糖浆”等字眼的食品。

        4.加速皮肤老化。血液中的糖会附着在蛋白质上,并产生“危害分子”——糖化终产物(AGEs),它们不仅会破坏胶原蛋白、弹力蛋白等蛋白纤维,导致皮肤出现皱纹或松弛下垂,还会使身体的“天然抗氧化剂”酶失效,招架不住紫外线等的外部侵害。

       预防建议:一定少喝添加了大量糖分的饮料,即使是听上去很健康的“鲜果”奶昔,含糖量也非常高。不过,没必要担心水果中的果糖,因为水果纤维会降低糖类在体内的转化。

       5.增加血管压力。英国莫里斯顿医院内分泌和糖尿病顾问戴维德·皮莱斯博士说,糖除了会扰乱胆固醇外,还会导致血管收缩,增加血管压力。值得一提的是,冠状血管特别薄,任何狭窄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可能诱发心脏病。

      预防建议:别被加工过的所谓“全谷物”食品欺骗。精米和白面含糖量较高,升糖指数也较高,应有意识多吃粗粮。

       6.让人没精神。甜食会让你暂时心情变好,并感到能量充足,但研究表明,糖类带来的这种好处,只能维持30分钟,之后便消失殆尽。这会让人陷入恶性循环,不断地想吃甜食。此外,糖分还会刺激睡眠“调节器”——血清素的产生,导致人昏昏欲睡。

      预防建议:当你感觉没精神时,别向巧克力“求助”,不妨吃点水果或来个水煮蛋。

       7.导致糖尿病。一项研究发现,一个人每天只要多摄入由糖分转化而来的热量150卡,罹患糖尿病的风险就会高出1.1%。如果已是糖尿病患者,糖分带来的麻烦会更大,胰岛素抵抗会导致糖留在血液里,严重损害整个人体机能,服药效果也会变差。

      预防建议:务必警惕“隐形糖”。来自含糖饮料的糖分仅占你摄入糖分总量的1/3,一定要仔细阅读食物标签,番茄酱、速冻食物、牛肉干、面包等都含有不少糖分。

       8.诱发心脏病。英国心脏病专家、伦敦皇家医学院肥胖组专家成员马洛特拉说,糖会导致人体内的尿酸、坏胆固醇升高,增加高血压的风险,从而导致心脏病、中风风险增加。“在我的门诊中,有些人体重正常也不是糖尿病患者,却心脏病发作。我认为,糖摄入过多可能是主因,但这点很多人没意识到。”此外,与正常人相比,糖尿病患者的心脏病风险高出48%,心脏衰竭的风险高出65%。

      预防建议:了解食物大致的含糖量很有必要。一般来说,一罐苏打水含糖量为12克;一片全麦面包含糖量为8克;一块奶油糖含糖量约20克;一瓶500毫升的甜味饮料含糖量约40~50克;两三块甜味饼干的含糖量很可能超过20克。

       9.致使胆固醇紊乱。美国医学协会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那些食用糖最多的人,体内的坏胆固醇水平和甘油三酯水平也最高,而好胆固醇水平则最低。过量的糖分不仅会刺激肝脏不断产生坏胆固醇,还会抑制身体对坏胆固醇的代谢能力。

      预防建议:控制好热量,坚持吃早餐。研究显示,肥胖女性早餐吃含高蛋白的鸡蛋,午餐热量摄入会减少160卡。不吃早餐后果更严重,肥胖风险会高出4.5倍。

      10.引发认知障碍。美国布朗大学医学院神经病理学家苏珊娜·德拉·蒙特和她的研究小组,最先发现了胰岛素耐受性、高脂饮食和认知障碍症之间的关联,并将这种疾病命名为“3型糖尿病”。此项研究认为,认知障碍症相当于大脑患上了糖尿病,它也是代谢性疾病的一种,可能是由于大脑吸收果糖以及转化能量的能力受损导致。此外,高血糖会损害血管,导致大脑缺氧或营养不足,也可能是糖尿病患者更易得认知障碍症的原因。

       预防建议:告别高糖、高脂食物,它们是导致认知障碍症的重要原因。

       11.出现上瘾症状。与毒品类似,糖分会促使人体分泌出刺激大脑快感的多巴胺等。人体还会对糖产生耐受性,此后需要吃更多的糖才能产生快感。在有关糖类上瘾的老鼠实验中,摄入了大量糖类的老鼠,在停止糖类摄入后,出现了身体颤抖和焦虑等症状。

      预防建议:耐心培养一个低糖饮食习惯。一般来说,味蕾至少需要一周时间,慢慢适应没有甜味的食物。

      12.患癌症风险加大。一项针对2011例绝经后妇女的研究发现,血糖水平高的人,患上直肠癌的风险比正常人几乎高两倍。叶史瓦大学爱因斯坦医学院流行病学家杰弗里·卡巴特说,这可能是因为血糖水平升高后,生长因子和炎性因子的数量增加,刺激了肠息肉的生长,使直肠癌风险增加。此外,还有研究发现,血糖高的人,更容易患上肝癌、乳腺癌等。

      预防建议:严格控制糖分摄入量,均衡饮食。美国心脏病协会建议,每天单纯摄入的糖,女性最好不超过20克,男性不超过36克,儿童不超过12克。




12#
发表于 2018-7-29 19:26 | 只看该作者
满仓朋友晚上好,周末快乐~~
13#
发表于 2018-7-29 19:26 | 只看该作者
晚上好,周末快乐~~
14#
发表于 2018-7-29 19:27 | 只看该作者
大力支持朋友满仓~~~~~~~
15#
发表于 2018-7-29 20:55 | 只看该作者
糖吃完了集糖纸,小时候都有过那样的经历。只不过是我一边集一边扔,和熊瞎子掰玉米一样。还是满仓老师有耐心,不仅吃了糖,集了糖纸,还写出了美文,果然是老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4042767|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4-7 13:30 , Processed in 0.229959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