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天动地 关汉卿名作《窦娥冤》,全称《感天动地窦娥冤》,全国各地民间戏曲多有改编,又名《六月雪》。因为窦娥含冤被斩,临死前立下三宗誓愿:一愿血溅白练,二愿六月飞雪,三愿亢旱三年,其中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六月下雪。一提起“六月雪斩窦娥”,即使不识字的村夫村妇也多有知晓,而“六月飞雪”更成为含冤的代名词。 窦娥之所以要立下这三宗誓愿,目的便是“直等待雪飞六月,亢旱三年呵,那其间才把你个屈死的冤魂这窦娥显。”在民间戏曲中的唱词中则说得更清楚,是要“苍天证我窦娥冤”。 在故事里,因为窦娥的确是冤枉的,所以她的三宗誓愿全都应验了。不但血溅白练,“休半点儿沾在地下”;那位“不分好歹枉作地”的地,也着实亢旱三年;那位“不勘贤愚枉作天”的天也果然六月飞雪。然而无论是大地还是苍天,都只能“证明”窦娥的冤枉,最后真正给她申冤的还是她当了官奉旨“查理民冤”的老爹窦天章。 不过能够“证明”也算不错了,反观之,如果没有苍天大地的降雪亢旱做证,官府已经认定的判决就很难翻案,窦娥的冤枉就很难昭雪。天上飞雪一降,连监斩官都认为“这死罪必有冤枉”,还说出“不知亢旱三年的说话,准也不准?且看后来如何”的话。这一点,也就成了窦娥日后沉冤得雪的重要原因之一。 自古以来,由于“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无论在民众还是当政者的心目中,都会认为自然现象和人事之间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自然现象,主要有天象和地象。如果日月五星都运行正常,加之风调雨顺,庄稼丰收,便被认为当政者政治清明,治理有方;反之,如果出现日月食或五星运转异常,又有干旱、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便被认为施政不当,导致天地不和,所以降下灾眚以警世人。这时,以皇帝为首的统治集团就要一边自我反省,一边采取措施施行“仁政”,向老天爷进行危机公关了。 同样地,正是由于人们相信“天人感应”,当平民百姓受了冤枉,又无从申冤时,别无他法,只有向老天爷求告,希望自己的冤枉能够“上达天听”,并降下灾难,以警告当政者,并最终使自己沉冤得雪。试看窦娥被斩前,即便她面临监斩官很快就要“游魂先赴森罗殿”,也不敢说一句对任何人的报怨和痛恨,只能“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怨的是天地,求的还是天地,把所有的情绪都发在天地身上,也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天地身上,正是她无奈下唯一的选择。 然而对天地的报怨和诉求,根本上就是虚无飘渺的。天下冤枉者不知凡几,近年来轰动全国的,如佘祥林、聂树斌、杜培武、赵作海、呼格吉勒图……当彼等身处囹圄之时,乃至有的当被执行死刑之前,未尝没有过呼天抢地之举,也未尝没有过希望六月飞雪或亢旱三年之类的愿望,然而他们终于没有哪一个能够“感天动地”,最后给他们平反的、给他们申冤的,还是人的力量,是如窦天章一样手执“上方宝剑”的“清官”们的力量。 而年复一年中,诸如日食月食、火星凌月、太阳黑子、彗星照临等天象时现,及至干旱、洪水、地震、泥石流、暴雪、冻雨等自然灾害频仍,似乎也与各种“冤案”无关,如果说其中有“人”的因素,也只是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所引起大自然的报复而已。 只有一点是不变的:无论是因为窦娥一个人的冤枉,还是因为极少数人对环境的破坏,倒霉的都是大多数。窦娥只因为一人含冤,立下的三桩誓愿中至少有两条都给当地的百姓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六月飞雪必然导致当年的庄稼颗粒无收,连续三年亢旱则可能叫很多人家破人亡。同样地,砍伐一片林木、开发一片山区发财的只是一小部分投资者,倒霉的则往往是当地数以万计的民众,乃至他们的子孙后代。 然而事情往往是这样:如果窦娥不立这样的誓愿,如果没有万千百姓跟着倒霉,朝庭就很难派官员“随处审囚刷卷,体察滥官污吏”,并最终为她昭雪。如果不是造成严重的后果,乃至弄得天怒人怨,严重影响到“社会安定团结”,诸如环境破坏或有毒食品、伪劣药品等问题也很难得到“上头的”重视,并得到最终解决。 固然,任何问题的解决归根结底都是由于“人”的因素,但首先都要把看似微乎其微的问题弄到天怒人怨的程度不可,似乎仍是古往今来的共同特点。如此,似乎“感天动地”仍是必要的条件之一。毕竟,“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老天爷也不会允许有人把这世道弄到“天倾地覆”那种不可收拾的地步不是?
|